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刑事案律师排行(青岛崂山区律师)

时间:2023-04-10 21:13:14来源:法律常识

崂山区刑事案律师排行(青岛崂山区律师)

2017 年3月18日,青岛晚报《法治周刊》经过精心筹备,正式和读者见面了。采编人员将目光投向了政法单位的最基层,挖掘新闻素材。在我们的笔下,心细如发的检察官、刚正不阿的法官、挺身而出的民警、仗义执言的律师……法治工作者的形象更加丰满,故事生动感人。那些鲜见于媒体的戒毒所民警、人民调解员、边防警察和武警官兵的故事也呈现到读者面前,让大家真正了解到平安幸福背后,那些默默负重前行的人。

7月起,中共青岛市委政法委和青岛晚报携手联办《法治周刊》,向更多的人讲好法治故事,弘扬法治精神,不仅仅要通过讲故事去向读者解释法律条文,更要帮助人们树立法治观念,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我们推出了“名案特写”,记录那些热血铸就的金盾背后的壮怀激烈和款款温情;

我们推出了“镜头”系列摄影报道,用镜头见证文明和法治怎样守护这座城市;

我们推出了“聚焦司法体制改革”系列报道,见证了公平和正义的阳光如何洒向每一个角落;

我们推出了“勒索病毒”、“上海抱摔事件”等法治话题,让周刊紧密结合社会热点;

我们推出青岛首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展现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战线上那份独特的壮美。

每个一线的政法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阅读不仅仅是用双眼,更是要用心去体会字里行间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我们把笔当成斧凿,去雕琢英雄的雕像。

在青岛晚报“系列周刊 融媒传播”改版一周年之际,《法治周刊》栏目推出特别报道——“我和《法治周刊》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倾听来自我市一线的法制工作者讲述他们和《法治周刊》的故事。

1、法治周刊是我的一面镜子

讲述人:王守德

开发区分局薛家岛边防派出所民警

今年10月1日,青岛晚报《法治周刊》以《边防警察讲述亲身经历迎接新战友》为题,报道了我们所里70后、80后、90后三名民警的优秀事迹,讲述了我帮扶困难群众的经历。派出所、大队、分局的同事和领导们读了报道以后,很多人截图拍照给我们发过来,夸我们的工作做得好,让我们很受鼓舞:抓捕犯罪嫌疑人,出海救援遇险群众,检查船舶维护好沿海的治安,是我们边防警察的天职,没想到在记者的笔下这么精彩。基层边防派出所的事情多,大家干活很累,经常加班加点。报道对我们基层边防民警是鼓励,也是荣誉。我们在基层的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读完报道后,我感觉到辖区人民对我的感情,远超我的想象,我一定要把这种警民情谊告诉新入警的同事们。采写这篇新闻的记者,费了很大一番功夫——我去过的那些社区、那些码头甚至爬过的那些礁石,他都去过。看得出来,《法治周刊》的采写,是记者用心去挖掘的。希望《法治周刊》越办越精彩,讲好警察的故事,记录下那些最真实的感动。

2、报道鼓舞了整个战斗集体

讲述人:王国栋

即墨分局刑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

今年7月16日,《法治周刊》以《应聘QQ招工乖巧女孩魂断小作坊》为题,报道了三中队三年前侦破的一起案件,报道树立了我们刑警侦破案件、守护平安的形象,也让整个即墨公安分局更加重视和关注我们刑警的工作。案件破获之后被报道,又通过市委政法委“平安青岛”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传播之后,让案发地点和周边社区居民松了一口气,受害者的家属还到公安机关表示感谢。报道让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对于全中队的刑警来说,是一种鼓励。市民的这份信任和支持,让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做斗争时更加充满信心和力量。另外,那篇《应聘QQ招工 乖巧女孩魂断小作坊》的报道刊发的时候,恰是大洋彼岸的章莹颖案件引发全国关注的时候。报道呼吁年轻女性注意个人安全,让办案民警讲述女孩的自卫技巧,让报道更有可读性,对可控性案件的预防是有益的。希望周刊通过案件来宣传更多的法治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

