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7 14:47:09来源:法律常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好像是人类的本能行为,就像吃喝拉撒睡。所以,当一个女子或男子,长大成人后还没结婚,特别是年龄相当大了还不结婚,就成了所谓的“剩男””剩女”,就有好事者关心你——为什么不结婚呢? 作为一名资深、大龄、不结婚的女青年,我已经可以厚颜无耻到恬不知耻的程度了,遇到这种无厘头的问题,会面不改色气不喘地反问——为什么要结婚呢?
有谁想过这两个问题吗?为什么不结婚呢?为什么要结婚呢?
其实,我不结婚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想娶我的人我不想嫁,我想嫁也想娶我的人还没出现——仅此而已!我想结婚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心甘情愿地、急不可待地想和一个人长相厮守、白头到老——仅此而已!
但反观我亲历见闻的种种,再经过一番又一番深入思考,我发现结婚这件事并不简单。首先,它不是一个人的一厢情愿,而是两个人的两情相悦;一个人孤掌难鸣,得两个人一拍即合。这个首要条件就相当的难达成,况且结婚就是婚姻成立,这就更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相当烧脑的社会问题、伦理问题、道德问题、法律问题。
这么难的问题怎么破?这么难的事儿,人类为啥还要前仆后继地冲锋陷阵呢?我做了一段时间深入思考。太久太远的咱不论,那些名门望族、达官显贵也和咱不沾边,也不谈,只说说当今中国社会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下普通老百姓的结婚,我归纳总结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繁衍养育后代
生物界中,只有低等生物能实现孤雌生殖。高级一点儿的生物要想实现种族繁衍,必须进行雌雄结合,不管是植物的受精还是动物的交配,总之要通过雌雄结合才能繁衍后代。作为食物链顶级的人类物种,也逃不脱大自然的神掌,在体外受精试管婴儿技术诞生之前,必须是两性结合才能完成造人大计。而结婚是实现人类两性结合的合情合理合法途径。
不单是造人这个活儿需要合作,养娃也需要。不单单是经济上生活上需要双方共同承担,在娃的教育上两性的角色和能给予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更别说娃的情感需要。而结婚是两性建立家庭养育后代的社会条件。
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似乎要逃脱大自然的掌控了。精子库、卵子库、试管婴儿、代孕,这些先进玩意儿使得造人活动不依赖于两性的实际结合动作依然能够完成,也就使得结婚这事儿显得没那么紧急且必须了。世界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的孩子据报道不是他老婆生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出生的时候他的生母并没有结婚。未婚先育越来越不是什么惊掉下巴的事儿,遇不到可以结婚的人,想生娃养娃,只要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精神魄力,有足够泛滥的爱心和耐心来单挑养娃的种种艰辛,绝对可以通过“孤雄生殖”或“孤雌生殖”来实现。至于娃娃是否能健康成长,单亲家庭培养出来的奥运滑雪冠军、全国父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不是有超出正常家庭孩子的阳光灿烂,而且具有世界影响力吗?这可是典型的正面教材。
可见,结婚不再是生娃养娃的必经之路,而结婚的目的也不一定就是繁衍后代,比如“丁克”家庭。女人是人,不是雌性动物,不是生育工具,繁衍后代不是女性生命的唯一使命。随着女性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好的经济能力,将更不会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而走进婚姻。希望男性也是这么想吧。
二 劳动分工合作
