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法律援助申请表怎么填写,有理就能打赢官司吗

时间:2022-11-22 21:47:05来源:法律常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离婚法律援助申请表怎么填写,有理就能打赢官司吗】,以下3个关于【离婚法律援助申请表怎么填写,有理就能打赢官司吗】的信用卡逾期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信用卡逾期知识。

  • 有理官司难打赢?别担心,“国家队”出手了
  •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 法律援助,靠近我温暖你
  • 有理官司难打赢?别担心,“国家队”出手了

    检察机关为不会、不敢、不善提起诉讼的特殊群体开辟了又一维权渠道

    有理官司难打赢?别担心,“国家队”出手了

    阅读提示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诉讼能力偏弱的,检察机关可支持其提起民事诉讼。检察机关并不是对所有案件都直接履行支持起诉职责,而是首先通过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促请有关部门主动履职。如果有关部门履行职责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检察机关再支持起诉。

    安某民等80名环卫工人的维权,卡在了收集不出证据这一环。他们自2003年起在江苏南京市某环卫所工作,之后该环卫所转制成公司,单位没有给他们缴纳社保。工人们申请劳动仲裁,因证据不足未被受理。

    面对诉讼难题的不止这些环卫工人。现实中,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民事权益遭到侵害,由于法律知识欠缺、诉讼能力差,往往不会、不敢也不善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通过民事支持起诉制度,为寻求诉讼救济的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法律帮助。”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发布民事支持起诉指导性案例,最高检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如是说。

    作为一项旨在帮助诉讼能力偏弱的特殊群体解决纠纷的制度,民事支持起诉帮助哪些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队”能提供哪些帮助?

    农民工维权纠纷占半数以上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因诉讼能力偏弱不能或不敢提起诉讼的,检察机关可以支持其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支持起诉的要义是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起诉,特别是支持特殊群体能够通过行使诉权获得救济,保障双方当事人诉权实质平等。”冯小光解释,支持起诉对象是特殊群体。

    最高检当天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当事人涉及智力残疾人、老年人、受家暴的妇女等。其中,农民工是民事支持起诉的重要服务对象。从检察机关近年来的办案数字看,支持进城务工人员起诉讨薪占民事支持起诉案件的半数以上。

    “各地检察机关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根治欠薪等专项整治活动的同时,对确有必要的,支持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起诉维权,助力其获得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待遇。”冯小光说。

    在安某民劳动纠纷一案中,环卫工人们因无法收集某环境公司改制的证据等原因,向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请求检察机关为其维权提供法律帮助。

    2020年4月27日,玄武区检察院向玄武区法院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法院一审确认安某民等人与某环境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判决生效后,社保部门为安某民等人补办了社保登记手续。

    记者了解到,农民工如果被拖欠了工资,想通过起诉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可以向检察机关提交申请支持起诉书、身份证明材料以及案件证据材料等,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检察机关将支持农民工起诉。

    检察机关可协助收集证据

    “支持起诉不是‘替代’起诉。”冯小光介绍,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并非代替当事人行使诉权,不能独立启动诉讼程序。

    冯小光进一步解释说,与履行公诉职能不同,民事支持起诉一般以当事人申请为主;检察机关协助当事人围绕法定起诉条件收集证据,而非仅收集对一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除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或者法律意义的案件外,检察机关一般不出席法庭,出庭时可以宣读支持起诉意见书,但不参与举证、质证等其他庭审活动。

    支持特殊群体起诉,检察机关能够提供哪些帮助?

    最高检第六检察厅三级高级检察官姜耀飞介绍,检察机关主要在提供法律咨询、协助收集证据、提出支持起诉意见书、协调提供法律援助和出庭宣读支持起诉意见书等方面支持起诉。

    在安某民等80人与某环境公司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支持起诉案中,环卫工人们在环卫所改制前后均未签订劳动合同,收集证据证明他们与环境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成为维权拦路虎。

    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受理该案后,做了大量的收集证据工作。

    比如,从玄武区城管局调取了某环卫所改制的相关文件,证明用人单位的沿革及安某民等80人事实劳动关系的承继,该证据与确认劳动关系及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密切相关。

    检察机关又从相关街道办事处和某环境公司调取了某环卫所改制前后的工资发放签名表,证明安某民等80人与该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经询问当事人、走访了解,玄武区检察院查明:安某民等80人在某环卫所从事环卫工作均已超过10年。环卫所改制转企后,这80名工人向环境公司提出补办社保登记、补缴社会保险费未果而形成群体性诉求。经梳理相关证据材料、逐人逐项核对查明,环境公司需补缴工人们社会保险费共计400余万元。

