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1 22:37:50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2022年2月22日,莲都区人民法院法官应建勇放下了手中法锤,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司法审判事业。
消息传来,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悲痛万分、泪如雨下。
悲伤之余,是难以言表的震惊——那个即将退休,一个月前还常常忙碌到深夜的“老黄牛”,竟然把病痛隐藏得那么深,那么深……以至于在悲伤过后,人们才后知后觉,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经历着怎样的病痛折磨。
因糖尿病并发症,应建勇的双眼模糊、视力受损,腿部溃烂、行动不便,两次病变都没有让他停下维护公平正义的脚步,他以为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可以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就可以让司法之光照耀更多的群众。
人们惊诧于他对自己的“忽视”,却被他的执着、坚守、奉献所折服、震撼、感动。纵使万般不舍,人们还是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一位人民的好法官,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一瓶未用完的眼药水
在应建勇生前的办公桌抽屉里,还放着一瓶没用完的“氟米龙滴眼药”,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就是靠着这些药,坚持在司法审判的路上。
许多同事得知应建勇患有糖尿病,是因为他的一个习惯——他总是习惯在饭前,默默到自己的车子里打一针胰岛素。从1996年开始与他搭档的同事蒋俊伶知道,应建勇这么做,是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每次打完胰岛素,他就匆匆在院食堂吃个饭,然后上楼加班。有时忙起来,他连打针都会忘记,还要同事催着他下楼打针。
2021年10月,应建勇因双眼充血、视力模糊前往医院就医。彼时,他还不知道,这是身体向他发出的“警报”。他的主治医生一直对这位特殊的病人印象深刻。“一开始他还不想住院,想让我们给他开点药就离开。我跟他讲了病情的严重性,他才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后,每天查房他都会追问我能不能出院,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手头还有很多工作要处理。”出院前,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让应建勇一定要好好休养2周以上再去上班。
可应建勇哪里“休”得下来,在家仅呆了一个星期,他就急不可耐地回到了岗位上。跟在应建勇身边5年的书记员史亚男最清楚老应的脾气,“应老师放不下手头的工作,他总觉得大家都很忙,自己休息,就要给别人增加负担,这么多年,他几乎都没有休过假。”
应建勇回来后,对于自己的病几乎只字不提,他只给史亚男提了一个小要求,就是把法律文书的字号,调大到一号字。“从医院回来以后,因为眼睛看不清,他看电脑都需要离得特别近,字号要放得很大,即便如此,任何一份他经手的文件,他都还是像以往一样,逐字逐句地审核校对,他的工作状态没有丝毫改变。”史亚男回忆说,有一天,自己猛然抬头,看到应建勇像个“小老头”一样,才意识到曾经那个风风火火的应法官不复从前了。
2022年1月10日,应建勇再次因为腿部病发感染住院。在此之前,他的行动已十分不便。民三庭庭长李斌记得,每天上下班老应都走得很慢,10多分钟才能从停车场走到办公室,然而每当问起他,应建勇只是说:“没事,脚有点痛,不要紧。”
即便如此,应建勇的心里还是放不下手中的案子。在住院期间,他还多次与案件当事人联系,多次给史亚男打电话叮嘱案件办理进度。1月12日,入院治疗的他还通过电话沟通做通当事人工作,成功督促一民间借贷案件当事人自动履行借款52万元。
李斌那里还留着一份加班记录。在两次住院间的2个多月中,应建勇还有21天在加班。“他的拼劲他的工作状态,让人根本想象不到他的病情已是如此严重,不然我们拽也要把他拽回去休息……”李斌说。
李斌心中的遗憾,也成为了所有同事的遗憾。因为严重的感染影响到多脏器功能,这一次,应建勇没能再回来。
在法院工作的第38个年头,年仅59岁的应建勇带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离开了他深爱着的法庭,离开了他难以割舍的司法审判事业。他把病痛留给了自己,把正义留给了人间,用钢铁般的意志,守护着自己的理想信念。
他,无愧于人民之重托,无愧于法官之大任。
一条未走完的正义路
还有1年零5个月,应建勇就将光荣地退休。同事们都知道,他有多么渴望站完这最后一班岗,写好那最后一份判决书。
“老黄牛”,是所有人对应建勇一致的评价。进入法院工作后,他先后在人民法庭、执行局、刑庭、行装科、民庭等部门工作,每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尽忠职守。近十年,他一共办结案件3500余件,年均办案数超350件,办案量始终位居前列。
“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办结1.5个案件,这样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何况老应还一直带病坚持着。”民二庭庭长周跃飞与应建勇一起共事了8年多,他告诉记者,民二庭主要办理繁杂民事案件,这么多年,只要案件交到应建勇的手中,他从不拒绝,无论案情多么复杂,应建勇都会欣然接受,又好又快地完成工作。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一直是激励着应建勇坚守岗位的精神支柱,在当事人眼中,他从来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审判者,而是把群众记挂心间的好法官。
