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5 05:00:08来源:法律常识
如果朋友遇到困难,出手相助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些“友谊的小船”却经不起金钱考验,“说翻就翻”。近日,有市民向本报民生热线2382258反映,帮朋友贷款后,朋友竟“翻脸不认人”……
到处打工帮同学还贷款
“以前他假期一门心思耍,现在却到处打临工挣钱,就为帮同学还贷……”市民郭大姐告诉记者,她儿子小刘今年20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去年底,有同学请他帮忙贷款,他心想签个字而已,便爽快答应了,帮助同学顺利贷款8000元。事后,小刘从没对家人提起此事。
几天前,郭大姐发现儿子有心事,再三追问后,儿子才吞吞吐吐地说出贷款的事。原来,小刘帮同学贷款时,同学承诺每个月还款700多元,12个月还清贷款本息。如今4个月过去了,小刘却没有收到同学一分钱。由于贷款是用小刘的个人信息办的,每到还款日,小刘的银行账户就会自动扣除700多元,之前银行卡上剩余的生活费已所剩无几了。
“听到‘贷款’两个字,我第一反应是担心他摊上了什么事,还骂了他……”郭大姐说,当晚儿子离家出走后,手机一直无人接听。第二天看到儿子回家一脸伤心表情,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同学每次都口头上说会还钱的,但每次还款前就找不到人。”郭大姐说,她本想帮儿子还清这笔贷款,但后来认为,“儿子的同学应该为自己不守信承担责任。先让儿子自己解决,当他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我再帮他……”郭大姐表示,将儿子帮同学贷款的事说出来,是想提醒广大读者,不要随意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帮他人贷款,以免被他人利用。
帮朋友贷款后被“拉黑”
帮朋友贷款被“坑”的事情并不少见。达城市民的陈晶(化名)也有类似的遭遇。2019年12月12日,陈晶和朋友小张聊天时,小张称想通过“支付宝花呗”买一部iphone11。
“他的‘花呗’额度不够买手机,所以想借我的‘花呗’。”陈晶告诉记者,她当时认为,使用“花呗”买东西,属于超前消费,对她没有影响,所以就同意了。陈晶用“花呗”支付10899元,帮小张买下一部iphone11手机,办理了24个月分期付款,每个月还款450元。起初的两个月,小张按时将还款转到陈晶的支付宝,但从第3个月起,小张再没向陈晶转过分期款。陈晶为避免“花呗”信用值受影响,只能先帮小张还钱。
“我打电话给他,他说因为疫情期间在家,没钱周转,下个月再一并还给我。”陈晶说,碍于朋友情面,她没再催促小张。让她没想到的是,快到第4个月还款期限时,小张电话无人接听,微信显示自己已被小张“拉黑”。
“明明是把他当作朋友好心帮忙,他却做出这样的事。”陈晶说,她正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小张或其家人。当初,小张借用她的“花呗”时,没有留下任何字条,只有聊天记录和前两次的转账记录,如果实在找不到人,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律师点评
四川天仁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婷婷:一般情况下,贷款人在贷款合同上自愿签字,合同成立并生效,贷款人就是贷款合同主体,贷款归贷款人所有,可以自行进行处分。
针对小刘的情况,实际用款人(小刘同学)实际上是从名义借款人(小刘)手中重新借取该款项,其与小刘形成了新的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所以,根据合同相对性,应当由名义借款人小刘来承担还款责任。至于小刘同学与小刘之间的其他纠纷,诉讼中应另案处理。
李婷婷表示,这就是实务中常见的“借名贷款”,它最大的法律风险在于实际用款人到期不偿还贷款,则名义贷款人不得不进行偿还,虽然后期可以向实际用款人主张赔偿,但毕竟麻烦,而且维权成本较大,故签字之前应慎重考虑。
对于这类遭遇,李婷婷建议,名义贷款人应尽快还贷,及时止损,同时尽快找到实际用款人写下借条,证明借了多少钱、利息约定多少等情况,便于今后维权。
□记者 周禾
来源: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