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2:08:05来源:法律常识
1月28日,在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高级人民法院代院长徐家新向大会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全省法院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并提出了2019年法院工作的五大任务。本文将为您解读一年来法院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和成效。
数字“读”报告
【全年案件】全省法院共受理案件488381件,审执结421318件,比2017年分别增长7.6%和1.9%,法官人均结案142.2件;其中,省高院受理案件9807件,审执结8936件,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0.8%。
【司法为民】高度关注重点领域群众诉求,妥善审理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案件8963件。注重运用司法手段扶危济困,速审速执涉及脱贫攻坚、征地补偿、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3805件,对恶意欠薪的38名被告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积极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审结婚姻家庭、继承案件30629件,和解解决比例64.5%。依法保障涉军停偿工作,213件涉军停偿案件全部办结,两起案件入选“全国涉军停偿十大典型案例”。
【保障人权】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原则,对6名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对8989名被告人依法判处缓刑、管制和免予刑事处罚。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再审改判刑事案件42件,刘忠林被改判无罪后依法予以国家赔偿,赔偿总额为近年来全国平反冤案最高值;金哲红再审改判无罪案入选“2018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
【执行战果】我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全年共新收执行案件131334件,执结125844件,执行到位金额297.8亿元。集中开展“猎赖”“雷霆”等专项行动,对68492人实施失信惩戒,对3147人决定司法拘留,对254人追究刑事责任。
【提质增效】全省法院一、二审案件当事人服判息诉率96.8%,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3%,案件平均审理周期42.7天,同比减少5.6天,审判运行态势总体向好。
【阳光司法】依托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全面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审判流程信息公开319406件、公开率100%,庭审直播56112场、直播率17.6%,网上公布裁判文书305393份、上网率80.1%,我省法院司法透明度指数连年位居全国前列。
【能力建设】以基层为重点,精准实施分级分类培训,共培训法官干警2.4万人次。全省法院补充选任员额法官375名,选调招录法官助理等316人,招聘文职人员2901人。加大双语法官培养培训力度,组织评定首批63名朝汉双语法官,有效缓解了民族地区双语法官短缺问题。
【接受监督】全省法院共办理代表建议、政协提案652件,办复满意率达99.2%,并邀请2600余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见证执行。依法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审结抗诉案件222件,改判和发回重审139件。认真接受人民群众监督,通过举办“国家宪法日”“公众开放日”等活动,6200余名群众代表走进法院、感受司法。
2018年十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优化营商环境
【报告原文】
全省法院牢固树立平等保护理念,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公开公正司法,着力打造法治化、便利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解读】
实现吉林高质量发展,营商法治环境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一年来,全省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评价、规范、引导功能,审结各类合同纠纷案件125910件,依法制裁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商业欺诈行为,推动形成诚实守信、规范有序市场环境,促进诚信吉林、法治吉林建设。
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省法院研究制定了《关于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涵盖了法院立案、刑事、民商事、行政、执行等各个审判领域、各个审判环节,既明确了宏观司法理念和司法原则,也就采取强制措施、方便企业诉讼、强化责任追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还针对民营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劳动争议、融资纠纷、行政争议、执行难等具体问题提出明确指导意见。省法院通过加强审判指导,切实提高了全省法院为民营企业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能力水平。
全省法院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中举措频出、亮点频现,对涉企诉讼全面开通立案登记绿色通道,为涉企案件提供方便快捷的诉讼途径,加大企业诉讼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全面提高涉企案件审判效率,分类施策依法解决执行难,对经济确有困难的企业加大诉讼费缓减免力度,搭建司法咨询服务平台……
关键词之二:成立知识产权法庭
【报告原文】
在长春成立东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法庭,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解读】
12月26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批准,作为东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法庭,长春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挂牌成立,专门审理吉林省辖区内的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和驰名商标认定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纠纷案件等。
长春知识产权法庭的成立既是我省法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的有力举措,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服务保障吉林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一年来,全省法院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主导作用,密切结合吉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实际,通过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依法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探索创新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审理程序和审判规则等审判实践,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188件,有力提升了权利人的获得感和群众满意度。
关键词之三: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报告原文】
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平安吉林建设。
【解读】
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战役的“主力军”,全省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重大政治工程、民生工程、治理工程,突出打击重点,体现严惩方针,从重从快审理涉黑涉恶案件47件,判处罪犯242人,白城史淼、四平孟庆革等重大案件审判取得较好效果。
