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好创业吗女孩多吗,律师好创业吗女孩多吗知乎

时间:2022-10-20 18:23:04来源:法律常识

从小律师到创律所,一位小镇做题家,勇闯上海滩

被访者:刘怡律师

采访撰稿:容容、梓馨、文静

责编:代代、赛琳


“不留下来的,可以退群了。”


这是微信群中突然蹦出来的一条信息。如果微信群成员在当天18点之前没有退群,就视为,这些人,将要一起,在上海滩创办一家律所。


做律师,创办自己的律所,一般会被视为,案源创收和能力实力都不错的标志。但,当时的我们并未到这个外人看来的一般线,还没到那个份上。


群里领头的是老杨,他自己创办的这家个人所,想改制成为合伙所,他心里也没底,到底会有多少人选择留下,多少人会退群。


所以,他采取了这个「不举手反对,即表示同意」的默认操作,来缓解自己的没底。


我和我的先生,都是律师,也都在这个群里,也没底:


我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创业的能力?不知道平台将走向何方?也不知道创业要投资多少钱?创业路上会遇到多少的困难?不管多大困难,相信都会有解决方案。


要不要,搏一把?


在截止日前,每隔一会,我就会去刷这个群,看还剩几个人,把群里继续待着的这几个人的名单,翻来覆去地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直到,过了18点,尘埃落地。


我遇到了一群很好的人,这群人很不错,这个创业种子也很不错。


那么,我,就应该去做这件事。


容易的事交给行动,困难的事交给时间。现在,7年多过去了,回看这个合伙建所的历史时刻,总共9个人选择了一起合伙建所,这段路程中,有3位相继离开了团队,我们6个人,还继续着。


律所,磕磕碰碰下发展到了近百人的规模,我的创收也屡屡创下执业生涯的新高,这是7年多前,我想都不敢想的成果。


从小律师到创律所,一位小镇做题家,勇闯上海滩

律所七周年庆典

01

读书改变命运,硕士毕业后我直奔上海做律师


我生在物质条件有限的农村,小时候拾亲戚们的旧衣服,才有的穿。


从小律师到创律所,一位小镇做题家,勇闯上海滩

左二,格子衬衣短发的这位就是我

虽然物质贫乏,但教育并没有缺席。秉持读书改变命运的朴素观念,父母倾其所有把我们从农村带到了县城,送进了学校,将我们推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家里经济很紧张,三个孩子又都是大学生,我靠勤工俭学读完了本科。


我跟家里说,想考研究生。家里说,可能供不了我继续读研了。没有其他的途径,我唯有努力学习,刷高成绩排名,争取读研公费生的名额。


好在,我争取到了,在海南大学一口气读了七年法学,直到硕士毕业。


从小律师到创律所,一位小镇做题家,勇闯上海滩

我是第二排左四,读研期间,我的论文荣获海南省地方立法研讨会第一名,是当时入选的最年轻作者

读书的时候因为成绩还不错,我有机会出去学习交流,去过了北京、广州。北上广三座城市中,我唯独没有去过上海。


抱着对上海的好奇和期待,毕业时,我直接从海南来了上海,寻找机会。为了追求心中那份朴素的自由感和正义感,我选择了去做律师,去了那时上海本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1.1

从法学生到律师,一切从零开始


经过笔试、面试和试用期的层层考验,我最终成为了那一批面试者中唯一留下来的幸运儿。


在这里,我一待,就将近5年。


从小律师到创律所,一位小镇做题家,勇闯上海滩

初入职场的我

我在的团队主要做建筑房地产,这5年正好赶上中国建筑房地产蓬勃发展的好时候,我们做了上海滩很多重大的建筑房地产项目以及一些全国的项目。


初入职场,我深刻地体验到,读书的时候拿90分掌握的一堆理论知识,在实务操作中,是用不上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刚进入律所没多久的时候,老板让我起草一份《股权转让协议》,客户正在会议室等着要。我只能硬着头皮上,写好后立刻把文件拿去给老板。但老板和客户聊完回来非常生气,因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准日”条款我没有写进去。


可我根本就没有“基准日”这个概念,更想不到这个条款。


那一刻我就意识到,哪怕我司法考试考了448分,全校第一,但我还是不熟悉律师实务。


我在法学生时代所有的优秀和成绩,在踏入律师这个行业后,都被推翻了。


想清楚自己的实力差距后,我很快将心态归零,一切从零开始。


我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干更多的活,更认真地对待工作,每份工作做完后,逼自己复盘。就这样,很快,我改过的文件、经办的项目,老板就都很放心了,不用再过多检查。


