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了一下吉安市口碑好的刑事官司律师费用,川大图书馆馆长

时间:2023-06-01 17:39:03来源:法律常识

他曾在国家民族危亡之时,投身革命,领导学生运动;他曾长期潜伏,以书记官、审判官、司法官、首席检察官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民主活动;他是四川大学教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我国现代刑事侦查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周应德。

周应德,重庆南川人,1921年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教于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获国务院对高等教育有突出贡献政府津贴(终生) 本文图片均来自教育导报微信公众号

“从今天起,我代表人民政府接管法院、检察院、监狱、看守所。”

1949年12月,四川永川县(今重庆永川区)解放,一个眉眼清秀、戴着金属框眼镜的文弱书生,作为县接管委员会成员,接管了永川县司法系统。县府之中一片惊讶:“这是把大印左手交右手嘛!”

这个年轻人年仅28岁,却是老地下党员,此前以国民政府永川县法院的首席检察官的身份作掩护,周旋于刀光剑影之中,策动永川县长邱挺生投诚起义、稳定局势,静待和平……

70年后的一个冬日,四川大学“竹林村”的一栋老旧宿舍楼里,周应德回忆起狂飙时代,恍如昨日。进入生命的第98个年头,他的思路仍然清晰,历史掌故信手拈来。有时,嘴巴甚至跟不上脑子运转的速度,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分明已经想到了,到嘴边总要打个结巴。”

他是现代刑事侦查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时至今日,全国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仍将他的著作奉为圭臬。如今,周应德的腿脚再难支撑他穿梭于刑事案件的发生现场,他转而寄情于书法与诗赋,成都文化“地标”薛涛墓的“墓表”、“亭记”、“像赞”皆出自他手。

他曾写词回顾自己的一生。“拼十年地下,反饥饿、独裁、戡乱,争取民主和平。惊雷动。趁熏风时雨,树桃李精英。春色满园,半世刑侦。”“百年一梦,华发萧萧踱晚晴”传递着他从热血沸腾到云淡风轻的人生体悟。这“轻淡”之中,镌刻着一个世纪的痕迹,蕴藏着智慧和力量。

“慧剑操我手,斩绝家累时”

周应德祖籍江西吉安,明末清初,周氏祖先避乱徙居四川南川(今重庆南川),其后以耕读为业。周应德的青少年时代大都在辛亥革命以后的狂飙中度过。读初小时,正当第一次国共合作,每逢五四、五卅等时间节点,师生们走上街头,挥舞小旗,高喊“打倒列强”!“四一二政变”以后,形势急转直下,给年幼的周应德带来巨大感官冲击。

温馨的家庭,潜移默化地让他从思想上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他的大哥周应培在“七七事变”前在川东师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活跃在重庆地下学联,后奉命回南川建设党组织,大哥直接向周应德传播革命思想,引导他阅读进步书刊,后来,他的三弟也在川东临委书记肖泽宽的单线领导下从事掩护联络活动。

后来,周应德在时任中共綦南工委书记李治平的回忆录中才知道,连农民出身的母亲都支持共产党多年:

“周老伯母(周应德的母亲)多年以来接待同志、隐匿书籍文件。他是个家庭妇女,粗通文字,她相信她的儿子是为人民群众办好事的,也相信儿子的朋友们都是好人,所以待我们就像亲生儿子一样。平时,我们在她家开会,她给我们站岗放哨,掩护同志,有时她在外听到敌人意欲加害的消息,便想方设法转告我们,并巧妙进行掩护……”

1938年,周应德考入重庆联中,那是一所有革命传统的老牌名校,抗战初期,一直是重庆抗敌后援会和学生抗日救亡联合会的重要策源地。抗战初期的重庆,各路人马汇集,在联中,周应德见到过郭沫若、李德全(冯玉祥夫人)等上层民主人士,还三见周恩来,“最末一次,周总理应联中读书会邀请作了‘目前抗战形势和战时青年的任务’的讲演,一连讲了3个多小时,最后为同学题词留念,勉励大家‘在伟大的抗战时代,不应空空度过,同学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我见周总理几次擦汗,但毫无倦容。”

联中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周应德同时加入了怒潮歌咏队、兴群剧团,节假日便出校宣传或演剧。他还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抗建读书会,同学们两周一次座谈,交流读书心得,漫谈形势。在此期间,周应德读到了大量进步书刊,如《萍踪寄语》、《大众哲学》、苏联小说以至于马列著作,狄超白的《通俗经济学讲话》对他触动很大,其中对“剩余价值”的阐述,尤其让他感悟、动情。

