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7 00:03:04来源:法律常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林靖
“之前矛盾暂且放放!”“合作愉快!”在北京四中院梅宇法官团队的调解和见证下,两家企业握手言和,继续携手推进海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两起涉案标的额近6000万、争议标的远在非洲的纠纷终圆满解决。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很多国有企业参与到非洲重点项目建设中,其中很多项目合同履行周期长、交易往来频繁,难免产生摩擦和争议。在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我国一国企进行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另一国企为其供货大型机电设备。合作已久的两企业因机电设备供货合同履行产生了一些矛盾和纠纷。
“我们对于设备的噪音、震动的标准问题协商过,始终达不成一致。”项目建设方说。供货方对合同其他履行问题也有异议。双方互为原被告将对方诉至法院。作为集中管辖北京地区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的法院,北京四中院受理了该案。
“两案涉及标的金额近6000万元,纠纷又发生在海外,要查明事实、准确认定,还需进行境外质量鉴定,审理难度大。”梅宇法官团队聚焦双方争点,组织双方当事人就噪音超标等专业技术问题进行了多轮证据交换,在近两千页的交易文件中梳理出争议相关的产品文件、技术协议,多方联系查找中英文技术资料辨析产品问题成因等。
梅法官发现,双方后续还有很多合作项目并不以涉案合同争议解决为前提,且本次争议也并非不可调和。她便带领团队,拉上双方律师、企业领导进行多轮协商,建议两企业着眼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暂且搁置争议,实现合作共赢。“搁置不等于不解决,我们对双方争议点已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咱们能够坐下,正式沟通调解方案。”
经多轮协商,双方关系逐渐回暖。法官团队专程到一方企业办公地,组织双方现场调解,最终促成两企业握手言和,就两案达成了一揽子的调解方案,并推动双方就继续深化合作达成共识。梅法官还就两企业“走出国门”开展涉外工程项目、商务合作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提出了防范建议。
今年2月,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全部履行完毕。如今,两企业共同制作锦旗送到法院,表示今后一定会共同塑造好中国制造的对外形象,通过技术升级推动中国企业的不断进步。此案的解决,是北京四中院成功化解千余件国际商事纠纷的一个缩影。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前年在北京四中院成立以来,法庭倡导多渠道解决涉外商事纠纷,为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持续提供着司法支持。未来,北京国际商事法庭还会在深化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打造首都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