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真实故事」欠债后北漂,30岁失业,一朵“中浪”选择离开北京

时间:2022-11-15 10:53:12来源:法律常识


“前浪”“后浪”正在逐渐占据话题榜的时候,鲜有人留意到“中浪”们正在经历什么。30岁的赵子健就是一朵“中浪”,他曾满怀热望来到北京打拼,偿清债务,开启了崭新的职业履历。然而疫情影响的当下,他成了最先受到冲击的人,被公司辞退。他失去了力气,不再尝试新找工作,而是直接从北京退场。

2020年4月,30岁的赵子健决定离开北京。

最后一次见面时,赵子健正在马路对面打电话,他挥挥手,示意我跟上。许久没见,他清瘦不少,背影看上去还像个少年。我们隔着半米距离朝单元门走去,他挂掉电话,冷不丁冒出一句:“我家现在乱得跟猪窝一样,你别嫌弃。”

我以为他在开玩笑,跟在后面,乐呵呵地回道:“没事儿,就当我瞎了吧。”

一小时前,赵子健发来约饭微信,我当是一次寻常酒局,抓起手机,趿拉着鞋直奔他住的小区。可当他拉开一居室的房门,我发觉事情有些不对。

客厅一片昏暗,餐桌上外卖盒排成了队,吉他被扔在沙发旁边,落得一身灰尘,卫生间里厕纸堆得快要溢出来。赵子健一向最爱干净,眼下屋里居然乱得无处下脚。

我有些尴尬,到卧室寻了张干净椅子坐下,他随手递来一罐可乐,宣布了离开的决定。

空气安静了几秒,我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他认真地指着四周的木质家具,“你看看还有什么能带走,这些桌子、椅子、落地灯都是我买的。”

这几年,朋友们但凡心情不好,都会嚎上几句“我要离开北京”。但那些大喊着“受不了,要离开”的人往往不会启程,反而像是恋人在对北京撒娇。真正的告别是静悄悄的,有时一觉醒来,看到朋友圈里多了几张机场、火车站的深夜留念,一段故事就默默画上了句点。

可赵子健,我一直觉得他是那种要用一辈子和北京缠斗到底的人。

见我不吭声,赵子健开始在屋里四处搜罗能留给我的“遗物”。出租屋里带不走的物品都给了朋友,衣柜顶上孤零零地躺着只黑色登山包,等待主人将它填满。在这座城市待了六七年,赵子健打算带走的物件寥寥。窗台上的米奇玩偶沾满了猫毛,他说:“两只都送给同事了。”像是替自己开脱,又补了一句:“都是捡来的流浪猫,它们会习惯的。”

最终,他扔来两包抽剩下的薄荷烟,一本没开封的书。我捡起来一看,打趣道:“这是暗示我们都是北京的《局外人》吗?”他笑了笑,又扔来一支录音笔,同时打开了电脑。

屏幕上四段长长的的音轨,标记着劳动仲裁的字样——受疫情影响,赵子健工作的公司经营状态不稳定,向他提出解约,却没给合理赔偿。他就这么被甩出正常轨道,突然有了离开北京的打算。

燃剩一半的香薰蜡烛被拽过来当烟灰缸,气氛变得有些压抑,我们决定不再深聊,出去找个饭店喝一杯。临走前,我看了看门厅挂着的小黑板,上面写着:今日晚餐,青菜拌面。字迹已经模糊。

赵子健是为还债来到北京的。二十出头时,他在外地做生意欠下八十万外债,之后独自飘荡到北京,白天做三份工作,晚上在青旅里没命地喝酒,一边奋力还债,一边任由自己醉倒在地。

北京没有辜负年轻时的赵子健,进入正兴盛的互联网行业,凭着一股拼命劲儿,两三年间,他还清欠款,从地下室搬进合租房,初步融入了这座城市。

我和赵子健相识在2016年最后一天。那时我19岁,趁寒假来到那家青旅做义工。他26岁,刚还完欠款,换了更高薪的工作,时不时会回青旅住上几天。

那天晚上七点,我补完觉,迷迷糊糊地走进旅社厨房,就看见赵子健正在盛一盘大虾。他倒是自来熟,都没问我是谁,伸手指挥我去旁边坐,等着吃饭。

刚到陌生环境,那顿饭我吃得很拘谨,时常接不上周围人的问话。他坐在一旁帮我岔开我接不上的话题,还不停招呼我多吃点。这让我对接下来的义工生活有了些期待。

北京冬天透着股肃杀,街道上行人缩着脖子快速穿行,地铁口里人潮和风同样拥挤。相比之下,青旅热闹喧哗,六十元住一晚的床位,被一茬茬新北漂当作起点。

当时,和我同住一屋的一个女孩为了留在北京,包下一张床铺,连着面试了一个月,每天订一盒外卖,在屋里边吃边修改简历。有次改到崩溃,她抬头冲着对床素不相识的游客大哭道:“我是不是真的不行?”第二天一早又收拾好电脑,踏上公交。

