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刑事专业律师正规专业律所(上海有名的刑事律师事务所有哪些?)

时间:2023-04-13 10:14:59来源:法律常识

上海刑事专业律师正规专业律所(上海有名的刑事律师事务所有哪些?)

律师行业已从增量经济时代进入存量博弈时代,规模律所在专业分工、律师合作和获取客户上具有更多的优势,规模化也成为确定的趋势。但是,规模化是手段而非目的,规模律所无法避免利益冲突问题,开设分所是否为规模化趋势下的唯一选择?


申浩律师事务所作为上海规模最大的数家律所之一,从几年前便停止开设分所,探寻同业协作的新模式。12月21日,开言第七季·长风入海,我们邀请到了申浩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田庭峰律师,结合申浩律师事务所在构建所内市场、推动律师及律所间合作的探索经验,分享「纵横交错,知行合一:构建同业协作新业态」。


大家下午好,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新则的开言大会。本季开言的主题叫「长风入海」,这四个字跟我的经历也非常贴切。


我叫田庭峰,2003年8月,我来到上海休假,当时只带了3000块钱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不认识一个上海人,听不懂一句上海话,也不认识上海一条路。但就在休假期间,我喜欢上了这个城市,之后来到上海创办申浩律师事务所,一住就是19年,也算是长「峰」入「海」了。今天,我也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给大家一起分享,我个人对律师行业发展的理解以及申浩律所的一些实践。


今天是12月21号,又到了一年的岁末,年底是大家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日子,我们一边憧憬着未来,一边把之前的每一个愿望变成一道道证明题,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够把证明题做出来,人生就是先做选择题,再做好证明题的过程。


今天,我将结合申浩在同业协作方面的实践,为大家分享「纵横交错,知行合一,构建同业协作的新业态」。


- 1 -

后疫情时代,律师行业发生哪些变化


既然我的主题叫「新业态」,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疫情发生以来,律师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尤其是相对确定的、趋势性的变化——


第一,行业已经从增量经济时代进入存量博弈时代。


1998年我刚做律师的时候,很多机构客户知道律师,往往是从收到第一份起诉状才开始。2003年我来到上海,做了两个网站,一个是上海房地产律师网,一个是上海刑事辩护网,这两个网站在当时百度搜索相关关键词的结果里是排第一的,因为根本没有其他类似网站。


但是,那个时代早已经过去了,目前上海已经有30000多名律师,深圳仅福田区一个区就有将近13000名律师。可见,当下的律师已经不是那么「稀罕」了。以前,律师的任务是让客户能够找到你、认识你,而现在,做律师更重要的,是让客户如何能够选择你。


我们作为律师,和同行的差异化在哪里、客户为什么要选择我们,这是所有律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二,时代变迁对律师行业产生影响。


当前,还有两个行业尚未被互联网改造,一个是医疗行业,一个是法律行业。因为这两个行业高度依赖于经验。大家都知道一句话,“法律不仅仅在乎逻辑,更在乎经验”。而互联网和高铁使得时空距离不再遥远,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律师向一线城市集聚,因为一线城市有更多积攒经验的机会,有更多提供优质的专业法律服务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规模律所的「门槛」会进一步提高,比如,5年后北京上海排名前10的规模所,应当能会以1000名律师、10亿创收作为准入门槛。这实际上会对整个行业都产生深远影响。


打个比方,当前许多中小型律所越来越焦虑,很大的原因不是创收下降,而是其可能无法再吸引更多年轻的优秀律师了,我相信这才是套在很多中小型律所主任头上最大的「紧箍咒」。


第三,法律服务从单一的比拼专业服务能力,转向比拼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并重。


前两天我们刚采购了法天使的合同库,它一定能提升我们的专业服务能力吗?我认为不尽然,但是,合同库对于青年律师提升服务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律所采购各类法律科技软件,这两年也有很多律师在努力探索法律服务产品化、举办法律服务产品大赛等等,这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客户,我们的服务效率可以通过产品化的方式大幅提升。


- 2 -

目标决定行动方案


面对趋势,律所应该如何应对?目标决定行动方案。


很多人都说,律师行业规模化是不可逆的,我也认同此观点,但是,规模化到底是目标还是行动方案?