男女有别是大自然的神作,生理基础决定了女性干不了力气活,而男性则不擅长精巧的手工操作。正如黄梅戏《天仙配》里唱的:“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男女分工合作的经典写照。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很长一段时期里,男人就是劳动力的代名词。挣钱养家、干体力活儿是男人的事儿,带娃做家务、缝缝补补照顾家是女人的事儿。结婚是实现这种分工合作的最优方式,俗话不是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这是天作之合。
可是,世道变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随着社会产业越来越细分,女性能做的工作越来越多,挣钱养家不是男人才有的优势。科技在进步,生活越来越自动化便捷化,对重体力劳动的依赖越来越小,而且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只有你想不到的服务没有你买不到的服务,实在需要劳动力的脏话累活,只要花钱,总能服务到家。反正我一个人生活这么久,没有因为缺乏劳力犯过难;反之,男人也可以不做饭不用缝缝补补,外卖随时能叫到,衣服随时可以换新,洗衣店缝纫铺,什么服务都有,离开女性也不是不行;况且,现在女性都不做女红不太会做饭了呢。
没有生活劳动所迫,免费老妈子免费劳力不急需了,结婚这事儿也就不用马马虎虎凑合着解决了。
三 搭伙过日子
从成本效率角度计算,一个人做一个人的饭,每顿饭都自己做,和一个人做两个人的饭,两顿中有一顿自己不用做,或者两个人分工合作、每顿饭都两个人一起做,后两个选项要比第一个选项节省个人时间和劳动。所以结婚过日子是一种整合资源节约时间和劳动成本的活动。
两个人一起买房买车买家用一起用,显然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实现的可能性大、资源利用率高。两个人一起工作奋斗,抵御风险的能力必然也增加,比如一个人失业了,还有一个人做备份顶上去。两个人一起生活,有个病啊灾儿啊啥的,身边有个人嘘寒问暖端茶倒水。一个人的快乐和另一个人分享,快乐就加倍了;一个人的痛苦和另一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半了。
正如教堂里宣读的结婚誓言:不论她/他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于他/她,直到离开世界。这是婚姻关系的使命。但如果把婚姻当成生活的避难所,没有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的能力,结了婚还是不会有快乐加倍痛苦减半的效果,只能降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是残酷的生活现实。我做医学联络官的时候会去医院拜访医生,有时候还直接对接患者家属。那时候明白了这句话:医院是最能看尽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的地方。对接患者家属的时候,如果患者足够幸运,往往会有两个家属队伍,一队是娘家人,一队是婆家人,支持治疗的是娘家人,放弃治疗的是婆家人;如果患者没那么幸运,就只能看到娘家人。有一次遇到患者本人,身边是她的丈夫,她满眼是对生的渴望,满眼是对她丈夫的期待,而她的丈夫一句支持治疗的话都不愿说,眼神和言语一起闪躲。还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病,排队候诊的时候,一位病友大姐估计是伤透了心,对我们这些陌生人讲她的悲伤。她和他的丈夫同住一个屋檐下,她生病好几天了,感冒发烧咳嗽,她丈夫没有关心她一句话,没有给她倒过一杯水。
所以,很多人想通过结婚找个护工或陪护,也真是想瞎了心。付出与接受是天平的两端,没有感情的一家人,可能真还不如一条有灵性的狗。
四 社会法律契约
结婚是要领结婚证的。一纸证书是一种法律契约,是一种道德约束,是一种公认规则。这种契约和规则试图保证双方彼此忠诚、彼此信任、彼此负责。
当年老爹做手术需要签字,我不明就里就要去签,可被医生拒绝了。原来能签字的只有老妈,老妈在,我是女娃不能签字,即使老弟签字也不行。
几年前我做个微创手术,事儿不大,但还是需要全身麻醉。麻醉前医生说需要签个字,问我谁在手术室外,我说是我闺蜜,医生让我自己签了。不知道医院是否允许朋友签字,至少我是不想给朋友添麻烦的。她能极其用心地照护我,她应该不会拒绝为我的生命做承担,但我自己清楚她没有这个责任。那么,问题来了,当作为你监护人的双亲不在了,兄弟姐妹有了自己的家不在身边,更别说独生子女只有自己一个人,需要的时候谁来签这个和你生死攸关的字呢?也许只能在清醒的时候自己签好吧,也或许车到山前必有它法吧。
了解商业保险的人应该都知道,保险第一受益人是配偶,没有配偶才轮得上父母子女直系血亲。虽然谁都不希望摊上不好的事情,但担当和利益是结婚必然要接受的结果,是否做好了准备?
