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09:25:10来源:法律常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诗经中涉及婚姻家庭的有多少篇,诗经中反映恋爱和婚姻的作品有】,以下3个关于【诗经中涉及婚姻家庭的有多少篇,诗经中反映恋爱和婚姻的作品有】的信用卡逾期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信用卡逾期知识。
《国风》《国风》中的作品都是民歌,其精华尤在那些婚恋诗。婚恋诗,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爱情这一主题,几乎贯穿了历代文学的创作。这一优良传统,正是从《诗经》发源的。《诗经》中的婚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其中有的写情人间的幽期密约,有的写恋人间同歌共舞,有的写热恋中的互赠信物,有的写野外邂逅相遇而相爱,有的写别后重逢,当然也还有反映礼教的束缚和婚姻不幸的痛苦。
《国风》开首第一篇《关雎》就是一首非常健康的爱情诗。诗中描述一个青年男子在水边见到一位采荇菜的女子,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又无由自达,“求之不得”,于是产生了痛苦,以致于“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但是,这位男子又是一位充满美好愿望的乐观主义者,在热烈的情感追求中又有着清醒的理智,只是想象着若能和自己爱慕的女子在一起,他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就是说,诗人写相思,虽有悲哀,却并不悲痛欲绝以至伤感;理想实现之后,洋溢着欢乐之情但并不过分。这样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邶风?静女》则写的是男女的幽会: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个男子在城的一角等待情人的到来,心情急躁而不安,所以在那里搔首徘徊。其实女子早已到来,只是故意躲起来而已。情人既来,而且以彤管相赠,使男子大喜过望,于是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因为在他眼里,这不啻为定情之物。礼物并非有何特别,只不过是一株从牧场上带回来的花草,但它是心爱的姑娘所赠的啊。诗中主人公的神态和感情表现得非常细腻真实。与此相类的还有如《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狡即佼,佼好、美好。童是对少年男子的昵称。此诗可以感受到热恋少女的那种娇嗔和焦躁的心态,感情炽热而又带有点撒娇。诗的结构简单却很有感染力。《郑风?溱洧》则描写情侣游春的欢快: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订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水洧水,是郑国的两条河。阳春三月,春水涣涣,春光融融,郊外水滨,游客如云。这一对情侣相约而行,哪怕去过了也要再去一次。两人一问一答,嘻嘻哈哈,而且要折花相送,可谓情深意长。据《周礼?媒氏》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说明三月阳春,当时有一个自由恋爱的时期,此诗即反映郑国青年无拘无束的自由恋爱生活。有自由热烈的欢快恋爱的,然而也有爱情遭到干涉的,如《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等。如《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那个刘海前分、垂着两髦的年轻人是女子的心上人,但是母亲却不察其心,横加干涉,所以女的提出强烈抗议,表示将爱他爱到死,非他不嫁。相比之下,《郑风?将仲子》中的女子要软弱一些。《将仲子》诗写道: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女子劝她心中的“小二哥”(即仲子),不要翻过墙头到她家里来,不要折断她家的树,只怕父母兄弟和别人说闲话。看来女子因客观外界的逼迫——这个逼迫,主要来自于礼教的束缚——只能将爱深深的埋藏于心中,然而又不能不加以表白,以免对方的误解,反映了姑娘在爱情和礼教的冲突中进退两难的境况。
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为代表的所谓“弃妇诗”,则以哀伤的情调,描述了沉痛的婚恋悲剧,深刻揭露了在私有制下夫权制的不合理,倾诉了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谷风》的作者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因丈夫变心而遭受欺凌和抛弃: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这位妻子在被弃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怨恨。夫妻之间本应努力同心,哪能恩爱轻绝呢?“采葑采菲”二句,暗示着丈夫抛弃她的根本原因在于容颜的衰老。“色衰爱弛”,是古代弃妇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初婚的甜言蜜语,看来都是谎言。
行行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妻子被弃离家,丈夫连送都不肯送一步,甚至连门槛都不肯出。所以妻子满腹苦水。人们都说荼菜苦,与她的苦相比,已是甜如荠菜了。而此时,那负心汉还正与新婚妻子亲热呢。尽管如此,妻子还是充满着留念和幻想: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像泾水因渭水变浊一样,旧人因新人而变丑。丈夫因喜欢新人的美丽抛弃了旧人,但新人能像旧人那样操持家务吗?于是她不由得想起了捕鱼的鱼梁、捉鱼的鱼笼,担心新人随意乱动,说明妻子多少还存有一点幻想,盼望或许还有回来的机会。但又转念一想,自身都保不住了,还管这些干嘛?在后面的三节里,妻子深情的回忆当初她在这个家里是如何黾勉操持的:过日子缺东少西,她千方百计补足它;邻居家有了困难,她想方设法帮助。
