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3 15:25:09来源:法律常识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 通讯员 赵栋梁)智慧法院正成为全国法院系统力推的一项工程。201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评价报告和第三方评价报告均显示,全国“智慧法院”已初步形成。“十四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在河南,智慧法院建设成效如何?其中又面临哪些问题?7月14日,大河网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法院的在线调解平台
河南智慧法院的“焦作样板”
7月12日,河南省高院组织了一次媒体行,目的地是焦作,采访的方向是智慧法院建设。为何焦作能成为省高院的“心头好”?让我们从这次集中采访中寻找答案。
诉讼服务是老百姓直观感受司法温度的第一站。在该院诉讼服务大厅,大河网记者看到这里配备有访客登记管理系统、叫号系统、三维立体导航、诉讼风险评估系统等,人性化的服务随处可见,而立案诉讼查询自助设备、网上法院自助服务区等又让人感到便捷。
“在这里可以网上立案、缴费、阅卷、调解、庭审等,也可在焦作法院通过跨域立案系统向全国各地法院申请立案,我们的工作人员会指导协助其完成线上立案程序,并及时对接立案法院线上移转相关材料,免去当事人异地奔波之苦。”焦作市中院立案庭庭长米新秀告诉大河网记者。
2020年,焦作中院启动了“智慧法院”升级工程,与焦作市政府建立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分步部署“府院通”智慧平台,借助政府部门数据共享资源,为法院信息化深度应用增添新动力。
◆正在进行的一场远程庭审
焦作中院民三庭副庭长武丽娟告诉大河网记者,目前该院已建成并上线“破产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平台”,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共高效办理破产案件57件,成功重整、和解16家病危企业,平均用时同比减少105天,帮助联盛电力、三源制麦、龙翔包装、远创科技、全星钙业、裕华新材料等一批企业涅槃重生。
府院联动还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围绕涉及集体土地征收、房屋征收补偿、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项目实施等行政纠纷案件,与政府联合建立3个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心和6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将金融纠纷调委会纳入人民法院解调平台,与市金融工作局、银保监局、智慧金服公司等联合设立金融纠纷诉调对接中心,提供“投诉+调解+裁决”一站式服务,金融纠纷平均处置时间降低至30天。
焦作中院的两个“全省率先”
采访中,焦作中院的两个“全省率先”令人印象深刻。
焦作中院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电子卷宗深度应用系统建设。智能阅卷、文书智能编写、智能纠错校对、法律法规和类案智能推送等辅助办案工具。
建成投入使用集内网开庭、互联网开庭、内外网融合开庭三合一科技法庭,配置语音识别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全面如实反映记录庭审笔录、现场全貌;配置庭审直播系统,公开开庭案件在中国庭审公开网上实时直播,确保庭审阳光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焦作武陟县的道交一体化处理中心
为保障申请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焦作中院在全省率先上线“阳光执行”微信小程序,以便申请人随时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在线与执行法官留言沟通,增进申请人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有效促进执行人员不断提升规范化办案的水平。
焦作市中院执行局工作人员李永春说,目前,全市法院通过智慧执行取证留痕案件5万余件,关注“阳光执行”微信小程序的申请人近4万人。
不仅如此,焦作中院构建的“智慧审管”,对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法官执法进行全流程监督监管。
各类案件立案后即通过系统自动、随机分配承办法官,从源头堵住“人情案”、“关系案”,避免分案人为干扰;应用四类案件监管平台,立案时系统自动对涉及群体性纠纷、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疑难复杂、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等四类案件进行自动识别,自动推送至院、庭长纳入监督监管,形成“全要素、全周期、全链条”的数字监督体系。
智慧法院究竟方便了什么?
2022年年初,疫情再次袭来。应对疫情,智慧法院系统再次解民之忧。
“法官,我们小区有疫情被划为封控区,没办法去法院开庭,可怎么办啊?”当事人张某焦急地咨询巩义市人民法院承办法官。
“您先不要着急,来不了法院也可以开庭的。您可以搜索‘河南网上庭审’小程序,登录后点击相应的案件就能够进入网上开庭了。”经过耐心沟通,在取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法官决定通过“河南网上庭审”开庭审理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2022年1月20日8点30分,案件如期开庭。法官就如何认证、登录掌上法庭、使用会议号登录、在线签名等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一一讲解。
整个远程视频庭审过程规范有序、画面清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通过承办法官的耐心释法,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法官在电脑端发起签名,双方在手机上签署名字,案件仅用半个小时就顺利调解结案。
◆工作人员正在向媒体记者介绍网上平台
带来便利的并非只有老百姓。
有纠纷不用到法院,当事人和律师通过电脑或手机客户端,登录河南法院诉讼服务网,就可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
河南浩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褚星坐在办公室里,轻点鼠标,一份诉状和相关证据就上传到了“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申请立案,时间不长,他就收到了南召人民法院通过审批的反馈信息。随后,他点击链接,在手机上缴纳了诉讼费,立案成功。
“之前立案,需要前往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办理,当场立案虽然也很方便,但毕竟要抽出时间去法院,人多的时候,还要排号,一来一往,最快也需要30分钟以上。而现在,不用出门,网上就能办理,还不耽误办理其他事情,真是方便多了。”褚星深有感触地说。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全省法院网上立案648209件、网上缴费395306笔、网上开庭113055场、网上调解287014件、电子送达2640237次,电子诉讼总量稳居全国第2名。
河南的智慧法院建设在全国排位如何?
