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压案怎么办,开车滴酒不沾出行一路平安

时间:2022-11-22 16:42:05来源:法律常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交通事故压案怎么办,开车滴酒不沾出行一路平安】,以下3个关于【交通事故压案怎么办,开车滴酒不沾出行一路平安】的法律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压案怎么办,开车滴酒不沾出行一路平安
  • 酒后不开车 平安伴你行
  • 各地法院全面排查整治有案不立等问题
  •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 酒后不开车 平安伴你行

    来源:人民日报

      4月20日晚,湖南省江华县交警设卡开展交通违法整治行动,一辆汽车临近卡点时突然掉头,拒不减速停车,将一名执勤交警撞倒后逃逸。其后,驾驶人钟某被抓获。经呼气测试,钟某体内酒精含量为每百毫升168毫克,涉嫌醉驾。事后钟某请求民警通融处理。“你喝酒前,怎么不想想这些后果呢?”民警当即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目前,钟某已被刑事拘留。

      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其中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并将“醉驾”的处罚,由原来的最高“处15日拘留、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和2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处拘役,并处罚金”的刑事处罚。该法于当年5月1日正式实施。

      “‘醉驾入刑’10年来,对于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我国执法司法机关始终坚持严格规范执法、公正司法,为降低酒驾醉驾发案率、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维护法律权威发挥了重要作用,‘醉驾入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和法治成效。”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虞浔说。

      从内心深处真正形成远离酒驾、敬畏法律的意识

      2019年8月1日凌晨,安徽省阜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报警人称,其丈夫酒后不听劝阻执意驾车回家,请警察出面制止。负责此案的民警介绍,由于金女士的高度警觉和果断报警,及时阻止了一起酒驾违法行为的发生。

      在北京从事代驾工作的王先生说,这两年除了车主酒后自己叫代驾的订单增多以外,一起聚会喝酒的朋友替车主叫代驾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有些时候甚至是没有参加饭局的朋友担心车主酒后驾车,替车主“云”叫车,生怕车主一时怀有侥幸心理,触犯法律,产生安全隐患。

      “目前,全国酒后代驾订单年均近2亿笔。如果没有‘醉驾入刑’的震慑和指引,这其中哪怕只有1/10的人铤而走险,也有近2000万次酒驾醉驾,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代驾行业蓬勃发展,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自觉拒绝酒后驾车的意识不断增强。

      江苏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交通安全保卫支队科长顾志坚说:“经过多年来的严格执法,‘醉驾入刑’的教育、震慑作用开始显现,涉酒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酒后拒驾’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驾驶人的行为习惯也在逐渐养成,可以肯定地说,‘醉驾入刑’后,严厉查处打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货车司机冯某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跑长途的司机中确实有人喝酒解乏。自从“醉驾入刑”以来,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国道省道,公安检查站几乎是逢车必查,而且现在违法成本相比之前大幅增加,职业驾驶员酒驾醉驾的现象大幅减少。

      根据人民网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民对“醉驾入刑”表示支持和赞同。一些网友说,“不酒驾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负责,必须要严格处罚”“对醉驾要一严再严,必须触及喝酒开车者的灵魂”“一次醉驾可以毁无数家庭,建议继续加大打处力度”。

      “醉驾入刑”执法司法实践中,一些地方探索建立危险驾驶罪后续警示跟踪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对犯罪行为人的警示教育、损害修复、跟踪监督,促使醉驾行为人从内心深处真正形成远离酒驾、敬畏法律的意识。

      每排查百辆车的醉驾比例比“醉驾入刑”前减少70%以上

      2018年4月24日晚,深圳交警在龙岗区某路段处理警情时,发现驾驶员张某昏睡在驾驶位上,醉得不省人事。由于张某昏迷不醒,执勤民警立即将其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并进行抽血鉴定。经检测,其血液酒精含量检测结果竟然高达每百毫升435.78毫克。张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综合处法制科科长项辉介绍,深圳交警开展代号为“猎虎”的酒驾查处专项行动,坚持每日常态化查处,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酒驾案件发生的规律精准查处,使得酒驾醉驾查获效率大幅提升。通过高密度、多频次、大范围的整治覆盖,增加执法强度,大大降低因酒驾醉驾造成人员伤亡的可能。

      “近年来,醉驾案件来源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醉驾案件的主要来源由事故调查处理中发现逐步变为交警现场查获。”顾志坚介绍,以江苏为例,2012年醉驾案件主要是在事故调查处理中发现,占总数近70%,而2020年醉驾案件的70%以上为路面现场查获,将醉驾查处在交通事故发生前。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醉驾入刑”以来,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死伤人数较“醉驾入刑”之前的10年分别减少6774人、13820人,2019年至2020年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死亡人数连续2年下降,分别下降4%、7%。2020年,公安机关每排查百辆车的醉驾比例比“醉驾入刑”前减少70%以上,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比2014年下降26.6%。

      “总体来看,自2011年‘醉驾入刑’至2020年,全国机动车增加1.81亿,驾驶人增加2.59亿,年均增长1800万辆、2600万人,但10年来全国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一成绩的取得,“醉驾入刑”功不可没,挽救了无数生命,也让无数家庭得以平安。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治理酒驾醉驾顽瘴痼疾