3、报道让我被更多的人信任

讲述人:韩秀云

李沧区北方法律服务所

我的事迹被报道之后,很多老朋友打电话给我,或者把报纸拍下来发微信告诉我,说我是名人了,很多陌生人在路上看见我,还会说,我在报纸上看过你。我的故事见报后,我能明显地感觉到调解纠纷、代理案件时,越来越多的人信任我了。 《法治周刊》的报道对我们这些法律工作者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法治周刊》和一系列报道,被网站和多家媒体转载,青岛市司法局、李沧区司法局的司法行政系统内刊也转载了。这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我们这份事业的意义。我们在调解家庭纠纷、代理案件时,很多人理解了我们,知道我们是真心在促进基层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这份理解和支持,是我们工作当中最需要的。

4、周刊为律师行业振臂举旗

讲述人:崂山区司法局和山东正航律师事务所

10月22日,《法治周刊》报道了我们所的律师们帮84名保洁工人用法律手段获得补偿金的新闻,事务所副主任时衍伟和同事们都感到振奋。我们的当事人读了报道之后,更加信任我们,更加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崂山区司法局的机关干部表示,这次新闻报道既弘扬了法律从业人员深入基层群众、服务弱势群体的行业正能量,也是对司法行政管理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不断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鞭策。崂山区广大法律服务从业者看到了《法治周刊》报道后,纷纷为山东正航律师事务所的善行点赞,称赞他们为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法治周刊》能够为律师行业振臂举旗,对于律师行业不断健康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希望《法治周刊》能够通过法治宣传,让“看得见的正义”因优质法律服务而“触手可及”。

5、岛城市民贴心的法治朋友

讲述人:李元宏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庭长

我为《法治周刊》唱响法治主旋律、传播法治正能量点赞,更祝愿《法治周刊》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讲老百姓欢迎的法治故事,更好地传播政法声音。

《法治周刊》是与岛城政法干警一路同行的法治同仁。无论是风雨兼程的办案路上,还是正义阳光照耀下的法治殿堂,都有《法治周刊》编辑记者们记录法治时代的忙碌身影。一场场新闻发布会、一个个鲜活案例、一位位先进典型、一堂堂普法讲课、一项项创新举措,记者们用笔力和脚力书写岛城法治业绩,用智慧和真情讲述法治故事,成为政法工作走群众路线的新闻主战场。

《法治周刊》编辑记者们用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形式,深度解读司法改革给老百姓带来的 “红利”,跟踪记录政法干警执法办案全过程,追踪报道有影响案件的办理进程,深入挖掘便民利民举措的现实意义,全面反映政法英模的时代风采。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聚焦老百姓关注的政法事件,是岛城市民贴心的法治朋友。

6、剖析典型案例普法宣传

讲述人: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二庭执行法官

青岛晚报《法治周刊》作为岛城一份权威、专业的周刊,讲述一些典型案例,并通过案例的剖析,让更多的人引以为戒,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的。我对《法治周刊》可以说非常熟悉,每期周刊都会看一遍。

作为法官助理,我每天都忙碌在一线,我觉得周刊上刊发报道的法官审判现场、强制执行等,真实地反映了办案法官的辛苦,有时凌晨出发半夜归来,有时奔赴千里为申请执行人讨回欠款,这样的报道可以让更多人理解我们的工作。我经常与同事讨论《法治周刊》刊发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可以起到普法宣传的效果,通过周刊让更多人知法懂法守法。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需要媒体,尤其是类似于《法治周刊》这样专业性强的周刊来普法,宣传法院执行等新闻,在很大程度上震慑“老赖”,对于国家信用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起到推动作用。

7、教育的力量成几何性增长

讲述人:尹相茹

市检察院检察官

讲案例,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讲人物,不是为了自我表扬。法律不只是冷冰冰的惩罚,法律也不只是在产生纠纷时才会想起的武器,法律还可教育社会大众。法律通过自己的存在和实施,就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督促、引导、教育人们弃恶从善、正当行为。一家新闻媒体要发现事实,报道真相,要发出正义的声音,引导整个社会积极向上。当法律与媒体结合在一起时,教育的力量就成几何性增长,告诉我们最新的案情,告诉我们最好的防范措施,告诉我们身边的力量,也告诉我们美好的未来。这就是青岛晚报《法治专刊》带给我们的力量。

