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16:49:08来源:法律常识
1 、 (多选题) 下列情形中,属于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是:
A.张某爱好搜集邮票,一次偶然发现邻居家的一封信件上的邮票非常漂亮,将邮票撕下,致使信封撕破,信纸外露
B.李某用自己的生日试验,进入了妻子的电子邮箱,发现妻子与他人有私情,将该证据进行了保存
C.郑某将其同学吴某的手机号在学校公布,称寻求合租房,致使吴某接到陌生人的电话
D.公安机关为侦破一起刑事案件,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电话监听、检查通信等
正确答案:AB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A项:张某为获取他人信封上的邮票而毁坏他人信件,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A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B项: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也包括电子邮件的通信方式。故李某的行为也属于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B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C项:郑某将吴某的手机号码在校园公布,不仅发布虚假信息,而且扰乱了吴某的正常生活,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C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
D项:根据《宪法》第四十条,公安机关为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措施是正当的。因此,公安机关为侦破一起刑事案件,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电话监听、检查通信等是在依法行使职权,不属于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2 、 (对错题) 企业、职工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知识。
第二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保险是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
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在中国,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另外,社会保险是一种缴费性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纳,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并承担最终的责任。但是劳动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缴费义务,并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3 、 (单选题) 小徐为逗邻居家5岁的孩子妞妞玩,让妞妞站在一吊桥上看水中的小鱼,妞妞被逗的十分开心,后小徐中途接到一个电话,不料此时突发大风,一阵横风吹来,小徐未抓稳妞妞使得妞妞坠入河中溺亡。小徐对妞妞死亡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知识。
第二步,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小徐让妞妞站在一吊桥上,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妞妞坠入河中,他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后来突发大风未抓稳妞妞导致妞妞溺亡,是行为存在疏忽导致结果发生,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小徐主观上并不希望妞妞溺亡,不属于直接故意。A项错误。
B项: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小徐主观上并不是放任妞妞溺亡,不属于间接故意。B项错误。
D项: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小徐主观上并不是轻信自己能够避免危险,不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D项错误。
4 、 (单选题) 我国法律规定( )是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
A.教师
B.学校
C.父母
D.祖父母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由此可知,父母为第一监护人。
因此,选择C选项。
5 、 (单选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对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其无权采取下列措施:
A.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和办公室现场检查或搜查
B.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C.查封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D.对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食品安全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对生产经营者遵守本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二)对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抽样检验;(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五)查封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根据前述“(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可知,A项“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和办公室现场检查或搜查”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C项、D项:根据上述《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有权采取上述措施。BC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6 、 (单选题) 死刑只适用于( )犯罪行为。
A.罪大恶极的
B.罪行极其严重的
C.危害国家安全的
D.危害公共安全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运用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B项正确,因此当选)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B项正确,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并不等同于罪大恶极的犯罪行为。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危害国家安全罪指的是一类的犯罪,专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并不等同于罪行极其严重的。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名,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客观表现为实施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伤亡、损失的范围和程度往往是难以预料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并不等同于罪行极其严重的。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7 、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机关的是:
A.国家主席
B.省人民代表大会
C.市人民政府
D.居民委员会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家基本制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此可见,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不是国家机关。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A项正确。
B项:根据《宪法》第九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省人民代表大会是省的权力机关,属于国家机关。B项正确。
C项:根据《宪法》第一百零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市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执行机关,属于国家机关。C项正确。
8 、 (单选题) 收银员姜某一周内三次窃取自己经管的现金数千元,其行为属于:
A.连续犯
B.继续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知识。
第二步,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姜某窃取现金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一周内三次盗窃属于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姜某构成连续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继续犯,又称持续犯,是指行为人的某种犯罪行为达到既遂状态后,在一定时间内其犯罪行为处在一种不间断的持续状态。题干中,姜某一周内三次盗窃,每一次都是独立、间断的行为。由此,不属于连续犯。B项错误。
C项: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一犯罪,而其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如,行为人盗窃枪支弹药以后又加以隐藏的,盗窃枪支的行为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罪,是目的行为,隐藏枪支、弹药的行为构成私藏枪支弹药罪,是结果行为,两个犯罪之间形成目的与结果的牵连关系,构成牵连犯。姜某只是数次进行了现金盗窃,无其他罪名,不构成牵连。C项错误。
D项:吸收犯是事实上有数个不同行为,其中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而只成立一个罪名的犯罪。姜某一周内三次盗窃,每一次都是独立、间断的行为,不属于吸收犯。D项错误。
9 、 (单选题)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 )形式。
A.书面
B.口头
C.书面或者口头