2021年末,他刚出院不久,又重新投入工作。当时他办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标的额达上百万元。为了查清案件事实,应建勇不顾身体的病痛,坚持到银行查询双方当事人流水,反复阅卷、梳理材料,了解到双方当事人系多年好友,这让他看到了案件调解的可能性,于是三次组织调解、协商。每一次调解后,他都独自留在办公室,将调解时遇到的问题和堵点进行复盘,寻求案件的突破口。最终,精诚所至,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双方握手言和,原告向法院要求撤回起诉。
一件看似不可调和的案子,在他的积极努力下,竟然也能握手言和、化解纠纷。双方当事人事后得知应法官的身体状况后都感动不已。“他完全可以按照法律履行职责作出审判,但应法官为了延续我们当事人之间的友谊,为了案件能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付出了更多的心血精力,实在令人钦佩。”
应建勇走后,莲都区法院专门做了一项统计,近三年,应建勇的办案数在全庭均居前列。即使是在手术住院、带病工作的情况下,2021年他办理案件仍近300件,并且无一瑕疵,服判息诉率91%,他经手的案件调撤率更是达到83.77%。
这些数据的背后,暗含着应建勇超乎常人的付出。史亚男清楚地记得,法院无纸化办公改革后,应建勇从头学起,每一份判决书,都是用两个指头慢慢在键盘上敲击而出。“因为没有基础,他打字很慢,别人一个小时完成的工作,他可能需要2个小时,但他坚持每份判决书的核心内容都自己写,白天写不完就晚上写,晚上写不完就周末加班写。”
应建勇并不是没有轻松一点的机会。考虑到应建勇在法院工作多年,且患有糖尿病,院党组有意把他调到相对轻松一些的岗位,但应建勇却多次拒绝,“院里人少案多,大家都不容易,我还能坚持,等到真干不动了再说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应建勇燃烧着自己,用他的光和热,照亮了“司法为民”的正义之路,把自己和司法审判事业永远地融为了一体。
一个未做完的人生梦
在外人看来,应建勇一直是个“低调且无趣”的人。除了偶尔下下围棋,他话不多,没有爱好,对生活也没有什么追求,除了工作和家庭,他的心里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
名利从不是应建勇追求的目标,这些年他的荣誉簿里只有寥寥数笔,只有全市法院个人三等功、莲都区先进共产党员等几张为数不多的奖状。莲都区人民法院院长黄玉香告诉记者,应建勇从来都是在评优评先的名单上的,可他总是选择把荣誉和机会留给青年人。
丽水博翔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伟斌和应建勇打过多年交道,除了工作,他对应建勇几乎一无所知,20多年的时间里,应建勇永远只在办公室和开庭时才与他碰面。“以前有时候谈案子比较迟,过了饭点,想叫他一起在附近吃个便饭,他都不肯。但是去年生病期间,为了一起比较棘手的合同纠纷,我打了个电话,他就从医院赶回了办公室,尽管已经下班了……”王伟斌说,应建勇和自己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对外人如此,对家人应建勇也格外严格。2011年,妻子陈淑珍所在的外贸公司倒闭,第二次下岗,由于家里收入只剩下应建勇一份工资,妻子提出想让应建勇在法院给她找个临时工的工作,可应建勇却断然拒绝了。
自从嫁给应建勇,陈淑珍就一直在背后支撑着这个家。由于应建勇工作实在太忙,家里事无巨细都是她一手操持,洗衣、烧饭甚至新房装修,都是妻子忙前忙后,只为能让他安心工作。儿子高考、父母生病,应建勇几乎难觅踪影,都是陈淑珍陪伴左右,她想不通丈夫为何连这样一个小忙也不肯帮,何况这还是自己的家事。
追问之下,应建勇只是说,“我是个法官,从来没求别人办过私事,我不能开这个口。”丈夫的决绝,让陈淑珍一时深感无助。
陈淑珍并不怪丈夫,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法官的职责和名誉看得比天都大。这些年,她早已习惯了应建勇没日没夜、以院为家的工作节奏。可作为妻子,作为一个女人,她也羡慕其他夫妻的生活,她多么想自己的丈夫能有一个完整的周末陪伴在身边,看一场浪漫的电影,吃一顿悠闲的晚餐,这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对她而言竟也是一种奢求。
“进院38年,经手的大小案子不计其数,他从来没有办过一件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这是黄玉香院长对应建勇的评价,也是他铮铮铁骨背后最坚硬的脊梁。
可就是这么铁面无私的一位“硬汉”,终究也有柔情的时刻。私下里,他曾对妻子许诺过,“这些年你辛苦了,都没有时间带你旅游,等我退了,多带你出去走走,看看世界,多给你烧烧饭,把以前欠你的都补上。”
陈淑珍最终还是没有等到这一天。今年,应建勇一家人因为拆迁从莲都区法院的老宿舍房搬到了新家里,一家人原本准备在新房里热热闹闹地过个新年,可谁也没想到,应建勇却在这个新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应建勇是有遗憾的,这些年儿子应翔一直是他的慰藉和牵挂,即便没有太多时间陪伴他成长,但只要一有空应建勇就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儿子的身上,陪儿子下棋、散步、聊天几乎就是他唯一的放松方式。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应建勇也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体要撑不住了,一项讷于表达情感的他对儿子说,“翔翔,爸爸好想看你成家,好想抱孙子,可惜爸爸没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应建勇走了,他没有留下太多的荣誉和事迹,却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一名人民法官的理想与信念,在坚韧抗病、坚守职责的路上,用他矢志不渝的信念锻铸了一座“丽水之干”的精神丰碑。
应建勇走了,但他从未离开。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