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5 05:31:05来源:法律常识
编者按: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近年来,省司法厅在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两快、两全”和“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夯基础、强统筹、铸特色,基本实现了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
今年以来,我省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再升级。服务网络遍布更广,服务领域继续拓展,服务产品优化完善,服务质量更优更好。1至8月,安徽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解答咨询33.4万人次;安徽法网受理业务2.1万件;办理公证事项18.8万件、司法鉴定案件7.9万件、法律援助案件6.3万件、仲裁案件0.39万件。
“你好,我是一名农民工,在工地上干活的钱老板不给,我应该怎么办?”8月26日,在蒙城县“24小时公共法律服务自助超市”里的自助机前,农民工徐某某通过视频连线上值班律师闻金飞。闻金飞了解到徐某某能提供劳动合同、记工单、银行流水等资料后,指导他进行下一步操作:“自助机屏幕下方有资料拍照区,你可以把资料依次拍照,点击上传……”
当天,蒙城县“24小时公共法律服务自助超市”正式开张了。这个超市可不一般,别看它面积不大,占地只有15平方米,但里面的“产品”可不少,“公共法律服务智能自助机”具有机器人法律问答、赔偿计算、法务地图等11项功能,更让当地群众拍手称赞的是,可以免费“尝鲜”,且24小时不打烊。
让群众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就在身边,随时随地随身享受到法治实惠,这是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初心。几年间,全省司法行政人将初心写在行动上,将使命写在岗位上,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01
线上线下走心护航 服务更精准
“疫情当前,事故无情;法援有爱,温暖人心。”在安庆市太湖县法律援助中心,悬挂着这样一面锦旗。寥寥几句感谢的背后,是一段暖心的故事。
余某是太湖县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机修工。今年2月22日,公司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的情况下通知余某等员工回公司复工复产。余某当日至公司上班,在进行厂房卫生清扫过程中,不慎从机械上跌落致伤,受伤后被送往太湖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2月24日经治疗无效死亡。
案件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如果处理不当激化矛盾,后果不堪设想。太湖县经济开发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得知消息后,通过电话主动与死者家属取得联系,指引其就近申请法律援助。太湖县法律援助中心审核后,指派法律工作者孙伟提供法援服务。承办人员介入后,发现双方分歧在于余某死亡是否构成工伤。
为了厘清事情来龙去脉,承办人员先来到医院调取了死者的病例资料,后到案发现场做了调查,证明了本案构成工伤的事实。2月26日、27日,承办人员连续组织多轮调解,成功说服公司按工伤程序处理此案,使受援人获得利益最大化。此案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入选了司法部发布的第一批全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公共法律服务十大典型案例。
用心对待每一起法律援助案件,用爱温暖每一名受援者,就能擦亮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为民底色。今年以来,全省开展了“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等品牌活动,完成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79.5%,超序时进度12.8个百分点。
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每一次创新都是为了更加便民惠民。上半年,为了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高效开展,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依托安徽省政务服务网、“皖事通”APP、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安徽法网等平台,探索“不见面”“快递达”“无接触”等服务举措,让公共法律服务更接地气。
成立全省律师疫情防控在线法律服务团,为企事业单位把好“风险关”,提供法律风险防控意见和建议;全省公证机构进一步简化办证流程,实行网上预约和受理,开展互联网公证,消费者遇到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不法行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公证云”进行自助取证,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司法鉴定人员组建心理救援医疗队伍,开通心理关爱专线,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隔离治疗患者、隔离人员及群众提供心理援助;仲裁机构充分发挥仲裁职能作用,化解民商事纠纷,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7月2日,司法部发布的第三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公共法律服务典型案例中,详细介绍了合肥仲裁委处理的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2019年10月合肥仲裁委受理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申请人是某民营房地产开发公司,因工程款问题与施工企业发生纠纷。关于工程款问题,合肥仲裁委已依法作出了裁决。但该公司在事后财务审计中,发现其返还施工企业的保证金,多返还了300万元。与施工企业多次沟通未果后,遂向合肥仲裁委提出仲裁请求。
本案经仲裁庭开庭后,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核实对账。案件裁决阶段已临近2020年春节,后因疫情影响,仲裁庭的工作暂时搁浅。今年2月,房地产开发公司给合肥仲裁委打来电话,称其为民营企业,复工后急需资金恢复生产经营,申请本案尽快裁决。合肥仲裁委急当事人之所急、忧当事人之所忧,加班加点短短几天迅速完成证据审核认定、文书撰写工作,灵活采取线上审议、远程研判的方式及时结案,并第一时间将本案裁决书送达当事人,帮助企业纾难解困,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既保证了案件审理质量,又体现了仲裁工作温度。
在人民调解领域,“和事佬”线上调解有妙招。疫情防控期间,蚌埠市司法局经开分局胜利司法所成功调解了一起“火药味”十足的家事纠纷案件。辖区居民高某与丈夫关系不睦打算离婚。双方多次发生言语冲突,有时甚至拳脚相向,动静之大引得邻居报警,给小区居民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司法所专职调解员李小桦知晓此事后,着手介入调解。但碍于疫情防控,不宜直接接触,便指导高某通过微信在线上申请人民调解。
线上调解历经20余天,李小桦始终未与当事人高某及其丈夫谋面,但并没有影响到调解结果。李小桦情理法并用,促使高某夫妻二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归于好。
一次次专业回复,一条条“绿色通道”,线上公共法律服务跨越时间、空间,暖心、贴心、提振人心。、
、
三台融合深化改革 服务更便捷
“没想到申请手续这么快速地办理下来,如果不是安徽法网给了我‘开口’的机会,我可能都没有勇气走出家门。”芜湖居民胡女士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婚后与丈夫因琐事发生争吵时,总会引来丈夫的拳打脚踢。
今年4月,忍无可忍的胡女士从“皖事通”APP上,看到了安徽法网的介绍,想起自己这几年来的满身伤痕,她流着泪在安徽法网上填写了自己的离婚法律援助预约申请,申请事由一栏中勇敢写出了“家庭暴力”几个字。胡女士没想到的是,当天就收到了芜湖市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答复:“您的预约申请已经通过,可以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及乡镇街道出具的经济状况证明前往窗口办理。”
