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律师赚钱,大部分律师年入不到30万是真的吗

时间:2022-10-24 17:04:05来源:法律常识


一、不平衡定律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发现大部分财富流向少数人手里。同时,他从早期资料中发现,其他国家,这种微妙关系都一再出现,且在数学上呈现一种基本稳定的关系。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实证中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这个定律被称之为二八定律,又叫不重要多数法则。

二、无限膨胀的律师群体


该法则同样适用于被称为精英群体的律师行业。

通常,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后,可去律师事务所实习挂证。虽说司法考试有“天下第一考”之名,但并不能阻止每年仍有大量考生顺利通过。以下是2015年至2019年法考人数和通过率图:

考生通过司法考试后,只要想成为律师,基本畅通无阻,去律所实习没啥限制,只要有律所招人,实习期间薪酬又可忍受,等一年实习期满,经当地律协简单面试(部分区域无需面试),就可拿律师证,从事律师职业。

一考定终生的方式,使得中国律师人数与年递增,2020年,已有50万多万律师。律师群膨胀速度并未停止,反呈加速之势,根据司法部发布的《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到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将达到62万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到4.2名。要达这一目标,2022年前,我国律师人数将保持年均12%的增速,平均每年增加5万名律师。

每年一次的司考仍在举办。

可预见,新律师连绵不绝,老律师历久弥新,律师人数只增不减之势,短时间不会改变,律师群体宛如无限膨胀的小宇宙。


笔者以整体律师之态,结合十年实务之观,借以二八定律之辅助,对律师行业二八定律略作旁观如下。

三、律师行业的二八定律

1、收入方面

2018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7678元);金融业(129837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3343元),这三个行业平均月薪超过1万元。2018年3月31日,部分地方律协披露了一些行业数据如下:

2018年共有执业律师42.3万人,其中约80%的律师,平均年收入在50万以下;只有约20%的律师,年收入在50万以上,当然也有极少数律师,年收入在千万以上。经笔者了解,某律师团队年度创收超过3亿,为目前律师年度创收最高记录持有者,基本一个小团队可抵一个百人中型律所的全年创收。

不过,一些新入门的年轻律师,年入几万者也大有人在。

如扣除律师收入中约40%作为各项成本税费等支出,约80%律师的年可支配收入,基本在30万左右。当然,这只是全国律师收入平均数,非一线城市的律师,大多数拿不到这个平均数字。

2、作业方面

约80%的律师,拥有常规作业能力,基本掌握了普通案件的诉讼代理技能和一般的常规法务技能,只是技能高低不同而已。约20%的律师,作业模式和技能更加综合,除常规作业外,还有整合能力,能整合不同领域人才,有多种经营途径和人脉关系,甚至有多种身份,处于综合发展和多领域活跃状态,很少仅从事律师行业,不少大咖律师有其他产业经营经验。律师中,专业技术领军的教授型律师和最高院或高院出来的离职法官型律师,作业能力突出,加上桃李满天下或其他人脉资源关系的加持,往往容易成为律师行业中的佼佼者。

3、案源渠道方面

约80%的律师,基于诉讼偶发性和决策困难性,在案源渠道开拓上,人身信任关系仍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还主要集中在熟人介绍和个人推广上。少部分律师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大众及有限领域推广,效率低,范围窄,转化难,目前还处于案源开拓的初步发展阶段;只有约20%的律师,基于人身关系,发展出稳定的合作渠道,有稳定的客户群体,有比较固定的所内合作律师团队,基本形成比较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服务于高端客户群体或熟人群体,基本不触及低端法律服务市场。

4、作业模式方面


80%的律师,还是沿用传统的个人或小团体作业模式,产生效能低,个人化明显,重复利用率差,无独立的助理或辅庭律师;20%的律师有自己的团队,有作业律师和行政秘书人员。

另外,虽然专业化方向对律师业务精深有很大帮助,也容易让律师在某一个领域开花结果,有所建树。但诟病于诉讼业务的低频,同一业务领域内,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客户群体也呈现极不稳定状态,故约80%的律师处于不停开拓案源中,最终逐渐丧失对专业方向的关注度,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向综合专业方向发展的万金油律师(即只要赚钱,什么业务都接)。只有大概20%的律师,有能力不为生计发愁或有魄力坚持己见,完全坚持专业化方向,只做符合自己专业方向的案件,对非自己擅长专业的案源,以推荐给合作律师获得分成为主。

