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南刑事律师,上海人伤黄牛案

时间:2022-11-24 12:22:01来源:法律常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惠南刑事律师,上海人伤黄牛案】,以下3个关于【惠南刑事律师,上海人伤黄牛案】的法律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法律知识。

  • 沪破获“人伤骗保”案!请警惕这样的“人伤黄牛”
  • 12个“人伤骗保”犯罪团伙被捣毁 骗保金额近亿元
  • 配药侠一天开车近300公里,回到家已是次日
  • 沪破获“人伤骗保”案!请警惕这样的“人伤黄牛”

    市公安局今天发布消息,上海公安机关成功破获特大虚增伤残等级骗取保险理赔金案,一举捣毁12个在本市连续作案的“人伤骗保”犯罪团伙,抓获“人伤黄牛”等犯罪嫌疑人125名,涉案金额近亿元。这一系列案件的成功告破,实现了本市公安机关对“人伤骗保”犯罪团伙的全链条打击,有力整治了行业乱象和不正之风。具体案情详见下文↓根据有关线索,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自2018年6月起,会同浦东、虹口、金山等分局组成联合专案组开展深入调查。在市司法局、市银保监局的密切配合下,上海公安机关历经近一年的缜密侦查,于今年3月29日、5月29日开展波次收网行动,一举捣毁12个在本市连续作案的“人伤骗保”犯罪团伙,共抓获“人伤黄牛”等犯罪嫌疑人125名,涉案金额近亿元。

    经查,2014年以来,以犯罪嫌疑人宣某、王某等12名无业人员为首,各自纠集多名社会闲散人员,招揽诱骗交通事故伤者签订事故理赔代理协议,并伙同个别鉴定人虚构、夸大伤残等级,勾结个别律师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骗取保险理赔金。

    什么是所谓的“人伤黄牛”呢?

    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由于理赔涉及环节多、手续复杂,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交通事故理赔中介”。他们熟悉理赔流程,专门为事故伤者代理索赔,从中收取服务费,俗称“人伤黄牛”。而由于残疾赔偿金及精神抚慰金在理赔款中占比较高,金额较大,且直接与伤者的伤残等级挂钩,部分中介通过不法手段,谋求利益最大化。

    两起典型案例案例一

    2015年8月,市民王女士在浦东新区骑行自行车时与一辆小客车发生碰撞,造成其左侧髋臼骨折。就诊期间,“人伤黄牛”夏某通过在医院蹲点寻找客源的方式了解到王女士受伤的情况后,即冒充律师主动搭讪,并自称专门从事交通事故理赔业务,可为伤者提供垫付医药费、安排伤残鉴定、向保险公司索赔等一条龙服务。在夏某的诱导下,王女士为图方便,与之签订了交通事故理赔委托代理协议,约定由夏某为其代理交通事故理赔事宜,获赔的保险理赔金中2.5万元归王女士,超出部分则归夏某所有。

    2015年12月,夏某通知王女士至其办公场所进行伤残鉴定,期间仅为王女士拍摄了手持证件的正面照片。随即,夏某与上海某民营鉴定所负责人兼主要鉴定人张某相互串通,由张某在未实际开展伤残鉴定的情况下,认定王女士左下肢活动受限,构成十级伤残,出具虚假的鉴定意见书。律师钱某则在未与王女士直接联系沟通的情况下,作为王女士的诉讼代理人,凭借伪造的民事诉状起诉肇事司机及保险公司,要求赔付医疗费、三期费用等,同时还凭借伤残等级虚高的鉴定意见书要求额外赔付残疾赔偿金及精神抚慰金,最终获赔保险理赔金12万元。

    案例二

    市民闵先生于2015年12月在步行时与一辆小客车发生碰撞,导致其肋骨多发性骨折,胸骨及肩胛骨骨折。2016年4月,“人伤黄牛”刘某、顾某等人冒充律师联系到闵先生,蛊惑闵先生将事故理赔交由其代理。此后,双方签订了交通事故赔偿金买断协议,约定由刘某、顾某等人向闵先生先行支付30万元,而本次事故中获赔的理赔金则全数归刘某等人所有。

