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4 00:52:13来源:法律常识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W026】
《革命代代如潮涌 前赴后继跟党走 》(之二)
感恩铁道兵精神激励我
李贵昆(讲述) 段海燕(整理)
导语:
我在西南财经大学的干部培训班里,认识了四川省合江县税务局干部李桂坤。他给我讲起了在父亲牺牲44年后,终于找到父亲安葬地以及和姑姑一起为父亲扫墓的经历以及他思想成熟过程。让我在感动中走进铁道兵烈士后代的内心,感受他热爱伟大的党、热爱祖国、尊敬先烈的初心。
——采访手记
李贵昆讲述
父亲是铁道兵,他给我的取名缘于贵昆铁路
我父亲李天荣是1965年从四川合江县入伍,在铁道兵五师25团5连参加修建成昆铁路。1967年3月25日,父亲在米易县枣子林隧道施工时牺牲,同月30日被批准为烈士。虽然我所有证件的名字是李桂坤,而我心中却永远有父亲给我取的名字——“李贵昆”。我猜想作为铁道兵的父亲为我取名“贵昆”,与贵昆铁路绝对有渊源,因为我出生时部队从贵昆铁路转战到成昆铁路。在铁道兵的心中,贵昆铁路也是他们部队的孩子,不管什么原因都是为了作为纪念吧。可是家乡户口登记人员不懂什么是“贵昆铁路”,还说是,农民的娃娃哪里贵嘛。他就把父亲给我起的姓名“李贵昆”写成了“李桂坤”。等我懂事后想改回父亲取名的本意,已经很麻烦了,因为涉及到学籍、身份证等等,只能这样吧。
人生,有很多巧合,关于我与父亲,有几个巧合。
第一个巧合:我满一周岁生日的当天收到父亲的烈士证明书
听老人讲,父亲的《军人牺牲证明书》送到家里的那天,正是我一周岁的生日。我儿子不相信,他说我煽情。我回答他:是千真万确的,那个年代的人相当朴实,不懂煸情。因为我身份证上登记的出生时间使用的是农历(即1966年农历润三月初七),而公历是1966年4月27日,我父亲牺牲日期是1967年3月25日,也就是说,父亲牺牲时我还没满周岁,而从父亲1967年3月30日被部队批准为烈士后,那个时候通过各级邮政局将《军人牺牲证明书》转送各部门后再送到我家,于我农历生日那一天(1967年4月16日),也刚刚经过16天时间,从时间上推算,完全符合我一周岁的生日那天,就是父亲的《军人牺牲证明书》送到家里的那天的说法。
(这个是后来第三次?换发的烈士证明书)
第二个巧合:感谢央视让我知道父亲的安葬地点,实现我为父亲扫墓的多年夙愿。 听我父亲的好战友程德才叔叔(铁五师25团5连任副指导员,转业后任合江县人民法院九支法庭庭长)讲,出事那个工班本来是应该我父亲休息的,我父亲是顶别人的班牺牲的。程德才叔叔(给我的帮助后面另讲)90年代初曾经约我与他同行去给我父亲扫墓,但是当时我的经济条件差,又不好意思对他明说,加上假期短路途远当时交通也不方便,心里想反正今后有的是机会去,就没能成行。哪里料到程叔叔后来去世了,我也不清楚父亲的安葬地点,家里人非常遗憾,特别是祖母一直到86岁离世都没有实现扫墓的愿望,其他离世的长辈也一再叮嘱我一定要去给父亲扫墓,完成他们没有实现的心愿。
也许是冥冥之中上天有眼,平时极少看电视的我,2011年3月6日偶然看到CCTV-4播放《走遍中国奇迹攀枝花》,因为是说成昆铁路我就多看了几眼,刚好看到视频中墓碑上的姓名、牺牲时间及合江籍等信息与我父亲完全吻合,特别是我精神支柱的“8727部队”字样,让我基本确认是父亲的墓碑,我当时相当激动对家人喊:我看到父亲的墓了!他们不相信,说不可能这么巧合。我又上网络搜索视频重放,并截图放大,再一次完全确认这一事实。
视频截图
第三个巧合:一同志表弟在攀枝花工作,她热心帮助和鼓励,让我迈开了去为父亲扫墓的第一步。
电视视频是2011年3月6日播放的,我4月2日中午在办公室说起从电视上找到父亲安葬地点的事,同时也说起我想去扫墓却不知道同德在攀枝花的什么地方。巧合的是在场一位同志说她表弟在攀枝花工作,她马上就打电话弄清了乘坐市内公交的路线。在场的每一位同事都鼓励我出行,于是我就电话联系我姑姑(我父亲的姐姐),决定4月3日早晨从合江县城出发,要赶在清明节前到攀枝花同德烈士陵园为父亲扫墓。因为修路,从泸州到攀枝花只能从昆明绕道(我没有出过远门,不知道坐火车,临时决定的也怕买不到火车票),下午一点半钟从泸州出发,经昆明到攀枝花,次日早上4点到攀枝花长途汽车站。
第四个巧合:巧遇军人指路,让我们直奔同德
我们在攀枝花桥头向一位路人打听去同德烈士陵园的乘车路线时,他奇怪地问我们为什么找不到亲人的安葬地点?知道事情起因后,十分耐心地给我们介绍了乘车路线,并告诉我们,他是攀枝花市人武部的军人,如果再有有问题,给他打电话。这真是与军人有缘,也许,这就是父亲永远作为军人,军队就是烈士永远的家吧。
由于一路得到许多帮助,我和姑姑顺利到达同德烈士陵园时刚好是清明节的11点过。
烈士牺牲44年后,终于等来了亲人为他扫墓!
