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15:00:12来源:法律常识
提到鲁迅,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他在现当代文学史中留下的无数闪光的作品。鲁迅是一个“”战士“,他生活在中华民族就动荡的时代,以笔为刀,以文为刃,是点着了蒙昧的民智中的星星之火的引路人,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一位”英雄“。
而这位英雄的结发妻子朱安,却是他一生中少有的,愧对的几人之一。
朱安在1878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富庶人家。这户朱姓人家自己经营着一些生意,算是有些薄产,祖上还曾经出过举人。因此,自小,朱安可以说是没有吃过什么苦。但是,也是因为这种严格的、和封建社会严丝合缝的家庭背景,朱安没有机会接触到外界所谓”新潮“的东西。
她的知识、她掌握的技能,全都是封建时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们要做的事情:她缠足,”三寸金莲“让女子走路如弱柳扶风;她精擅女工,无论什么花样,到了她手中都活灵活现;她跟着自己的母亲学习简单的数字经济之道,为以后嫁入夫家、主持家务做准备,但也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限制,不通文墨,目不识丁。
二十一岁的时候,朱安听从父母的安排,许配被给了当地一位祖上也是官宦世家的周家的长孙。她的父母对这门亲事非常满意,而早早地被教育成一位深闺小姐的朱安,也没有任何置喙的余地。就这样,她开始在家人的安排下,准备起自己的婚事来。
然而,这时的她不知道,她素未谋面的新郎鲁迅,却不是一个甘愿遵循传统的夫君。在双方父母决定好这门亲事之后,一直辗转在外求学的鲁迅,甚至都没有回来看自己未来的妻子一眼。不过,这个时候的鲁迅,对于这位未来的妻子,还是有着一些堪称天真的期许的。
他在知道朱家的情况后,曾经特意给朱家长辈写信,要求他们给自己的妻子放足,也就是不再裹脚,还提出希望朱安去学校读书,甚至连学费都准备好了。可是,因循守旧的朱家,却并未把这位准女婿的话放在心上。而鲁迅,也继续在外游学,甚至拿到了可以供他远赴日本深造的奖学金,到1909年才会回来。
这可急坏了朱家和周家的长辈。他们觉得,1909年,朱安已经30岁了,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在1906年的时候,双方的长辈一合计,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他们用“母亲重病”为借口,骗回了鲁迅。鲁迅接到家人的来信,心急如焚,星夜兼程地回到故乡时,却发现迎接他的是铺天盖地的红彤彤的“喜”和一位不敢抬头看他的妻子。
被设计的鲁迅哭笑不得,简直想要扭头就走。但这时候,朱安茫然又卑微的眼神,留住了他的脚步。他知道,这件事并不能怪到朱安头上,也很清楚如果自己就此离开,她身上会承受多大的非议,这种非议对于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而言,几乎是能够致命的。
百般无奈之下,鲁迅走进了花厅,在前面摆完了婚礼的样子之后,就直接自己睡进了书房,第三天,就匆匆离开了。
在这场“婚礼”之后,朱安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丈夫,更不要提生儿育女了。她在绍兴周家的祖宅里,作为长孙媳妇,操持周家的事务,自己一个人照顾鲁迅的母亲,而鲁迅,则会定期为他们寄出足额的生活费,以供家用。
友人问起朱安的近况,鲁迅回答:“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这场维持了41年的有名无实的婚姻,一直伴随朱安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自始至终,她守在绍兴一方小小的天地里,不知道世界和时代都在发生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1936年,鲁迅去世,朱安也失去了经济来源。但好在,鲁迅是所谓时代的弄潮儿,身边有很多愿意帮扶的朋友和学生,但朱安并没有选择用“遗孀”的身份为自己攫取好处,仍是坚持过着清苦的生活,她的为人,后来鲁迅的第二任妻子许广平提起来,也常常称赞不已。
朱安本性纯善温柔,如果她生在一个更有见识的家庭,也许人生会变得完全不同,也许她和鲁迅的婚姻,也不会变成一桩冷冰冰的、属于旧时代的交易。可惜,老天从不给人选择自己出身的机会。
1947年,朱安在绍兴去世,她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个地方,生于兹、长于兹。于她而言,一生所许的与其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如说是这片她最熟悉的庭院和土地。
但这个和顺了一辈子的女子,却在遗嘱中,做了她一生中可以说最为任性的决定:她要求把自己的灵柩送到南方,与鲁迅合葬。也许,在她的心底,那一丝从和鲁迅见面起就始终萦绕的不去的不解与不安,从未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过,才让她执着地在死后,仍想去对方身边寻找一个答案。
鲁迅的一生,如同指向天空的利刃,这把利刃撕开了黑暗的时代,却也因为太过锋利,也往往会伤害到他身边的人。鲁迅的结发妻子朱安,就是这位战士战斗的一生中,一个最为特殊的”敌人“。
说是敌人,因为在反封建的鲁迅眼中,这位由父母包办婚姻而来的,缠足束发、目不识丁、温柔和顺的传统女性,本身就代表着需要被批判和打破的落后社会秩序的一环;而说她特殊,是因为造就朱安不幸一生的,不是她传统顽固的父母,不是她固执的丈夫鲁迅,而是那个被新时代的浪潮反复冲刷,但仍迟迟不肯退场的旧时代。
朱安的一生,几乎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在新旧交替时期,被无力地裹挟其中,身不由己的女子的缩影。她是幸运的,在那段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她作为鲁迅的结发妻子,一生衣食无忧;她又是不幸的,因为她一生都在孤独与不安当中度过,一个人慢慢老去,她和她丈夫之间的关系,连朋友都算不上,就好似房客与房东,见面亦不识。她的一生,只在鲁迅的光芒背后留下一道沉默的剪影,引得无数人感慨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