    2016年6月,顾某陪同闵先生至上海某民营鉴定所位于惠南镇的一处门面房(系违规鉴定场所)进行伤残鉴定。期间,鉴定人孔某仅为闵先生拍摄伤处照片,全程未与伤者交流,鉴定过程也仅持续几分钟便结束。刘某等人还陪同伤者至医院进行通气弥散残气测试。由于闵先生有长期吸烟史,其肺功能原有受损,最终测试结果为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孔某移花接木将该结果归咎为交通事故造成的呼吸功能障碍,并杜撰伤者在鉴定过程中存在快走、蹬楼气急明显的症状,以此认定伤者构成呼吸功能障碍四级伤残。此后,律师钱某根据刘某指令,作为闵先生的诉讼代理人起诉肇事司机及保险公司,最终获赔保险理赔金95万余元。

    公安机关经对上述两起案件调查取证发现,伤者王女士和伤者闵先生伤后均已痊愈,交通事故并未对其活动能力造成影响。据此,公安机关会同市司法局组织专家对伤情开展评定,最终认定上述两名伤者均不构成伤残等级,原鉴定意见错误。

    通过这两起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人伤骗保”系列案件中,“人伤黄牛”与个别鉴定人、律师相互勾结,各司其职,犯罪链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诱骗伤者代为理赔

    “人伤黄牛”长期在本市多家医院附近,冒用律所或鉴定所名义与伤者搭讪,以“帮助伤者提高伤残等级,争取更多理赔金”为诱饵,招揽诱骗交通事故伤者签订《事故理赔代理协议》,进行“买断人伤”或“协商分成”。部分人伤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骗取伤者信任、隐瞒实际赔偿金额,利用信息不对称骗取伤者应得的保险理赔金,造成伤者权益受损。

    串通鉴定人虚构伤情

    “人伤黄牛”代理一批人伤案件后,会通知鉴定人定期前往“黄牛”办公点为多名伤者统一开展鉴定。“黄牛”与鉴定人会当场就相关人伤案件进行勾兑并虚增伤残等级。部分人伤案件中,鉴定人甚至会在未实际开展鉴定的情况下即出具残疾等级虚高的鉴定意见书。

    虚假报告诉讼骗保

    鉴定机构出具虚假鉴定意见书后,“人伤黄牛”会代表伤者与保险公司协商调解;而那些调解失败的案例,“人伤黄牛”则会委托勾结的律师提起民事诉讼。诉讼过程中,律师会根据“人伤黄牛”反馈的鉴定意见书虚假程度,掌握与保险公司的谈判尺度,以避免保险公司在诉讼期间申请重新鉴定推翻原有鉴定结论。事后,“人伤黄牛”会按照不当获利情况支付“律师费”。

    目前,涉案的12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相关鉴定机构已停业整顿。市司法局将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启动行政处罚程序。下一阶段,上海公安机关还将继续会同市司法局、市银保监局,进一步深化协作机制,加强联动配合,持续推进案件查处打击,并结合伤残鉴定领域中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打防对策,健全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通行安全。如发生交通事故遭受人身伤害,应当及时报警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切勿听信不法分子花言巧语,避免上当受骗权益受损,甚至沦为他人的犯罪工具。广大市民,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通行安全。如发生交通事故遭受人身伤害,应当及时报警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切勿听信不法分子花言巧语,避免上当受骗权益受损,甚至沦为他人的犯罪工具。

    惠南刑事律师,上海人伤黄牛案

    12个“人伤骗保”犯罪团伙被捣毁 骗保金额近亿元

    上海市公安局官方认证微信7月15日发布消息称,上海公安机关成功破获特大虚增伤残等级骗取保险理赔金案件,一举捣毁12个在上海市连续作案的“人伤骗保”犯罪团伙,共抓获“人伤黄牛”等犯罪嫌疑人125名,涉案金额近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伤骗保”反映出目前保险行业反欺诈领域面临的三大痛点:一是欺诈频发。根据中保学近期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0%-30%的保险赔款涉嫌欺诈;二是反欺诈依赖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三是信息割裂风控效果不佳。

    那么,保险行业该如何应对反欺诈?明觉科技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通过科技的力量去转变保险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比如通过大数据等人工智能解决欺诈等道德风险等。

    “人伤黄牛”怎样发现“商机”?