有位中年大叔常坐在大厅沙发上喝酒,喝到兴起,逢人便讲他离婚的往事,和东山再起的宏愿。还有一个被考研逼到崩溃的富二代,瞒着家人跑到北京找工作,住便宜旅店、吃日料外卖,周围人都笑他,“有钱人的北漂,可以称之为北伐。”

当时我还在读大学,没什么生活与求职压力,自然不懂大家为何如此拼命。不用工作时,我在二环的胡同里随意游荡,赵子健总站在胡同口抽烟,为了与他接近,我也学会了吞云吐雾。

熟悉之后,我才知道他对青旅里新一波年轻人真是不错。青旅里有个整天聊着电影梦的女孩,他被女孩的说辞打动,听着听着就送了对方一台相机,没要任何回报。有人哭诉找不到工作,他也搭着人情联系朋友帮忙内推。

他像是青旅里的圣诞老人,派发着礼物,帮一波波新人寻找机会,偶尔做上一桌海鲜,招呼大家吃饭,轻易地聚拢了人气。

正是因为赵子健,我才下定决心也要留在北京。因着在青旅的见闻,这座城市在我心中被蒙上了一层温情面具。当时我只觉得,北京可真好啊,只要努力,谁都有权利留下,没人会问来处与归途,说出口的梦想也不会被嘲笑。

2018年,我回到了北京。从城市的围观者转为亲历者,生活突然变得粗砺起来。我做着日薪50元的实习工作,将房子租在顺义,每天转三趟地铁跑去朝阳区国贸上班。

漫长的通勤路走上几遭后,我才逐渐意识到那些客人在青旅之外的真实生活,多的是我看不到的艰辛。现在的我不过是在重复那些客人的命运,北京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挑战者,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要用梦想填饱肚子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再次见到赵子健是在望京的烧烤摊上,我换了家新的实习单位,日薪涨到70元,还是觉得人生无望,特意约他出来聊天。

夏日夜晚的烧烤摊承载了无数豪言壮语,几杯啤酒下肚,平日里藏好的矫情话又冒了出来,我说起来北京的初衷,是希望永远踏实地写文章。

他扔下烤翅,抬头直视着我的眼睛说道:“知道今日头条吗?现在都是大数据推荐,写得再好,谁还有心思看几千字的文章。”

我被噎得说不出话,心想,当初在青旅你可不是这么说话的。

他谈起最近的日子,从互联网大厂跳到一家创业公司,选了很有发展前景的视频领域,经常出差半个月,回公司后再连轴转。他不再顾得上去青旅过周末,除工作之外的生活一片空白,连飞机杯都用一次性的。

我听得没了胃口,只是一杯接一杯地喝酒。吃完饭,他还要回公司加班,我们一起沿着街道往他公司走,我不想再谈工作,他却一直重复着“努力,选择,机遇”。最后还承认,腰疼得过分,为了挤时间锻炼,都从住处慢跑去上班。

到了公司,已经快凌晨一点,他打开电脑继续修改视频。最后一步完成,他把我的椅子拉到巨大的屏幕前,得意地递来一只耳机。

视频拍得高端精美,背景音乐卡在画面上分秒不差。我盯着屏幕有些走神,觉得没见面的这两年,赵子健不再是那个刚从泥潭中挣脱,对所有人的梦想都满怀兴致的男生,他似乎改了方向,要在这座城市过更安稳的生活。

回家路上,出租车司机将四面窗户全打开,货车在一旁呼啸而过,飞速碾压路面上的石子。我顺手点开微信里几个久未联系的头像,当初立志要留在北京的女孩漂去了上海,想东山再起的大叔已经在长春开了两家酒吧,而富二代的确在北京找到一家不错的单位,只不过单位在北京,他本人被派去了非洲。