省法院牵头制定涉黑涉恶案件20个常见罪名证据标准、办理“恶势力”“套路贷”刑事案件指导意见等司法政策,编发典型案例选编,为深入开展专项斗争提供法律政策支撑。同时,坚持“深挖根治”,深入开展“一案三查”,突出刑事案件、民间借贷、行政拆迁三类重点案件,组织全省法院对近3年的案件开展线索排查,加大对隐藏较深的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对于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公安、纪委监委等相关部门,坚决铲除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和“关系网”。共发现移送涉黑涉恶线索634条。加强与政法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统一政策把握,统一法律适用,坚决防止人为拔高或降格处理,确保专项斗争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探索对重大涉黑涉恶案件实行相对集中管辖、异地管辖、提级管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力推进了平安吉林建设。
关键词之四:推进智能化办案
【报告原文】
全省法院已全部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基本功能深度应用,有力推进了智能化办案。
【解读】
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是推动网上办案的基础性工作,省法院紧紧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的工作部署,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努力提高审判质量效率,确保司法公正。
省法院将立案、办案、结案、归档材料集中扫描,随时随案同步生成电子卷宗,并针对案件办理过程中生成的证据及其他诉讼材料第一时间同步生成到电子卷宗,利用知识图谱实现电子卷宗分类文件的自动归目;引入OCR识别技术,完成对电子卷宗内容信息的提取、转化和使用,实现了全案信息的回填。
在案件审理环节,根据从卷宗中提取的案件要素,自动向法官推送关联法条、同类已生效文书,通过文书智能编写系统、智能阅卷系统等功能辅助撰写裁判文书,自动生成案件裁判文书初稿,并通过智能校对系统,生成可公开文书,提升法官编写裁判文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借助电子卷宗智能巡查系统,实时监控各个诉讼环节,自动检查电子卷宗的生成及时性、材料完整性、归目准确性等,切实实现了高效辅助、全程留痕、动态监督,有效促进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有机统一。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省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编制电子卷宗目录、电子卷宗网上阅卷、法律文书辅助生成、电子卷宗自动归档建设、应用占比均达100%。
关键词之五:保障重大战略实施
【报告原文】
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破产案件审判机制,运用重整、和解手段,审结破产案件168件。
【解读】
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法院完善破产案件审判机制,依法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虽符合破产受理条件但具有运营价值的企业,积极开展破产和解、重整,帮助和支持濒临破产民营企业甩开包袱、恢复生机、重返市场;对救治无效或产能落后、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民营企业,加快破产清算,及时释放生产要素,实现民营经济资源的盘活和重新流动。一年来,全省法院妥善审理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破产重整案件。
省法院还加快健全完善立案、破产、执行一体化协调机制和与政府常态化协调联动机制,指导各中级法院成立了执转破团队,并指导执转破案件有序推进,为执行攻坚“最后一公里”提供体制机制解决渠道。
为切实维护金融安全,优化金融运行环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省法院出台了《关于建立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探索建立金融审判“立审执破”工作机制,通过专业金融审判团队,实行金融电子诉讼机制,开通诉讼立案绿色通道,实行诉讼繁简分流,实现金融诉讼案件快速审理、快速执行、快速处置、快速破产。
同时,全省法院依法妥善处理民营企业金融纠纷案件,切实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助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妥善审理了多起重大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
关键词之六:决战“基本解决执行难”
【报告原文】
2018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战之年。在省委坚强领导和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全省形成了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
【解读】
2018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战决胜之年。全省法院坚持“内外聚力”,通过内部整合资源,外部多方联动,实行集团作战、挂图攻坚,持续推进网络查控系统、执行联动体系、联合信用惩戒,让执行“老赖”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无处躲藏。
在省委坚强领导和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全省构建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11月16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的意见》,对全省切实解决执行难,进一步推动解决执行难大格局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妥善化解涉民生执行不能案件,省法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专门申请财政资金3161万元,制定了涉民生执行不能案件专项救助实施细则,对救助对象、救助条件和救助程序进行了规定,充分保障了有限的救助资金真正用在困难群众的扶危助困上,该笔资金已救助涉民生小标的执行不能案件1676件,救助人数近2000人。
在省政法委统筹指挥下,集中开展为期1个月的涉党政机关执行清积专项行动,58件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已全部清零。
为加强执行宣传,营造强大声势,组织开展了“执行利剑·长春出击”全媒体直播活动,50余家新闻媒体参与报道,2000余万网友在线观看,在全国法院此前举办的同类直播活动中位列第一。
此外,省法院在全省法院部署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专项行动,以涉及人民群众生存生活的追索劳动报酬等九类涉民生案件为执行重点,切实加大涉民生案件执行力度。
关键词之七:规范立案行为
【报告原文】
针对一些法院为追求高结案率而年终人为控制收案的多年痼疾,组织开展为期5个月的规范立案行为专项行动。
【解读】
为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省法院坚持“刀刃向内”和问题导向,从2018年11月13日起,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全省法院规范立案行为专项行动,制定7项整治举措,重点整治对符合法律规定立案条件的案件不及时立案、变相限制立案、拖延立案、拖延移送等不规范立案问题,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整治不规范立案行为。
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省法院分别在立案第一庭、执行局、监察室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处理情况在全省法院司法公开网向社会公开公示。省法院监察室对全部举报投诉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并对投诉处理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回访。省法院还成立专项督察小组,不定期地持续对全省各级法院开展专项督察、审务督察和明察暗访,并主动邀请媒体记者、社会公众等参与,加大曝光力度,敢于揭短亮丑,不留死角。
专项行动期间,全省各级法院设专人对立案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即时跟踪比对、分析研判、提醒调度,发现数据异常的,随时启动对相关法院的专项检查,查找是否存在不规范立案的线索。从收结案情况看,2018年12月,全省法院新收案件40106件,同比上升198.7%,占2018年月均新收案数的106.9%,规范立案行为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关键词之八:精准服务高质量发展
【报告原文】
