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13:18:05来源:法律常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婚姻是长久的迁就和牺牲,当其中一方不想再让步时,婚姻就会面临解体,即离婚。离婚在今天不算特殊,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这无可厚非。
但我们发现,离婚人群里有这样一小撮人,他们离婚不离家。
2020年,中国统计信息中心(CSISC)的一组关于社情民意的大数据显示,中国有将近10%的夫妇离异后仍然住在一起。其中70%是70后,80后不足20%。既然已经离婚了,但又没有分开住,那就说明双方还能够满足对方的某些需求,过着伪夫妻般的生活,戳中无数貌合神离的夫妇的痛楚。
那些苟延残喘的夫妻到底是为了什么?据婚姻专家研究发现,离婚不离家通常是这三种情况: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种情况:经济能力限制。随着思想观念的改革,婚姻的确不再讲究门当户对,但是婚姻是人生的一次资产重置的本质并没有变,只不过是有些人有能力不理会这一因素。
从功利的角度讲,那些没有资本离婚的人的选择相当不明智,不离婚至少财产可以以正当理由共享,而离婚后自己没能力重新开始,又委屈巴巴的住在一起,着实有点画蛇添足。
说到这里,其实很多人之所以选择离婚,根本原因是没有能力解决婚姻中的矛盾,无法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
仔细琢磨其实很多人并没有走到非要离婚哪一步不可,只是他们内心都想要解决婚姻的困局,但却找错了方法。
婚姻关系永远是两个人互动的结果,不要觉得某一方的牺牲理所当然,彼此扶持包容才是婚姻长久的秘诀,一出现问题,只会用离婚解决的人,即便换人他们也无法真正过的幸福。
其次离婚不离家的原因是为了孩子,可能是怕影响小孩的学习、可能是小孩一时接受不了父母离婚的事实。
然而如果一对夫妻已经离婚且不可能复合,却为了孩子假扮夫妻,这样的做法我只能说两个字:愚蠢。
言传身教的意义众所周知,父母的这一示范无异于在告诉孩子,当遇到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时,就逃避、欺骗自己、欺骗他人,错误的思维模式里会留下错误的解决问题思路,这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
其实孩子对婚姻的概念相对模糊,他们最直观的感受还是父母的情绪。
爱一个人或者厌恶一个人是装不出来的,如果父母离婚后仍然假扮夫妻孩子并非完全不会发现,更多的情况是他们知道事实,只是不知道怎么面对。
家庭结构的完整远没有家庭氛围带给孩子的影响大,如果家庭结构完整,但父母双方的相处模式很别扭,孩子每天生活在一种异样的氛围里,他的心理状态怎么可能健康。所以离婚就离婚,考虑清楚不要拖泥带水。
面对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对对方的怨恨转嫁到孩子身上。夫妻关系的破裂并不代表着亲子关系的破裂,明确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再相爱,但依旧很爱他,分开只是为了各自能够追求更幸福的人生。
孩子或许一时难以接受,但长远看来告诉孩子事实,理性引导才是对孩子最有益的方式。
最后一种情况是对彼此还有爱意想复合。这一境况的成功率很小,大部分这样做的前夫前妻最终都走到不欢而散,甚至彼此仇恨的地步。认真想想但凡婚姻关系还能维持,谁会走到离婚那一步?
离婚,不就是因为矛盾无法调和吗?
婚姻有时候的确没有太多道理可言,但规律事实是摆在那里的。舍不得放不下都可以理解,但如果已经离婚了,却还纠缠在一起,这种境况下,双方走出离婚阴影的时间都会延长,浪费掉的是时间成本。
如果有一方发展出了性恋情,而另一方还在原地踏步,又会进一步加剧双方的矛盾。
最令人头疼的是很多离婚不离家的夫妻,最后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炮友。或许双方对彼此都没有了感情,但一时意乱情迷发生意外也是常有的事情。可如果这样为什么要离婚呢?
离婚就是为了告别过去糟糕的生活,开始新的生活,离婚后又不离家,一切还保持原样,那么它的意义在哪里?
人是环境的产物,不要小看仪式感的力量,这个世界鲜少有人能够扭转“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得客观规律。虽然我承认人的确有内在的强大成长力量,但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坚强的意志,敦促自己。通常都在环境的混流里逐渐变得平庸。
所以如果真的对对方还有留恋、舍不得离开,那就直面两人婚姻的问题,解决它好让婚姻得以继续。
如果已经离婚了,就不要回头,拖着只会消耗岁月,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离开,干净利落的重新开始才是人生的正解。
你需要给自己空间疗愈自己,不要害怕未知。离婚从来不是人生的完结,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成年人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直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唯有面对人生的难题才能解决,逃避是懦夫才会干的行径。
人一生都在追寻亲密关系,我们需要婚姻带给我们的踏实感连接感,但矛盾之处在于,婚姻里不止有这些,还有一大堆在我们看来极其琐碎的柴米油盐、孩子、老人。
因此没有谁的婚姻绝对完美,我们都需要向现实做出一定的妥协,以此换取我们最想要的那部分东西。
所以对待婚姻,要像接待一个国家元首那样谨慎周到,很多人之所以婚姻失败其实和婚姻本身没有多大关系,婚姻一直都现实功利又夹杂着定点浪漫,是他们自己没有搞清楚事情背后的真正原理。
- The End -
作者|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