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贫困证明是村里写还是自己写,打击反催收 逃废债

时间:2022-11-14 15:43:21来源:法律常识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多方调研发现,一些“反催收机构”以“代理投诉”“征信修复”等名义充当非法中介,十分活跃。它们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反催收技巧,教唆或代理欠款人恶意投诉,甚至通过伪造虚假征信报告或证明材料的方式,帮助欠款人逃避金融机构债务。这种助推恶意逃废债的“生意”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灰黑产业,严重影响社会诚信体系,扰乱金融秩序。

对此,银保监会表示,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强对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业内人士建议,建立金融、司法、公安等多部门治理协调机制,提高威慑力和精准度。

“减债免息”明码标价

网络平台“精准”获客

今年9月,因一笔网贷逾期多日,王女士(化名)最近经常接到催收电话。她以“反催收”作为关键词在淘宝网进行搜索,找到了一家名为“法务援助退保维权保险”的店铺。当王女士询问“是否可帮忙将网贷逾期免息”时,店铺客服人员表示可提供代理服务与欠款平台进行协商,并“可在两周内实现全部按年化率15.4%处理”“运气好的话,还能只结本金”。

随后,客服人员要求王女士提供姓名、银行卡号、身份证号、逾期时间、欠款金额、每月还款能力等诸多信息,并要求她邮寄一张本人身份证注册的移动手机卡,并将在欠款平台的预留号码更改为此手机号。店铺表示将收取网贷总金额的6%作为代理费,并需要提前支付1000元定金。

“这是‘反催收机构’的典型操作手法。”多位来自银行以及消费金融行业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反催收机构”正是通过代理客户批量制造投诉材料、流程化包装伪造疾病贫困证明、向客户提供专业化话术模板等方式,与金融机构周旋并施压,迫使金融机构做出债权减免让步,从而达到逃废债的目的。

一位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对记者说,这些公司利用欠款客户急于摆脱被催收的心理,针对客户欠款金额收取5%至20%不等的“指导费”。定价主要依据提供的服务方式,“仅代写投诉信及指导跟金融机构协商,和全权由代客投诉公司进行处理的收费费率不一样。”

实际上,“反催收机构”大多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及获客。记者用“反催收”“逃废债”“退息”“停息挂账”等关键词在淘宝、闲鱼等网站进行搜索,可搜索到上千家商户。记者注意到,这些商户月交易单量从个位数到百位数不等。

除了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及新型社交平台也成为其批量获客的重要渠道。“他们一方面通过各大网络平台,以宣传金融知识、法律知识为幌子,包装自己的话术,通过内容吸引潜在客户。另一方面,也在主题为‘负债’‘信用’等高流量内容下进行评论,从而实现‘精准’引流。”一位深度调研过“反催收机构”的商业银行人士说。

该人士表示,在锁定部分潜在客户之后,“反催收机构”会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聚集大批群友,并在群里持续宣扬“凭自己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我们才是受害者”等言论,进一步诱导逃废债。

“代理投诉”“征信修复”套路深

“反催收机构”通常有专业团队运作,通过多种手段,达到帮助欠款人逃废债的目的,并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灰黑产业链。

“目前该灰黑产业的规模并无权威调查数据,不过,很多以‘代理投诉’‘征信修复’‘债务重组’等为名义的公司实际上都在从事恶意逃废债相关的业务,从业人员数量可观。大的个体月营业收入可达600万至800万元。”一位对“反催收”灰黑产业有深入调研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以“代理投诉”为例,“代理投诉”即“代理”客户向金融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试图通过监管部门向金融机构施压,以获取减免费用、分期赔偿的利益。

“这些公司通常通过接管客户信用卡和手机卡的形式,接收发送给客户本人的账务信息并冒充客户本人与银行进行协商。”多位业内人士证实,近期这类案件呈现明显增加的态势。

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反映,2019年至2021年5月,其陆续接到某代理人代客投诉材料,投诉件内容及格式基本趋同。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在其受理的监管正式书面转办投诉件中,“模板投诉”月均占比超过80%,2021年2月已攀升至历史新高,达89%。此类投诉信件内容高度相似,寄出地主要集中在辽宁、广东及河南等地,遍布我国114个地级市,呈全国性分布态势。