婚姻契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对女性的一种社会认可。不结婚的成年女性往往是会遭受社会诟病和质疑的,一些“有病”的好事者总会猜测不结婚的女性“有病”,这种不包容度远远超过对男性的,甚至结婚再离婚或者未婚先育的女性。这种契约也是给予女性的一个身份认证,至少女性在百年以后,她有个尘埃落定的地儿。一个朋友说过的话,我至今印象深刻,她说:“女人是没有家的,女人的心是众人的家。”是的,根深蒂固的华夏文化,“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没有夫家,就意味着女人没有家,就意味着那最终的一捧黄土无处可寻。
法律是与时俱进的,那种以婚姻为工具换户口换财富的交易被法律遏制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很难走进婚姻,妇女保护法和婚姻法一定会有进一步的改变吧? 随之而来的,能不能带来更多人观念的进步呢?
社会在进步,女性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家,心安处,谁在乎海角天涯魂归何处呢!
五 真爱归宿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人对感情的描述至今依然新鲜,而且越来越纯粹、越来越独立于外界的束缚与干扰。
两个情投意合的人,愿“生死契阔,与子成说”,一起笑看红尘的风花雪月花开花落、一起历经世事的风霜雨雪慢慢变老;相看两不厌,相濡以沫,相依相伴度过说长也短说短也长的一生;你敢把生命交付与我,我愿承担一生的重托——这才是结婚的终极目的。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纵观好的婚姻,没有哪家是缺爱的,成全成就爱与被爱,这才是结婚的意义。有太多企图、赋予婚姻太多的指望,到最后是否真能如愿得偿,只能冷暖自知。
可越纯粹越简单的善愿好像越难成办。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茫茫人海中,两个人的刚好遇见需要怎样的机缘巧合啊,按统计概率计算,比彩票中大奖还要难呢。但张爱玲又说:“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既然概率不是零,那就有希望,就可以期待追寻,ta,在此生,或来世。
关于婚姻,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写道:“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但我想钱钟书和杨绛两位先生应该没有想逃离围城,他们是彼此对的人。一个好朋友对我说,她和她家谁谁约好下辈子还在一起了,有这句话,什么都不用问,我就知道她生活地很幸福。也许是因了这现世让人羡慕的狗粮,也许是感动于故事里的牛郎和织女隔银河相望的一期一会,围城之外,还是不少人渴望翻越这座围城的墙,即使现实中的希望明显的那么渺茫。
时代变迁,结婚这件事在我可见的未来是否还是个事儿,不可知。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写诗作画了,会不会有一天也能开发出个完全顺遂人意的完美的ta来替代被称为“爱人”的人呢?这样的话,结不结婚或者和谁结婚就不用纠结了吧?但我想,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意识。除了性取向有先天特殊之处的人,异性相吸这个上帝抛下的谜题是任何时候都需要求解的。如果人造的ta能解决结婚这件大事,是不是意味着人类离毁灭也不远了呢?也或许有其他解,比如法律能承认并保护非婚姻关系的其他两性关系,亦或许人们能豁达到或者绝望到情缘了断心无挂碍,否则结婚就会是件一直纠结下去的事儿。
结婚往往是多个原因综合考虑的结果,只是不同时代、不同的人考虑的因素权重不同罢了,而不同时代结婚动机权重的不同产生的社会问题也不一样,是进步还是倒退?一言难尽说!当然,结婚也可能是某一时间人体内化学反应产生的冲动决定,简单粗暴。但不管怎样,结婚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以终为始地去做选择和决定,也许人间悲剧会少那么一丁点儿、欢乐结局会多那么一丁点儿。也不管怎样,能迈出结婚这一步的人至少是幸运的、是勇敢的,至于王子和公主从此是否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那是另外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