D.双方约定的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社会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所以,按照有关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因此,选择A选项。
10 、 (单选题) 我国法律规定,年满( )的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年满16周岁
B.年满18周岁
C.年满14周岁
D.出生之日起
正确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民事主体。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三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因此本题选择D项。
11 、 (单选题) 乙因口角之争将甲打伤,甲怒气难消,买了毒药欲伺机毒死乙,但几天后,甲心情渐渐平复。放弃了毒死乙的意图,并将毒药扔了。甲的行为属于犯罪过程中的:
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甲心情渐渐平复,放弃了毒死乙的意图,并将毒药扔了,属于自动放弃犯罪,成立犯罪中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甲是自动放弃毒死乙的意图,而不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不属于犯罪未遂。故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即犯罪的完成形态。甲放弃了毒死乙的意图,并将毒药扔了,没有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故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甲买毒药的行为属于准备工具,成立犯罪预备,但其放弃了毒死乙的意图,并将毒药扔了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即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故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2 、 (对错题)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家基本制度知识。
第二步,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知,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因此,本题错误。
13 、 (单选题) 王某违反国家规定,侵入竞争对手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情节较重,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应:
A.处警告
B.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C.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D.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治安管理处罚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一)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二)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三)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法条可知,王某应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因此,选择C选项。
14 、 (单选题) 某公司依法为员工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下列关于该基本养老保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B.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C.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记入个人账户
D.公司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部分计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部分计入职工个人账户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社会保险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D项中“公司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部分计入职工个人账户”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15 、 (多选题) 现行宪法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并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A.打击报复
B.侮辱
C.诽谤
D.诬告陷害
正确答案:B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BCD项正确。
因此,选择BCD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禁止对公民进行打击报复,保护的是公民的申诉权、控告权或者检举权,而不是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故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6 、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有( ),齿轮和谷穗。
A.国旗
B.天安门
C.故宫
D.天坛
正确答案:A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基本理论知识。
第二步,A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国旗和天安门象征国家,齿轮象征工人阶级,谷穗象征农民阶级),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6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同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AB项符合题意,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AB选项。
拓展
C项: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天坛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17 、 (单选题) 何某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在审查期间,何某又主动交代了曾实施的一起抢劫犯罪,何某交代抢劫案件的行为属于:
A.自首
B.坦白
C.立功
D.悔改表现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运用。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题中何某因盗窃被抓但是供述了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抢劫,符合自首的规定。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坦白:是指犯罪人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其本质在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坦白有三个构成要素:①犯罪人被动归案;②犯罪人如实交代的是被指控的罪行;③犯罪人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立功:《刑法》第六十八条,立功,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第三条,“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认罪悔罪;②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③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④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18 、 (多选题) 按照我国刑法,一个行为构成犯罪需要具备的共同条件是:
A.犯罪的客体
B.犯罪的客观方面
C.犯罪的主体
D.犯罪的主观方面
正确答案:AB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
第二步,犯罪构成,又称为犯罪构成要件,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做出的法理学解释,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因此,选择ABCD
拓展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①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②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行为人的罪过(包括故意和过失)是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主观方面要件,有些犯罪的构成还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
③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④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某些特定犯罪的构成还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或者损害特定的对象等。
19 、 (单选题) 我国刑法中,入户抢劫是抢劫罪的法定加重情节。下列不属于入户抢劫的是:
A.进入牧民的帐篷实施抢劫
B.进入正在营业的超市实施抢劫
C.进入他人租住的房屋实施抢劫
D.进入渔民作为家庭生活的渔船进行抢劫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由于超市是营业场所,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生活空间,因此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抢劫罪的加重情节:(1)入户抢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7)持枪抢劫的;(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20 、 (对错题) 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8小时的工时制度。(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劳动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