当时的老板是一位建筑房地产领域的大咖博士,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现文件中的关键问题,甚至是,错别字、标点符号的问题;他还能敏锐地发现客户需求,给客户提供最佳的项目操作方案和策略,相当厉害。


我很敬佩他,也想成为这样专业过硬、给客户高价值的人,于是,我就默默地以此作为工作标准来要求、训练自己。


经过了十多年的训练,我觉得我现在算是拥有了这样的一种高效的判断力、敏锐的识别力和高价值的输出力。


我非常感谢在锦天城这样的规模化大所中得到的系统化培养和训练。浓厚的专业氛围、大量的项目经验积累、训练有素的团队协同作战,让我养成了很好的职业习惯。


在这里,我基本上熟悉了建筑房地产的全流程法律服务,从一级开发、二级开发,到收购兼并、重大商业诉讼。后期,从建筑房地产转型到金融相关业务,做信托、投融资和私募,对从建筑房地产衍生出的与金融相关的投融资业务,也能自如应对。


大量项目和案件的历练,给我打下了扎实的专业能力基础,也成为了我的底气。


1.2

31 岁的那年,我觉得我必须走出来


在陆家嘴那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大家每天踩着高跟鞋、端着杯咖啡上班。

从小律师到创律所,一位小镇做题家,勇闯上海滩

我其实喝不来咖啡的,但咖啡又是大家人情往来的伴手礼,价格也不便宜。当年在陆家嘴吃一顿饭,最便宜也要15块钱,还只有一碗米饭、一个青菜、几片肉。


要知道,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一天也花不了15块。


我还接触到了很多华政复旦、美国英国欧洲留学回来的优秀同事,他们那么优秀,那么光鲜,又都那么帅气美丽。


像我这样,从非常普通的家庭出来的女孩,对其向往又羡慕。交往中,他们也会对我的背景有些惊讶,觉得我从那么小的地方来,竟然还挤进了上海的一流大所,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这对我来说,冲击很大。


我能看到,在我的努力和付出下,能获得什么样的未来——我非常非常努力,应该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律匠人,或者说,法律工人。


在锦天城这样一个老牌大所,除足够努力之外,还需拥有足够的资源和业务、情商和智商、朋友和贵人,才有可能成为其中的TOP佼佼者。


我只是一个普通学校毕业的,普通家庭出来的普通女孩子,即便我很努力,也很难成为TOP之一。


如果一直没有突破的话,30 岁之后我可能会慢慢地走向一个下坡路。比如:相夫教子,节衣缩食,在上海买个小房子,过着还算可以的工薪生活。


而这,也许还是乐观预计下的未来。


我能实现的价值,无论是个人的、家庭的,或者家族的,行业的以及社会价值,都太有限了。


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要走上坡路,即使它并不容易。


31 岁的时候,我开始思考另一种生命状态。行动才能成功,担心犹豫只会失去。


想过去读书来解决眼前的状况,就报考了华东政法大学的经济法学博士,只招一个人,笔试过了,面试没过。


我又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找寻自己想要的余生状态。


但是,还可以走到哪里去呢?


我只知道,自己真的需要改变。


我必须走出来,要么成为一名独立律师,要么去找到一群人,做一个自己能做主的平台。


机缘巧合,我遇到了申同所的创始人杨林兵律师。


02

从大律所小律师,到小律所创始合伙人


当时的申同办公室,只有不到300平米,在一个商住两用的楼里,有人居住、有人做饭、电梯还黑乎乎的,跟光鲜亮丽,位于顶级写字楼且占地几千平的锦天城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小律师到创律所,一位小镇做题家,勇闯上海滩

初来申同的我


聊了半个多小时,我就决定了加入申同。


杨林兵律师说:“我这么一个普通的律师都能做到,你肯定也可以。你接受了7年系统性的法学教育,科班出身,更有优势,你很年轻,未来可期。”


就这样,我的信心得到了极大鼓舞,从前东家离职后,直接加入到了未满八个月的申同所,也就有了文章开头合伙建所的那一幕。


2.1

从没有案源能力到创收名列前茅


时间的力量,足以让水滴石穿;默默地成长,终将惊艳所有人。


申同是没有授薪律师的,刚到申同,我也是以独立律师的角色加入。从一个授薪律师到独立律师,这个缓冲阶段还是很不容易的。


到申同独立接的第一个案子是离婚案件,收了 8000 块律师费,在那一年刚独立的4个月里,总共只签到了8万块的案子。


这个情况,让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我在航母大所工作多年,一身武艺超群,却无处施展,没有用武之地。


