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4:31:40来源:法律常识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上周(22日),年末压轴大剧《县委大院》在央视一套以年度收视亚军的好成绩正式收官。剧集讲述了县委班子在新任书记的带领下,实现了“老大难”光明县脱贫致富、健康发展的治县理想。
从拆迁安置到环境治理,从招商引资到旧城改造,从数据造假到政绩泡沫……剧中既有基层治理“按下葫芦起来瓢”的琐碎平凡,也有基层干部“踩着独轮车,手里还颠着七八个小球”的艰难工作,还有县城生活的市井烟火。再加上阔别电视荧屏5年的胡歌回归,经典名作不断的正午阳光金牌导演孔笙操刀创作,这部作品的台前幕后都将观众的期待值拉满。
然而剧终豆瓣开分后,《县委大院》却并未复刻师出同门的《山海情》(9.2分)《大江大河》(8.8分)的优秀实绩,只拿到一个挣扎在及格线上的6.8分。不过,吴越、王骁等演员的精彩表演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更有网友调侃吴越饰演的艾县长敲桌子“仿佛敲到自己的天灵盖上”。
对于观众有关“设定与现实存在偏差”等质疑,编剧王小枪称,自己的创作源自他在江西赣州大余县县委大院5个月的体验生活,没有凭空捏造细节,也没有刻意制造冲突,不故意美化、矮化。
他希望打破基层干部、群众形象塑造的“脸谱化”,“‘干群关系的核心关键词我认为是‘理解'。如果能做到相互理解,很多事情就会好很多。”
推荐指数:★★★☆☆
老话说,“郡县治,天下安。”中国拥有千余个县,县城才是中国的底色。在我国治理体系中,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县委大院》讲述的“光明县”,就是国家千千万万基层行政单位的缩影。
作为一个落后县,这里经济发展滞后,老房动迁、群众上访、数据造假、招商困难、环境治理不达标等问题接连不断,可谓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胡歌饰演的主人公“梅晓歌”,2015年从市里空降光明县县委大院后,摆在他眼前的就是这么一个大烂摊子。
吃个早饭的工夫,同僚已经给他打预防针了:县里奶牛场数据造假,统共11头奶牛,再加上3头刷了色的黄牛滥竽充数。结果往上报的时候就变成了800头,还吹出一个“上亿产值”。
这一个亿的大窟窿,就指望梅晓歌走马上任后能使出一招妙手回春。
而就在梅晓歌前往光明县的路上,这县里头已然是乱成了一锅粥:
一边是拆迁钉子户突然反悔,闹着要喝农药自杀,惊动了县委书记到场处理。
另一边,县委副书记责令环保不合格的法兰厂封厂整改,未料因封厂无力维生的村民跑去市里上访。
好不容易赶在梅晓歌抵达前处理完毕,这新领导来了屁股还没坐热,又有拆迁户不满补偿款,不惜做假账欺骗干部。
吴越饰演的县委副书记艾鲜枝出面协调此事,与造假的拆迁户来了一波神级推拉,上演了本剧的第一个高光片段。
艾鲜枝随意地坐在村民的小马扎上,她没有直接拆穿村民说谎,而是真诚地看着对方表示,工作组非常重视他们的意见,连夜开会商讨,要给出一个又好又快的解决办法。
村民一听乐了,一改此前抗拒谈判的态度。艾鲜枝看对方卸下心理防线,也顺着说,政府可以满足他们所要求的的赔偿数额。
而就在村民高兴应下后,艾鲜枝话锋一转,她掏出了一本纳税记录说和村民之前提供的账本对不上,在获得赔偿之前,他们需要先按照账本内容补交税款和滞纳金。
