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业资讯:明城刑事辩护律师咨询免费热线,明初分封到太原的藩王是谁

时间:2023-05-28 13:14:22来源:法律常识


就藩太原267年的明代晋王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明朝对于太原,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宋太宗赵光义攻灭五代十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北汉之后,因为讨厌北汉的都城晋阳(今太原晋源镇)城墙之坚固,人民之忠义,加上受到迷信盅惑,竟然下令焚城,随后又引汾、晋两河的河水灌城灭火,千年的晋阳古城至此毁于一旦。晋阳城被毁之后,鉴于太原军事地位紧要,为防北方少数民族侵袭,宋又在故晋阳城东北15公里处的唐明镇(今西羊市)一带重建城池,后来太原城的位置便由此确定。但是宋时的太原城只有土城,面积也很小。重新修建了宏伟的太原城城墙、使古城重现辉煌的,便是笔者下文将要讲述的明朝晋王。  在讲述晋王之前,不得不先说一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是元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小时候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只有个乳名叫“重八”。元璋这个名字和他的字“国瑞”,都是后来取的。元末,社会矛盾尖锐,加上天灾连连,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朱元璋的父亲、长兄、母亲,都因为贫病交加,先后离开人世,朱元璋迫于生计,只好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又到处流浪,尝尽艰辛,却也培养了他坚忍果毅的性格,使他后来翦灭群雄,成为大明天子。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阜阳)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战争的序幕。第二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郭子兴也率众在濠州起义,响应韩山童,袭杀州官,占据了濠州城。25岁的朱元璋经童年伙伴的劝说,也加入了起义军行列。因为胆识过人,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信赖,郭子兴甚至还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他为妻,就是后来的马皇后。从此,朱元璋的势力迅速强大起来,到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三月,郭子兴病逝之后,朱元璋便全领了郭子兴率领的起义军。  之后,朱元璋广募人才,悉心治军,势力更加强大。到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终于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王朝。同年八月,北伐军一举攻克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妥讙帖睦尔北逃,元亡。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一个空前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这个中央集权的一大特色,就是分封王制度。朱元璋灭掉元朝后,逃往漠北的蒙古贵族仍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此后几百年间,一直是明朝的北部边患,甚至一度还发生了“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掳去的惨痛事件。可是朱元璋不信任当年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宁愿派自己的儿子镇守边疆。于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第一次分封他的儿子为藩王。当年朱元璋一共有十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已经立为太子外,另外九个儿子全部封为藩王。甚至连刚刚出生只有两个月大的第十子朱檀,也封为鲁王。  封为晋王的,是朱元璋的第三子朱棡。