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财务逾期短信,有公众号假冒

时间:2022-11-12 11:04:38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法制日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人们之前需要线下办理的业务都可以在线上办理了。这本是便民之举,却逐渐被不法分子趁机利用。

今年5月,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的许先生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车辆年检短信,短信内容为:“您的小车免年检期限要到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线上年审。”

之后,许先生按照短信内容在微信搜索到一个名为“福建车辆年检”的公众号。进入公众号后,许先生通过链接被诱导进一个网址里操作,并按照提示输入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发动机号、卡密码及短信验证码后,银行账户被转走了2000元。许先生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与许先生有着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

据悉,福建省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梳理发现,仅在泉州市,就发生过数起公众因使用公众号被骗的案件。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假公众号在短时间内很难杜绝,当务之急是控制假公众号的社会影响力,避免对公众造成大面积的误导或者权益损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让已有的假公众号失去存在价值,打消不法分子办假公众号的的念头。

利用高仿名称行骗

混淆身份误导公众

根据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公布的情况,5月25日,南安的尤先生为还车贷在网上搜索上汽金融客服电话,拨打电话后,对方让他关注公众号“上汽财务”,之后又让他关注“平台办理中心”并点击一次性还款业务,随后让他根据提示进行操作。此番操作,尤先生被骗2166.7元。

5月5日,溪美的何先生被公众号“平安新一贷业务办理”以申请低息贷款为由,引诱其将验证码告诉对方,导致信用卡被绑定消费3672元。

5月3日,晋江的孙先生通过名为“商融e金闪借”的微信公众号询问申请办理贷款情况后,被此公众号诱骗银行信用卡信息和短信验证码,后发现5张信用卡被盗刷共计26738.98元。

4月28日,安溪的许先生被人以解除信用卡黑名单为由,诱骗关注名为“中行在线帮助”的公众号,之后通过识别二维码,并发送验证码的形式被骗走24928元。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泉州以外,其他地方也发生过因使用公众号被骗的案件。

5月10日,南京市民徐先生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您的小型汽车苏A*****年检6年期即将到期,关注南京车辆在线审核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年检。”

徐先生见到短信并未怀疑,想到自己的车的确该年检了,便按照短信内容关注了那个微信公众号。“对方要求输入姓名、身份证号、车牌号及行驶证号,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徐先生输入这些信息后,公众号提示他点击链接进入网站,进行年检缴费。根据提示操作,徐先生输入了银行卡和支付密码。很快,银行给他发来了账户支付5000元的提示短信。

“年检怎么会要这么多钱?一看到短信我就吓了一跳。”徐先生立即打电话向银行客服核实情况,得知5000元确实被扣除后,又打电话向南京车管所核实求证。车管所工作人员告诉徐先生,他收到的短信是假的,那个微信公众号并非车管所的官方公众号。

如今出现的公众号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很多商业机构由于营销需求,纷纷开设公众号,有的还开通了多个不同的公众号,公众难以分辨。而不法分子就是通过取“高仿名”冒充正规机构,或者通过造假、借用他人工商执照、法人信息注册微信公众号实施诈骗。

六百元包注册认证

规范欠缺有机可乘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公众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认证的,一种是没有认证的,没有认证的公众号很容易注册。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法制日报》记者看到,个人注册的公众号注册流程简单,只需简单填一些资料就可以完成注册,但由于主体是个人,所以不可以认证。而要认证的公众号则需要机构或者企业的执照等信息。

《法制日报》记者通过检索发现,代注册和认证公众号的机构或者个人很容易找到。在猪八戒、QQ群等多个平台都大量存在。

《法制日报》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个网名为“wx批发号”的人,据其介绍,认证费用固定为300元,如果需要帮注册、认证,一共需要600元,并且帮助开通支付功能。

添加粉丝属于另一项业务,“wx批发号”称,如果要高质量的粉丝,以5000粉为例,加上注册、认证费用一共1000元;如果粉丝要求质量不高,价格则会便宜一些。

《法制日报》记者随后又询问了一个名为“出租公众号”的网友。他介绍称,注册、认证、开通支付一条龙服务,费用是800元,如果再加200元,可以赠送1万个精确粉丝。

当《法制日报》记者表示不要粉丝,但一条龙服务费用略贵后,对方说:“650元最低价了。”他解释称,认证费要300元,资料费200多元,自己也就剩下100元了。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晓峰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公众客观上可以更多地接触并使用互联网,其中可能蕴含巨大的利益,为假公众号的存在提供了现实的土壤。不管是真公众号还是假公众号,都要吸引公众的关注和使用,实现其运营目的。

朱晓峰认为,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给公众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隐含着对公众不利的危险因素,公众普遍缺乏有效甄别网络平台上海量信息的能力,并且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未能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这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看来,出现真假公众号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有些不法之徒利用平台在微信公众号注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以非法手段追求经济利益。假公众号的活动越猖獗,越需要平台和有关部门加强管理,越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更严厉的监管措施。

“假公众号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杜绝,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如何控制其规模和社会影响力,避免对公众造成大面积的误导,或者对用户的合法权益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害。同时也要从制度、措施上进一步完善,让已有的假公众号失去存在价值,让想办假公众号的人越来越难。”王四新说。

注重保护个人信息

一旦被骗及时报警

那么,应该如何防范假公众号骗局呢?

朱晓峰认为:第一,对于网络用户而言,应当慎重加入公众号,尤其要警惕那些没有规范途径的或者自己非常陌生的公众号,提高对个人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的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

第二,对于网络平台运营者而言,其是有效规避、防范真假公众号的核心,因此应当强化管理意识并提高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并封禁违法违规的公众号,及时通知并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相应的调查和处理;对于因为网络平台运营者的过错而导致相应损害发生的,网络用户有权向其主张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第三,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应尽快建立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和追踪的网络安全问题联合处置机制,为包括公众号运营在内的网络环境提供完善的监管机制。并依法及时对违反网络安全运营职责的平台予以处理,使其能够在规避防范问题公众号时真正发挥核心功能。

王四新则认为,要想防范假公众号骗局,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监管机构对平台的监管责任要不断落实;另一方面,平台本身也要进一步完善申请、审核、注册以及管理流程。例如,严格审核公众号申请时提交的材料;一旦发现假公众号,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异常情况及时跟踪监管;同时也要利用好平台内部的举报机制,一旦网友举报就要及时反馈、处理、汇总,将问题类型化。

此外,公众也要提高防范意识。王四新说:“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识别、鉴别和比对能力,同时摒弃贪小便宜的思想,要注意通过减少暴露信息的方式,适当地保护自己。”

而如果公众一旦被骗,朱晓峰建议,首先应保存好相关证据,根据被骗情况决定具体的维权措施。对于情节严重的,例如涉及欠款较多或者人身伤害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因人身侵害而有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损害赔偿;对于个人重要信息被骗的,可以通知网络平台运营者删除相关信息。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