谁料丈夫反而以怨报德,反目为仇,将妻子的美德视为破烂。家境穷时,丈夫把她视为过冬的腌菜;家境好了,便一脚踹开。女主人公以自己的穷苦贤淑和丈夫的薄情寡义的对比,指责了丈夫喜新厌旧的恶劣行为,客观地反映了夫权社会中的妇女悲惨命运。《毛诗序》说:“《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诗旨。
《卫风?氓》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相比,《卫风?氓》中的弃妇遭遇似更为悲惨。《氓》中的婚姻,是在男子的追求下女子才以身相许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男子换丝的目的是要追求这个姑娘。在这样的追求下,女方堕入情网,许以终生。“蚩蚩”二字,可解为戏笑貌。联系后面男子的行径,似给人一种虚情假意的感觉。但女子的确付以真情:“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完全是一往情深。但是,当女子与男子过完“三岁食贫”的生活之后,男子的面目暴露出来了:“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丈夫抛弃妻子的主要原因,也是“色衰爱弛”,这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二个比兴上可知。丈夫的这种背信弃义,是极不道德的,他不顾自己当初是怎样的“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一旦变心,便无情地将妻子休弃。妻子反思自己的行事,深感自己没有过错,所以她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对少女们发出告诫: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女子最后痛下决心,表示了一刀两断的坚决态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个刚强女子的形象:热情奔放,敢爱敢恨,勤劳善良,忠于爱情。而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相比,在不幸面前,她又有更可贵的一面,即能进行深入的反思,认识到产生悲剧的原因,并表现出刚强不阿的性格。这是一个值得歌颂的妇女形象。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作品再现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场景。反映婚姻、爱情的诗作更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婚恋诗中爱恨情怨种种情感又常常借助于植物意象进行表达。而《诗经·国风》中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居多,且植物这个特殊意象在婚恋诗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这篇文章就对《诗经·国风》中婚恋诗的植物意象进行了分析。
一、 引言
《诗经》在农耕文明下形成,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使先民对大自然产生了极度依赖,而爱情是人们生活画卷上浓墨重彩、不可或缺的一笔。我国最早的爱情诗歌记载可追溯到《诗经》。而在《国风》中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居多,而植物这个特殊意象在婚恋诗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人们通过花草树木等植物意象传达着先民的爱恨情怨,植物在先民表情达意的诗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清朝学者顾栋高《毛诗类释》对《诗经》的训诂划分了43种树木、38种蔬菜、37种草类、24种谷物、17种药物类、15种花果类,植物意象之繁多可见一斑。
二、《诗经·国风》婚恋诗中常出现的植物意象
(一)、嫣然的花意象
《诗经》中的花据不完全统计有一百三十多种。 除典型的《周南·桃夭》中美艳的桃花之外,还有很多婚恋诗涉及花意象。
如《召南·何彼往矣》中的“唐棣花”,再如《郑风·山有扶苏》中的荷花和红蓼。 《陈风·泽陂》 中也有荷花: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何? ”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舜华和舜英即木槿花,将女子的美貌比作水灵的木槿花,“颜如舜华”也成了后世赞美女子的佳句。
还有许多细微之处也“开花”:《郑风·溱洧》中联结男女之情的兰与芍药。 “国风” 中的花意象不只存于婚恋诗,如《郑风·出其东门》中形容女子众多的“荼”、 “雅”中同样有寄托着哀伤的凌霄花“苕”。
(二)、纤弱的草意象
草的意象在国风婚恋诗中的相对于果实和花来说更多一些,草脆弱但生命力旺盛,在婚恋诗中常被比作在情感方面处于弱势的女子。
葛藤可说是《国风》婚恋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草意象,它的生长习性较特别:长在丘陵地区的坡地上或疏林中,攀附于灌木或树上,葛藤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且湿润的阳坡,。 对土壤适应性广,越冬时地上部冻死,但地下部仍可越冬,第二年春季再生。虽然它的生命性很强,但依然有一些依附性。
比如,《周南·葛覃》中的蔓草“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唐风·葛生》中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葛生蒙棘,蔓蔓于域。 ”
(三)、成熟的果实意象