朱棡生于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是马皇后亲生的,因此史书上称他是“嫡三子”,嫡,就是皇后亲生的意思。这年十二岁。因为年龄还小,暂时留在京城。朱元璋对这个儿子非常器重,指望他能为明朝戍守山西边防,建功立业,因此请编修了《元史》的知名学者宋濂教他学语文,杜环教他学书法。朱棡确也聪颖敏捷,还善于骑马射箭,可谓能文能武。而且,朱棡是个美男子,《明史》说他“修目美髯,顾盼有威”,相貌比他的丑父亲强很多。这样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朱元璋当然十分满意。  可是,朱棡生在这样地位尊贵的皇家,从小娇生惯养,脾气也是非常暴躁的。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棡满了二十岁,该离开父亲身边,动身前往他的封地太原了。在路中,朱棡鞭打了他的厨师徐兴祖。徐兴祖曾经跟随朱元璋二十三年,很受朱元璋敬重。朱元璋把他拨给朱棡当厨师,也可见对朱棡的喜爱。因此,当朱元璋听说了这件事情,马上叫人连夜飞驰送信给朱棡,说:“我率领手下大将平定天下时,从来不姑息他们的任何错误,但唯独厨师徐兴祖,跟随我二十三年从未责罚过。类似的错误不能再犯,你小子给我记住了。”  可是朱棡到了太原,并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骄横放纵,干了很多坏事,终于被人诬告意欲谋反。朱元璋接报,大怒,准备将他治罪,还是太子朱标苦苦劝谏,朱元璋才饶过朱棡。好在朱棡还是一个能够自我反省的人,经历这样一场挫折,他终于不得不反思自己行为的过失,小心做事和待人。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太子去陕西考察,回南京的时候,朱棡想见父亲,便和太子一同前往。朱元璋这时大概还在生朱棡的气,让他尽快返回自己的王府。朱棡无奈,只好回到太原,从此更加谨慎恭敬,渐渐改变了最初给别人留下的坏印象。后来朱元璋也就不再怪罪他了。  朱棡在位期间,对于固守北部边防,确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首先,第一大功劳就是重建了太原城。上文述及,明朝初年的太原城,还是宋朝留下来的,面积狭小,城墙是土墙,没有包砖,十分简陋。因此,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还在京师的朱棡就派他的岳父谢成到太原建新城。这位谢成,是朱元璋麾下的大将,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统一天下之后,便封谢成永平侯。后来谢成便把女儿嫁给朱棡,朱、谢两家结为姻亲。  谢成到了太原后,曾经考察了晋阳城旧址,想在旧址上重新建一座新的太原城。可是天公不作美,新城刚刚开始立根基,一场大风骤然而至,工地的椽础被毁坏很多。古人十分迷信,认为这是上天示警,就不敢再建下去了。于是,谢成决定对狭小的太原城进行扩建。因为老太原城的西墙离汾河很近,难于拓展,谢成令筑城工匠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建成了周长12公里,城高11米余,池深9米多,土砌砖包的新城,后人称为“明城”。  城设八个城门,南二城门是迎泽门、承恩门,俗称“大南门”、“新南门”;西二城门是振武门、阜城门,俗称“水西门”、“旱西门”;北二城门是镇远门、拱极门,俗称“大北门”、“小北门”;东二城门是宜春门、迎晖门,俗称“大东门”、“小东门”。八门四角设门楼12座,城周建小楼92座,敌台32座等防御设施。旧址在今迎泽大街以北,北大街以南,建设路以西,新建路以东,纵横称为十里长街的地域。  1950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力劝无效,太原城墙几乎全被拆毁,目前只剩下一段,即拱极门附近长278米的城墙。之所以拱极门城墙能够得到保留,据说是因为解放军首先从这里入城。1999年,太原市政府原样重修了拱极门,城楼约70米,城门深27米,宽7.7米,高6.6米。上建三层四重檐城门楼一座,前有廊,通面阔32米,通进深15米,比山海关的两层两檐城楼,西安的两层三檐城楼规模都大。然而这只是“小北门”,俗称“大南门”的迎泽门规模显然比这座“小北门”更大,可见太原城楼不愧是“九边重镇”之首的城楼规制。从修复后的拱极门的规模,也可以想见当年太原城的宏伟辉煌。  谢成除建成太原城墙外,又给女婿朱棡盖了一所宏大的晋王府。晋王府在太原城东北角,中心在今精营街一带。当年晋王府宫城的四个门,大致就是今天的西华门街、东华门街、南华门街。当年晋王府的外城城墙,大致就是现在几处名为肖墙(“萧墙”的俗写)的街道。1998年,在太原市政府的旧城改造工程中,柳巷以北的北肖墙和上肖墙被拓宽打通,统称为肖墙路。路中留下四株晋王府的古槐,和周边其他地区的寥寥几株古槐一起,成为今天晋王府的唯一见证。  