该人士表示,信用卡非法代理投诉已成为“产业”。在公开平台经常能看到关于哪家银行比较“好说话”的讨论,而被认为“让步多”的银行,接下来往往会成为恶意投诉的重点。

除了“非法代理投诉”,为了达到助欠款人逃废债的目的,帮人伪造虚假征信报告或证明材料的所谓“征信修复”的非法中介也成为反催收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

“对于需提交电子档或纸质档个人征信报告的人群,有些机构通过PS或直接编写伪造个人征信报告。还有机构甚至通过伪造失业证明、隔离证明、困难证明、死亡证明,帮助欠款人与金融机构协商消除逾期记录、减免还款金额,达到逃废债的目的。”一位消费金融机构人士表示。

一位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坦言,“反催收机构”帮助客户伪造大量材料,而金融机构难以逐一分析判断客户的真实情况。“我们近期收到某客户因昏迷无法还款的证明材料,但该客户在昏迷期间却仍有消费记录。”该人士说。

整治“反催收机构”急需合力

“反催收”最近为何愈演愈烈?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一方面,2020年,最高法出台民间利率借贷新司法解释后,别有用心的机构或个人曲解司法解释,以“机构收取超过一定利率上限即涉嫌高利贷违法”为由躲避还款。另一方面,疫情发生之后,部分小额信贷的借款人收入下降,有关部门确实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这些也导致一些欠款人认为躲避还款有理由、有空间。此外,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运营平台近年来逐渐清零,有些从业人员转而以“反催收”为生,扩大了职业“反催收”群体。

“当反催收变成产业,很多别有用心的借款人借维权之名施行逃废债之实,对正常金融秩序和诚信体系造成巨大影响。”董希淼说。记者在一反催收微信群聊天记录中看到,群内借款人在通过逃废债中介拒绝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后,表示自己“白白赚到了一辆车”,甚至表示“反正不用还款,当初应该贷一辆更贵的车”。

多位金融机构人士也坦言,“反催收机构”利用监管投诉进行消保套利的现象,严重浪费了监管及金融机构的投诉处理资源,也使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承压、收入减少。

对“反催收机构”进行专项整治已经成为共识。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提醒消费者正确认识“非法代理投诉”风险。另外,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发布相关通知或采取专项行动。例如,沈阳市金融发展局和辽宁银保监局联合发布《关于防范金融领域代理投诉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的通告》,将整治矛头对准“非法代理投诉”。

不过,目前治理“反催收机构”仍存难点。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曾以非法经营、信用卡诈骗、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等罪名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均因各种客观原因,如在犯罪要件构成的举证方面存在困难等原因难以立案,不易从法律层面予以强力打击。“目前‘反催收生意’游走在模糊地带,建议从司法层面,健全对灰黑产的界定和执行标准,让灰黑产在法律面前无处遁形。”该人士指出。

董希淼也建议,针对所谓的“代理投诉”以及“信用修复”等反催收行为应出台专项整治办法,并可建立金融、司法、公安等多部门治理协调机制,综合施策,提高威慑力和精准度。

针对“非法代理投诉”乱象,相关监管部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将加强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协同配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研究探索从制度机制层面解决投诉根本性问题。下一步,将进一步严查重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机构加强源头治理,切实转变经营理念,规范经营行为,从产品开发、宣传及销售等各业务环节加强管控,从源头上根本上防范投诉的产生。进一步加强对机构投诉处理工作的督查,督促机构严格按照《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定依法依规处理投诉。对于无事实依据的投诉,特别是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鼓励机构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或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已经由司法机关认定的诈骗等违法犯罪案件,在向社会通报投诉情况时予以剔除。进一步加强公众教育和风险提示,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鉴别能力,引导消费者理性购买银行产品和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记者 张莫 向家莹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