    “在民事支持起诉中,检察机关遵循诉权平等原则。法律赋予双方当事人平等的诉讼地位,以保障他们充分地行使诉讼权利。”姜耀飞说,检察机关在履职过程中,应当秉持客观公正立场,遵循诉权平等原则,避免造成诉权失衡。

    形成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合力

    除了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及家庭暴力受害人等都是民事支持起诉制度的重要受益群体。

    家暴受害者张某云就通过这项制度,找到了解脱的路径。

    2019年6月,因丈夫张某森实施家庭暴力,张某云起诉离婚,河北省武邑县人民法院做出了不准离婚的判决。2020年4月,张某云以遭受家庭暴力请求离婚为由向当地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在该局指引下,张某云向武邑县人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

    检察机关查明张某森对张某云多次实施殴打、实施经常性恐吓等事实,并对张某云进行心理疏导,向其宣讲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鼓励其勇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020年4月16日,张某云再次向武邑县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武邑县检察院同日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目前,张某云的离婚诉求已经实现。

    冯小光指出,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并不是对所有案件都直接履行支持起诉职责,而是首先通过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促请有关部门主动履职。如果有关部门履行职责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检察机关再支持起诉。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不是大包大揽,而是通过积极履职,促进、协调、支持有关部门一体履职,形成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合力。”冯小光说。

    记者了解到,检察机关除积极开展支持传统意义的特殊群体起诉维权外,还延伸监督触角,将探索拓展民事支持起诉制度的适用范围。(记者 卢越)

    来源: 工人日报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政治权利

    第三章 人身和人格权益

    第四章 文化教育权益

    第五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六章 财产权益

    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八章 救济措施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妇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男女平等,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禁止排斥、限制妇女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项权益。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第三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领导,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保障妇女权益工作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第四条 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保障妇女的权益。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 国务院制定和组织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和促进妇女在各领域的全面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制定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妇女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妇女权益保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第六条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依照法律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做好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残疾人联合会等群团组织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七条 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八条 有关机关制定或者修改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应当听取妇女联合会的意见,充分考虑妇女的特殊权益,必要时开展男女平等评估。

    第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妇女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制度,完善性别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妇女发展状况和权益保障统计调查和分析,发布有关信息。

    第十条 国家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男女平等意识,培育尊重和关爱妇女的社会风尚。

    第十一条 国家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政治权利

    第十二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第十三条 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妇女和妇女组织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保证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国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妇女代表的比例。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保证有适当数量的妇女成员。

    第十五条 国家积极培养和选拔女干部,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女干部。

    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并有适当数量的妇女担任领导成员。

    妇女联合会及其团体会员,可以向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推荐女干部。

    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女性人才成长。

    第十六条 妇女联合会代表妇女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十七条 对于有关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批评或者合理可行的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听取和采纳;对于有关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有关部门应当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或者打击报复。

    第三章 人身和人格权益

    第十八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和人格权益。

    第十九条 妇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剥夺或者限制妇女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妇女的身体。

    第二十条 妇女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

    第二十一条 妇女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虐待、遗弃、残害、买卖以及其他侵害女性生命健康权益的行为。

    禁止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医疗机构施行生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应当征得妇女本人同意;在妇女与其家属或者关系人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尊重妇女本人意愿。

    第二十二条 禁止拐卖、绑架妇女;禁止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禁止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

    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部门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按照各自的职责及时发现报告,并采取措施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做好被解救妇女的安置、救助和关爱等工作。妇女联合会协助和配合做好有关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歧视被拐卖、绑架的妇女。

    第二十三条 禁止违背妇女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其实施性骚扰。

    受害妇女可以向有关单位和国家机关投诉。接到投诉的有关单位和国家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书面告知处理结果。

    受害妇女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根据女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生理卫生、心理健康和自我保护教育,在教育、管理、设施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其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女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应当建立有效预防和科学处置性侵害、性骚扰的工作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女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通知受害未成年女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女学生,学校、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其隐私和个人信息,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

    (一)制定禁止性骚扰的规章制度;

    (二)明确负责机构或者人员;

    (三)开展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教育培训活动;

    (四)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卫措施;

    (五)设置投诉电话、信箱等,畅通投诉渠道;

    (六)建立和完善调查处置程序,及时处置纠纷并保护当事人隐私和个人信息;

    (七)支持、协助受害妇女依法维权,必要时为受害妇女提供心理疏导;

    (八)其他合理的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措施。

    第二十六条 住宿经营者应当及时准确登记住宿人员信息,健全住宿服务规章制度,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发现可能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七条 禁止卖淫、嫖娼;禁止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或者对妇女进行猥亵活动;禁止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在任何场所或者利用网络进行淫秽表演活动。

