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重大刑事律师(武昌十大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3-05-03 04:47:26来源:法律常识

武昌区重大刑事律师(武昌十大律师事务所)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转自:最高人民法院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2021年5月18日-5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策划开展的“回望红色司法路 寻根溯源再出发”采访活动在湖北启动第三站。


巍巍大别山,高高起丰碑。在大别山南麓,湖北省东北部的倒水河畔,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叫红安。1927年4月,当地农民协会根据董必武的指示成立了七里坪革命法庭,被誉为“中国革命第一法庭”,由此承载了一段风云往事。


七里坪法庭经历过动荡,记录着变革,也践行着“时势造英雄”的传奇佳话。这里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之源,也是中国革命最早法官烈士群体的故里,更是当代司法工作者不离不弃,坚守信仰的筑梦地。


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再走七里坪红色司法路,感受为百姓伸张正义的呐喊,共话今朝司法为民的点滴温情。


1954年9月--1959年4月,董必武出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二任院长,他可能想不到,半个世纪以后,他的司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他也成为中国法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与世长辞,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作出指示:“国葬”。



儿子董良羽回忆说:“就这两个字,当时也不知道具体的规定,父亲的遗体在太庙停放了三天,让广大群众告别。”


董必武的足迹踏遍四方,唯有湖北才是他永远的根。1986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董必武故居纪念馆在湖北红安兴建,3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华夏儿女慕名前来,聆听董老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01

从前清秀才到共产党人


1886年3月5日,董必武出生在一个贫苦教师家庭。17岁时,他考中秀才,本以为可以通过仕途跻身“上流”社会,不料却在赶考途中被衙役报以拳脚,此事激起了董必武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当即决定弃试还乡。


几个月后,他又在“湖北省武普通中学堂”考试中被认为“年纪太大”,未被录取,从此与封建功名彻底决裂。

董必武故居纪念馆内雕像《慈母教诲》。


1911年,武昌起义的第三天,董必武闻讯愤然剪去头上的辫子,连夜赶赴武汉,参加辛亥革命。


1921年7月,董必武作为武汉共产主义研究小组代表之一,坐船前往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也注定了他日后成为受人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从一名前清秀才,到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董必武无疑经历了巨大的挑战,支撑他的不仅有勇气,有智慧,更有为国为民的情怀。


董必武有一段特殊的经历,那就是前往日本进行法律学习,这段经历成了他此后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石。


董必武考取秀才时穿的长衫。


1914年1月,董必武在朋友的帮助下东渡日本,考入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法律科,1917年2月21日,董必武参加了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法律科毕业考试,经考试合格后,董必武毕业回国,与张国恩在武昌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他们以律师事务所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并用律师事务所的收入贴补革命活动经费。



1927年2月27日,震惊全国的“阳新惨案”发生,9位革命同志被活活烧死,董必武针砭时弊,迅速召集紧急会议,会议通过了《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展现条例》和《湖北省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暂行条例》,同年4月,在董必武指示和“两个条例”精神的带动下,七里坪革命法庭由此诞生,土豪劣绅遭到迎头痛击。


七里坪革命法庭成了董必武法学思想的又一结晶。


02

拓荒者,探索者


1954年9月,董必武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1955年10月,董必武在兰州调研工作时听到一宗案件:当地连降大暴雨,造成农业灾情,部分农民自发地到庙宇鸣锣聚众,组织人搭台唱戏求神止雨。


乡干部闻讯赶来强令停演,双方发生争执,结果上台的人越来越多,舞台当场塌陷,并压伤了群众。部分农民一气之下,殴打并捆绑了一名乡干部。



为此,当地法院以“利用迷信煽惑群众篡夺政权的现行反革命罪’,处其中四人死刑,一人无期徒刑和两人有期徒刑,呈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审核。


董必武听完全部案情,觉得不妥,提出重新慎重调查,并挥笔题写了一副对联:提高警惕,肃清一切特务分子;防止偏差,不要冤枉一个好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句“救命话”,原判的七人均被教育释放,免除了一桩大冤案。



1956年董必武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两句话,现在看来无疑是振聋发聩的箴言,可是在当时却因为“太前卫”一度受到冷遇。


董必武是中国司法事业的拓荒者和探索者,这也注定了他要穿越漫漫长夜,饱受煎熬与苦涩。


李先念为董必武纪念馆题词。


董必武曾把自己比作一块抹布,在后人学者的一篇撰文《一块被丢弃的“抹布”——红旗下的法官之董必武》里,不难看出董必武当年的处境。


不过正如董必武曾对子女所说的那样:我是一块抹布,虽然不起眼,但总有用得着的时候。党要我做抹布,我就做抹布。


儿子董良羽说,父亲有一副“温和长者”的面孔,实则内心倔强,是个硬汉子。


时代的困局终会过去,新时代的钟声正缓缓敲响。


03

心之戒律,无往而不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董必武都会言传身教,告诫后辈不可逾矩。


1949年9月13日,在给侄儿董良埙的一封家书中,董老这样写道:


“目前在社会上有正当职业的人,应当安心从事于其原有的职业。没有职业的人,应从劳动方面去找职业。劳少酬多的现象,是要逐渐革掉的。


寄生生活更不能延长下去,那是不待言的。我在政府工作地位很高,但我们都是供给制,除个人穿吃住宅不成问题外,不能额外开支。”


董必武故居纪念馆馆藏。


董必武对亲属约法三章:不许向地方要任何东西;不许以他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特殊化活动;不许接受任何人的礼物。


1962年董必武回红安,在家务农的堂哥满心欢喜,想让董必武帮忙谋个工作。董必武听后告诫道:“将一亩三分田种好,种好田地,多生产粮食,也是为国家作贡献。”


董必武把毛毯剪下半块,带着半张毛毯去日本求学。


董必武一生有很多高光时刻。


1945年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董必武代表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8年12月1日,董必武在第一套人民币上写下“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果真字字千钧。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董必武站在毛泽东同志身边,一睹开国大典之盛世颜。



历史不会忘记,人心皆有回响。


1975年3月5日,董必武在病榻上写道:“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五朝敝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


同年4月2日,董必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参考文献:

《走进董必武故居纪念馆:遵从马列无不胜 薪火相传映丹心》,《黄冈日报》,2021年2月6日

《董必武题联纠冤案》,《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6年第12期,杨欣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房屋 土地 自诉 案件 补偿费 债务 当事人 打官司 公司 律师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刑事案件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找律师可靠吗 交通 合同 甲方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鉴定 车祸 债权 补助费 工资 财产 程序 人民法院 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 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