说完了明代太原城墙和晋王府,回过头来再说晋王朱棡。在就藩防御北方的几个儿子中,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是最受朱元璋器重的。朱棡就藩之后,几乎年年巡行塞外,都察军屯。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正月,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大将军,率列候赵庸、曹兴、王弼、孙恪等赴燕王府所在地北平(今北京),训练军马,准备再一次北伐蒙古。但是这些人都要受到燕王朱棣的节制,可见当时明藩王军权之重。而朱棡也参加了这次北伐,驻扎在山西的军队都要听从他的指挥。这次北伐,元将乃尔不花投降,朱棡和朱棣兄弟俩自然都立了大功。  前面说过,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广封诸子为藩王。第一次封王之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和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又先后两次封王。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立为太子、最小的第二十六子朱楠夭折之外,其他二十四个儿子先后都封了王。和把儿子们封王相背的,就是广兴文字狱,大杀功臣。比较著名的就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牵涉蔓连众多;两案延续数十年,为朱元璋建国立下大功的文臣武将们,几乎都在两案中被杀光了。连朱棡的岳父谢成也不能幸免,受蓝玉案牵连被杀,家产全被抄没。  朱元璋这么做,也是希望能够长保朱家的子孙能够坐稳皇位,永远稳当地统治下去。但是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他的子孙以王府亲统的军队为恃,争夺皇位,屡兴叛乱。早在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山西平遥县的训导叶伯巨就上奏,认为藩王以后会发展成为明朝尾大不掉的祸患,建议朱元璋削藩。可是朱元璋根本不可能接受这些意见,看了叶伯巨的奏折之后,竟然火冒三丈,说:“这个家伙竟敢挑拨我们亲父子之间的关系,赶快把他给我抓来,我要亲自用箭杀了他!”叶伯巨虽然没有被朱元璋亲手杀死,但是朱元璋这么一说,也就倒了大霉,立刻被投进监狱,后来竟在监狱中被摧残至死。  然而随着朱元璋的儿子们渐渐长大,叶伯巨的预言越来越接近现实了。朱元璋立的太子朱标,性格温厚老实,和他老爸的残忍嗜杀大不相同。而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因为负责边防,统领军队,性格大都随了朱元璋,残忍有余,机谋不足,对于这位长兄自然早就不服。朱棡被朱元璋差点治罪之后,虽然谨慎待人,可是他心底的野心一直都没有消失,而是一直隐忍待发。当时最有实力的就是负责北方边防的几个藩王,除晋王朱棡外,还有他的同母生的二哥秦王朱樉和四弟燕王朱棣。这几个新王不仅不服太子,而且彼此也都勾心斗角,互相攻讦。朱棡就曾经到朱元璋面前,亲自告发燕王朱棣“劳师冒险”,又派特务到北平燕王府,每天偷偷搜集燕王的情报,准备一抓住时机就告发。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不幸病逝,年仅38岁。这对诸王来说,可谓是一个争夺皇位的好时机。然而这时候朱元璋也预见到了他的儿子间的明争暗斗,为了皇位稳定起见,就听从大臣的建议,没有立任何一个其他的儿子为太子,而是立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虽然是朱标的次子,但因为他的大哥朱雄英早逝,这时就是朱元璋的长孙,立为皇帝的接班人合情合理。这对诸王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巧取不成,只能豪夺了。此后秦王、晋王、燕王无不私自训练军队,等朱元璋一死,就打算发动叛乱,把朱允炆从皇位上拉下来,自立为皇帝。  可是朱元璋长期南征北战,身体素质好,迟迟不死。他的儿子们终日声色犬马,往往早就患有各种疾病。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秦王朱樉死。没多久,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三月,朱棡也一病不起,很快死去,年仅40岁。仅仅过了三个月,闰五月初十日,朱元璋也死去。从这一角度上讲,朱棡是颇为不幸的,如果他再多活几年,说不定就是他推翻朱允炆,当上皇帝了。  朱棡死后第二年,被葬在城东南10公里的黑驼山上,也就是现在的小店区黄陵乡老坟村。他的谥号是“恭”,按照谥法,敬事供上曰恭,既过能改曰恭,这个称号大体上概括了朱棡的一生。