    第二十八条 妇女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人格权益受法律保护。

    媒体报道涉及妇女事件应当客观、适度,不得通过夸大事实、过度渲染等方式侵害妇女的人格权益。

    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通过广告、商标、展览橱窗、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等形式使用妇女肖像,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 禁止以恋爱、交友为由或者在终止恋爱关系、离婚之后,纠缠、骚扰妇女,泄露、传播妇女隐私和个人信息。

    妇女遭受上述侵害或者面临上述侵害现实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三十条 国家建立健全妇女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妇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筛查和诊疗,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开展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的健康知识普及、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保障妇女特殊生理时期的健康需求,为有需要的妇女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支持。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妇幼保健机构,为妇女提供保健以及常见病防治服务。

    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依法捐赠、资助或者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妇女卫生健康事业,提供安全的生理健康用品或者服务,满足妇女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

    用人单位应当定期为女职工安排妇科疾病、乳腺疾病检查以及妇女特殊需要的其他健康检查。

    第三十二条 妇女依法享有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子女的自由。

    第三十三条 国家实行婚前、孕前、孕产期和产后保健制度,逐步建立妇女全生育周期系统保健制度。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妇女生育安全和健康。

    有关部门应当提供安全、有效的避孕药具和技术,保障妇女的健康和安全。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时,应当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配备满足妇女需要的公共厕所和母婴室等公共设施。

    第四章 文化教育权益

    第三十五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

    第三十六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保障适龄女性未成年人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义务。

    对无正当理由不送适龄女性未成年人入学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依法责令其限期改正。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政府、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适龄女性未成年人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创造条件,保证适龄女性未成年人完成义务教育。

    第三十七条 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在入学、升学、授予学位、派出留学、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学校在录取学生时,除国家规定的特殊专业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取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女性平等享有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规定把扫除妇女中的文盲、半文盲工作,纳入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规划,采取符合妇女特点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组织、监督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第三十九条 国家健全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妇女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根据城镇和农村妇女的需要,组织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

    第四十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从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五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四十一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

    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就业保障政策措施,防止和纠正就业性别歧视,为妇女创造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为就业困难的妇女提供必要的扶持和援助。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招录(聘)过程中,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限定为男性或者规定男性优先;

    (二)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

    (三)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

    (四)将限制结婚、生育或者婚姻、生育状况作为录(聘)用条件;

    (五)其他以性别为由拒绝录(聘)用妇女或者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录(聘)用标准的行为。

    第四十四条 用人单位在录(聘)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应当具备女职工特殊保护条款,并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等内容。

    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的集体合同中应当包含男女平等和女职工权益保护相关内容,也可以就相关内容制定专章、附件或者单独订立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第四十五条 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妇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四十六条 在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培训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健康以及休息的权利。

    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限制女职工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女职工在怀孕以及依法享受产假期间,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期满的,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期限自动延续至产假结束。但是,用人单位依法解除、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服务协议,或者女职工依法要求解除、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服务协议的除外。

    用人单位在执行国家退休制度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歧视妇女。

    第四十九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招聘、录取、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培训、辞退等过程中的性别歧视行为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

    第五十条 国家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保障妇女享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权益。

    国家提倡和鼓励为帮助妇女而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

    第五十一条 国家实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婴幼儿托育服务等与生育相关的其他保障制度。

    国家建立健全职工生育休假制度,保障孕产期女职工依法享有休息休假权益。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

    第五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贫困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妇女的权益保障,按照有关规定为其提供生活帮扶、就业创业支持等关爱服务。

    第六章 财产权益

    第五十三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

    第五十四条 在夫妻共同财产、家庭共有财产关系中,不得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权益。

    第五十五条 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或者征用补偿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不动产登记,应当在不动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上将享有权利的妇女等家庭成员全部列明。征收补偿安置或者征用补偿协议应当将享有相关权益的妇女列入,并记载权益内容。

    第五十六条 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以及其他涉及村民利益事项的决定,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户无男性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

    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的,男方和子女享有与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的权益。

    第五十七条 国家保护妇女在城镇集体所有财产关系中的权益。妇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相关权益。

    第五十八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继承权。妇女依法行使继承权,不受歧视。

    丧偶妇女有权依法处分继承的财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五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六十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

    第六十一条 国家保护妇女的婚姻自主权。禁止干涉妇女的结婚、离婚自由。

    第六十二条 国家鼓励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共同进行医学检查或者相关健康体检。

    第六十三条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引导当事人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六十四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第六十五条 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为受害妇女提供救助。

