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律师指责网友,北京律师自曝

时间:2022-10-20 06:00:11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新一轮的互联网整治正在进行中。全国多地都在近日传出集中整治“自媒体”平台、公众账号违法违规行为的消息。

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国家网信办决定自2020年7月24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整治期间,将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一批问题严重的网站平台、封禁一批反映强烈的违规账号。正如国家网信办负责人所说,此举旨在整肃行业乱象,回应社会关切,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通过对六个方面的集中整治,重点解决一些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片面追逐商业利益,为吸引“眼球”炒作热点话题、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散播虚假信息、搞“标题党”等网络传播乱象,促进网络传播秩序有明显好转。

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有自己粉丝”的时代,在我们享受到信息传输更为便捷高效等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正视自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炒作话题,散播虚假信息、误导社会公众等。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的底线,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浙江大学李有星教授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恶意炒作案件 终被绳之以法

近日,一篇名为《咪蒙不再制造咪蒙》的万字长文,将咪蒙带回公众视线。不过,这个曾经在巅峰时刻公司估值20亿、坐拥8家企业的“自媒体女王”,重现当年“辉煌”已很难。她罔顾事实,对大众矛盾高纯度的提炼及个例夸大式呈现的过去,并不那么容易让人忘却。

2019年1月29日,咪蒙团队旗下公号“才华有限青年”推出了一篇题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迅速火遍全网。但不出一天,舆论反转,对其“造假杜撰、漏洞明显”的口诛笔伐越来越多。2月1日,咪蒙发布道歉信,承认该文内容失实并宣布涉事公众号停更2个月、微博永久关停。20天后,咪蒙公司最重要的两个公众号“咪蒙”和“才华有限青年”自主注销,这两个账号也被凤凰网等自媒体平台永久性关闭。

咪蒙一地鸡毛的结局,仍然不能让一些自媒体警醒。就在7月初,一篇刷屏的《1122万同胞受灾,媒体为何集体失声?》,依旧用了虚构事实的咪蒙式写法,甚至所用的两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动图都被网友指责是来自于印度。

以虚假信息收割流量已让人忍无可忍,而另一种虚构事实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则更大。曾打着正义旗号行敲诈勒索之实的“网络大V”陈杰人今年4月一审获刑15年。出身央媒的陈杰人,在创办“杰人观察”等自媒体账号后,有偿发布虚假信息或负面信息,恶意炒作案件,攻击、诋毁党政、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起哄闹事,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自己的个人信息发布平台非法发布虚假信息,最终被绳之以法。

有权监督司法 不能伪造事实

在李有星看来,在各类虚假信息中,企图影响司法公正,无视法治规则的自媒体传播,尤其值得注意。“在网络上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不要侵犯他人权利,更不能用虚构事实的‘表演式喊冤’,试图干扰司法公正,破坏司法权威。”李有星认为,在已有生效判决的前提下,强调这一点对于法治中国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李有星举了一个最近引发业内极大关注的例子:今年6月,一篇阅读量高达“10万+”的文章火爆网络,讲述了对已经过两审法院所作出判决的质疑,文章中被点名的另一方针锋相对,指其虚构事实,且随后报警。

孰是孰非,尚不可知,但在李有星看来,在不少人热衷于“网络维权”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信访不信法”的表现,“法律给出了正当的救济渠道不用,却寻求网络上的‘围观’,其实是一种缘木求鱼的做法,如果人人都用这种方式,法治会遭受致命的破坏。”

那是不是意味着对于生效判决,人们就不应该“说三道四”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媒体当然可以对司法审判过程、审判结果等进行监督,司法审判必须经得起社会的推敲。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对司法审判进行批评和质疑,却不能在事实上造假,“事实是神圣的,评论是自由的”,朱巍指出,关键要看所描述的事实是否有问题,“如果伪造事实、误导舆论,在国外叫蔑视法庭罪,在国内最起码也要承担侵权责任,严重的还可能涉及虚假信息罪和寻衅滋事罪”。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律师也指出,在自媒体上发布案件相关信息,有针对法院法官的,有针对对方当事人的,“如果没有依据,可能导致对方社会评价降低,这就涉及以诽谤形式构成名誉侵权”。在赵占领看来,如果只是谈自己对判决书的理解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涉及虚构事实,那就有可能违反网络安全法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

倡导合法维权 寻求专业帮助

多位专家均在受访中指出,要鼓励和倡导通过正常的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反映自己的意见,如对生效判决不服,可以申请再审、检察院抗诉,乃至走信访程序等正常法律途径。

为何仍有人愿意诉诸自媒体等网络?赵占领从自己从事多年律师行业的经验出发分析,有几种情况造成“网上喊冤”:第一,可能是走完所有救济途径仍然没有解决自己认为应当解决的问题,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或觉得判决明显不公,正常渠道难以纠正,信访没有效果。

第二,当事人觉得自己有理,但法院判决并没有问题,判决结果只是和他的想法不一致,这种情况属于对法律本身的不了解,当事人未能站在公正立场看待。“捏造事实,哗众取宠,以此来给法院施加压力,非常不可取。”

第三,对案件本身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不一定准确,但这属于言论自由,我们现在要求司法判决公开,就是要求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公众监督可以有不同观点,不同看法,这是正常现象,但是不能捏造事实,对法院、法官予以侮辱,比如毫无证据怀疑法官受贿、枉法裁判等。”赵占领补充道,如果在网上喊冤中没有发布诽谤信息、侮辱性信息,只是对案件结果进行评价,不是违法行为。“我们还是要鼓励、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常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赵占领坦言,自己也曾遇到过当事人不理智,“不能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看待争议,认为是不公的,去炒作舆论”。他建议,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还是要咨询专业人士,从证据和法律适用角度作出专业判断,而非基于自己立场采用极端方式予以表达。

朱巍说,如果法院判决确实有问题,应当给当事人“一个讲话的机会”,法院要对此予以容忍。但如果篡改事实,甚至动用网络水军、网络公关等有组织地进行信息传播、购买热搜等引导舆论,则会涉及严重影响网络传播秩序,这种做法要不得。

“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且迅速,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不能仅仅关注流量、粉丝、经济利益,更应该关注事件发酵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去看问题。”李有星认为要压实自媒体等互联网市场主体的责任。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