朱棡墓早在清康熙年间就被盗挖,并留下了“其人乌纱红袍,足底金一锭,银一锭,两旁十棺十女”的记载。此后又屡遭盗挖,墓中的财宝早已被抢劫一空。从“十棺十女”这个记载可知,朱棡继承了他父亲朱元璋的陋习,用宫女殉葬。这个陋习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之后才被下诏废除。朱棡的嫡长子朱济熺接替他当了晋王。  朱允炆继位后,是为惠帝,年号建文。听从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削藩,也就是废除藩王的王位。朱元璋的马皇后一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周王朱橚。这时,秦王、晋王已死,继位的子嗣年纪还小,而燕王朱棣最有实力。朱允炆不敢直接拿燕王开刀,就先从他的弟弟周王朱橚下手。正好这时候,恰恰是周王的亲儿子朱有[火動]告发了他父亲想叛乱的密谋,朱允炆求之不得,就派人围攻周王府,抓住周王,把他流放到了云南。随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岷王、湘王、齐王、代王也先后被废。其中的代王朱桂,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他的封地在山西大同,离晋王的封地太原和燕王的封地北平都很近。建文帝废了代王,矛头直指燕王朱棣。燕王感到再不起兵就要蹈兄弟的覆辙了,就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以“靖难”为名,起兵反叛南京朝廷,发动了四年之久的内战。  这时,朝中能够抵挡燕王的将领几乎都被朱元璋杀光了。朱允炆和他的父亲朱标一样文质彬彬,优柔寡断,打起仗来,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攻克南京,火烧皇宫,建文帝不知所终。六月,朱棣在南京正式称帝,废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之后大杀建文朝的大臣。出生于山西长治的刑部尚书暴昭,也被朱棣下令凌迟处死。当时任翰林侍讲的著名文士方孝孺,因不肯和朱棣合作,竟然被下令屠灭十族。朱棣的残忍,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但是设想是晋王朱棡,如果夺位成功,很难说也不像朱棣这样大肆杀戮。在封建时代,这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朱棣当了皇帝,改年号为永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自己以藩王身份当了皇帝,名义上把过去被建文帝所废的藩王都恢复了名号,实际上却和建文帝一样非常忌惮藩王的军事实力。当初朱棣起事的时候,因为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封地在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离北平很近,朱棣便胁近宁王和他结盟,还说什么“要是事情成功,就把天下一分为二,你我各统一半”。等到朱棣当了皇帝,早就忘了这番许诺,连宁王想改封苏州、钱塘(今杭州)都不同意,最后改封了豫章(今南昌)。至于被建文帝废掉的代王、岷王和齐王,虽然恢复了王号,可是王府的护卫却没有发还。失去了军队,这些亲王便只能当皇帝的附庸,再也没有起兵反叛的能力了。  至于秦王和晋王,虽然继位者年幼,而且昏庸,但是朱棣也一直没有放松对他们的监视。朱棣死后,他的长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六个月就暴死,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宗,年号宣德。宣宗终于找到了削弱秦藩和晋藩的时机。  到这里,笔者得先把明宗室的取名方法简要叙述一下。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采用了传统的辈份命名法,预先给太子和分封的诸王各支派都选取了二十个有美好含义的字做为辈份用字,一辈用一字,做为子孙名字两字的前一字。比如后来成为帝系的燕王一派,所取的二十字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但是到明朝末年,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相继即位,只传到了第十个字“由”。晋王一支的二十字则是:“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而宗室名字两字的后一字也有讲究。朱元璋的儿子是单名,名字中都带木字旁。为了避免宗室因庞大出现重名,朱元璋便同时规定,后一字必须带有五行偏旁,按火、土、金、水、木的顺序不断循环。