    第六十六条 妇女对夫妻共同财产享有与其配偶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不受双方收入状况等情形的影响。

    对夫妻共同所有的不动产以及可以联名登记的动产,女方有权要求在权属证书上记载其姓名;认为记载的权利人、标的物、权利比例等事项有错误的,有权依法申请更正登记或者异议登记,有关机构应当按照其申请依法办理相应登记手续。

    第六十七条 离婚诉讼期间,夫妻一方申请查询登记在对方名下财产状况且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查取证,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离婚诉讼期间,夫妻双方均有向人民法院申报全部夫妻共同财产的义务。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损毁、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财产。

    第六十八条 夫妻双方应当共同负担家庭义务,共同照顾家庭生活。

    女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男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有权在离婚时要求男方予以补偿。补偿办法由双方协议确定;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十九条 离婚时,分割夫妻共有的房屋或者处理夫妻共同租住的房屋,由双方协议解决;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七十条 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监护权。

    父亲死亡、无监护能力或者有其他情形不能担任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的,母亲的监护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七十一条 女方丧失生育能力的,在离婚处理子女抚养问题时,应当在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条件下,优先考虑女方的抚养要求。

    第八章 救济措施

    第七十二条 对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或者检举。有关部门接到控告或者检举后,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为控告人、检举人保密。

    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者司法机关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七十三条 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妇女联合会等妇女组织求助。妇女联合会等妇女组织应当维护被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有权要求并协助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处。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依法查处,并予以答复;不予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妇女联合会可以向其提出督促处理意见,必要时可以提请同级人民政府开展督查。

    受害妇女进行诉讼需要帮助的,妇女联合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七十四条 用人单位侵害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以联合工会、妇女联合会约谈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监督并要求其限期纠正。

    第七十五条 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等方面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申请乡镇人民政府等进行协调,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以及其他涉及村民利益事项的决定进行指导,对其中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内容责令改正;受侵害妇女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七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通全国统一的妇女权益保护服务热线,及时受理、移送有关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予以处置。

    鼓励和支持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建设妇女权益保护服务热线,提供妇女权益保护方面的咨询、帮助。

    第七十七条 侵害妇女合法权益,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检察机关可以发出检察建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一)确认农村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时侵害妇女权益或者侵害妇女享有的农村土地承包和集体收益、土地征收征用补偿分配权益和宅基地使用权益;

    (二)侵害妇女平等就业权益;

    (三)相关单位未采取合理措施预防和制止性骚扰;

    (四)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

    (五)其他严重侵害妇女权益的情形。

    第七十八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侵害的妇女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履行报告义务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八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并由所在单位依法给予处分。

    学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制止性骚扰,造成妇女权益受到侵害或者社会影响恶劣的,由上级机关或者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未履行报告等义务的,依法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吊销相关许可证,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的,由公安、网信、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八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第四十三条和第四十八条规定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检举,推诿、拖延、压制不予查处,或者对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依法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未及时制止或者未给予受害妇女必要帮助,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妇女人身和人格权益、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以及婚姻家庭权益的,依法责令改正,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八十六条 本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援助,靠近我温暖你

    你知道法律援助吗?它被称为法律界的“希望工程”。过去的40多年,法律援助让法律之光照亮了弱势群体。如今过往的成熟做法和宝贵经验转化为了法律,2022年1月1日《法律援助法》来到了你我身边。

    《法律援助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它进一步拓宽了法律援助的方式、扩大了法律援助的范围。该法特别强调,为女性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时候,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注重女性的特殊需求,并遵守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规定。这部法律更好地为妇女儿童撑起了“保护伞”。

    一个患病妻子的求助

    三年前,我得了重病,丈夫却提出离婚。我怎么也想不到,经营多年的婚姻如此不堪一击。我和阿峰是大学同学,毕业后我们回到阿峰老家结婚生子。女儿出生第二年,婆婆患病住院,为照顾家庭我辞去工作,阿峰去大城市打拼赚钱。渐渐地,我意识到自己和阿峰的差距。他的视野越来越宽,可我与社会越来越脱节。我想有所改变,出去工作,阿峰却不放心请人照顾生病的母亲,我再次为了家庭妥协。后来,阿峰给家里的钱越来越少,他说计划着在大城市买房,把我和女儿接到那边生活。女儿10岁那年,婆婆去世,我也在那一年被确诊患了重病,希望阿峰接我和女儿到大城市共同生活,因为那里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都比老家好。阿峰却拒绝了。他不仅不关心我,还拿走了家里的全部存款。从那时起,阿峰对我和女儿不闻不问,还提出了离婚,并表示把房子留给我和女儿,其他的事情他无能为力。

    我为家庭付出太多,不甘心就这样被抛弃,阿峰应该负担孩子的抚养费以及我治病的费用。我没有固定工作,打官司也请不起律师。在这种情况下,我能申请法律援助吗?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申请呢?