很多律所的目标是「做强」,他们认为,「做大」是「做强」的捷径,于是,行动方案便定为了一定要先把律所做大,但做着做着却发现,行动方案可能制约了目标,甚至本末倒置,成为了目标。


当规模化成了唯一目的,被过分强调时,往往意味着律所更倾向于自身定位于平台化。但这一定是对的吗?


我认为,律所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更应当成为一个品牌、一个组织。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医疗行业与现在的律师行业特别像。当时三甲级医院还没有崛起,各个医院的门口都有医托,大家去看病都是盲目地到处问人。但现在,如果你在上海生活了10年以上,你就会知道,看皮肤病就去华山医院,看骨科就去上海六院,看心血管疾病就去中山医院等等——每家三甲级医院都有了强项,专业的服务品牌和内容。


同理,当律所逐步成为一个品牌、一个组织,原来的泛平台化的律所的弊端就会减弱,服务成果就相对有了保障。律所就会从原来的开票中心、盖章中心,变成了一个可以帮助律师快速发展的组织。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律所对于律师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律师持续成长。衡量律所价值的标准有6个维度:


是否增加了律师的获客机会;

是否增加了律师的获客能力;

是否提高了律师的服务质量;

是否拓展了律师的专业服务内容;

是否提升了律师的议价能力;

是否降低了律师的法律服务成本。


每一个维度的达成,都在考验律所作为一个组织的能力。


因此,我认为规模化仅仅是手段,「专业」才是服务行业比拼的根本。换句话说,专业服务业终将回归专业本身,我认为这是未来10年法律行业发展的根本。


- 3 -

任何人都打不过趋势


任何人都打不过趋势,但是应对趋势的方式不应该是唯一的。


打个比方,我知道冲浪有两种玩法,一种是浪头打来时,迎面而上,勇立潮头;另一种则是赶在浪到达之前,快速地从浪的底下穿到另一边。


规模化是趋势,但是规模化实现的路径,是否只有开分所一条路呢?


我认为,开分所不应当是唯一的选择。


在律所规模化发展中,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利益冲突。2023年的经济形势依然不会太好,中国律师行业依然处于存量经济状态,那么当律所规模扩张,利冲问题会变得尤其突出。


尽管如此,大部分律所仍旧坚持,分所能开尽开。因为,没有市场就没有专业,如果律所的体量和规模不足以形成内部市场,就没有办法进行专业化分工。如果某个在18线城市开设的律所谈专业化,我认为纯属无稽之谈,因为根本没有足够大的市场。


但同样的,没有专业也没有市场,因为同质化的律师之间难以形成合作,差异化才是合作的前提。


因此,律所规模化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全国内部市场。


律所固然可以通过人员扩张或建设分所实现规模化,但如果所有的人合在一起只是20 30=50,而不是20×30=600,我认为意义不大,因为合在一起会产生很多新的麻烦,并不一定有利于内部市场的形成。


那么,如何既能尽量避免利益冲突,又能够形成统一的内部市场?我们借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解决方案。


- 4 -

纵横交错:以行业为基础,分工交换,彼此成就


如何理解「纵横交错」?它包含了三点含义:


1. 律师是律师最好的客户,律所是律所最好的伙伴


2018年我们就已经停下了规模化的脚步,未来除了北京和深圳可能开设分所外,原则上申浩不会在国内其他任何地区开设分所。我们“不吃全鱼”,不去开分所,会让我们和当地的律师、律所之间的合作更加自然和谐。


比如,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们主动向全国所有律师事务所承诺,如果你需要查上海企业的工商内档,只要能够证明你已经接受了委托、律师事务所能够出具介绍信,我们就可以帮你免费查询。截至目前的9个月时间内,我们已经帮助全国律师同行查了将近400份企业的工商内档。这对于我们可能只是5分钟的事,却能在疫情下给同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此外,我们在上海中心大厦的75层设有申浩会客厅,也是面对全国律师同行开放的,欢迎大家来做客。


2. 分工交换、彼此成就


我们律所前年在合肥的年会主题叫做「合能」,对应的是这两年的一个流行词「赋能」。赋能是赋予能量,强调我比你要强,而我觉得,律所与律所、律师与律师、律所与律师之间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优点,合作才能共赢。「合能」就意味着分工交换、彼此成就。


3. 懂行业的专业律师更有未来


随着知识获取越来越容易,法律行业单纯依靠知识来获得报酬越来越难了,律师更多地要靠提供解决方案和基于信任的辅助决策,来让客户买单。把官司打赢叫做解决方案,而官司要不要打、什么时间打、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律师,叫做辅助决策。如果你对客户的行业都不了解,如何参与客户的辅助决策呢?