按中国古代的五行理论,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又生火,和这个顺序是相符的。仍以明朝帝系为例,仁宗朱高炽是朱棣之子,“炽”字有火字旁;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炽之子,火生土,“基”字便有土字旁。明朝各王府的宗室,也都和帝系一样,是按这个规则命名的。  此外,朱元璋对于子孙的封王也有规定。第一世晋王朱棡因为是皇帝的儿子,所以封的是“一字王”,即表示封地的地名为一字(“晋”),死后的谥号也为一字(朱棡死后谥“恭”)。“一字王”的子孙中,除了继承王位的世子外,其他都封“二字王”,表示封地的地名和死后的谥号都是两个字。“一字王”就是亲王,“二字王”就是郡王。郡王的子孙除继承王位的以外,不再封王。第三代都封镇国将军;之后各代依次封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这就好比一棵大树,主干分出大枝,大枝再分出小枝,小枝又分出更细的树枝。因为封王太多,朝廷渐渐养活不起这么多的宗室,到了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又规定亲王子孙不嗣位者不再封郡王,郡王子孙不嗣位者不再封镇国将军,其余依次亲推。但这时,离明朝灭亡也就不远了。  第一世晋恭王朱棡一共有七个儿子。长子朱济熺袭位,次子朱济爗封高平王,三子朱济熿封平阳王,四子朱济炫封庆成王,五子朱济焕封宁化王,六子朱济烺封永和王,七子朱济[火高]封广昌王。晋王府对子孙的教育是非常失败的,大部分都成了纨绔子弟,只知道纵欲享乐,没事干了就以生孩子为乐。比如庆成王朱济炫,竟然生了一百个儿子。每次他召集儿子们见面的时候,这些公子们往往彼此都认不得。他的曾孙、后任庆成王朱奇浈也生了七十个儿子,丝毫不亚于他的太爷爷。而且,庆成王这一支颇有不少劣迹。朱济炫自己就因为纵容手下的士兵骑着驿站的马去抢劫受到了惩罚。而朱奇浈的兄弟朱奇涧也因为干坏事,被当事巡抚山西的秦纮向皇帝告发。当时的庆成王还是朱奇涧的父亲朱锺镒,一听慌了神,也赶忙上奏替儿子辩护。结果皇帝听信了亲王的话,把秦纮下狱审问,结果什么罪也查不出来。又派人去抄秦纮的家,只抄出了几件破衣裳。皇帝见到大臣如此清廉,也感动了,说:“秦纮难道穷到这种地步吗?”就放了他,赏赐了很多财物,改任为河南巡抚。朱奇涧等三人也被治了罪,削除爵位,连庆成王的俸禄也剥减了三分之一。秦纮后来就成了和海瑞齐名的明朝清官。  而且朱棡的这些儿子,除了庆成王与永和王之外,连他们的封地都不愿意去,就在太原城里安了家,盖了豪华的府邸。例如朱济焕的宁化府,后来成为一条小巷的名字。大名鼎鼎的“宁华府”益源庆醋厂,最初就是宁化府内的酿醋作坊。又如广昌王朱济[火高],因为是晋恭王第七子,其府邸叫做“七府营”,后来改成“缉虎营”,现在也成了街道的名称。朱济[火高]死后,葬在太原城北,附近的村落因坟得名,就叫“七府坟”。  第二世晋王朱济熺,同样也是一个不学无术、残忍暴戾的花花公子。他在位期间,因为纵容手下作恶,永乐帝朱棣发了火,废掉了晋府长史龙潭。长史是主管王府事务的官,废了长史,离废王只有一步之遥。朱济熺害怕,请求削除王府军队,朱棣为了表现对亲王的“宽容”,没有同意。  但是朱济熺的三弟平阳王朱济熿,其残忍凶暴的程度,又在朱济熺之上。因为这种恶劣的性格,朱济熿很小的时候,他父亲朱棡就很不喜欢他。朱济熿看到父亲宠爱大哥,自己却倍遭冷落,心里很不是滋味。而朱济熺也讨厌这个弟弟,拒绝在父亲面前替弟弟说好话。从此,朱济熿便对大哥怀恨在心。曾经有一次,朱元璋召见秦、晋、燕、周四王的世子,同时召见庶子里面最大的。朱济熿虽然是庶三子,但因为他的二哥朱济爗早逝,这时自然就成了最年长的庶子,接受了朱元璋的召见。结果因为奸邪诡诈,朱元璋也很讨厌他,这就让朱济熿心里更不能平衡了。  不过,比起朱济熺来,朱济熿还是有点小聪明的。他倒是继承了他父亲的野心,一直想要挤掉大哥,自立为晋王。等大哥即晋王位之后,他就几次三番唆使四弟朱济炫——就是前面讲过的生了一百个儿子的庆成王——上奏永乐帝朱棣,历数大哥的过失;又收买了晋王府的文武官员,写文章揭露晋王的罪过,也呈到皇帝那里去。这种持续不断的上奏,一直持续了好几年。正因为朱济熺自己也作恶多端,有众多的把柄,终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棣下令把朱济熺和他的世子朱美圭都废为庶人,去给他父亲朱棡守坟。晋府的很多官员,包括一个叫左微的负责替晋王拿东西的太监,都被打入京城的监狱。这样,朱济熿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晋王。  朱济熿看着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更加凶横残暴。可能因为自己是庶出,也可能因为怨恨大哥朱济熺,朱济熿居然对父亲的妻子、自己的大母谢氏下了毒手,偷偷让人用毒药把她毒死,密不发丧。