时间:2023-01-09 08:48:27来源:法律常识
央广网北京7月24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很多人都有通过网络平台预订机票、酒店或者民宿的消费体验,平台经常还会一起销售“酒店取消险”,平台商家多会宣称,购买这一保险,如果消费者后期需要取消预订时,可以弥补损失。但有不少消费者吐槽,提前买了“酒店取消险”,但实际并没有发挥作用,甚至遇到疫情、台风等不可抗力因素,酒店免费取消了订单,此前购买的“酒店取消险”并未生效,却无法退费。此外,也有消费者遭遇平台商家捆绑销售“取消险”的情况。消费者购买类似险种应该避免哪些坑?
消费者投诉称,购买了酒店取消险,但它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截图)
前不久,钱女士(化名)在某APP预订了安徽黄山一家酒店的两晚住宿,并购买了一份酒店无理由取消险,但因飞黄山的航班临时取消,钱女士只能取消酒店订单,平台客服称酒店回复要收取20%的手续费。这让她觉得取消险并没有派上用场。“那个房应该是一晚上300多元,如果不买取消险,取消的话,是不退款的。我记得好像两边(酒店和平台)相互推,然后就投诉了。”
花了15元买了无理由取消险,却无法享受到全额退款的保障。投诉以后,耗时耗力,钱女士才拿到了酒店的全额退款。
周女士在黑猫投诉上的消费投诉(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截图)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广西南宁周女士也反映称,6月27日,她在某APP上预订了广西北海涠洲岛7月2日-7月3日、7月3日-7月4日的两个酒店订单,但6月30日上午收到因台风原因所有船只停航的消息,酒店告知他们直接取消订单,无论她有没有买酒店取消险都会全额退款。她取消订单收到退款后,却发现平台依旧收取了她两单的取消无忧保险费,共计78元。
周女士认为,取消订单并非其个人原因导致,退订因为台风,属于不可抗力,而平台客服回复称,只要取消订单,“取消无忧”保险就会自动生效。
记者查询相关产品说明注意到,使用规则中约定:因非用户原因(例如自然灾害、酒店过错方等)导致退票,权益未被使用时将为您退款。
针对周女士遇到的情况,资深保险业内人士张朋对记者表示:“完全是因为不可抗力造成的,我觉得保险公司应该退,但有一个问题,不可抗力的界定,你能不能拿出官方的证明,这是个问题。凭什么说这是不可抗力?”
记者在多个网络消费投诉平台上查询发现,类似消费投诉较多,比如:酒店同意免费取消订单,险企不退“取消险”;取消酒店预订,遭遇理赔“踢皮球”等问题频发。张朋告诉记者,近几年,酒店取消险被消费者投诉的情况比较多,和此前疫情隔离险遇到的问题类似。
他提醒消费者注意,买了取消险,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取消订单。这些取消险不会单独销售,而是在酒店预订页面搭售。消费者往往容易忽略“合同条款”,把“取消险”理解为可以“随意取消预订”,不想出行即可全额退款。
张朋表示,遇到不可抗力因素,保险公司应无条件退款。因投诉或者诉讼的成本较高,消费者即使吃了亏,大多只会在网上发发牢骚。“走法律途径最终还是会理赔的,但是因为申诉的时间成本太高,赔付的金额可能就几百块钱几千块钱,造成了很多消费者在网上发牢骚,但是又得不到理赔这样一个现象。”
记者拨打了某平台客服电话,客服告诉记者,即使购买了酒店取消险,取消订单一般也不能全额退款。“保险应该不是全赔的,是(赔付)70%~90%。保险生效(保险费)就不退。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您没有办法出行,首先可以跟我们这边协商,我们可以帮您跟酒店协商免费取消,如果实在不行的情况下,可以走保险。”
也有保险业内人士指出,类似“酒店取消险”这种意外风险类险种,产品设计还有待完善,重要的是市场还不成熟,不仅仅指保险公司在这方面不成熟,客户方面也不成熟。
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张长丹律师提醒酒店取消保险产品的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这类保险产品时要关注相关产品合同细节、及时和客服沟通,保存证据。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王国军教授也表示:“需要消费者看清合同,什么样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是赔的;什么样的情况是不赔的,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可以把保险取消掉的。当然,在保险法当中,投保人可以随时取消保单,但是取消保单可能会付出一些费用。这个在合同里有没有?保险公司没有这一条,如果没说,保险公司就要退。”
张长丹律师建议,消费者投保“酒店取消”险前,建议至少特别留意两方面内容。“一是了解清楚您计划预订的酒店是否支持无理由取消订单或退订并全额退款,如果酒店本身就支持,可能就没有太大的投保必要。消费者在预订酒店付款前仔细检查订单内容,避免‘被默认’投保。二是仔细阅读保单、投保须知等保险合同内容,特别是投保、理赔和退费条件。有些酒店取消险宣传为‘无理由取消’,但在保险合同中可能约定一系列理赔限制条件和除外责任,比如投保人主观原因或酒店方原因导致退房是否被排除在承保范围外等。也有消费者可能因遭遇台风、地震、疫情等客观情况导致无法出行,消费者从酒店收到全额退款同时也希望能拿回保险费,就需要在投保前看清保险合同中的退费条件和程序,在出现约定的退费情形时及时联系保险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