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5 21:18:07来源:法律常识
东营市垦利区探索村(社区)法律顾问新模式
今年以来,垦利区聚焦破解原有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模式固化、法律服务质效不高等瓶颈,聚力推进流程再造、组织重构和系统集成,创新研发“云律团”平台,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打破了服务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群众法律咨询全时段、全地域、全覆盖,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智慧化水平。
突出群众需求导向,以集成改革创新服务模式
坚持把群众法律实际需求作为改革出发点,打破原有“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固化模式,对人员力量、政策资金、推进机制等进行整体重塑,打通了基层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一是由“单兵作战”转变为“团队服务”。改革前,每名律师固定负责5—8个村,服务村(社区)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群众实际需求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改革后,整合全区优质律师资源,组建法律顾问团,研发“云律团”平台,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一个律团的云上服务。目前,“云律团”平台已入驻律师106名,3家律师事务所律师整体入驻,5家律师事务所正在办理入住手续,平台注册律师不断增加。二是由“单向指派”转变为“双向选择”。改革前,法律顾问的使用,主要是通过司法行政机关指派、村(社区)聘任的方式,群众没有自主选择权。改革后,“云律团”系统自动分类并注明律师执业信息和业务专长,群众可自主选择合适的律师进行“点单”,律师也可根据自身专长选择是否“接单”,“双向选择”沟通更畅、效率更高。自8月份平台试用以来,已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80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由“专长单一”转变为“全科全团”。改革前,每个村指派法律顾问相对固定,涉及专业领域与群众咨询问题不匹配问题时有发生,群众无法得到满意的法律服务。改革后,“云律团”平台根据律师专长划分交通事故、刑事犯罪、合同纠纷等12个版块,基本涵盖全部法律咨询领域,群众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关领域精准咨询,各种法律难题足不出户即可得到解答。
探索主题场景应用,以数据赋能实现实时响应
坚持数字化思维、智慧化手段,依托大数据系统,构建起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服务场景,实现了法律服务更加精准快捷高效。一是“全渠道”双线服务。“云律团”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双线服务,群众可随时随地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场景进行线上法律咨询,有效解决了法律顾问坐班时间有限、村(社区)地处偏远出门不便等问题。群众若需要当面咨询服务,司法行政部门可以通过“派单”模式发起需求,律师“抢单”后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定位导航为群众提供当面服务,多渠道让群众达成“法律咨询自由”。二是“全天候”云上服务。原有法律顾问模式中,律师无法与每位村民直接联系,律师坐班常跑空,群众咨询却无人坐班,为破解二者之间的信息差,“云律团”平台将原来的“8小时”线下服务升级为“24小时”云上服务,进一步优化法律咨询资源配置,以律师在线服务时长抵顶线下到村服务时长,保证随时都有在线律师,即时满足群众需求。据统计,群众在“8小时”外咨询率为45%。三是“全场景”精准服务。聚焦不同人群、不同场景,在人群密集区同步设置“法律晓屋”,通过屋内可视化应用软件窗口,即可与法律顾问进行实时视频通话、咨询交流,使办事群众享受和亲临实体窗口一样的办事体验,实现沟通无障碍、服务无距离。同时,为破解村(社区)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率不高、操作不便等实际问题,专门配置了“桌上通”一体机,凭借身份证即可实现咨询服务。目前,已在全区布局“法律晓屋”、“桌上通”一体机10台,并逐步向辖区内其他村(社区)延伸铺开布点。
坚持差异考核使用,以群众评价检验服务成效
注重差异化考核,突出“量”和“质”两个关键指标,不搞一刀切,评星结果与服务补贴挂钩,极大激发了法律顾问工作积极性。一是经费保障绩效化。原先的考核机制缺乏严格评价流程,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服务情况,每村(社区)3000元、全区100余万元的补贴经费基本为平均发放,极易出现“撒芝麻盐、吃大锅饭”的情况。“云律团”平台上线后,制定村(社区)法律顾问补助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规范单项法律服务费用发放标准,平台自动统计法律顾问的线上服务和通过“抢单”提供的线下服务费用,结合群众对法律顾问的星级评定,形成了“按量取酬、按质取酬”的绩效化经费保障模式,评价考核更加科学公正,补贴经费真正花在了刀刃上。二是聘任条件严格化。“云律团”系统打破了僵化的指派机制和法律顾问团人员数量限制,建立了更加规范、有序的顾问聘任机制,积极引导优质律师入驻平台,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对服务不积极、不到位的法律顾问服务资格“一票免除”,倒逼入驻律师提升法律服务质效。截至目前,平台已入驻北京盈科(东营)律师事务所等知名律所律师46名。三是咨询信息共享化。“云律团”系统具备群众咨询事项综合分析、分级共享功能,及时将涉及重大敏感问题的法律咨询事项推送给各镇街、信访等部门,定期将咨询人次较多的法律问题推送给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辅助其分析研判、完善政策、普及法律,有效提高了各类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