2011年清明节时拍的,与央视视频上的一致。
2011年清明节,父亲牺牲44年后, 我和我姑姑(父亲的姐姐)第一次去扫墓。
2012年清明节前一天,我的堂弟及我儿子为我父亲扫墓,
与2011年不同的是墓碑上的名字等,按我们的建议全部重新描红后清晰了。
上2图是与我父亲同时牺牲的二位家乡烈士之墓。
第五个巧合:无意中为另一逝世的烈士母亲找到她儿子的安葬地回忆起我曾经下乡工作遇到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说她儿子是烈士,问我有什么优惠政策没有,她很想去为牺牲四十几年的儿子扫墓,却不知道埋葬地点也没有路费,问得我泪流满面却无法回答,因为与我86岁去世的祖母是同一心愿,伤感得没有记住烈士名字。同德烈士陵园的合江籍烈士有很多位,印象较深的有一位叫做吴大明,因为他墓碑上的职务是排长,偶然得知他老家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于是我才知道这位老婆婆日夜思念几十年的儿子,是与我父亲安葬在同一烈士陵园的吴大明烈士。可是老人已经带着遗憾,去天堂实现与朝思暮想几十年的儿子相见的梦想了。
我曾经托人带信给吴大明烈士的亲人,相约他们一起去同德烈士陵园扫墓,但一直没有消息,有机会再亲自去一趟吴大明烈士的老家,邀请他的亲人一起去同德,但我估计希望不大;还有与我父亲同时牺牲的另二位烈士亲人,内心希望他们能同行,可惜我无法联系他们。目前我能够做的,就是去给父亲扫墓烧纸祭拜时,也顺带给他们烧点纸慰问一下,表示一下对英烈的尊敬和自己人性的善良。
2014年清明节时的纪念碑
珍惜烈属荣誉,自强不息
我的成长过程很艰辛,童年吃过很多苦,我5岁时,妈妈改嫁,在村上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其间辍过学,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完成了学业,父亲的战友程德才叔叔精神上和经济上都给我大力帮助,关注我的成长,1985年,我19岁时考入合江县税务局成为国家干部,6年后的1991年任科员,任科员20年后的2011年起任副主任科员,任副主任科员10年后现改任四级主任科员。可以自豪地说,不管有多困难,我从来没有以烈属的身份向组织提过特殊要求,包括政策上有规定而没有得到执行的。
铁道兵精神鼓励我
其实,还有第6个巧合
2011年3月6日的节目中,重点介绍了一位年轻的烈士——孙剑明,于是,有关成昆铁路的事迹,我都搜索阅读,知道了铁道兵老兵——西南财经大学段海燕教授,虽然我在西南财经大学培训了几次,但是苦于没有联系方式都没有联系。直到2019年国庆节后我又在西南财经大学培训,巧的是10月9日课间休息时向给我们授课的教授一打听就知道了联系方式,电话一打通,就像在外游荡几十年的孩子找到了亲人一样,这是程德才叔叔去世后我找到的另一精神支柱。段教授送了我关于铁道兵的三本书,我读后很受教育和启发。
2017年去扫墓时,看到老铁道兵西安律师许小平献的花圈, 这就是战友情,铁兵魂
2017年去扫墓时,我从花圈上的信息才知道8727部队是铁5师25团。看到老铁道兵许小平律师献的花圈,我从网上搜索到许小平律师是国家一级律师、中华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委员、美国刑事辩护律师协会会员、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他在部队担任过纪检干事,转业后创办律师事务所,他1983年给胡耀邦总书记写过建议,得到过回复并采纳。
程德才叔叔“老实人不吃亏!”、段海燕教授“守住烈士子弟的本分,做好自己的事!”和许小平律师“要干出对党、对国家、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的教诲,深深地影响和教育了我要怎么做人。
一个烈士后代的成长和对党的认识、感恩
曾经看电影《党的女儿》时,看到小妞找到父亲王杰时的幸福和归属感十分感动,成昆精神、铁道兵,真的是我的精神家园、精神支柱或者另一种信仰。
去了几次同德烈士陵园为父亲和铁道兵烈士扫墓,坐过成昆铁路的列车,通过了解成昆铁路,对中华民族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铁道兵们用热血、生命和智慧,悲壮地铸就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项伟大杰作之一。把外国专家心中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更是党中央毛主席伟大决策的成果,再想一想毛主席正确领导的共产党,赶走日本鬼子、解放穷苦百姓,挑战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更加热爱毛主席,热爱伟大的党、伟大的中国人民,更加怀念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受父亲的战友、老铁道兵的影响,特别是重读方志敏烈士在国民党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犹如是长夜过后的一米阳光,化解了我成长经历中的某些阴影,使我面对未来能够泰然处之。我用成昆精神教育我的儿子李顺(他现任叙永县公安局分水派出所民警),要求他以祖父是革命烈士为荣,牢记铁道兵老兵“老实人不吃亏!”、“做好自己的事!”和“要干出对党、对国家、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的教诲,并希望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弥补我对党认识不足而没有申请入党的遗憾,目前他正努力工作,积极地为申请加入党组织创造条件。
烈士的孙子(第二位) 烈士的孙子(第一位)
2021年春节采访
本文作者简历:
段海燕 西南财经大学副研究员,1954年生,大学本科。
1970年11月入伍,1973年入党,铁道兵第五师特务连战士、师政治部宣传科正连职干事。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
1982年调铁道兵第二师六团政治处任组织股干事。
1984年转业到西南财经大学。历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组织部副部长,经贸外语系(语言文化学院)分党委书记兼西南财经大学外语培训中心主任。
退休后任西南财经大学关工委副秘书长。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乐在其中
编审:王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