在国共合作的前提下,重庆联中的抗日救亡气氛十分活跃。可1940年一个事件让局势发生了微妙变化。时任四川省主席张群和教育厅长郭有守联名下达密令:

“据密报重庆中学(即联中)有学生三百余人,共党占六十余人,课外活动均在共党之手,彼等暗中拉拢学生,转饬……密切注意,并予制止……”

这时,学校校长已被更换为“青年党”张佐时,新校长到任便举起“屠刀”,解聘支持抗日救亡的教职工,又挂牌开除周应德等59名学生。

一时全校师生群情激愤,推选周应德等23名代表赴重庆上告请愿。代表团一到重庆,便发表文告,招待记者,震动了报界和学生家长。

联中老校长杨沧白(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学生家长胡文澜(民国早期四川督军)、校友《新民报》主笔罗成烈等纷纷挺身支持学生,新华日报、商务日报等报刊纷纷发表社论谴责,形成巨大舆论压力。官方吃不住了,肇事校长被迫收回成命,师生们的斗争取得胜利。

此时,周应德预感国共合作有变,抗日救亡前景堪忧,时年18岁的他,写下了入党矢志诗:

“滚滚长江水,沉沉念黔黎。世途多艰阻,豺狼横路衢。愿为双飞翼,奋翮凌天梯。愿为千里骥,绝足任驱驰。慧剑操我手,斩绝家累时。”

在国共合作陷入低潮的时候,周应德在联中的后山坡,庄严举手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果然,联中学潮似乎是形势逆转的一种信号,不久后,皖南事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隐蔽下的朝阳学法和民主斗争

国共合作破裂后,为了保护党员和党组织,中共南方局提出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即时整顿组织,停止发展党员,并要求党员“勤业、勤学、勤交友”,深入各阶层,取得社会职业,学生有条件升学的,争取升学。

周应德是个偏科生,偏文科,高中时又致力于抗日救亡活动,因此升学困难。当时有“法学摇篮”之称的朝阳大学内迁重庆办学,朝阳大学偏文,周应德便考进了法律系。在隐蔽时期潜心学法,奠定了他后半生法学生涯的基础。

朝阳大学有个特点,就是授课教师大多是法律界的资深法官、律师。如教授刑法的法律系主任赵琛,当时是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后来任“首都高等法院”院长和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审判长,是民国刑法的起草人之一;刑事诉讼法教授孙潞,是最高法院庭长;戴修瓒教授讲票据法、保险法,在北洋政府时期曾任检察总长,以弹劾曹锟贿选名噪一时……

而内迁重庆的朝阳大学已由私立改为公立,为了摆脱学校三位“红色教授”邓(初民)马(哲民)黄(松龄)的影响,学校被纳入“中统”头子陈立夫的管控之下,调来反共分子孙晓楼做校长,监视和清除进步师生,稍有不慎,即被通知“下期勿庸来校”或捕送“战时青年训导团”集中营,气氛紧张而恐怖。

教授国际私法的章任堪老师是进步人士,每天都要看新华日报,由于管控严格,周应德就趁早晨天光未亮之时,秘密将新华日报传送到学校所在兴隆场的铁匠铺,供章老师取阅。“章老师家徒四壁,身无长物,一次家中遭盗,连衣服都被偷得一干二净。章老师的夫人是我们的英语老师,美国韦尔斯利大学的高材生,上课都穿着破旧的衣服……尽管如此,他一直对进步学生尽力支持……”

章任堪老师的境遇让周应德心中酸楚,而此时,特别刑事法庭林立,肆意残害共产党人,更让他怒火中烧。正当章任堪老师的母亲去世,周应德于忧愤之中,代山东同乡会书写挽联,挂在灵堂正中:

“国难方殷,痛恨他小人道长,如此施行,抗战奚如折枝易;傲骨有根,独怜我夫子固穷,者番磨难,生活更比行路难。”

这一写便惹下大祸。一天,中文课老师朱修庸叫住周应德:“你最近写什么东西啦?你惹祸了,学校要开除你,说你是共产党!”

如果被学校开除,不是进“青训团”,就是进“渣滓洞”,周应德心头一紧,不知该如何申辩。朱修庸接着说:“不要急,我说了你是好学生,旧文人脾气,爱发点牢骚,不是共产党。解决了,下次小心点!”