可怜谢成和谢氏母女俩,自从和朱家攀上姻亲之后,都不得善终。毒死了嫡母,朱济熿又看上了父亲的一个叫吉祥的妾。这个吉祥,原来是他父亲的丫鬟,受到父亲宠爱,被纳为妾。朱济熿不顾封建礼法束缚,也不顾吉祥反对,硬是把她娶了过来。儿子娶了父亲的妻妾,古代叫“烝”,是不孝的行为。至于大哥朱济熺,被废为庶人,落得个看守坟园的卑贱工作,还是逃不过朱济熿的迫害。朱济熿又派人把大哥和侄子软禁在晋王府的一间黑暗的空屋子里面,不给他们饭食,残酷折磨他们。至于父亲和大哥在位时候服侍他们的侍从和宫女们,更是大多数都遭到了朱济熿的凌辱迫害,只是害怕朱济熿的淫威,有苦只能往肚子里吞。封建时代的王公贵族,为了一个王位,是完全不惜凶残到如此地步的。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朱济熿倒行逆施,只能激起深刻的仇恨,终有一天他不可能再遮掩住。后来有一个当年服侍过晋恭王的老太太实在看不下去,不顾被朱济熿杀害的危险,竟然从太原到了北京,到朱棣面前哭诉。朱棣也觉得朱济熿太过分了,便把左微从狱中提了出来,左微便把朱济熿构陷朱济熺的事情经过原原本本说了一遍。朱棣听说朱济熺竟然被软禁,很是同情,马上派左微回太原解救朱济熺父子。这个时候,朱济熺被幽禁已经十年了。  尚在寻欢作乐的朱济熿还不知道京城的变故。他以为左微早就在京城的监狱中死掉了,等左微等着皇帝的谕告到了晋王府,朱济熿不由得大吃一惊。左微于是到了幽禁朱济熺的空屋子,把朱济熺父子放了出来。这对苦命父子不见天日整整十年,见到了以前的仆人,悲喜交加,不由得抱在一起大哭。朱棣倒是一直惦记着起朱济熺父子,这个时候,正好赶上他最后一次北征,途中驻扎在沙城(今河北怀来)的时候,朱济熺父子便受命前往相见。朱棣看到饱受摧残的朱济熺已经身染重病,到了风烛残年,就动了恻隐之心,把朱济熿原来的平阳王王位封给朱美圭,让他带上父亲到封地平阳(今山西临汾)去,以避开朱济熿。又下诏给朱济熿,把以前恭王所有的连伯滩(在今山西河津境内)的田地赐给他们。事情到了这一步,朱棣还没有治朱济熿的罪,也可见当时的明朝宗室手足相残、鱼肉乡里的作风太普遍了,实在管不胜管。  不料朱棣这一次北征,在归途中病逝。朱济熿看到朱棣已死,就赖账,死活不肯把连伯滩的田地分给大哥。即位的仁宗朱高炽写了好几次书谕,朱济熿还是推三阻四,拒不执行。仁宗看朱济熿这样,只好又给了朱济熺其他的赏赐,以资助他们的生活。朱济熿知道以后,对皇帝更不满了。朱棣、朱高炽两个皇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病逝,按照礼法,亲王应该赶赴京城吊丧。朱济熿不但自己不去,只派王府的太监去,甚至连孝服都不肯穿。事实上,皇帝死了,朱济熿正偷着乐呢。京城哭天抢地的时候,朱济熿反而四处招募了很多巫师,把他们聚集在晋王府中,叫他们不停地诅咒新皇帝宣宗朱瞻基。古人迷信,认为派巫师在背后诅咒别人,可以使被诅咒的那个人早死。这当然是荒唐可笑的行为,但是朱济熿竟然敢私地里这么干,可见人因为自私自利发起昏来,确实是可以什么都不顾的。  此时的朱济熿,权欲熏心,已经有了推翻皇帝的野心,这一点,又和他父亲十分相似。正好,朱棣的二子汉王朱高煦早就想推翻他侄子的皇位,这时正在密谋筹划中。朱济熿在小时候接受朱元璋接见时,已经见过朱高煦。朱高煦也不受朱元璋喜爱,两人同命相怜,一见面必然臭味相投。朱济熿得到朱高煦密谋反叛的消息,就派人秘密前往朱高煦的封地乐安(今山东广饶),想和朱高煦结盟,准备等朱高煦反叛,和皇帝的军队打起来,自己再从中得利。于是他私自把用来赈济灾年的仓库里的粮食窃为己有,打算发兵的时候当作军饷。这时定居太原的宁化王、朱济熿的五弟朱济焕得到消息,赶快派人送信到京城,报告朱济熿反叛。  朱高煦也是骄横凶猛,居然真的就在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举兵反叛,结果很快失败。朱高煦被抓住之后,搜出了朱济熿写给他的密谋信。宣宗还来不及追究,受朱济熿派遣给朱高煦送信的使者害怕皇帝怪罪,主动到京城自首。这时晋王府里面的人都知道朱济熿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为了争功,一个叫刘信的内使便率领几十个晋王府的官员,把朱济熿私占屯粮、诅咒皇帝之类的事情一古脑全都揭发了。这时候,朱济焕才知道嫡母谢氏被朱济熿偷偷毒死的事情,也同时上告揭发。事情败露,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朱济熿被叫到北京,废为庶人,押到朱家的老家凤阳软禁起来。所有和他同谋的晋府官员和诅咒皇帝的巫师全被处死。宣宗一怒之下,除掉了晋王的封号。朱济熿就这么玩完了。  朱济熿被废之后,晋国一直绝封。到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之后,念及二世晋王朱济熺虽然在任时行为不轨,但被其弟构陷,尝尽苦头,实在可怜。至于朱济熺的儿子朱美圭,本无过失,小小年纪却和父亲一同受难,父子相濡以沫,袭封平阳王之后,能够尽孝,值得表彰。