果实意象在《诗经·国风》婚恋诗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有许多种,较典型的《国风·召南·摽有梅》中的梅子:“虐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是一首大胆的求偶诗,在诗中渴望配偶的女子将梅子纷纷抛向心仪的男子,梅子越来越少,但是心仪的人还未出现, 表现了看到梅子成熟而暗暗自己求爱。
还有较著名的果实木瓜,《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这里有木瓜、木桃、木李几种果实,在古时候可以作为男女相好的定情之物。 还有其他果实,如桑葚:“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榛:“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 西方美人。 ”还有诗中不常见的椒:“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椒聊之实,蕃衍盈掬。”这些果实都或多或少与婚恋生活有一定的关系,如花椒就有多子的寓意。
三、《国风》婚恋诗中植物意象与女性形象
(一)、花意象与女性
提到花,人们会联想到缤纷的颜色、沁人的香味及袅袅的姿态。 中国人对花有一种原始崇拜,即把花卉看作女性生殖器官来崇拜。 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弟子赵国华,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对花卉生殖崇拜有这样的解释:“从表象来看,花瓣、叶片、某些果实可状女阴之形;从内涵来说,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叶片无数,具有无限的繁殖能力。 所以,远古人类将花朵盛开、枝叶茂密、果实丰盈的植物作为女阴的象征,实行崇拜,以祈求自身生殖繁盛,蕃衍不息。 ”
在《召南·何彼往矣》中出现的“唐棣”即“棠棣”,是茂盛浓丽的花,诗中以此形容齐侯女儿平王外孙出嫁时浓妆容貌,赞美了王姬的雍容华美。 盛开的艳丽棠棣花把我们带入一轴春意盎然的贵族出嫁画卷, 这些美丽花朵衬托出一个娇艳欲滴的新娘和一个豪华空前的婚礼。 再如《郑风·山有扶苏》中的“扶苏”,即荷花,它代表着女子的美丽,同时烘托着女子的娇嗔和男子的轻浮, 更成为这场爱恋默默的见证者。 《陈风·泽陂》中的荷花,女子看到塘中蒲荷相依,想到心仪的男子对自己无意,得不到爱的回报的女子不禁“涕泗滂沱”。
(二)、草意象与女性
在《周南·葛覃》中出现的蔓草“葛覃”,是与女性关系极密切的植物,“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葛草的旺盛象征着女主人公辛勤使得家族兴旺。 忙着织麻洗衣,可看出女子的勤劳。 想快点完成手头的活儿, 只因家中父母正在翘首期盼归宁,又体现着这个女子孝顺。 但《唐风·葛生》中的“葛”营造的却是另一种氛围:失去了丈夫的女子,声声哭诉缠绵悱恻,望着丈夫坟前凄凉疯长的葛和囍,气氛在此刻被渲染得肃杀悲凉。 在中国古代,女子必须恪守“三从四德”,必须勤于劳作,而且只有依附在夫家这棵大树上,身为蔓草的女子才能够生存,失去依靠的蔓草结局必定是凄惨的。“葛生蒙楚,蔓蔓于野”的样子就像夫妻紧紧相依的模样。 失去了丈夫的妻子看到野草尚能相依, 自己和丈夫却天人永隔再也不能依偎,不禁更悲伤。
(三)、果实意象与女性
在农耕生产的古代,人们的情感自然和农事相关,成熟的果实就成了人们寄托喜爱和美好愿景的意象。 《诗经·国风》 婚恋诗中出现的果实意象就象征着成熟的女子、成熟的情感甚至有瓜甜绵绵的意义。 不管是成熟掉落的“梅子”还是香气扑鼻的“木瓜”都和渴望求偶、婚嫁的女性形象有关。
如《国风·召南·癖有梅》,关于这首诗,闻一多先生在《诗经新义》中说:“在某种节令的聚会里,女子用新熟的果子,掷向她所属意的男子,对方如果同意,还在一定时间内送上礼物来,便可以成为夫妇。 ”这首诗中表现了女子的焦急渴望,成熟的梅子成了传递爱情的工具。 酸甜的梅子,能够用来调制味道,梅也有了调和众味的延伸意义,《淮南子》中提到:“百梅足以为百人酸,一梅不足以为一人和。 ”梅子的酸甜可调和婚姻生活滋味,于是梅子也成了爱情的象征。成熟的女子向男子抛出渴望婚配的讯息, 这种直白大胆的行为足以表现女子内心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渴望。
再如《国风·卫风·木瓜》中的木瓜,同样引用闻一多的《诗经研究》:“《木瓜》诗当是古俗于夏季果熟之时,会人民于林中,士女分曹而聚,女各以果实投其所悦之士,中焉者或以佩玉相报,几约为夫妻焉。 ”成熟果实意象具有了定情作用, “木瓜、木桃、木李”瓜果象征着女子,“琼琚、琼瑶、琼玖”玉石则象征着男子,虽“木瓜、木桃、木李”价值远不如回报的“琼琚、琼瑶、琼玖” 玉器,但爱情的价值远不是这些可衡量的。瓜果和玉石的交换意味着男女情投意合,互许终身。
四、《国风》婚恋诗中植物意象的后世影响
《诗经》中植物意象也一直延续到后世诗歌中,如《卫风·伯兮》写到忘忧的萱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犀。 ”哪里能找得到忘忧草,要种就要种在屋子的北面。《卫风·伯兮》写的是丈夫从军打仗,家中妻子终日惶惶,忘忧草也难以缓解她的担心。后后世的诗歌中沿用的“萱草”,如孟郊的“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白居易的“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 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 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 ”这些诗歌中都提到萱草,并用来起兴,表达自己无法缓解的忧愁:游子离家思母愁,年华逝去愁,这些都是对《诗经》萱草意象的沿用。
在后世的诗歌中也沿用花的意象来传情达意,如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就用了可追溯到《周南·桃夭》的桃花意象。 还有许多诗词中花的意象,不都是来源于《诗经》的启迪吗?