那么,在提出「纵横交错」后,我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申浩立志成为“三甲级”医院式的律师事务所。


申浩律师事务所刚成立的时候,我还不到30岁,内心豪情万丈,我们曾经一度把申浩律师事务所的愿景定为「改变律师行业工作、生活、娱乐的方式」,但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随着申浩的成长,我开始明白,个体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能够做好自己尚且不易。于是,我们就把律所的愿景改为「一家值得客户信赖并尊敬的律师事务所」


如何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尊敬?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一家三甲级医院式的律师事务所——你选择了申浩律师,你可能不知道他能「好」到什么程度,但你一定知道他最「差」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希望,每一位申浩律师都能够满足我们的最低标准。


第二,申浩将以行业为基础进行专业分工,分工交换,彼此成就。


我们希望基于行业来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现在律师业内都在提专业律师,但其实更缺的是行业律师——对某个行业特别了解的律师人才。


第三,未来申浩的目标是云办公室和城市合伙人计划。


未来申浩不会刻意追求在全国各地开设分所,而是选择和全国各地的律师及律所进行合作,因此就有了「云办公室」和「城市合伙人」计划。


云办公室的概念从金杜律师学习到的,我们认为这个理念非常好,律师本来就是做全国业务的,他生活在哪个城市并不重要,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在「云」上完成。云办公室可以大大提升我们律师事务所服务全国的能力,又能解决疫情期间的办公困难。而我们不开设那么多的分所,也避免了更多利益冲突问题。


2025年申浩总部大概率会突破1000名律师,我们希望其中有500位都是城市合伙人,即生活在上海之外其他城市的上海申浩律师,这样我们在办理全国业务时,会有更大优势。事实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已经迎来了将近30位城市合伙人加入,未来我们还会坚定地走下去。


- 5 -

知行合一: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知行合一」四个字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


在成功的度量衡里,若时间维度不同,则答案完全不一样。一份事业,如果你真的打算做一辈子,那么就不会太在意当下的困难。我们租下上海中心大厦的75楼,是在2020年的3月份,今年10月份,我们又扩租了港汇中心37楼。很多人都说,这不是一个好的时间节点,但我说不重要,因为我们还打算干很久,没有必要刻意去选择一个时间节点去做某件事情,或者不做某件事情。


知行合一,最难的是两个字,「舍得」。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但可以先想想,什么是我们一定不要的。想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增加很多前行的勇气。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只能围绕着目标,不停地去尝试、去纠错,不断前行,一路向上。


执业24年来,我常常感觉到,真正能够促成我成长的,往往都是当时看起来不那么美好的事情。成功固然能带来喜悦,而努力之后的失败,能让人更快地成长。


我22岁的时候成为一家化工厂筹办阶段的车间主任,管理整个车间将近50个人,但后来我跟单位的一把手当众发生争执,在近百人的场合公然吵架,导致职务被罢免。被免职后我又经历了“职场冷暴力”,成了整个车间的透明人,没人与我说话。


这件事让我明白,人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有话好好说,要懂得适当的人情世故。但也恰好因为职场失意,遭遇冷落,于是我能够花一年时间拼命学习,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


2003年,我来到了上海。两年后,我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40层创办了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那时候我不到30岁,租办公室的时候,恒隆的人再三提醒我:小伙子,8万。我说,好的。后来我才明白,这真是善意的提醒——8万指的是一个月的房租。我们当时的全年创收不过才两三百万,一半都花给了房租。这件事让我明白,匹配与适度的重要。


人生一路走来,没有标准答案。当下很多人都很焦虑,但我们要想清楚什么是不做的,剩下的就全力以赴去做,走在正确的路上,从来不怕路远。


最近有一句话特别流行:日复一日的重复,终有一天会让我们看到坚持的价值。时间从来不语,却会回答所有问题。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房屋 土地 自诉 案件 补偿费 债务 当事人 打官司 公司 律师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刑事案件 找律师可靠吗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交通 合同 甲方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鉴定 车祸 债权 补助费 工资 财产 程序 人民法院 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 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