    什么是“人伤黄牛”? 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由于理赔涉及环节多、手续复杂,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交通事故理赔中介”。他们熟悉理赔流程,专门为事故伤者代理索赔,从中收取服务费,俗称“人伤黄牛”。

    “人伤黄牛”之所以出现,是由于残疾赔偿金及精神抚慰金在理赔款中占比较高,金额较大,且直接与伤者的伤残等级挂钩。因此“人伤黄牛”发现了“商机”,通过不法手段,谋求利益最大化。比如,上海公安局7月15日就曝光了两起典型“人伤黄牛”骗保案例。

    2015年8月份,市民王女士在浦东新区骑自行车时与一辆小客车发生碰撞,造成其左侧髋臼骨折。就诊期间,“人伤黄牛”夏某通过在医院蹲点寻找客源的方式了解到王女士受伤的情况后,即冒充律师主动搭讪,并自称专门从事交通事故理赔业务,可为伤者提供垫付医药费、安排伤残鉴定、向保险公司索赔等一条龙服务。在夏某的诱导下,王女士为贪图方便,与之签订了交通事故理赔委托代理协议,约定由夏某为其代理交通事故理赔事宜,获赔的保险理赔金中2.5万元归王女士,超出部分则归夏某所有。

    2015年12月份,夏某通知王女士至其办公场所进行伤残鉴定,期间仅为王女士拍摄了手持证件的正面照片。随即,夏某与上海某民营鉴定所负责人兼主要鉴定人张某相互串通,由张某在未实际开展伤残鉴定的情况下,认定王女士左下肢活动受限,构成十级伤残,出具虚假的鉴定意见书。律师钱某则在未与王女士直接联系沟通的情况下,作为王女士的诉讼代理人,凭借伪造的民事诉状起诉肇事司机及保险公司,要求赔付医疗费、三期费用等,同时还凭借伤残等级虚高的鉴定意见书要求额外赔付残疾赔偿金及精神抚慰金,最终获赔保险理赔金12万元。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这一“人伤骗保”案例中,被保险人获得了2.5万元理赔金,而“人伤黄牛”获得9.5万元。骗保获得保险理赔金由保险公司支付。

    另一起案件中,市民闵先生于2015年12月份在步行时与一辆小客车发生碰撞,导致其肋骨多发性骨折,胸骨及肩胛骨骨折。2016年4月份,“人伤黄牛”刘某、顾某等人冒充律师联系到闵先生,蛊惑闵先生将事故理赔交由他们代理。此后,双方签订了交通事故赔偿金买断协议,约定由刘某、顾某等人向闵先生先行支付30万元,而本次事故中获赔的理赔金则全数归刘某等人所有。

    2016年6月份,顾某陪同闵先生至上海某民营鉴定所位于惠南镇的一处门面房(系违规鉴定场所)进行伤残鉴定。期间,鉴定人孔某仅为闵先生拍摄伤处照片,全程未与伤者交流,鉴定过程也仅持续几分钟便结束。刘某等人还陪同伤者至医院进行通气弥散残气测试。由于闵先生有长期吸烟史,其肺功能原有受损,最终测试结果为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孔某移花接木将该结果归咎为交通事故造成的呼吸功能障碍,并杜撰伤者在鉴定过程中存在快走、蹬楼气急明显的症状,以此认定伤者构成呼吸功能障碍四级伤残。此后,律师钱某根据刘某指令,作为闵先生的诉讼代理人起诉肇事司机及保险公司,最终获赔保险理赔金95万余元(“人伤黄牛”获利65万元)。

    公安机关经对上述两起案件调查取证发现,伤者王女士和伤者闵先生伤后均已痊愈,交通事故并未对其活动能力造成影响。据此,公安机关会同市司法局组织专家对伤情开展评定,最终认定上述两名伤者均不构成伤残等级,原鉴定意见错误。目前,涉案的12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相关鉴定机构已停业整顿。

