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钱逾期上门吗,借款还债 诈骗

时间:2022-11-12 17:59:55来源:法律常识

因“投资理财”失败,重庆两江新区一大型民营企业中层主管以“借钱”为幌子弥补债务窟窿,先后诈骗本单位25名员工,共计金额300余万元。近日,重庆两江新区警方成功侦破该案。

去年12月中旬,重庆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大竹林派出所接到辖区某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报案,称该公司一中层管理人员张某某未到公司上班多日,电话处于无法接通状态,且该公司部分员工反映,该张曾通过不同方式和理由向员工“借钱”。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为何会突然失去联系,而且还向同事借大量钱财,这一反常情况引起了两江新区警方的高度警觉,立即指令大竹林派出所开展案件侦查。

办案民警从企业内部员工和张某某周边关系入手,开展调查走访。民警调查发现,至2011年以来,张某某曾先后向该公司25名员工“借钱”,涉及金额高达300余万元。张某某现在人身在何处,“所借”钱财用于何处,要想解开谜团,首先必须要找到张某某。在随后的两个月里,两江新区警方始终围绕张某某开展工作,在取得张某某涉嫌诈骗的证据后立即将其上网追逃,同时广泛向张某某家人、亲属、朋友进行法制宣传,敦促其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经过警方反复、连续工作,今年2月16日,张某某抱着忐忑的心情到大竹林派出所投案自首。

据调查,张某某,女,37岁,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销售部工作。据张某某交代,2011年,她来到该公司上班,见当时房地产比较景气,于是决定投资门面,等涨价后,半年出手,炒个短线,赚笔快钱。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张某某先后以自己的名义在璧山、大学城、两江新区等范围内买了4个门面、并且个人消费购买了一套房和一辆奥迪轿车,首付140万全部是编造各种名义向同事及民间“借贷”,其余的全部办理银行贷款。张某某说道,当时自己的工资每月在3000多元左右,而所有首付借款的利息每月就近5万元,外加每月房贷、车贷,完全入不敷出。

刚开始,张某某想通过办理信用卡,滚动取现,通过打时间差来解决还贷的问题,但到了后来,各种利息、还款金额越来越多,信用卡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张某某又想到通过办理小额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总共办理了200万元的小额贷款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现在还欠了90多万没还;同时,张某某还通过手机在60多个网贷平台借款,尽量弥补欠款,没想到窟窿不但没补上,反而窟窿越滚越大,欠款越来越多。期间,张某某也想通过变卖手中的门面来抵债,但是当时市场不景气,只好亏本打折卖出,资不抵债。

2014年,张某某调到该房地产公司总部,负责销售工作。为了尽快“还清利息和贷款”,张某某将目光瞄准同事,决定利用在总部上班又身为管理人员这一“优势”,在明知自己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还清债务的情况下,虚构编造各种理由向同事“借钱”,累计向身边25名同事“借款”,金额达300余万元。张某某说道,她自己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根本无法支付各种利息、偿还清各种贷款和债务,只是不敢面对现实,总想着编造各种理由“借钱”勉强维持当前的现状。到后来,面对房子被银行冻结,车子被扣押,还有600余万的欠款未偿还,亲戚、朋友、单位同事、贷款公司纷纷上门催款的现状,张某某实在坚持不下去,关掉手机,“一走了之”。

张某某的同事黄先生说道,张是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工资收入应该比较可观,所以一直没有质疑其偿还能力,也未对其借钱的目的、资金去向进行了解,直接分4次向张转账约70万元。期间,黄先生也曾向张某某催还借款,但都被张某某以提成还没有发下来,手中无多余周转资金、过几天再还等为由推脱、拖延。张的同事陈先生说,当时张以打点关系为名向其借4万钱时,自己根本没有怀疑,想到领导只是应个急,应该很快就会归还,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情况。

目前,张某某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两江新区警方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广大市民在理财投资中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儿饼,小心前方是陷阱”,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做到理性理财,量力而行。同时,民警介绍,在生活中,单位领导向下属借钱,同事之间借钱,或者是熟人借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们有时因为抹不开情面,冒然就把钱“借”出去。对此,民警提示,遇到单位领导、同事、熟人借钱,汇款转账等财物交易时,一定要仔细甄别,认真核实其借款原因、还款期限、是否具有偿还能力等相关信息,务必亲自查证求实,留存借款凭证,避免造成财物损失。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