村民瞬间笑容消失,艾鲜枝继续发力,“当然我不相信你们是恶意地偷税漏税。”
果然,这一下子击破了对方的心理防线,村民马上承认账本是造假的。艾鲜枝则一脸看破不说破,还安抚道:“理解理解。”这颗“钉子”总算是拔了。
作为剧中最为重要的女性干部角色,吴越所扮演的艾鲜枝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干练爽快,在这出以男性角色居多的群像戏中非常抢眼,几次出场都获得观众不少赞誉。
“吴越那两下桌子,敲到我天灵盖儿上了”,惊异于吴越所演绎的女性干部之形象生动,甚至有一条高赞热评如是说道。
尤其是当这么一个强势到“大院里的野猫都得躲着她走”的干部,为了给县里申请专项资金解困,弯下一直挺直的腰,挂着讨好恭敬的笑,卑躬屈膝地四处求人周旋打点。
卑微至极的反差表演,更突显出一个贫弱县的发展困境,也能让观众设身处地感受到基层官员的行政压力。
联系不上人,艾鲜枝厚着脸皮直接冲去办公室堵领导。
听说农业厅厅长要去隔壁县视察,她又想尽办法让领导顺路视察光明县。
为了拿下这个机会,艾鲜枝一直守在厅长会途径的路口。下了大雨,她也带着众人撑着伞在雨里苦等。
看到小巴停下的瞬间,平时不苟言笑的艾鲜枝乐得眼睛都亮了。
结果下属关键时刻掉链子,新修的小路又因下雨泥泞不堪,领导的车渐行渐远,那种所有努力付诸东流的无力感瞬间扑面而来,艾鲜枝也终是忍无可忍发了火。
一个人想要刀人的眼神是藏不住的……
“车不好,路不好,人也不好。我要是省厅的,我也不(批)给你钱!”
气得眼圈发红,但为了顾全大局,艾鲜枝生生按耐下所有情绪,寻找补救措施,低三下四地托人再找机会。
回到县委汇报会上,艾鲜枝严肃批评了一些同志的工作态度和原则,大发雷霆地丢下一句“求人不丢人,求不到人才丢人”。
一边说一边用手点着桌面,每一下都是她的恨铁不成钢,也是她无处宣泄的焦躁和急切。
从梅晓歌、艾鲜枝的身上延伸出去,还有县委大院里的各级官员代表,像城关镇镇长乔胜利、原平乡党委书记李保平、新人林志为等人,《县委大院》集结了老、中、青不同世代的实力派演员,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县委干部群像,为该剧增色不少。
王骁饰演的城关镇镇长乔胜利凭借一段仅30秒的沉默镜头,将负责拆迁工作的基层干部们所体会到的辛酸感,扎扎实实地传递给观众。
“再不回家,我老婆都要连夜改嫁了”“他懒啊,从办公室到厕所都恨不得骑个自行车,宁愿懒死都不愿意多活”“哪个祖坟是你家的?冒青烟的那个”……小嘴一张就叭叭叭,那就是个行走的大院段子手,去《吐槽大会》都得保送到决赛的那种。
原平乡党委书记李保平(房子斌 饰)也因频频好心办坏事,人送美名“保平小苦瓜”,成了大院里的欢乐喜剧人。
希望渺茫的省农业厅专项资金意外发给了光明县,本以为自己搞砸了的李保平瞬间如释重负,在梅晓歌组局的饭桌上敞开心扉。饭后他借着酒劲向梅晓歌倾诉基层工作的难处,一段“酒后吐真言”令人动容。
“现在很多政策都是一刀切,迎评迎检,开不完的会,每天搞报表,还有多少精力可以做基层本职工作?我们只能下班时间才能去办公啊!我想问句不该问的话,到底是行动和效果重要?还是形式重要?”
说到动情处,李保平眼圈泛红,长叹一口气,无不在传达一个基层干部的心酸和朴素情感。“现在想干事情很难啊,因为没有人去干事情了,干的越多犯错几率越大,县里只管监督检查,我们乡镇只能不折不扣执行,不许反驳不许解释啊!”