提升精准服务水平,确保全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同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部署同频共振、精准对接。
【解读】
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省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印发出台《关于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为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在全省设立82个环境资源专业审判团队,探索设立长白山环境保护法院,探索实施“复绿补种”等恢复性司法审判机制,审结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案件3551件。
2018年,全省法院加快实现涉外商事审判司法能力的专业化精细化,继续加大涉外商事审判精品战略,全年共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236件,公正高效审理涉“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往来、产业投资、知识产权、劳务合作、国际间的多国联运等各类案件,依法保障“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实施,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投资环境。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全省法院加强涉农案件审判,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农害农行为,依法严惩脱贫攻坚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妥善审理承包地“三权分置”、征地补偿等“三农”案件,加大涉农民工讨薪等案件的审判执行力度,最大限度保障广大农民合法权益。
在助力城镇化建设方面,妥善处理征收拆迁案件,依法保障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通过源头预防、诉前指导、协调稳控等多种方式,预防和化解征收拆迁过程中出现的行政争议。
关键词之九: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报告原文】
深刻把握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战略,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突出问题。
【解读】
省法院深刻把握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战略,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制定院长、庭长权责清单,建立信息化全流程监管体系,确保放权不放任、用权受监督。积极配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贪污贿赂犯罪8个常见罪名证据标准。全面建立简案快审、轻罪快判工作机制,全省基层法院一审民事、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同比分别提高11.4个、21.2个百分点。
持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围绕庭审实质化,严格落实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积极推进侦查人员、鉴定人、证人出庭,并加强与公安机关协调配合,健全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对破案经过、证据收集合法性等存在争议的,力促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
省法院与省司法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省75个法院设立了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站,为1186名刑事被告人指定了辩护律师。同时,省法院联合省司法厅在通化中院、延边州敦化市法院和长春市朝阳区法院开展刑事案件辩护律师全覆盖试点工作。
为进一步科学配置全省法院法官员额资源,实现法官员额使用效益最大化,按照以案定人、统筹管理原则,全省法院动态调整员额60名,使人案矛盾比较突出的基层法院人均受案数下降20%左右。
关键词之十:开展集中教育活动
【报告原文】
在全省法院组织开展“吸取身边腐败案件教训,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集中教育活动,挖根除弊、正本清源。
【解读】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省法院在全省法院部署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吸取身边腐败案件教训,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集中教育活动,并将其作为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的自选动作,统筹推进、上下联动、跟踪督察,形成综合效应。
集中教育活动分为动员部署、学习教育、查摆剖析、整改提高四个阶段,充分运用张德友等身边腐败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严肃查摆整改,教育引导全省法官干警增强党性观念,严守纪律规矩,公正廉洁司法,为做好新时代吉林法院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集中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法院以修复政治生态、努力争先进位为动力,坚决查处征地拆迁、农业生产、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发展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等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坚决纠正立案窗口和办案部门办事推诿、拖拉、效率不高等问题,废止法院内部管理制度267项,修改审判管理制度513项,实现司法改革、扫黑除恶、执行攻坚等重点任务有序开展,“只跑一次”全面推进,审判纪律、办案作风、司法规范有效改进,“六难三案”问题有效解决,全省法院干事创业氛围浓厚,群众满意度显著上升,呈现出公正廉洁司法的新气象。
2019年五项重点工作
重点一:以更大作为服务吉林振兴
【解读】
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服务我省“三个五”发展战略、“三大板块”建设和“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全力做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好“三大攻坚战”、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各项工作,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重点二:以更高标准实现公平正义
【解读】
在全省法院开展“加强管理年”活动,全面加强审判管理、政务管理、队伍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创新完善司法为民机制,优化人民法庭布局,构建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推进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质量更高、效率更快、成本更低的司法产品。
重点三:以更大力度深化司法改革
【解读】
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坚持“抓落实、抓督导、抓研究、抓宣传”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法院组织体系、诉讼制度体系、权力运行体系和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重点四:以更快步伐建设智慧法院
【解读】
紧紧围绕“三全三化”和“四个服务”目标,坚持“抓应用、填空白、补短板、深融合”工作方针,加强“智审、智执、智服、智管”建设,加快移动微法院建设,拓展司法大数据服务功能,力争通过一年左右时间,我省法院跻身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前列、“数字吉林”建设前列。
重点五:以更严要求锻造过硬队伍
【解读】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院,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巩固和拓展作风大整顿成果。以培养斗争精神和提高斗争本领为重点,不断提高干警能力素质。健全权力约束监督机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深入推进正风反腐,确保司法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