朱修庸是“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顾问,特别爱惜周应德这样的“文才”。她的丈夫是学校董事长居正的“拜把兄弟”,在学校说得上话。在朱老师的庇护下,周应德顺利渡过难关,有惊无险。

周应德朝阳大学毕业后,去江津女中教书半年,又于1947年回到重庆。因为解放军前线节节胜利,激发了大西南民主活动,又因重庆南岸市委联络员江竹筠(江姐)调下川东工作,组织安排周应德、周应培与重庆广益中学何明璧三人组成“南岸学运特支”,开展地下民主斗争活动。

地下民主斗争中的周应德,1947年摄于重庆

1948年,北京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迅速波及全国,民主运动达到高潮。此时,重庆地下市委急躁冒进,将民办刊物改为《挺进报》广泛散发,暴露了组织,引起当局疯狂反扑,周应德被迫离开重庆,借“中央党校高等法官训练班”受训之机,到南京隐蔽。当年9月,周应德回到重庆,以永川县法院首席检察官的身份作掩护,继续开展工作。

永川县长邱挺生的女儿是川西地下党员,又与周应德是朝阳同学,周应德便利用这层关系劝说邱挺生起义,和平解放永川。邱挺生思想开明,人情练达,两人一拍即合。1949年12月,永川和平解放,周应德结束了十年地下生活,浮出水面。

为我国刑事侦查专业奠基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法学专业也是如此,旧法已废,新法未立。大专院校教授刑法只讲刑事政策,惩治反革命条例及苏联刑法原理,专业教师十分紧缺。

1953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审判员的周应德,到西南政法学院培训班后,被学校“截留”下来,教授刑法课程。

作为法律专业的一门课程,要将刑事侦查发展为一门专业,重新构筑学科理论体系摆在周应德的面前。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撰是最基础、最关键也是最繁重的工作。1963年,周应德领衔编写了《刑事侦查学教学提纲》,被刑侦界称为“老侦查学”,首次系统提出了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体系、任务、研究方法和原则,奠定了刑事侦查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

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周应德三十年如一日,与重庆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密切往来,参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案情分析和对策研究,搜集了大量教学案例和素材。

那时,刑侦学的教师们课时松一点,就到刑侦部门实习,参与破案,重庆、成都、武汉、杭州等十大城市的公安局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实习基地,大家互通破案经验、交换案例,案例积累多了,周应德再度领衔编写了杀人、盗窃、诈骗三个案例专辑。作为刑侦辅助教材由公安部出版,一直沿用至今。

“十年动乱”不仅破坏了公安机关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亦使刑侦学科发展陷于停滞。周应德心内如焚,不停地与时间赛跑,创造了许多为人称叹的“第一”。

1979年,主持创办我国高校第一个刑事侦查专业,开创了侦查概论、文书检验、痕迹检验、枪弹检验、刑事照相等十多门独立课程,构建了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与此同时,接受司法部委托,筹办两次全国刑侦师资培训班,时至今日,第一批刑侦专业学生已经成为我国法律、刑侦界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

1984年,周应德领导筹建国内高校第一所司法鉴定中心,将司法鉴定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改变了刑事证据鉴定由公安部门自侦自证的局面。

曾经,不少学界观点认为刑事侦查是一门“边缘学科”,“刑侦无学”,只是一项单纯的侦查业务和侦查技术。周应德据理力争,坚持认为刑事侦查是“研究揭露犯罪和预防犯罪的手段以及斗争方法的科学”,其任务是“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保护人民”。

如今,周应德终于到了可以停脚歇歇的时候,有人问他“您高寿?”“和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嘴角泛起的微笑,慢慢扩散到整个脸部。

周应德晚年寄情于诗词与书法,研究颇深

他始终停不下来,他常常扳着指头数同龄的朋友还有几个,每天风雨无阻地“泡图书馆”,最近还被学生拍照,上传网络,当了一回“网红”,成了感动万千学子的“最拼教授”。

他阅尽世事沧桑,百年光阴对他来说“有如一梦”,但有些东西仍能穿越时代,为人感知。比如他的忧国忧民,他对真相、对真理的坚持和追求,总是给人启迪,温暖人心。

(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律师 交通事故 劳动者 案件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被告人 协议 逃逸 肇事罪 房屋 当事人 驾驶 土地 自诉 补偿费 交通肇事 赔偿 事故 刑事案件 公司 债务 法院 打官司 交通 事务所 被害人 辩护 离婚协议书 肇事 债权人 责任 鉴定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找律师可靠吗 法律 车辆 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