    连线人 晓洁

    本期的普法课堂,我们邀请了天津元泽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李月一作为“普法星推官”答疑解惑。李月一律师多年来致力于提供公共法律援助服务,是天津市妇联巾帼普法讲师团讲师,2020年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

    李月一 天津元泽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应援尽援,保护受困的她

    在多年的公共法律援助服务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类似晓洁的情形。她们年轻时为家庭付出全部精力,在年老或者患病时却被丈夫遗弃。在《法律援助法》实施前,晓洁患病并被遗弃是否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要看她能否提供相关证明。

    如今情况改变了。《法律援助法》规定,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张相关权益,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在以往的实践中,虐待、遗弃、家庭暴力的大多数受害人都是女性。所以,在该法实施后,像晓洁这样被丈夫遗弃的患病女性,即便无法证明经济困难,同样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值得点赞的是,《法律援助法》还规定,在为女性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注重女性的特殊需求,并遵守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规定。比如,在人员安排上应当优先指派女律师,应当注重保护女性隐私等。

    那么,晓洁有几种渠道可以获得法律援助呢?

    以往的法律援助工作,大多是由司法部门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渠道相对单一、力量较为有限。如今,《法律援助法》拓宽了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动员更多力量参与。

    晓洁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后,机构会依照其具体需要,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提供法律援助。另外,晓洁还可以向当地妇联组织提出申请,《法律援助法》明确规定,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参照本法规定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所以,晓洁可以依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多渠道寻求法律援助,请求专业的机构和人员,帮助她解答具体的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进行诉讼代理等相关服务。

    法有情,援无忧

    《法律援助法》有哪些亮点?它是如何为提供高质量法律援助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部法律,小帮邀请普法星推官来给大家划重点。

    Q:《法律援助法》有哪些亮点?

    A:这部法律的亮点有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困难不再是法律援助的门槛,扩大了受援人群的范围;二是确定了紧急情况下的先行援助制度。

    符合以下法定情形,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具体包括: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主张相关权益,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最后一款规定为以后扩展新情形预留了空间。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决定先行提供法律援助:距法定时效或者期限届满不足7日,需要及时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行政复议;需要立即申请财产保全、证据保全或者先予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律援助机构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应当及时补办有关手续,补充有关材料。

    以前一些劳动者打欠薪官司,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申请仲裁失败了。按照规定,对仲裁结果不服,应该在15日内到法院提起诉讼。可他们并不了解这一期限,找法律援助时,距离提起诉讼期满没剩几天,这时让他们去开困难证明,再申请援助往往来不及。《法律援助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先行援助,后补手续,能更充分地维护弱者的合法权益。

    Q:哪些情形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离婚、赡养等问题是否也能申请?

    A:目前法律援助的范围是比较广的。比如,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请求发给抚恤金、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请求工伤事故赔偿等情形,只要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无力请律师打官司的,都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此外,对于卷入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如果因为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此外,对于卷入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如果因为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当然,遇到婚姻家庭纠纷中主张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相关案件,如果权益受到侵害的一方,因为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的,同样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Q:《法律援助法》的实施,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有哪些积极意义?

    A:《法律援助法》对于家庭中弱者的保护更全面。比如,妇女和儿童作为家庭生活中的相对弱势一方,容易遭到家庭暴力、遗弃等情形,《法律援助法》对这类案件零容忍,遇到这种情形不需要考虑经济是否困难,都可以给予援助。此外,这部法律扩大了法律援助多方联动主体,明确了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群团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总之,《法律援助法》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法治的温暖和关怀。

    法律援助申请指南

    对诉讼事项的法律援助,由申请人向办案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非诉讼事项的法律援助,由申请人向争议处理机关所在地或者事由发生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相应的申请。

    2.申请人有哪些义务?

    因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应当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法律援助机构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应当及时补办有关手续,补充有关材料。

    受援人应当向法律援助人员如实陈述与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情况,及时提供证据材料,协助、配合办理法律援助事项。

    3.哪些情形法律援助会终止?

    受援人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法律援助;受援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的证据;受援人利用法律援助从事违法的活动;受援人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经被撤销;受援人自行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受援人有正当理由要求终止法律援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离婚法律援助申请表怎么填写,有理就能打赢官司吗】,是否是您想找的信用卡逾期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