一番至情至性的发言,收获了弹幕上的一致好评,还有观众称这是自己“2022年看的最受触动的剧了”。
新人林志为(张新成 饰),则成了观众们从基层公务员的视角去了解基层政治生态的一扇窗户。
从科普官员名称的叫法,到会议里“关上门来说话”的意思,在“老油条”表哥的指点迷津下,他一路从小科员到通讯员再到驻村干部,小白成长史也被一些观众戏称为“考编大军的新手入门教程”。
领导说“讲点关起门来的话”后全员收笔,只有林志为一个新人没反应过来
此外,导演团队也派人到湖南省的一个县挂职体验历时近四个月,主创团队和美术到全国的几十个县里进行了采风调研,在片场几乎一比一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县委大院。
大到办公室布置、不同领导的用车,小到开会时的座签排列、杯子的摆放,《县委大院》让一些在体制内工作的观众直呼“沉浸式追剧”、“过于真实到以为在加班”。
县域政治脱离不了乡土中国、人情社会的底层逻辑,剧中也没有回避这一点。
在拆迁案中,乔胜利每次都在“钉子户”老邱这里败北,对方只要一说“你小时候发烧没大夫敢给你看的时候是谁救得你?你现在拆你救命恩人的房子啊!忘恩负义的东西”,就能把他怼到无言以对。
曾经的“霸总专业户”任程伟,饰演的鹿泉乡长岭村主任三宝更是惟妙惟肖,一身洗得发白的Polo衫配迷彩裤,永远汗津津,头发贴脑门,站村委会门口大嗓门打电话的样子简直像被村干部附体。
最有意思的是,有官职在身,但他同时又是村中大家长,必须考虑村民们的实际民生问题。于是他一边跟着乡领导火急火燎地追回上访群众,一边又偷偷给村民发消息,指挥他们去哪里上访。
谁能想到这个人前狠狠教训上访户的村干部,实际上才是整起事件的策划人呢?这一脚,踹的都是人情世故啊。
“农村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政策、法律,老人都不听的。”他们听谁的?村里德高望重的人。
深谙此道的梅晓歌,在推动受阻的迁坟一事上就请了三届村支书出马,呼吁他们做示范,动员干部们带头迁坟,“计划生育有郝老书记带头,交粮交钱有老李支书带头,盖大棚种香瓜修文支书还要带头。”
面对历任村支书们,他不打官腔,“你们和我的父亲一样大,你们这代人,是久经考验不求回报的一代人。各位叔叔伯伯大爷,今天又要拜托大家,要你们带头了,谢谢你们。”话毕的深深鞠躬与诚恳致谢,感动许多观众。
改造迁坟时,信访局局长郝东风(张隽溢 饰)家的祖坟也在范围之列,虽然家族上下都不愿意惊动祖宗,但他还是顶着压力带头签了字。惹得一大家子在奶奶的寿宴上跑他家喝酒,实则兴师问罪。
面对家族,郝东风为自己先斩后奏的行为鞠躬道歉,喝得是苦酒满杯,甚至说出大不了辞职和家人们连夜去护坟的话。
左右为难的僵局直到最年长的奶奶发话,她一句话把全桌人都说哭了,也让屏幕前的观众泪目:“迁吧,没事,过两年我下去和你爷爷去说。”
如此通过大量细节真实,形象生动的情节,表现基层干部直面困境、艰难破局的过程,这成为了本剧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不过意外的是,《县委大院》并未如预期掀起像《山海情》那般的收视狂潮和爆棚口碑。
除了年初以黑马之姿杀出血路的网剧《开端》,被盛赞为“国剧门脸”的正午阳光,今年交出的答卷都不尽如人意。
曾被寄予厚望的《欢迎光临》《相逢时节》《欢乐颂3》接连失利,后两部甚至刷新正午阳光的口碑新低,豆瓣评分都只有4.8分。
一眨眼年关将至,最后的爆款希望押在了这部《县委大院》身上:
头顶“献礼剧”光环,坐拥爱奇艺、腾讯、咪咕三大视频平台,央视一套、浙江、北京、河北四大卫视保驾护航。
背靠曾执导出《山海情》《大江大河》《琅琊榜》等高分神剧的金牌导演孔笙,编剧王小枪亦是近几年主旋律剧创作者中的大热门,手握《对手》《功勋(于敏单元)》等口碑作品。
再加上阔别电视荧屏5年的胡歌回归挑大梁,继《伪装者》《琅琊榜》后与正午阳光展开第三次合作,以及吴越、李光洁、王骁、任程伟、尤勇智等一众有口皆碑的实力派演员加盟。