5、服务报价方面

律协有专门公开可查的律师服务费收费标准,但各律所的收费标准基本不公开,可能担心公开后丧失律所价格竞争优势。更重要的原因是,80%以上的律所是合伙制律所,虽有本所收费报价标准,但因多数合伙制律所并不给提成律师开工资,大多数提成律师自负盈亏,自担社保,如同个体户,故大多数提成律师处于各扫自家门前雪的状态,报价多以自行报价为主,主要看案件复杂程度,工作量及客户付费能力和意愿,且多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市场环境内,律所报价标准基本束之高阁,没啥参考意义,故律师报价有“十家九异”现象。

四、律师客户的二八定律

律师界有案源为王之说。有案源,日子滋润,财源滚滚;无案源,无所事事,寸步难行。律师界有“客户利益第一”的生存法则,与商业界“顾客即上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律师的客户,也存在着二八现象。

1、律师甄别方面

客户分自然人客户和公司客户,公司客户又分有法务部和无法务部公司客户。

80%以上的客户,为自然人客户或无法务部的公司客户,这类客户大多无法律专业知识,也无法律专业人员辅助判断,较难区分诉讼律师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律师服务过程并不了解,主要靠人工咨询和现场面谈来综合了解律师的法律专业能力、人格品行、综合素质和性格匹配。因客户的专业方面甄别能力较弱,更关注律师对客户和案件的重视度、认可度和关注度,主要看律师个人表现能力和现场表达能力高低。

20%的客户为大客户,多为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或高产值大民企,多数有公司法务部,有律师挑选能力和专业甄别能力,主要通过长期合作律师或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律师,律师法律专业能力区别度较低,律师获客主要方式转变为价格竞争、资源竞争和综合能力竞争。

2、价格敏感度方面

几乎所有客户都对价格敏感,约80%的客户,对价格都是高敏感型,会进行三家以上律师的意见咨询或价格比较,并对律师的收费方案较关注,有自己的价格上限预期,超出上限预期则较难达成合作。

只有20%左右的客户,对案件结果重视程度高于价格敏感度,只要律师对案件结果预期较好或给客户较为乐观的预期分析,有些客户也可接受高于市场值的律师费价格,多表现为败诉风险较大的一审案件,或已经败诉的二审或再审案件,重大标的的一裁终局的仲裁案件,关乎身家性命的刑事案件等。因此,律师界有“富贵险中求”之说。

3、客户委托概率方面

如上所述,80%以上的客户,为自然人客户或无法务部的公司客户,这类客户产生法律服务需求后,用最低成本(免费)获得法律咨询服务成为不二之选,社会中以获客为目的的律师免费咨询唾手可得。因客户咨询是客户委托的必然阶段,很多律师也不得不忍受“白剽”之苦。加之案件委托有决策反应链长,考虑因素复杂,决策失误后果严重等现实风险,故律师想实现客户的高概率委托着实不易。以实务经验估算,客户咨询量和委托量的比例,基本也是8:2,即4次咨询,可能成就1个委托案件。

当然,一些经验丰富的律师,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委托概率提高到50%以上。但是,基于诉讼案件阶段的不可回溯性,案件一旦败诉,大多数客户会丧失对律师的信任;加之诉讼案件的极度低频性,同一客户复购率极低。约80%的客户,基本为一次性客户,只有约20%的客户,可能形成复购率。。

五、大多数律师的不同路径之选

律师界,无论律师还是客户,都存在着相应的二八定律,大多数律师,经过法律行业的连年混战和律所内部的层层筛选,逐渐形成以下四类走向:

1、案源型律师,多数发展成为提成制律师或合伙人律师,主要集中精力在获取案源,逐渐脱离实际办案,或只是参与办案,把控办案方向;

2、作业型诉讼律师,多数发展成为工薪制律师,主要提供法律知识和能力,很少接触市场和客户,主要集中在法律专业领域,基本脱离客户群体;

3、二者能力兼有型律师,逐渐成为高级合伙人律师;建立自己的团队,团队内部自给自足,供产销一条龙服务,形成比较综合的实力。

4、二者兼无型律师,渠道开拓不足以安生,专业能力不足以立命,自有客户少,作业能力差,会逐渐退出律师行业。

因此,律师如果只顾埋头专业作业能力的提升,不进行案源开拓、市场培养和品牌建设,无论专业多牛,也很难跻身为创收能力较强的头部律师行列。另外,客户群体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头部行业或大型央企国企虽然支付能力强,付费意愿高,但竞争压力大,资源关系属性重,年轻律师需要发掘自身优势,打造品牌形象,开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法律服务客户群体,避开高竞争法律服务市场,早日突破创收瓶颈。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