杨柳最早也源自《诗经》,后世诗人反复吟咏。 杨柳意象最初来自于《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当初出征的时候,杨柳随着风摇摆晃动;现在在回来的路途上,鹅毛大雪又漫天飞舞。 杨柳成了离别感伤的特定意象。 后代名篇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等诗歌,杨柳成了离别的固定见证, 成为渲染离别悲伤气氛的绝佳意象。 而在分离时折上一枝杨柳送给行人,成了古代离别的常见“仪式”,“柳”即“留”,望行人“留”,又盼远行一切安好。 古人用杨柳喻惜别怀远之意,皆出自《诗经》。
先民在远古农耕时代播种、采集、收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与植物的关系牢不可分,植物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巨大影响。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上百种植物意象则偏重先民的婚恋生活、爱情故事,国风婚恋诗借植物起兴,寄托着自己的七情六欲, 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诗歌的经典财富,更是一种创作的思维方式和抒发情感的方法。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国古代的婚嫁制度自夏商周始建立并逐步发展。那么我国古代的婚姻习俗有哪些呢?其实《诗经》中已有较全面与详细的介绍。
一,讲究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
《诗经》中有:“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以及《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女主人公遇到自己心仪的男子,即使心中再喜欢他也必须要求男子通过“明媒”才能与他结成夫妻。这是说婚姻必须是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如未告知父母或没有媒人,则被认为是破坏礼仪的不道德行为。 在古代,无论是国君,贵族宗室还是平民百姓,如果违反这一规定,则会受到谴责。《诗经》中有许多讽刺违背婚姻道德的诗篇。 如《载驱》一篇,是一首讥刺齐襄公与文姜淫乱的诗。齐襄公的妹妹文姜本来已经嫁给了鲁恒公为妻,但是她又返回齐国,与齐襄公通奸。这为伦理道德所不容的,《载驱》篇中对文姜的迫切返齐之心更是进行了绝妙的讽刺:“鲁道有荡,齐子发夕;鲁道有荡,齐子岂弟”你看为了及早与兄长相会,文姜天没亮就出发了;“鲁道有荡,齐子翱翔”在那鲁国的平坦大道上,文姜简直像只自由的鸟在振翅飞翔;“鲁道有荡,齐子遨游”文姜像一条鱼一样肆意游逛。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跟婚姻道德相关的诗篇,如《陈风?株林》,是讽刺陈灵公淫于夏姬的诗歌。
二,互赠定情信物
古代男女在结婚之前,会以赠送定情信物的形式表达爱意。《诗经》中涉及到的定情信物有彤管、荑、朴樕、鹿、木瓜、木桃、木李、琼琚、琼玖、梅、蕳等。它们大都取自日常生活,让男女在不经意的生活中,触动那份真情。 如“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其中就出现了定情信物“彤管”。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琚、瑶都是名贵的玉石稀有价高,用来赠送爱人,既表明自己对爱情的珍视,也暗含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蕑是一种香草。自古以香草喻美人,花草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也当见证美好的爱情。芍药,亦名江蓠,古代情人在“将离”时互赠此草,表示彼此即将离别。
三,婚姻六礼
六礼,中国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吉不仅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而且也把“神旨”作为依据。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选定良辰吉日为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六礼之中,纳征和亲迎最为重要。《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说的是周文王卜得吉兆纳征订婚后,亲迎太姒于渭滨。后世即以“文定”作为订婚的代称。《礼记·昏义》谈到亲迎后新郎新娘“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后世夫妇成婚成为“合卺”就是从这里来的。
“六礼”是在明媒正娶的情况下履行的礼节,除了明媒正娶外,还有私合、强占等形式。私合即是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雅?生民》反映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后稷的诞生,是因为他母亲姜嫄私合于郊外。周人说姜嫄“克禋克祀”,感动上天,“履帝武敏”,就生下了后稷。而强占就是用强力手段予以占有。《新台》就是一首揭露卫宣公劫夺儿媳的讽刺诗歌。“燕婉之求,得此戚施”,年轻的姑娘本来想要嫁给年轻的小伙子,但是却嫁了个老驼背,癞蛤蟆。
我国古代的婚姻习俗从《诗经》中可窥一斑矣!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诗经中涉及婚姻家庭的有多少篇,诗经中反映恋爱和婚姻的作品有】,是否是您想找的信用卡逾期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