《法治专刊》已经成长起来,成为全市检察干警最好的朋友,通过阅读周刊,我们了解了最新的资讯,也学习了最新知识。

8、展示政法工作者靓丽风采

讲述人:姚文静 刘甜

市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媒体是社会的瞭望者,监测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法律是社会的戒尺,捍卫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媒体与法律的携手并进,讲述法治故事,剖析典型案例,不仅是一场生动鲜活的社会普法实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读故事、学法理、保权益”,青岛晚报《法治周刊》以其自身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不断畅通法治宣传渠道,宣传法治精神,促进了法律在社会范围的普及。特别是自青岛市首届 “十佳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图文并茂、丰富生动的宣传形式,为社会大众展示了辛勤耕耘在一线司法岗位上的政法工作者们的靓丽风采。这些耕耘在一线的政法工作者们,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专业的法律素养、丰富的办案经验,调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捍卫国家法律权威。感谢《法治周刊》,为我们一线司法工作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为法律在全社会的广泛普及畅通了有效渠道。希望《法治周刊》继续发挥光和热,共同捍卫岛城平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传播社会正能量。

9、让更多市民了解城管工作

讲述人:崂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宣传科

我们是法治周刊的通讯员,也是参与者。 2017年4月15日刊发了《城管入户“炕头执法”聊天喝茶劝拆违法房》报道,我们和记者一起,跟随崂山城管执法人员走进居民家里,用独特的方式拆违建。报道刊发后,我们的城管队员很受鼓舞,而且执法工作被居民理解。

基层是新闻的富矿,作为城管执法的宣传工作者,更多地扎根到基层一线和广大人民群众中,感悟生活,才能将更好的新闻选题通过执法人员的眼睛挖掘出来。 《法治周刊》搭建了城管执法部门和群众之间的桥梁,挖掘了城管与群众的感人故事,通过《法治周刊》让更多的群众理解城管。通过典型案例和城管人物背后的故事,倡导好声音,弘扬正能量,也让城管执法工作在媒体的监督下阳光中运行。《法治周刊》有高度、有深度、有实战、有探讨、有思索、有提升,周刊用大篇幅完成了系列深度、多维度的报道,不止停留在事件表面,更用大量的事实、背景和故事、情节,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

10、拉近法治与百姓间的距离

讲述人:刘波

交警李沧大队宣传科副科长

《法治周刊》用平易近人的笔触,将法治工作娓娓道来,拉近了法治与百姓的距离,为岛城法治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一名从事宣传工作的交警,很久以来,一直期盼能有一份大众化亲民的报纸,能够将法治理念带到千家万户,青岛晚报作为岛城家喻户晓的报刊,开办《法治周刊》恰逢其时。周刊开办以来,我非常关注每期的报道,非常喜欢周刊一如既往的平民风格,将抽象的法治以生动的案例报道出来,在春风化雨中,用平实的语言揭开司法部门神秘的面纱,将日常的法治实践报道出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希望通过咱们的周刊,将交通法规和道路规范传播出去,更希望通过周刊的报道,有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城市道路法治治理中,不断给我们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共同营造人人守法、文明出行、和谐交通的法治氛围。

11、提供良好平台加强文明出行

讲述人:李沧交警宣传科

《法治周刊》为岛城市民呈现了专业权威深度的法治报道,记录岛城法治文化建设的足迹,使法治像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一样,成为市民心中美好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包含法治梦,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同样离不开法治文化的繁荣兴盛,通过《法治周刊》,营造法治文化,是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追求。李沧交警宣传科承担着交通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大职责,有义务组织和推动全市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周刊》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搭建起法治与百姓之间的桥梁。我们将积极利用这一宣传阵地,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万里征途远,秣马再启程。希望青岛晚报《法治周刊》不断创新和升级,与时俱进,努力打造岛城法治文化精神建设高地。

——本文载于2017年11月26日《青岛晚报》7-8版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房屋 土地 自诉 案件 补偿费 债务 当事人 打官司 公司 律师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刑事案件 找律师可靠吗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交通 合同 甲方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鉴定 车祸 债权 补助费 工资 财产 程序 人民法院 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 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