    “人伤骗保” 犯罪链条曝光

    在披露部分骗保案例后,上海市公安局还梳理了该类骗保的犯罪链条,为保险公司反欺诈提供参考。上海市公安局表示,可以看出,在“人伤骗保”系列案件中,“人伤黄牛”与个别鉴定人、律师相互勾结,各司其职,犯罪链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诱骗伤者代为理赔。“人伤黄牛”长期在医院附近,冒用律所或鉴定所名义与伤者搭讪,以“帮助伤者提高伤残等级,争取更多理赔金”为诱饵,招揽诱骗交通事故伤者签订《事故理赔代理协议》,进行“买断人伤”或“协商分成”。部分人伤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骗取伤者信任、隐瞒实际赔偿金额,利用信息不对称骗取伤者应得的保险理赔金,造成伤者权益受损。

    二是串通鉴定人虚构伤情。“人伤黄牛”代理一批人伤案件后,会通知鉴定人定期前往“黄牛”办公点为多名伤者统一开展鉴定。“黄牛”与鉴定人会当场就相关人伤案件进行勾兑并虚增伤残等级。部分人伤案件中,鉴定人甚至会在未实际开展鉴定的情况下出具残疾等级虚高的鉴定意见书。

    三是虚假报告诉讼骗保。鉴定机构出具虚假鉴定意见书后,“人伤黄牛”会代表伤者与保险公司协商调解;而那些调解失败的案例,“人伤黄牛”则会委托勾结的律师提起民事诉讼。诉讼过程中,律师会根据“人伤黄牛”反馈的鉴定意见书虚假程度,掌握与保险公司的谈判尺度,以避免保险公司在诉讼期间申请重新鉴定推翻原有鉴定结论。事后,“人伤黄牛”会按照获利情况支付“律师费”。

    上海市公安局表示,上海公安机关下一阶段还将继续会同市司法局、市银保监局,进一步深化协作机制,加强联动配合,持续推进案件查处打击,并结合伤残鉴定领域中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打防对策,健全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

    人伤骗保折射反欺诈三大痛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伤骗保”反映出目前保险行业反欺诈领域面临的三大痛点:一是欺诈频发;二是反欺诈依赖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尤其是保险公司面临庞大的工作负荷和巨大的工作压力,无法逐笔勘察和审计;三是信息割裂风控效果不佳,保险行业内部数据共享尚未实现,信息孤岛仍然存在,投保人经常利用信息不对称骗保。

    中保学近期披露的数据也显示,随着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各种潜在的骗保风险也随之增加,骗保手段呈现多样化、专业化、团体化等特征。保险骗保作案手段隐秘,涉案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跨界犯罪增加,加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人身险领域,高保额赔偿及制度不完善也导致欺诈频发,犯罪嫌疑人多以涉嫌自杀、先死后保、伪造病历资料等形式实施欺诈,较难查证。财产险领域,骗保集中在车险。此外,意健险、企财险等的欺诈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欺诈形式、手段、范围的不断扩大为保险公司风险管控带来了巨大难题。

    针对传统保险业发展中出现的欺诈比例高等痛点,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表示:“高速发展的保险科技,为保险业提供了转型的突破口和新的发展机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已经进入保险的核心业务流程,覆盖包括产品设计、售前承保、理赔、售后服务、销售风控等各个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而在看来,通过一些科技化的力量去转变保险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比如,在AI定损的基础数据方面,其主张用算法进行数据开发,交叉验算数据精度。

    (责任编辑:楠)

    配药侠一天开车近300公里,回到家已是次日

    澎湃新闻记者 玮

    48号-浦东川沙地区患者胰岛素告急。

    在“上海青联社区代配药专项志愿行动”药品需求收集表中,一条信息引起了上海青联委员涂冉的注意。他马上联系患者,确认好胰岛素的品牌、型号和计量后,一大早便前往医院进行代配药。

    在5月4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邬斌介绍,“青联委员志愿者让我们非常感动,最远的一单来回超过200公里”。这也让更多市民了解到有这么一群人,每天往返于社区、医院和药店,解决配药难问题。送出最远一单的青联委员、民盟盟员涂冉,便是其中一员。