尽管并没有公开的排名,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信息获知河南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果。
2021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上,河南高院“画像可视化系统”经过前期申报、网上投票、专家评审等多项角逐脱颖而出,荣获“智慧法院创新案例”
去年在合肥召开的“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河南智慧法院让公平正义看得见触得到”荣获“2020年度智慧法院典型案例”。
2022年3月份,在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组织的辖区无纸化办案经验交流研讨视频会议上,河南更是作为发言的5家高院代表之一,在会上介绍“无纸化办案”经验。
智慧服务让群众诉讼更便捷。省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有纠纷不用到法院,当事人和律师通过电脑或手机客户端,登录河南法院诉讼服务网,就可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
◆智慧执行平台
“超过90%案件采取网上立案、预约立案,在线完成材料提交、费用缴纳、文书接收等诉讼事项,还能实现网上庭审、网上调解、在线保全、评估鉴定、满意度评价等,逐步建成涵盖全业务全流程的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系统。”
该负责人介绍,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智慧法院保证了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不停摆”“不断档”。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法院建成700多个科技法庭,实现多媒体证据展示、远程审判、庭审录音录像、庭审语音自动识别等功能,庭审时长平均缩短30%。
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实现文书智能辅助生成和智能纠错、要素式智能审判、类案智能推送、裁判偏离度风险预警等,提高审判质效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当事人的诉讼时间。今年以来,类案智能推送86370次,一审服判息诉率86.78%。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高法院与公安部、银保监会等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的基础上,与本省自然资源厅、住建厅等单位进一步对接,对各种财产形式做到全面覆盖、一网能查,让胜诉当事人的权益尽快得以实现。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实现网络司法拍卖100%覆盖。今年以来,网络司法拍卖66794次,实际成交18986件,成交金额59.14亿元,促进了司法拍卖公开透明、便捷高效。
“经过多年的运行与完善,全省法院智慧化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方便群众诉讼,缩短审理时限的同时,极大地约束和规范了法官行为,提升了审判质效,使得司法活动更加公开透明、科学有序,智慧化建设的初衷正在实现。”省高院信息处处长王晓东告诉大河网记者。
专家:提升软件开发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采访中,一位从事法学研究的学者告诉大河网记者,在建设智慧法院过程中,要明确建立的是一个具有智能化的法院,而不仅仅停留在电子化。
“网络越来越普及,便捷的立案方式、法律文书送达的电子化等等这些程序上的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一部分。但是提高智慧化程度也极为重要,帮助法官梳理证据,罗列法律规范,整合其他裁判结果,生成裁判建议或判决书,这样既能提高案件质量,也能提高办案速度,高效审理对处理案件有着关键的作用。”
该学者认为,智慧法院的建设是为了使得法院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而并不是通过智能化的科技来代替法院,所有科学技术的研发应当要考虑到法官的需求,以辅助法官审理案件为根本目的。案件的审判依旧需要法官的经验与法学素养,科学技术始终都是工具,给法官在作出裁决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场在线调解即将进行
作为从业者,渑池县法院审管办副主任左小慧从自身体会提出了建议。她说,法院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发不仅需要精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同时也需要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目前,法院一些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发商,主要侧重于对外招标的方式,邀请外面软件公司根据法院对软件的需求来研发完成。
左小慧认为,软件公司通常具有大量软件技术人员和开发经验,能更好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软件的开发任务。 但是由于软件开发人员法律知识的欠缺,开发的软件适用性还有待提高。
因此建议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提升软件开发水平:一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多听取审判执行工作岗位软件使用人员的意见,加大参与力度,延长软件试用期,不断改进、更新,变一次性开发为持续性改进,不断提高软件的应用便利程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由不同软件供应商开发数个不同版本,通过竞争择优确定。
二是完善一线法官参与智慧法院建设全过程机制,主动深入审判执行一线调研,建立由技术部门和精通审判业务的一线法官组成的法院内部审判系统开发小组,对现有的审判执行系统进行反复研讨和修改,以提升软件开发水平,增强软件的可适用性。
左小慧认为,智慧法院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人才贮备和培养需要先行,建议最高法协调专门教育机构,以委托培养方式分批择优为全国法院培养数据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管理、软件工程、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专门高端人才,为智慧法院建设蓄积力量。
同时,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融合审判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的智慧和能力,协同攻关,同步提升,实现“强强融合”,培养一批既精通法理又熟悉软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