无论是制作班底,还是卡司阵容,《县委大院》的配置都堪称是“天花板顶配”级别,令无数观众报以极高期待,希冀于它能复刻像《山海情》那样口碑和热度双双超凡的国剧奇迹。
从收视率上看,《县委大院》的开局相当漂亮,开播当天(12月7日)央视一套的收视率就破2,超越《人世间》首播1.55%的纪录,后来居上拿下本年度央一剧集首播的最好成绩。
另据酷云EYE数据显示,《县委大院》以1.7994%的平均关注度获得本年度剧集收视亚军,播出期间全频道黄金时段直播关注度获得11个日冠;全端播放市占及全端热度同样表现抢眼,双榜六次夺冠。
来自国家广电总局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中国视听大数据”2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上周《县委大院》在央视一套的播出收视蝉联冠军,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和浙江卫视的轮播成绩也榜上有名。
但与亮眼的收视成绩相比,这部剧的观众口碑却不是正相关,豆瓣开分只有7.1分,后续滑落至6.8分,三星、四星评分居多,这样的成绩对于顶配剧作来说堪称“滑铁卢”了。
“县域治理中遇到的问题极尽能事地渲染,但对应的具体解决办法却一笔带过”“拆迁、创卫、扶贫……什么都讲了,却又什么都没讲清楚,看完了还是不知道基层干部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在各个主流平台上,诸如此类的批评占了低分留言中的绝大多数。
比如说,剧中县委书记梅晓歌去小店吃饭,刚好撞上老板和城管发生矛盾。“社会治安管理费、市容市貌管理费、从业人员体检费、卫生管理费、环保和污水油烟管理费、劳动用工管理费、精神文明建设管理费、日常生活垃圾管理费……哪个部门不收费啊?”
看着老板摔在桌面上一打接一打的收据,他这才发现县里各个部门存在乱收费、过度执法的问题。
到了信访日,又有外来投资的小商户一把鼻涕一把泪,投诉光明县的工商服务“赶客”。
一个转让手续,一个营业执照,愣是跑了三番五次都办不下来,每次都说缺材料。
更磨人的是,好不容易申报材料终于凑齐了,又正好撞上县里大搞创建卫生城市,竟然直接被要求关门歇业了。
看着眼前的县营商环境试测评报告上写着满意率有98.2%,料到其中必然掺杂了不少水分,梅晓歌私下找来了当地餐饮协会的成员们,想听听真实的群众反馈。
“咱们这平头小老百姓,哪个部门不能来查你,管得着的,管不着的,只要想查,谁能跑得了,拿出那个小本一划拉,一抓一大把。”
“不解释,(罚)十万。解释呢,十二万。找人托关系你猜多少,七千。”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倒着苦水,梅晓歌的笑容逐渐消失,只觉得无地自容,眉头皱得能夹死只苍蝇,头上白头发又得多两根。
“赶上创卫,罚的更狠,后厨地上有片叶子都要罚一万。”卖手擀面的小老板气不打一处来。
“你能保证每天能有人把地板擦得跟秃子的脑门一样亮?你能保证倒泔水的一滴不漏?你能保证安十个摄像头全程管控顾客吸烟?我不过一个卖十块钱肉臊子手擀面的小破饭店,你非用五星级大饭店的标准要求我。”
说起创建卫生城市,老百姓怨声载道。创卫的初衷是好的,但县里有些部门本末倒置,大搞形式主义。两个字,乱来。
为了应付检查,要么是搞一刀切,干脆不让商户开门,还要求一条街上的店铺全部用统一招牌。
要么是变着花样地折腾,非逼着乱丢烟头的人,在酷暑中逮十个乱扔烟头的人才让离开,愣是把人晒到中暑。
将近两集的内容,都在描述老百姓对于当地营商环境恶劣、有关部门粗暴执法、创卫一刀切扰民等不满,感同身受的观众,估计血压已经跟着剧情一起在速度七十迈上狂飙了。
然而剧里的解决办法却只是放出了一段仅仅5分钟的会议内容,轻描淡写地交代了梅晓歌在会上要求取消对商户的不合理收费,简化营商审批,这事就算解决翻篇了。