有段时间,我掉入了强烈的心理落差。扪心自问,我还能坚持下去吗?独立律师真的可以做到吗?我的理想抱负终可以实现吗?内心深处不断涌现的老杨的那句话“我这么一个普通的律师都能做到,你肯定也可以”,这激发了我一发不可收拾的斗志,并越挫越勇,越做越好。


我想过很多方法去拓展自己的案源,像那种印刷自己的名片、附上自己的介绍信,往车上塞名片的,希望别人来打电话咨询自己的事,我也做过。


想想,这和大街上发传单一样。但我脸皮薄,不好意思直接发名片,就给停下的车塞名片,如果被车主看到了,我是真的只想钻地洞了。


这种方法,不说多有效,但是,确实反映了当时自己刚独立,没有案源的窘迫。这样的方式,给我带来了三五个案件,一共几十万元的创收。


后来,在网上看到大家讨论在法院门口摆地摊的律师,我也会想起自己当年塞名片、“扫”小区的事。


刚独立,真的不容易。


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坚持“人在哪里,案源就在哪里”的朴素道理,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好”的专业操守,我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和信赖,我的创收在所里也已是名列前茅。


也因为经历过独立初期的案源窘迫,在自己建所后,我决心,一定要给青年独立律师,充足的所内合作案源,帮他们度过窘迫,让他们更坚定地相信做律师,不仅可以维护正义,也可以活得体面。


2.2

从独立律师到管理合伙人

在慢慢地摸索中,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申同开始改制,从个人所转变为合伙制律所,我也选择了留下来,成为申同律师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之一。


从小律师到创律所,一位小镇做题家,勇闯上海滩

最初的9位创始合伙人


在申同的7年多时间里,我几乎参与了建设申同的所有工作,比如筹备改制、建章立制、组织治理、人才引进和培养、文化建设、薪酬管理、专业建设、业务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党团建设、品牌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困难也是很多的。


在申同的前五年,应该是我最艰难的时期。因为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没忍住,我在合伙人会议上还哭过两次......


为满足家庭对我的期待,为兑现平台对我的承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怀着孕看办公楼搞装修外地出差做业务。就像长征一样,大部队要走,就必须得跟上,原地不动,只会掉队。


可要跟上大部队,也必须付出代价。因为平台的发展,不会只为等你一个人。


怀孕、生孩子与创业同步的那几年,我睡不好。开会的时候,其他合伙人总开玩笑说:“刘怡,你眼睛能睁开一点吗?”。


为了兼顾家庭和事业,我带着孩子来开合伙人会议。创始人老杨评价我“从来不找借口”。


从小律师到创律所,一位小镇做题家,勇闯上海滩

带着孩子来开会的我


创业确实很不容易,除了努力赚钱过上体面的生活,我们一直在坚守的,就是践行我们的幸福文化,让大家能够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我们选择的不仅是一份职业,而是我们的余生活法;我们不仅是在经营一个律所,更是在摸索一群人余生的活法。


从小律师到创律所,一位小镇做题家,勇闯上海滩

和律所同事打球的我


生命不仅仅是任务,还是使命。


年近不惑,我开始做减法,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和更重要的人上,尽可能地去做那些必须我做,非我做不可的事,努力提高心性,磨练灵魂,期许内在丰盈,外在富足。


正如,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现在回头来看,我突然觉得我们这几年做得还挺不错的,上海 1800 家律师事务所中,我们申同所已经排到 60 位了。


从小律师到创律所,一位小镇做题家,勇闯上海滩

我当选申同第三届管委会主任

我们所有的合伙人都还要去读书,6 位权益合伙人在 45 岁前全部要博士毕业,我已幸运通过了工商管理博士的面试。不久,我将再出发,去深造。


我们还设立了申同公益基金,把收入盈余攒起来,这几年已经攒了一笔不小的数字。

从小律师到创律所,一位小镇做题家,勇闯上海滩


而这些基金在未来会用来做公益、助学、作为律所的发展储备金......


期待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结语


我是刘怡,农民爸妈的女儿,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位男律师的妻子,一家律所的创始合伙人,一位公益助学人。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认识你,很开心。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