足不出户解决法律难题,公共法律服务的触手可得,与健全的服务网络密不可分。线下,全省已建成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51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3945个,全省17542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线上,在全国第2家开通省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咨询热线,实现高接通率、高满意率、低投诉率;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徽法网,累计开通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6类法律服务店铺3000余家,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三台融合的进程也在稳步推进。省司法厅出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实施五大工程。
实施网络统领工程,以网络平台统领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和其他服务终端,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任务工单管理系统,强化电子跟踪、预警管理;实施数据汇集工程,推进省级公共法律服务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数据搜索能力,强化大数据分析,建立当事人法律服务档案系统;实施均衡发展工程,制定本地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实施标准、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指标,推进指挥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窗口相互整合、一体运行;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建设,优化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探索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区块链+公共法律服务”;实施保障巩固工程,加强财政保障和运营管理,建立质量监督评估体系、服务评估体系,加强各层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五大工程协同发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
体制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创新了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模式,推动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赋能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提升。
合作制公证机构再添“新成员”。印发《安徽省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工作方案》,指导第二批合作制试点的3家公证机构依法筹备设立。将事业体制公证机构编制备案制、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企业财务管理、公证机构绩效分配机制等工作情况纳入对各地市的年度综合考核指标,推进公证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落实。
仲裁行业五年“成长路径”清晰可见。落实省委依法治省办《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实施意见》,出台《安徽省仲裁行业发展提升工作方案(2020—2024年)》,对仲裁工作谋篇布局,努力实现我省仲裁工作“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提升、五年有位次”的战略目标。
法律援助两项改革继续“破冰前行”。出台《全省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协调公检法部门,通过电话值班、视频会见、云庭审等方式,努力克服疫情期间带来的会见难等问题,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及法律援助参与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疫情期间,蚌埠市固镇县法律援助中心对梁某某涉嫌妨害公务罪提供法律帮助案,入选司法部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全省已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2.1万件。
司法鉴定规范化建设步入“快车道”。出台《安徽省司法鉴定人执业登记审查办法》,研究起草司法鉴定机构布局发展规划、司法鉴定诚信等级评估办法等,开展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清理整顿工作。
03 均衡发展多元供给 服务无止境
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根据部署,到2022年,我省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列出“时间表”,划定“路线图”。今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指导标准(2019—2022年)》《安徽省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指标(2019—2022年)》,就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出部署安排。
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快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巩固和规范乡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集中实施乡镇(街道)、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和“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双培养工程、一村一法律顾问、基层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扶贫项目。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将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对象。
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鼓励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做好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把律师专业意见作为特定市场经济活动的必备法律文书。完善党政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前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法律意见的工作机制。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推动公证参与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司法活动中的辅助性事务。打造有公信力、影响力和值得信赖的区域仲裁机构,鼓励、支持我省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标准化体系,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评价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将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促进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常态化、可持续。加强科技保障,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智慧法律服务”。
供稿:安徽法制报
编辑:孙淑娟
见习:高岩岩
编审:胡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