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1 10:14:05来源:法律常识
擅长领域:新型经济类犯罪刑事辩护(涉虚拟币领域的“帮信罪”、“掩饰隐瞒犯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非法经营罪”、“开设赌场罪”等刑事案件)、虚拟货币投融资商事纠纷、买卖虚拟币及外贸外汇等导致银行卡冻结申诉解冻等业务领域。
2022年5月6日,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刘磊律师应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区块链法律研究领域顶尖学者——邓建鹏教授邀请,对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的“区块链与法律”课程进行授课,刘磊律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虚拟货币、NFT、Web.3的实务现状与法律疑难”。本次主题讲座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线聆听了本场讲座。
虚拟货币、NFT、Web.3自其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关注。近年来,虚拟货币面临的法律适用问题越来越复杂,NFT、Web.3的市场热潮也引来一系列法律风险。如在民事案件中面临虚拟货币合同纠纷是否有效,合同无效后的法律后果如何;发行的NFT涉及侵权,平台是否担责;Web.3项目如何在监管的框架内合规有序发展等问题,以及在刑事案件中面临买卖虚拟货币的交易行为是否达到入罪的标准、对交易资金是否“明知”等难题。
本次线上讲座,刘磊律师循序渐进、旁征博引,根据同学们对虚拟货币、NFT、Web.3了解的实际情况,围绕着虚拟货币、NFT的概念及相关民事纠纷、虚拟货币变现的刑事法律难题、人民币账户和虚拟资产账户司法冻结的法律依据何在?以及NFT、Web.3的实务现状及合规问题等专题进行,本次讲座精彩内容节选如下:
1、虚拟币的属性界定、NFT的属性的界定
刘磊律师就当前19000多种虚拟币分类的属性进行界定作为整场讲座的开始,在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和实务经验后,按照虚拟货币的市值对虚拟货币的类型进行了如下分类:
(1)价值代币:主要指市场排名靠前的主流虚拟货币,比特币、以太币、瑞波币等;
(2)炒作代币:代币背后没有真实项目,山寨币、空气币、传销币等;
(3)普通代币:介于两者之间,平台币、模因币、项目代理代币等。
此外,从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角度出发,刘磊律师还认为,虚拟货币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1)能满足豪威测试的权益型通证——证券型代币;
(2)在去中心化的平台或者网络里为用户提供某种明确用途的效用型代币;
(3)以稳定币为代表的支付型或资产型代币。
其次,刘磊律师对NFT的概念进行阐释,NFT全称为Non-Fungible-Token,中文名为非同质化通证,具有不可分割、不可篡改、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等属性。而FT(Fungible Token)也就是同质化通证,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且可以拆分成更小的单位。
2、涉虚拟币合同的法律效力
在对虚拟货币进行类型划分之后,刘磊律师对涉虚拟币合同的法律效力进行了进一步的讲解,并根据924通知颁布后,对当前法院层面在新政策出台后的观点整理得出以下主要观点:
(1)涉案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不同于民事诉讼法律受理范围,故驳回起诉;
(2)涉案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法律不予保护,行为人自担风险,故驳回诉讼请求;
(3)涉案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合同无效,返还财产。
刘磊律师就虚拟货币及NFT相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分享,讲述了2018年之前虚拟货币案件立案难,近年来虽然缓解了立案难的困境,但各地法院对于虚拟货币认知不统一,现有的司法判决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虚拟货币涉民事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刘磊律师结合自身办理的委托投资“Dfinity”ICO项目案进行了分享,并围绕该案两个争议焦点进行剖析:
(1)以主流货币去置换ICO代币(DFN)的“以物易物”法律行为,是否能够依据规范性文件——《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而认定无效?本案中,“以物易物”的委托行为是否应认定无效。
(2)委托合同受托人只有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才承担赔偿责任,被上诉人也明确知晓风险及可能后果,该法律后果应由受托人承担还是应由委托人自行承担。
此外,刘磊律师还对本案中虚拟币民事行为效力、委托合同无效、转委托合同是否有效、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无效之后的责任分担等问题进行深入讲解。
3、涉虚拟货币的判决执行问题
最后,刘磊律师对虚拟货币的判决执行问题进行分析,列举了目前法院在执行虚拟货币中存在的难题点:
(1)还币还是还钱?
(2)如果还钱,对虚拟货币如何定价?
(3)如果还币,法院是否可强制执行存储在钱包中的虚拟币?
在讲述虚拟货币变现引发的刑事风险时,刘磊律师从买卖虚拟货币为何频频陷入刑事犯罪展开,并就目前虚拟货币主要涉及的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诈骗罪、“帮信罪”与“掩隐罪”、非法经营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依次讲解其中涉及到的主要争议点与辩护要点。
刘磊律师进一步分析了“OTC行为本身是否构成刑事犯罪”,通过对比,人民币兑换美元超过一定数额构成非法经营罪,那么虚拟货币兑换美元在数额同等的情况下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其中入罪的判断标准在于能否将虚拟币解释为“外汇”。
最后,根据《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通过分析虚拟货币构成“帮信罪”、“掩隐罪”、“诈骗罪共犯”等阐述了司法实务中如何认定“明知”的程度,以及虚拟货币行业与其他行业对资金来源的审核义务为何不同做了精彩的讲解。
第三个专题,刘磊律师讲解了目前人民币账户、虚拟货币收到赃款容易被司法机关冻结的现象,并对冻结的原因做了分析。
紧接着,就被冻结的卡主是否涉嫌刑事犯罪,进而确定是否是犯罪嫌疑人,在没有确定的情况下,能否直接对涉案资金流入的账户进行冻结。讲述了目前冻结现象背后暴露出的法律程序瑕疵,冻结人的无条件“退赃”是否合法合规等。
最后,如何破解银行卡冻结背后的法律难题进行了深层次分享。并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实务解析,刘磊律师就办理的案件中自己的解冻经验、解冻案件中辩护的要点进行分享。
在最后一个专题,刘磊律师分别讲解了Web.3、元宇宙、NFT、区块链DAO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并列举了去中心化的MetaMask钱包、Opensea、Mirror等Web.3典型应用场景。
其次,刘磊律师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NFT行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在国内NFT仅可以在一级市场买入,二级市场尚未放开:在国外,NFT市场的爆火也催生了很多的洗钱、诈骗事件,如2022年3月美国司法部公布的最新案例,刘磊律师进一步强调了NFT行业发展中潜在的法律风险,需要做好充分的合规。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NFT、Web.3的合规问题,刘磊律师还讲解了近期的Uniswap证券集体诉讼案,分析了当前Web.3项目可能面临的金融监管问题,即境内项目方在境外交易所发行的web3.0项目可能面临来自SEC的审查。此外,刘磊律师还就当前火热的Web.3的项目提出以下问题,即基于当前的Web3.0项目融资难、项目代币(通常为NFT)流动性差等情况,其是否可以拥抱合规,合法的从传统资本市场融资?
最后,刘磊律师还深入讲解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本质及法律定位等问题。
总体而言,刘磊律师在此次课程中热情分享了办理上百件涉虚拟货币民刑事案件的实务经验,对不同虚拟货币所涉民事纠纷和刑事罪名的经营模式、司法观点等做出分析,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通过本次线上讲座,也帮助到该课程的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到虚拟货币、NFT、Web.3.0等行业现状、司法实务及存在的法律疑难点等。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合作/寻求法律帮助;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