因此,在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下诏复朱美圭为晋王,从平阳迁回太原。这时距朱济熿被废已有八年。同年,朱济熺病逝,谥为定。复爵的晋王虽然仍居晋王府,但已经不复有兵权。  朱美圭幼年长期遭受折磨,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健康。他当晋王不过六年,就在明英宗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去世,谥为宪。其子庄王朱锺铉即位,一共在位61年。因为在位时间长,到他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朱奇源、孙子朱表荣都已经先于他去世,只好由曾孙朱知烊即位。其中朱奇源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封为世子,一生喜好书法,犹喜搜集名贴名书,不惜重金求买。弘治初年,因为宋代名帖“淳化帖世不多见”,朱奇源精选自己的藏品,镌刻于一百八十余块石碑上,以其书斋“宝贤堂”为名,称为《宝贤堂集古法帖》。《宝贤堂集古法帖》荟萃了魏晋以来十余朝,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怀素、黄庭坚、米芾、蔡襄、朱熹等一百余名书法大家的作品宝翰。这一珍贵的艺术瑰宝在明末的战乱中散落民间,清朝初年,戴梦熊等几代充满文化良知的地方官员将其收集补全后重新安置,1980年它们被迁入双塔寺。  朱知烊这个晋王也是颇有事迹的。他的父亲朱表荣去世,他才只有七岁,已经懂得要尽哀了。到他母亲去世时,竟然痛苦得呕血,史书记载“芝生寝宫”,虽然颇为荒诞,但也可见在封建时代,朱知烊的孝心是很受称赞的。但是让朱知烊出名的却是另一件事情。  朱知烊在位的第三年,北京又换了一位新皇帝,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庸皇帝、享乐皇帝、风流皇帝。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朱厚照第四次出巡,中途到了太原。朱知烊当然受宠若惊,迎接朱厚照入住晋王府。朱厚照自己恐怕也没想到,就是在朱知烊的晋王府,他找到了一生中最为宠爱的女人,就是乐户刘良的女儿、晋王府乐工杨腾的妻子刘美人。这位刘美人不仅貌美,而且多才多艺,不但唱歌唱得好,琵琶弹得好,而且还会踢球、骑马。这样的女子当然甚合朱厚照的意思,马上就把朱厚照迷得东颠西倒。回到京城之后,朱厚照宠爱有加,竟至形影不离。朱厚照的手下都尊称她为“刘娘娘”。据说,谁要是惹得朱厚照生气,只要私下里求刘美人在皇上面前嫣然一笑,皇上的怒气马上就消解了。这位刘娘娘和武宗的相遇后来就成了民间流传的故事,几经变形,变成京剧《游龙戏凤》。  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朱知烊去世,没有儿子。结果为了谁继任晋王,又发生了一场风波。按礼法,应该由朱知烊的弟弟继位。但朱知烊也没有弟弟,只好再上推一代,由朱知烊最大的叔叔或其子孙继位。朱知烊的父亲是其祖父的长子,他的二叔新化王朱表槏、朱表槏的长子朱知[火節]也已去世,于是由朱知[火節]的长子朱新[土典]嗣晋王位。这引起了朱知烊的另一位叔叔、荥泽王朱表檈的不满。朱知烊病重的时候,请朱表檈朱管理晋王府的事情。朱知烊死,朱表檈自己想当晋王,又深知不合礼法,于是强烈要求立朱知[火節]的次子朱新墧为晋王,因为朱新墧年幼,便于控制。这件事情上报了礼部,最终决定仍由朱新[土典]继承晋王王位。当时明朝内忧外患频仍,农民起义的战火一触即燃,藩王们不是帮助朝廷安抚百姓,而是仍然醉心于争权夺位,这些封建贵族的眼光狭隘,真是让人感叹。  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朱新[土典]去世,由他的侄子朱慎鋷继位。四年之后,传位到其子朱敏淳。三十一年之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朱敏淳之子朱求桂继位,这就是末代晋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随即准备渡河进军山西。花天酒地的朱求桂没想到农民起义军这么快就要逼临门下,为了保护自己,急忙让当时正在前线御敌的山西巡抚蔡懋德调兵回太原。蔡懋德无奈,只好退回太原,李自成的军队很快渡河占领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平阳之失对明廷震动很大,蔡懋德于是被弹劾解职,待在太原城里准备等候处理。这时明廷的大学士李建泰自告奋勇,代替崇祯帝朱由检率军亲征。李建泰是山西曲沃人,在行军时,不知道自己家乡是否已被攻克,犹豫不决,一天只行军三十里地,士卒不断逃亡。正月二十九日,得知家乡落入农民军手中的李建泰斗志全无,索性滞留在保定不再前进。