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16:01:18来源:法律常识
这两年定制家具已经成了家具行业的一个“时尚标签”,家居卖场内,定制家具门店已经从角落搬到了显眼的位置;家居展会上,定制家具已经占据了80%的席位,成为市民选购的“香饽饽”。不仅如此,独立的定制家具专卖店和工厂店也渐次步入消费者的眼帘。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家居卖场又新添了不少定制品牌,原来的成品家具、地板、瓷砖、卫浴、木门等品牌都专门开辟了定制区域。一位装修公司负责人告诉华商报记者,如今家庭装修,定制部分约占总体装修40%以上的比例。定制家具受宠的同时,却也暴露出一些弊病。全屋定制家具“不合身”、退货难等问题成维权投诉热点。定制家具究竟容易出现哪些问题,消费者该注意哪些“陷阱”?
定制家具面积“缩水” 价格相差1万多元
案例:去年8月,西安市民陈先生就曾投诉自己在太白路家居商场定制的家具“缩水”。
陈先生介绍,购买时,商家按展开面积核算板材,按照十几平方米计算报价。安装后,陈先生粗略算只有几平方米,询问商家,未料对方态度嚣张。陈先生安排自己公司的会计专门对全部柜体的所有木材面积进行了详细测量、计算。结果发现,报价单中各种板材按面积计算总价为3.5万余元,而自己测算的面积总价为2.4万余元,价格相差1万多。
分析:定制行业面积核算办法没有统一标准
华商报记者走访西安多家家具卖场时发现,家具定制在计价方式、板材、质保年限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算法”,各商家之间的差异较大。不同名称的板材让人眼花缭乱,计价方法也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定制家具品牌中,不同商家的计价方式各有不同,有按延米计价,有按展开面积计价,也有按投影面积计价。如定制橱柜,商家大多选择按延米计价;定制衣柜,商家大多选择按展开面积计价;针对有特殊尺寸规定的家具,商家则会选择按投影面积计价。不同计价方式算下来价格也不同,而且绝大多数消费者根本不清楚其中的核算规则。
建议:从事全屋定制销售的崔先生表示,定制家具计价方式、板材、质保年限、售后服务等确实常常被消费者诟病,归根结底这个行业到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消费者只能适应商家的核算办法。目前消费者只能购买时在面积核算上仔细查看,保留核算单据,安装后自己再仔细核对。
定制家具安装频频逾期 成投诉“重灾区”
案例:2019年8月,王先生在斯沃德橱柜的店里花3.7万余元定制了一套实木家具。
双方约定2019年11月26日交货,一直拖到了2020年6月才交货。送货足足晚了半年多,且合同约定产品材质面板是樱桃木的,柜体是橡木指接板,但送到王先生家中的却不是约定的板材。
定制类家具不能及时送货已经是这个行业最多的投诉,几乎每年家具类投诉中,定制送货问题都是“重灾区”。
分析:定制工序复杂,某个环节出错都会造成延误
尚品宅配营销总监杨志丽介绍,“定制木产品相对特殊,与家具等定型产品相比,橱柜等定制产品需要经过测量、复尺、设计、生产、安装等程序,任何一个环节没有衔接好,都可能导致最终送货延迟。定制产品涉及板材、五金件、铝条等上百种零件,如果上游供货商供货出现问题,也会导致生产延误,不能及时送货。此外,设计不当、产品瑕疵、安装不合理等原因都会导致延误。交付延迟归根结底与厂家生产能力有关。”
建议:消费者购买定制家具时,最好选择大品牌、有生产研发能力的品牌,同时签订合同时,与商家明确约定送货安装时间以及如未按时交付双方的责任和违约金,这样对商家的行为是一种约束。在约定送货之前,多次跟商家沟通送货时间,最好保留相关证据,在商家逾期严重时索赔有理有据。还要将家具款交至商场收银台,享受相关商场的逾期赔付。
定制家具退货难 让消费者无法接受
案例:市民向女士在西安一商场购买定制衣柜,从安装后至今修了6次了还没修好。先有柜门板材颜色发错了,然后又发现柜板与墙面缝隙大,随后两扇柜门合起来会“打架”,还发现定制的家具有刺鼻气味……向女士要求退货,商家坚决不同意,但表示可以修到向女士满意为止。
分析:甲醛超标、质量问题可以退货
定制家具退货难是消费者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针对定制家具退货问题,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定制家具店,都表示定制家具是为某一业主量身定制的,退货会影响二次销售。所以不予退换,可以帮助业主维修。
络绎时间定制负责人周先生表示,定制家具退货难,但也不是完全不能退。家具甲醛超标或者存在质量问题,则是无条件退货,甚至还要给消费者进行相应的赔偿。如环保不达标,则需要消费者出具相关的有法律权威的环保检测证书,这个过程比较复杂,消费者要对家具进行“破拆”送检,维权成本高,程序复杂。若家具有质量问题,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也应无条件退货。若家具只是尺寸、颜色、细节处理不当,这些可以通过维修解决,消费者要求必须退货是不现实的。
建议:消费者选择定制公司要多听、多看、多了解;合同内容包含图纸应注明家具的基材、颜色、尺寸等;家具做好后一定要亲自验货,确定各种材料使用无误,并保留一笔尾款待验货确保没问题后再付款。 华商报记者 千朋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