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8 15:34:15来源:法律常识
十二年间,审理两千多起案件,获评“北京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海淀区行业助老孝顺之星”等诸多荣誉。他是樊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是他简单纯粹的法治理想。
不久前,这名刑事法官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在北京法院第六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中,获评经济犯罪案件审判业务标兵,而且是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
重拳扫黑 铁腕除恶
扫黑除恶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较量,必须下狠手、出重拳。
在樊强审理的一起涉黑涉恶要案中,被告人中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26岁,这个有组织、有分工、有预谋的犯罪团伙横行霸市、欺压百姓、强收保护费、非法放高利贷......犯罪事实多、时间跨度长。
庭前会议上,被告人丝毫没有畏惧和悔改之意,还试图通过眼神交流传递信息。被制止后便一言不发,用沉默对抗回击。面对黑恶犯罪势力,樊强深知要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把案件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
庭审从早到晚开了三天,近30个小时的时间里,樊强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他清晰敏锐的思维方式,干净利落地把控着庭审节奏。
背后是无数个挑灯的夜晚。他执着于还原案件事实,不厌其烦地梳理每一份证据材料,注意隐藏其中的矛盾和焦点,剥洋葱般地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地挖掘事实本质,反复核实甄别每一个定罪细节,甚至能在脑海中还原出画面。二十起犯罪事实,两百多组证据,近八万字的判决,樊强“沉浸式”写了数天,最终荣获海淀法院裁判文书“金枚奖”。
樊强说:“既要立足当前,坚决把黑恶势力犯罪的嚣张气焰压下去,又要着眼长远,形成从源头上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制度机制。必能以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让国家更安全、社会更安定、百姓更安宁。”
心中有爱 守护正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电信诈骗迅速发展蔓延,逐渐呈现诈骗团伙集团化、诈骗链条产业化、诈骗手段技术化的特点,案件类型多,审理难度大。
樊强曾审理过一起从西班牙押解回国的被告人卢某等35人电信网络诈骗案。这个犯罪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手段隐蔽、情节恶劣。通过号称机关单位发放补贴、假冒银行提示刷卡消费、“猜猜我是谁”冒充熟人打电话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精心设置骗局,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被害人众多,诈骗数额巨大。
学生被骗走生活费,病人被骗走治病钱,老人被骗走退休金......樊强在堆积如山的卷宗中看到了被害人的绝望无助。他反复核查证据材料,厘清法律事实,对比发现了诈骗产业链主要分为信息获取、实施诈骗、分赃销赃这几个环节,看似简单的骗局实则是环环相扣,量身定制。
对于犯罪数额、涉及欺骗行为、犯罪形态、电信诈骗共犯的认定等审理难点,樊强做了很多功课,翻阅了大量政策法规和案例分析,思考法律关系,寻找裁判规律。这个案子宣判后,无一人上诉。
樊强说:“审理案子既要关注法律的逻辑推理与形式正义,更要关注法条背后的价值观念与实质正义,要在发现真相的过程中坚守公平正义。”
眼中有光 恪守良知
直视每一名被告人的眼睛。
这是刚刚成为法官时,师父传授给樊强的审判秘籍。十多年来,他从一双双眼睛中,看到过嚣张跋扈、狡黠讥笑,也看到过慌张躲闪、无助悔过。
六个孩子惶惶不安的眼神,樊强至今记忆犹新。那是成为法官的第一年,他接手了一起聚众斗殴的案子。几名高中生因为琐碎小事发生争吵,嚷嚷着放学后在校门外“定点约架”一决高下。冲突过程中,一名年仅15岁的学生在被追逐时慌不择路,翻身跳进路旁的环城河中,溺水身亡。
开庭时,悲怆欲绝的死者家属泣不成声,几名被告人躲避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安自责。作为法官,既要弥补死者家属的伤痛,让他们得到应有赔偿,又要引导被告人走向正确的悔改之路,还要架起疏解双方仇恨的桥梁。
樊强专程去学校了解几名学生的日常真实情况,与双方家长“背对背”单独沟通。一方面,耐心倾听死者家属的诉说,语重心长的开导疏解。另一方面,向被告人和家长开展正向家庭教育,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最终,双方愿意达成和解。本着“寓教于审”的初衷,这几名被告人被判处缓刑,有机会改过自新,重启人生。
樊强说:“刑事审判不仅关乎罪与罚,更关乎命运与自由。要在法槌起落之间,用严谨的法理彰显司法理性,用公认的情理传递司法温度,用恪守的良知守护司法公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笔耕不辍 步履不停
办案之余归纳总结,持续深挖刑事案例资源富矿,是樊强工作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在一起贪污案中,国有独资企业副总与下属部门职工合谋,利用单位职工成立的公司购买设备后,高价租赁给本单位使用。虽然案件涉及的罪名为传统的职务犯罪,但犯罪手段的新颖性却对法律适用提出挑战。
樊强从被告人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事实上非法获取了公共财物,且犯罪行为最终目的是占有公共财物三个方面展开论证,逻辑严密地阐释了犯罪性质和定罪依据。这篇案例分析被《中国法院年度案例》收录。
在审理一起公司技术员敲诈勒索比特币案件后,他撰写文章探讨“攻击网站敲诈勒索虚拟财产如何定罪量刑”等问题,该案例分析被《法官说法丛书》收录。他还结合涉疫刑事案件,对“无证经营自行研制新冠疫苗行为是否构成妨害药品罪”等问题进行辨析,该案例分析获评“全国法院系统2022年度优秀案例分析三等奖”。
“案件情况-法律法规-前沿观点-审理心得”,这是樊强日积月累养成的审判百宝箱。他也将所学所获言传身教给了徒弟刘浪,帮助刘浪快速成长,让他在本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中勇夺“法官助理标兵”称号。
他同样热爱踢球,在他看来,足球这项运动和刑事法官审理案子有相似相通之处,防守是“守护平安”,进攻则是“打击犯罪”。球场上酣畅淋漓的奔跑,精准的射门进球,是他疲惫时最好的压力释放。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这位刑事法官在普通里蕴藏力量,于平凡中散发光芒,自始至终是一名豁达又坚定的前行者。
供稿:海淀法院
编辑:姜欣雨 郭进
审核: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