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12:46:10来源:法律常识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不断改进,既提高了审计监督的效率,也改善了内部管理效益。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存在较多的问题,制约着审计工作质量,影响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同时也增加了审计风险。基于此,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关键词: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风险;质量
内部审计是指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作用对象为管理部门,且拥有多种职能,可实现对管理部位的监督、检查以及工作质量评价等功能。在现有审计管理制度下,审计部门可对单位内部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审计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工作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为此,如何有效规避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如果不能够及时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容易引发风险事件,阻碍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审计风险评估存在局限性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往往因各种主客观性因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审计工作人员而言,其工作内容较为繁杂,且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并不能完全估计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项工作细节。因此,审计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力量无法彻底消除,只能采取一定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将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降到最低。此外,受到审计部门工作抽样审计工作方式的影响,也会增加审计风险。
(二)审计工作内容关联性因素影响审计工作内容较为烦琐,且各项工作环节之间紧密相连,如果某一环节中出现失误,则可能波及与其相关的工作项目当中,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审计风险的应对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工作细节,对所有审计工作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从中找出影响审计质量的各种因素[1]。
(三)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成熟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事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法律武器来约束和规范每个人的行为,是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基本前提,也是行政事业单位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不过,就目前而言,有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全成熟,相关制度建立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没有明确的执行规定,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混乱,在决策定夺上缺乏果断性,容易引发各种纠纷事件,增加审计风险。
(四)内部控制机制构建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内部控制机制构建不完善,使得内部审计独立性难以保证,容易受到领导层或其他部门的约束和干扰。更有甚者是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单独存在,只能与其他部门合并,大大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人员、制度以及各方面负面因素影响,往往会增加审计风险,继而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此,应积极寻找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地将审计风险的发生频率降到最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进步,内部审计所担负的任务更重、范围更广、责任更大,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在目前的情况下,部分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道德品质,与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差距明显,无法将审计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极大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此外,在新形势下,时代的转变,对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达到事业单位相关要求,工作质量便得不到保障[2]。因此对于审计人才引进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人才的缺失成为了当前审计部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内部审计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一方面是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执行审计活动的良好组织地位,有的虽与其他部门相分隔,但其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并未置于较高的层级,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弱。更有甚者内部审计机构未单独存在,与其他部门合并,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兼任。另一方面是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完整的独立性。现行的管理体制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受所在单位直接控制,其工作安排、晋升提拔、工资待遇等由所在单位掌握,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履行审计职责的公正性;兼职的内部审计人员易受各方利益牵制;这些都是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的重要因素。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审计风险存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并且具备隐蔽性和潜在性的特点。想要尽可能的消除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其能够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实践中,存在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不到位;审计质量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严重影响审计质量的提升。
三、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改进策略
(一)不断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在新形势下,应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用制度来约束并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提高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来处理业务。因此,应对内部审计方面法律法规加以修改,使其能够满足现代行业的发展需求,便于审计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审计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在审计工作的改进策略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位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保障内审机构独立履行其职责的首要条件。审计部门应当作为一个独立机构,拥有较高的权威性,向单位最高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能够确保各项工作处理的公平公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较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而言,现代审计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办公环境以及工作设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量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极大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筛选或引进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为审计部门增添新鲜的血液。此外,为了不断提高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应定期开展业务训练,锻炼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提高审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出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审计队伍。
(四)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评价体系想要真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应正视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评价体系,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将监管制度贯穿到各项工作细节当中,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出意见或建议。从中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存在较多的隐患问题,主要包括制度、用人和管理措施等方面。针对审计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确保审计各项工作内容能够高质量完成,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提升内部审计的增值型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艳艳.全面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财会学习,2019(16).
[2]符洪权.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7).
作者:杨灼秀 单位:建瓯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