再比如说,在农村势必会有很大阻力的迁坟问题,仅凭梅晓歌一段动情的演讲和几个村干部的带头签字就轻松化解,为免也显得过于理想化了。
看《县委大院》,观众冲的就是看县域治理中问题的原因、处理过程,以及深层次解读来的,大家想看的是如何展现基层干部们的治理智慧。
而当戏剧冲突拉到最满时,这种流于表面、浮于形式的剧情处理方式就宛如“隔靴搔痒”,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会让观众瞬间觉得索然无味,也让剧情缺乏真实感。
剧里梅晓歌说过一句话,“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好的老百姓”,这句话从预告时就击中了不少对这部剧感兴趣的观众的心巴。
台词写得很窝心,但从剧情上来看,开篇的群众形象却大多比较负面,像是拆迁钉子户假装喝农药闹事,还有人故意拿假账本向政府索要超额赔偿的,都为县委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相对而言,一些观众认为剧中对主要领导干部的形象又塑造得过于正面亲民,像是县级领导频繁与普通老百姓面对面交心,县委书记路遇陌生村民就加人微信等,让那些只在电视上、报纸上见过县领导的人感到一些“距离感”。
浙江新闻客户端采访的一名基层干部也指出,剧中县领导一二把手齐聚拆迁户的家里也不太符合现实,“正常来说,一级有一级的职责,一般会由村社干部先上,再到镇街领导干部上,实在难度大的,会让县领导领办。”
梅晓歌下乡视察时听到有人吐槽乡里路不好走就加了对方微信,还和对方打赌一个月内修好路
剧中有一段剧情甚至被弹幕疯狂吐槽“玄幻”:农民被骗,买到了染色假奶牛,乡里的奶牛交易市场因此发生“信任危机”。梅晓歌亲自牵牛去市场赔偿,还当着电视台镜头的面承诺“假一赔一,全部负责”。
“县领导还管这种鸡毛蒜皮的事?”“群众形象是不是太负面了?”观众的质疑自然出现了,编剧王小枪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接受采访时曾回应称,虽然《县委大院》的故事人物都是虚构的,但自己追求的虚构人物的温度都是真的。观众看到的很多官场细节,都源自他在江西赣州大余县县委大院5个月的观察所得。
在情节冲突上,王小枪认为,《县委大院》的整体基调就决定了它的强度不会很高,“我也不愿意为了制造矛盾而制造矛盾”“这不是警匪剧,和激烈的情节相比,共情是更重要的”。
至于有人认为群众形象太过负面,王小枪的解释是,从电视剧创作规律来看,需要把矛盾冲突比较突出的剧情往前放,在后续剧情中正面群体陆续出现了。“说实话,现实中什么也不说上来就闹的确实不多,凡事都逃不出一个‘理’字。”
同时,王小枪也认为自己在这部剧的写作原则上做到了“不故意美化,也不故意矮化”。
说起剧中梅晓歌在省城陪母亲看病遇到诸如没饭卡被工作人员呵斥等情节被质疑与现实不符时,他解释称,原剧中的设定是梅晓歌陪母亲进京看病,但因疫情无法前往北京拍摄只能作罢,“事实上,一个县委书记在北京的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被忽视是极其寻常的事情。”
此外,《县委大院》到中后期又引发了包括剧情琐碎推进平淡,主副线混乱,结局太仓促,以及梅晓歌和林志为两人各有一段大篇幅的鸡肋感情戏等争议,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剧集后期口碑下滑。
既要保持披露现实的锐度,又必须把握批评的尺度,这是《县委大院》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必然要面临的两难抉择。
诚然作品已经尽力在突破和展现一些敏感话题的边界,但从6.8分这个成绩来看,《县委大院》要做的还有很多。
(王小枪采访内容综合自上游新闻、新京报、忻州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