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飞单找律师,私募飞单找律师有用吗

时间:2022-11-15 16:44:12来源:法律常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近日,中信证券某营业部4位从业人员因销售私募基金时存在违规行为,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在警示函中,监管直指业务人员引诱客户“拼单”购买私募基金的行为。这也是首例私募“拼单”从业人员被监管处罚的情形。

事实上,私募基金“拼单”并不新鲜。随着私募基金违约暴雷的数量增多,涉及私募基金的刑事案件不断,私募“拼单”被推至聚光灯下。

某银行从业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私募拼单不出问题的话,皆大欢喜,一旦私募产品违约暴雷,立马就有纠纷了,最终多是一地鸡毛。”

私募“拼单”缘何兴起

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所谓合格的个人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但在现实交易中,尽管有投资者并未达到投资私募基金的门槛,仍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私募基金的投资。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在被动购买私募基金产品的过程中,多位朋友、亲属等熟人邀约一起购买;或是受金融从业人员的鼓吹,进而合伙购买私募产品。

投资者王佳(化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2020年6月,某信托公司朋友介绍可“拼单”买信托产品,当时介绍的是一个房地产项目,一年期,收益率在6%左右。“考虑到6%的利率并不是很有吸引力,加上对那个房企项目不太看好,所以我最终没有选择‘拼单’,原计划是拼个小十万的。”

总体来看,私募产品的收益更有吸引力,10%左右是比较常见的。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一般明星私募公司的产品不愁卖,前段时间我们卖的一款私募基金产品,3年期,收益率是20%-30%左右。”

“很多人凑钱买私募产品,感觉像民间借贷,我在柜台工作的时候见过,一个人来办理业务,其他人都给他转钱,买完有了分红又开始一个一个转走。”上述银行从业人员说,“不出问题的话,皆大欢喜,一旦私募产品暴雷,立马就有纠纷了,最终多是一地鸡毛。”

私募基金拼单纠纷逐年增多5刑事案件增长近7倍

私募“拼单”一旦暴雷,监管处罚也随之而来。近日,首例因为私自组织客户“拼单”私募基金的从业人员被监管公开处罚。

山东证监局发布的公告显示,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某营业部4名从业人员在销售“江苏高投掘金一号新三板投资基金”业务中分别存在违规行为,包括未向投资者充分揭示产品风险;向投资者承诺收益;私自组织投资者汇集资金至指定客户名下购买该基金;四是未落实客户实名制管理要求。

山东证监局认为,依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之规定,决定对这4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早在多年前,监管一直在强化对私募活动的监管,并指出非法私募活动的主要特征,比如,未依法登记备案,或借用登记机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公开向社会大众宣传推介;承诺保本保收益;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采用“飞单”方式进行销售。

有投资者表示,自己在2016年买了两只大公司背书的私募产品,但由于投资金额较高,合计400多万元,所以自己和朋友拼单购买了该产品。据其表示,自己和朋友合着买信托产品多年,一直没有出过问题,所以拼单买私募也就顺其自然。

“尽管知道不合规,但在高收益下也就冒险做了。”上述投资者表示。然而好景不长,后来自己投资的两款私募产品均发生了违约,不但收益没有影子,本金也搭进去大部分。

据了解,2017年、2018年,私募基金违约暴雷的数量迅速增多,相关的涉案刑事案件不断。贝壳财经记者发现,通过在裁判文书网刑事案件中搜索“私募基金”一词发现,2013年以来,共有近970份刑事判决。

中信证券员工组织私募拼单被罚,案件连年增多,投资者如何避险?

整体来看,2015年私募基金领域刑事判决案件相比2014年微降,随后呈现快速上涨趋势。从2015年到2020年,刑事案件已经增长了近7倍。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随着行情的好转,私募基金的暴雷有所减少。2021年截至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判决文件已有51份,相比2020年的高峰,公开披露的案件数量似乎有所下降。

散户如何避免私募拼单“陷阱”

安杰律师事务所律师谢晓勇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拼单”购买私募产品首先规避了合格投资者认定的要求;其次,规避了证券账户“实名制”要求;第三,规避了合格投资者人数限制。

据了解,证券法规定证券账户必须实名制,拼单购买私募,实际是以指定的一个或特定的几个人的名义购买,其他投资者则处于‘隐身’状态,难以穿透到实际投资人;与此同时,根据私募基金类型不同,有200人或50人的人数上限,拼单购买私募是将多个投资者的资金汇集到一个账户,可能不符合人数限制的要求。

谢晓勇表示,“拼单”购买私募产品,对参与拼单且不持有私募产品的投资人而言,可能会遭受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对私募基金从业人员而言,则可能面临监管处罚,甚至引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刑事风险。

那么,个人投资者如何避免拼单陷阱?中国证监会投资者园地的案例显示,投资者选择私募基金应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理性审慎,投资前后做到以下4点,一是有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自身应掌握私募基金的基本知识和监管规定,符合投资者标准前提下,进一步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避免被一些产品噱头蒙蔽,落入非法私募陷阱。

二是树立理性投资理念,自觉抵制“一夜暴富”、“快速致富”、“高收益无风险”、“保本保收益”等噱头诱惑,保持头脑冷静,多一分怀疑,少一分侥幸,牢固树立“投资有风险”的理念,在充分了解风险的基础上,审慎投资,避免上当受骗。

三是谨慎评估投资风险,在私募投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识别风险的能力,了解所投私募基金管理人包括其实际控制人的基本情况、通过查询基金业协会网站、咨询监管部门等方式,充分了解私募基金的基本信息、通过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产品投向、基金运作模式、相关权利义务等情况,提高防骗识骗能力。

四是发现问题及时维权,一旦发现私募存在违规或者违法犯罪问题,投资者应妥善收集保存证据,及时向基金业协会、注册地的证监局以及公安机关反映,或者在纠纷发生后及时通过仲裁、诉讼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私募机构而言,应树立客户利益至上理念,不可因自身逐利需求,忽视经营中服务理念和诚信意识。同时,要确保合规风控措施发挥真正的作用,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基础上,严格有效执行相关制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