后来李自成陷保定时,李建泰竟背叛明廷,投降了农民军。  眼看援军无法到达,被革职的蔡懋德召集同僚,决定坚守太原,决一死战。晋王朱求桂也出资三千两白银,募集勇士守城,不料到了这个时候,有的官员还是想着如何敛财。山西提学参议黎志升心想太原城必然守不住,索性继续为非作歹,连这区区三千两白银都想贪污。二月初七,李自成亲率军攻太原。经历了一整天的激战,驻守迎泽门的明将张雄投降,点着了城楼上的火药库,宏伟的迎泽门自此毁于兵燹。二月初八晨,大顺军从迎泽门攻入太原城中,蔡懋德自杀。末代晋王朱求桂被农民军生擒。那个克扣军饷的黎志升,也就投降了农民军。至此,明代晋王在太原的267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一个多月后,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杀,明亡。  朱求桂被俘后,被押往北京,后来和末代秦王朱存枢以及崇祯帝的三个儿子一起被编入李自成的军队,前往山海关抵抗吴三桂,不知所终。其结局,很有可能是战死。而大顺政权为了怕留在太原的一千多名明宗室内乱,也干脆把他们全都处死在海子堰。晋系宗族,留在太原的就这样全门灭绝。  明代晋王的故事,到这里就全部讲完了。不可否认,宋朝一把火一场水烧毁灌毁晋阳古城之后,太原从此衰落,山西从此衰落。这种衰落影响深远,特别是造就了蒙昧凶悍的民风,到今天还有遗存。秦王、周王的家族,尽管大多平庸,但也出了不少文人学者。和秦国、周国相邻的晋国,宗室大都昏聩残暴,很难说不和山西的这种文化的衰落有关。但是,毕竟是明代晋王,重建了太原城,重振了山西雄风,使山西在清朝康乾年间,多少重现了昔日的辉煌。了解这段历史,对今天我们要振兴山西,振兴太原,也是不无裨益的。  (全文完)  二零零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初稿  二零零三年六月十八日修改[附]晋王世系表明太祖朱元璋─────(1)晋恭王朱棡──┬──(2)晋定王朱济熺─┐            (1378-1399)   │   (1399-1414)   │                    └──(3)晋王朱济熿  │                       (1414-1427)   │┌──────────────────────────────┘└─(4)晋宪王朱美圭─────(5)晋庄王朱锺铉─────晋靖王朱奇源─┐   (1435-1441)       (1442-1502)             │┌─────────────────────────────────┘└┬─晋怀王朱表荣─────(6)晋端王朱知烊 │             (1503-1533) └─晋安王(新化恭祐王)朱表槏─────晋康王(新化端和王)朱知[火節]─┐┌────────────────────────────────────┘└┬─(7)晋简王朱新[土典] │  (1533-1575) └─辅国将军朱新墧──┬──晋敬王朱慎镜            │  (1576-1578年摄府)            └──(8)晋惠王朱慎鋷─────(9)晋穆王朱敏淳─┐               (1579-1582) (1583-1609)   │┌───────────────────────────────────┘└─(10)晋王朱求桂   (1610-1644)参考资料:(1)明史卷一百,卷一百十六,[清]张廷玉等撰(2)明朝十六帝,王天有主编,紫禁城出版社(3)中国通史(第16卷),王毓铨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4)太原沧桑,张珉编著,见http://www.tydao.com/ ■

本文作者:诸葛恒,摘自北大未名社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4-06 )

太 原 道 >> 太原文史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交通事故 律师 劳动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案件 债务人 协议 房屋 土地 自诉 补偿费 当事人 债务 公司 打官司 刑事案件 肇事罪 离婚协议书 交通肇事 债权人 交通 逃逸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找律师可靠吗 被告人 法院 甲方 鉴定 合同 赔偿 车祸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人民法院 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事故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