我替赵子健欣慰,虽然他不再是那个对别人的梦想感兴趣的年轻人,北漂五年,他好歹稳稳地踏进了上升通道。

之后的日子,我们没再见面,每次相约吃饭,不是他在外地出差,就是我在熬夜工作。一次半夜三点,我结束赶稿,给他发去微信哭诉,他立刻秒回:加油。我笑他手机长在手上了,他淡淡地回了两个字:加班。

2019年中秋假期,我们总算相聚,他意气风发地讲起接下来的出差行程,我以为像他这样停不下来的人,会一直留在这里,和北京相互塑造着向上生长。没想到第三次见面,即是离别。

事情其实向我露出过端倪。半个月前他向我打听是否认识律师,一周后我跟他抱怨工作出现问题,他一改常态,不再鼓励我,而是颓然地回了句“谁的北漂不这样”。两天前他又在朋友圈里送书,我还以为他只是要搬家。

从赵子健家里出来,走进饭店,他又恢复了四年前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话题绕来绕去,就是不提究竟为何离开。我跟他说些烦恼,他也只是笑笑不搭茬。

一顿饭吃完,他翻起锅里的烤鱼,看着我说:“你知道鱼什么地方最嫩吗?是鱼鳃下面这块肉,因为它不需要用力,从没受过折磨。”

吃完饭,他提议到家附近的酒吧坐坐。他在这里住了两年,想来已是这家酒吧的熟客。到了店里,他轻车熟路地跟服务员打了招呼,又要了几瓶啤酒。喝到有些微醺,主动谈起了离开的原因。

一切都来得很突然。2020年春节放假,他开了几千公里的车回家,路上还在计划着节后的工作安排。等再开回来,面对的却是一桩劳动仲裁。

疫情之下,公司决定裁减收益不多的部门,找借口“优化”了赵子健。他买了只录音笔藏在兜里,一遍遍地跟hr、劳动局交涉。过程并不复杂,但事情结束后,他在家待了半个月,瘦了20斤。

我既难过又不解,不停追问他:“换个工作不就好了?也不至于就这么离开啊。”

他叹了口气,晃了晃手里的酒杯,说道:“人到了30岁,很多事情都会不一样。我28岁前从不骂人,这两年不知道怎么了,总是说脏话。”

痛苦是一点点累积升级的。他说起前些年刚到北京时负债累累,为了还钱能没日没夜地拼搏,解决了欠款,又甘愿为更好的生活环境付出青春。

在创业公司,他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和同事去西藏出差,所有人都高反了,他自己赶完了四五个人的拍摄任务。他没有抱怨地做着这些,以为埋头工作就会有回报,可眼见着就快要兑现成果的时候,资本撕下笑脸,一张解聘书又让过去两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眼下他30岁,在北京却还是没有安定居所,连一开始赖以慰藉的工作价值感也消失殆尽。这次离职让他觉得,北京拥有着一茬茬年轻人的青春,却安放不下所有人的下一阶段人生。许多人最终要离开,他决定让这件事来得更早些。

听着他的焦虑,我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为了身体健康,赵子健许久没碰烟酒,见我一根接一根地抽,他掏出电子烟吸了两口,呛得直咳嗽。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语无伦次地劝他留下来。

赵子健听着我絮絮叨叨,一句话就堵住了我:“你不明白,30岁了,再过几年去应聘,我说我多能拼,谁信呢?”我才23岁,不懂他为何悲观成这样,但还是住了口。

北京的故事没什么新意,却总是很刺激。一场疫情之后,游戏难度加大,写字楼里人流明显减少,各类公司无差别地承受着影响,用裁员暂时抵御危机,有些干脆倒闭。许多失去工作的人,被迫退出北京。

酒吧里客人不多,邻桌年轻的女孩叫嚷着:“我妈说我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还不如回家,我就不回去。”灯光下,赵子健眼睛红红的,低头时,眼角已经有了细纹。

他给朋友打去电话,准备再组一场酒局。已经结婚的朋友无法再在深夜赴约,他笑着跟电话里的人说:“我要离开了,13号就是deadline,见我,抓紧。”

我知道再也留不住他,只告诉他:“跟你聊完,我也想收拾行李回家了”。他盯着我的眼睛,慢悠悠地说道:“你不会的。你明知道这里有多难还是来了,这话还是等你30岁以后再说”。

临走前,他晃晃悠悠地走去前台,把最后一点“遗产”——十几罐猫罐头留给了酒吧老板。

- END -

撰文 | 姜念

编辑 | 温丽虹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