    85后涂冉本职工作是教师,他所在的社区代配药群一共有300多人,配药范围基本涵盖全市各个街道。群中成员都是来自各区的中青年,有医生、老师、律师等。

    一段时间做下来,他深有体会:封闭在家的患者病不能等,药品必须及时送达。有的医院没有药,就需要别的医院来支持,这时,他一天的工作便开始了。

    涂冉在配药窗口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涂冉自述

    每天从早到晚,群里时不时就会发来配药消息,热火朝天。

    有人发消息,一大早一睁眼又有订单,这相当于24小时接单模式。基本上没有派单,属于抢单模式,订单发出来就会有人认领。

    我所在的“上海青联代配药专项志愿行动”服务队,由市青联、青企协中来自金融、贸易、IT、航运、教育、法律等行业的中青年组成,按照社药直连、社区专班,三甲医院特药代配的模式分级服务。此外,团市委、团区委也会收集居民需求转给志愿队跟进。

    5月2日晚上,药品需求收集表中,浦东川沙患者胰岛素告急的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患者家住川沙,离我比较近,属于我的服务范围,而且这条需求紧急度排名很靠前,身为服务队南曹组组长,我第一时间和患者女儿取得联系。

    涂冉和患者女儿取得联系

    “涂老师,这是我妈妈的胰岛素,我很着急。”看着一排大哭的表情发过来,透过屏幕,我都能感受到患者女儿的焦急。

    得知他母亲糖尿病很严重,要用的胰岛素断药了。但附近药店没有卖,他们自己买不着。我要提前找到开门的店,有的距离很近,有的距离很远,甚至得跨江去取。

    我们只要一空下来就会看群消息,看看有没有附近的需求,可以一起帮着配掉。当天(5月3日)大概中午时分,我看到群里有老师询问长宁到浦东通行的事宜,感觉十分紧急,我想估计是有药需要送到浦东,所以就在群内留言说我下午回浦东。

    于是,我又接到了两份重要的送药任务:两份免疫抑制剂类的药物,一个送到南汇,一个送到崇明。

    送药时,我们采用接力的方式,上一个接单的人配药,下一个送药。到长宁拿到药时,前一个小伙伴已经把药开好放在那里,我接上他这一棒去送药。但这一单资料不全也没有人核验,最终拿到地址和实际地址可能是两个。到了附近,绕了几圈都找不到人,只能联系上一级等待患者的信息。

    这时才发现,自己一天没吃饭了。因为我外出有经验,也做了一些应对突发预案准备,所以我带了两桶泡面,烧水壶,还有岳母做的爱心糖拌西红柿。

    涂冉带了两桶泡面,烧水壶

    我在浦东等了半个小时,收到求助人消息后,发现他在另外一边,地址显示是南汇附近的工业区,和我所在的地方离得很远,我就一个一个门牌号去找。

    整个过程都是极具探索性,不是既定好或想当然。最终,药顺利送到了患者手上,我看了下,这次距离来回要120km左右。

    这一单送完,我顺路又去川沙送了三单,包括为昨天接单的糖尿病患者送去胰岛素。

    送完川沙后,我准备出发去送最后一单崇明的。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送南汇和崇明是计划之外的,我怕电车电量不够,就找地方去充电,可疫情期间,很多充电桩都是不开放的,找了一圈找到川六公路充电站,充了一百七八十公里的电,我觉得够往返崇明,怕耽误时间,就赶紧就出发了。

    涂冉在送药路上。

    涂冉在送药路上。

    大约晚上10点左右,我到了崇明岛,岛上的防疫要求很高,车辆要外部消毒,人员要下车登记,基本每个村口都有关卡,在经过三四个关卡后,最终把药送到了患者生活的服务区内。患者是个老人,因为在封控内不能出来,已经断药两周了。

    等我从崇明岛开到家里,已经4号0:30了。算了下从南汇到崇明70km左右,来回140km,加上其他几单的,一天下来开了290多公里。

    我是从4月中旬开始这项工作的。一开始加入进来,除了我本身是青联委员,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在封控期间也经历过没药的痛苦,之前我得了湿疹,小区刚封控时就复发了,每晚奇痒难眠,后来在互联网医院上复了诊,下了单,但就是迟迟收不到药,后来打电话过去才知道是没有人送。

    在疫情中,我自己生病过,深深地发觉,如果能够站出来帮大家解决问题很有意义。所以我感同身受,在青联发出志愿者号召的第一时间,我就报了名,成为首批上岗的“配药侠”一员。

    涂冉(左一)和其他成员合影

    来源: 澎湃新闻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惠南刑事律师,上海人伤黄牛案】,是否是您想找的法律常识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