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0 14:21:30来源:法律常识
早前发布 | 党政动态 | 丽江手机台
近日,网友熊先生称,自己似乎遇到了短信诈骗。
短信内容如下
看到短信后,熊先生立马联系那位分期买手机的同学,哪知这位同学已经换了联系方式,从而联系不上他,情急之中,熊先生差点信以为真,着了骗子的道。
收到这类短信,一定要冷静!
小薇在看到短信后,立马找到丽江市公安局民警咨询。
警官告诉我们,这类诈骗都是利用公民对公检法机关的畏惧心理,骗子同时还会伪造一些法律文书来提高可信度,对于这种诈骗最好的验证方式就是直接拿着这条短信到公检法机关咨询一下,或者委托在公检法工作的伙伴询问一下。
当然,只要是诈骗短信就会有破绽,大家一定要记得这句话:公检法机关办案不会在短信上或者是电话上,办案人员都会拿着相应的法律文书直接找到当事人!
市民朋友们注意啦!收到类似以下这样的短信,千万不要直接点开上面的链接,也不要拨打上面的电话,更不要直接汇款!
短信诈骗类型
张冠李戴型
内容一般为“客户您好,您刚持××银行信用卡在××百货消费了×××元,咨询电话021-510×××××,银联电话021-510×××××”。犯罪分子为提高诈骗成功率,通常会选择发卡量较大的、农、中、建四大银行卡作为载体。
冒充专业型
内容一般为“您持××银行信用卡在××百货消费×××元成功,客户如有疑问可拨打021-510×××××,或与××银行发卡中心查询”。客户一旦拨打此510打头的电话,对方自称××银行客户服务中心,要客户报银行卡卡号、输入密码进行查询或确认,以进行诈骗转账。
“真实”服务型
短信内容一般为“×月×日您在××商户使用××银行卡消费成功,金额为×××元,如有疑问请拨打××银行发卡中心电话510×××××”。客户拨打此电话后,犯罪分子会主动让客户报案,并提供客户准确的银行卡号。此类短信诈骗活动具有较大的欺骗性。
预防常识
1.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都不要同时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银行卡密码,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同时公布三种号码。
2.当不能辨别短信的真假时,要在第一时间先拨打银行的查询电话。注意:不要先拨打短信中所留的电话!
3.不要用手机回拨电话,最好找固定电话打回去。
4.对于一些根本无法鉴别的陌生短信,最好的做法是不要管他。
5.如果已经上当,请立即报案。
6.不要和陌生短信说话——不相信、不贪婪、不回信,这是对付诈骗短信的杀招。
7.卖车短信诈骗,请不要相信低价卖车短信。短信上低价出售小车以及豪车,多数是诈骗信息,不可能那么便宜,提醒大家不要轻易相信。
同时,警官提醒我们,2018年高考已进入了志愿填报和高校录取阶段,很多考生和家长很关注什么时候知道录取结果等问题。每年这个时候,是高考诈骗的高发期。围绕志愿填报、查录取、助学金等,会出现谎称可提前知晓录取情况伪造录取查询网址、谎称有内部指标、发送虚假链接补录诈骗、助学金诈骗等类型的电信诈骗。
常见的高考后诈骗手段及防范常识
一、“志愿填报”诈骗
对于许多家长和考生来说,志愿填报也面临艰难选择,因为有时尽管考生分数高,但是如果志愿没填好,也会面临落榜。对此,不少家长和考生会求助志愿填报机构或者在网上下载志愿填报APP。一些高考填报志愿APP其实是诈骗软件,一旦下载这类APP,木马病毒可快速植入手机,不仅会控制手机,还会直接将手机里的隐私信息回传给骗子,轻松盗取用户的支付宝或电子银行账户。
二、“招生、录取”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自主招生”、“定向招生”、“委培生”等政策,谎称能办理各种“特殊类型招生”,谎称掌握有各类高校的“内部指标”称可以降分录取,甚至不用高考成绩自主选拔学生。有的还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私自组织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在高校招录期间,不法分子还会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加盖“公章”和“录取编号”,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银行账号内。由于伪造的录取通知书仿造正品印制,且印有招生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收到通知书后,如不仔细查看,很可能上当受骗。
三、“补助金”诈骗
不法分子往往声称自己是教育局的,要对高考考生进行补助,可拨打某某电话进行领取补助的操作,这是典型的通过电话操控、ATM转账实施诈骗的行为,考生和家长收到类似电话或短信,要先与学校及班主任沟通联系,不能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以免上当受骗。
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收到关于高考的相关信息,一定要先核实,不要盲目提供自己的相关信息,查分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查询网址,同时谨防各类涉及录取的相关短信。考生及家长应以本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或者报考院校的官网公布的录取信息为准,切勿听信提前获取的谣言。
要按照国家正规高考招生条件,通过正规途径查询学校招生简章,及时了解学校的招录情况;学杂费缴纳一定要到学校财务部门并索取收据;如果遇到高考诈骗,一定要及时报警并保留好相关证据。
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大家一定要高度警惕,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自己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密码等信息交予他人。遭遇诈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维护合法权益。
记者:李洋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出品
总监制/段成坤 终审/闵文新 杨国钧 和红军
监制/余金山 和晓莉 赵宏川
主编/雷凤娇 副主编/林彤 杨泽燊
运营/王晨 和丽飞 李群英 付学琴 杨靖
热线电话/08885112277 微信/lijiangtv
法律顾问/滇西北律师事务所 和桥毅(15108880662)
主编邀请你在右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