      2020年10月19日15点20分左右,江西高速交警直属六支队民警在某高速服务区对一辆小型轿车检查时,发现驾驶人满脸通红,车内有较重酒气。交警立即将该男子及车上3名乘客转移到警车上,并带回大队进行调查。途中,4个人拿出现金企图贿赂民警以逃避处罚,坐在后排的男子及另两名人员还一度拉扯交警,严重影响安全驾驶。该男子血检结果则为每百毫升133.8毫克,属于醉驾。最终,该男子驾驶证被吊销且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同时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移交检察机关起诉。

      “醉驾入刑”以来,执法司法机关将法律挺在前面,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作为治理酒驾醉驾顽瘴痼疾的利器,为醉驾说情、打招呼的现象已杜绝。

      “当场吹气、现场生成、自动保存、实时预警……现代信息化执法技术实现了查处酒驾全程留痕、智能监督全程覆盖,保证和促进了公安机关严格查处酒驾,公正执法。”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安机关在查处酒驾过程中使用联网式酒精测试仪,现场生成呼气测试单,当场自动传输至系统保存。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和监测平台,任何查询、调用血液样本的行为都将被记录。另外,针对呼气测试中重复吹气、弄虚作假等问题,以及血液样本提取、运输、保管、检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实时预警。

      顾志坚说,从“白手套”到酒精快检棒,查处酒驾配备的快速检测设备从无到有;从普通酒精检测仪到联网式酒精检测仪,实现了测试设备的跨越式升级。10年前,路面一线执勤交警在开展酒驾整治查处时,只能让驾驶员在白手套上“哈气”,交警再通过嗅觉判断驾驶员是否存在酒驾嫌疑,既不卫生,又不准确。

      “酒精检测仪器的检测效能和透明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南京交警秩序大队副大队长邓晶介绍,最初的普通酒精检测仪检测效率较低,整套流程耗时较长,而现在检测时间缩短到20秒,同时通过实时定位、检测数值等信息全程联网上传,实现后台监管,避免出现人为干预。

      另据介绍,民警在执勤查处酒驾醉驾勤务时,不得携带个人通信设备,斩断了可能有人打招呼的渠道。在酒驾醉驾案件办理过程中徇私舞弊、枉法办案的现象已杜绝。

      2021年4月9日晚8时,在湖南省益阳市桥北广场,一个满身酒气的中年男子不断用手机拨打电话,手机里传来的是“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声音。这一幕发生在当地查酒驾的集中行动中。“该男子是一名疑似酒驾人员,企图联系熟人帮他说情。”参加本次行动的交警介绍,这次行动要求所有民警手机关机并集中保管,杜绝了说情打招呼的干扰。

      “在查处酒驾过程中,公安机关通过完善执法程序、强化科技手段应用,从根本上清除了有案不立、压案不查、降格处理的顽瘴痼疾,宣示了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法治原则。”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山说。

      “‘醉驾入刑’以来,‘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渐渐成为大多数人自我约束的文明理念,引领和推动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根治醉驾仍任重道远,全社会规范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全面遏制酒驾醉驾尚需时间,必须持之以恒严格执法,让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无所遁形。”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祥说。

    各地法院全面排查整治有案不立等问题

    □ 整治顽瘴痼疾激荡政法队伍清风正气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长春

    立案、审判、执行……人民法院的每个工作环节,都关乎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实际成效,事关广大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有关负责人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各地法院按照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部署和法院系统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方案,将“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作为顽瘴痼疾整治的重要内容,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条线指导,注重摸清底数、紧盯问题短板,全面排查整治审判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

    全面摸底排查

    先知而后行,行必有所为。各地法院着力摸清问题底数、全面排查,为进一步开展整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各地法院认真排查违反立案登记制度,违反审判、执行期限管理规定,严重违反诉讼程序,违反财产保全、执行查封有关规定以及“套路贷”等虚假诉讼案件中的违纪违法等问题。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有案不立9个方面36项查纠整改对照清单,涵盖落实立案登记制、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跨境立案、“套路贷”虚假诉讼等立案甄别、立案信息源头录入、立案工作作风建设等内容。

    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网上立案为重点,核查后台提取的网上立案退回信息,全面排查有案不立等问题。

    四川省法院系统着力解决“诉前调”“民先调”案件强制调解、体外循环、缺乏监管以及由此引发的拖延立案、变相不立案等问题,着力解决隐性超审限、拖延办案等突出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各中级人民法院组织专班复查辖区法院执行案款管理工作,逐一排查标的到位率低、有财产未处置、案款未发放的案件,梳理每笔案款进账时间、进账方式、发放时间、发放方式。

    案必立诉必理

    只有把好立案关,才能使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有序推进审判执行工作。

    各地法院通过多种形式整治不予立案、未立案、拖延立案问题,整改人为制造立案难等司法作风问题,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法院畅通网上立案渠道,打造“分、裁、调、审”新模式,做到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诉讼事务“一站办、一网办、一次办”。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推出不准有案不立、不准提高立案门槛、不准拖延立案、不准以调代立、不准推诿立案、不准漠视群众诉权“六个不准”,作出立案渠道多样化、收件后当场出具凭证、诉前调解规范化“三项承诺”。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通过预约时段和固定排班的对接,落实“首问负责”,避免一案多人审查因口径不一造成当事人合理怀疑“立案难”,强化线上线下联动集成,打造网站、电话、短信、微信、App、窗口“六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完善自助立案、扫码立案、微信立案功能,提升网上立案效率。

    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行跨域立案、视频调解、网上庭审诉讼服务,依托移动微法院实现诉讼事务“一网通办”,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案件办理“线上查、线上调、线上结”。

    整治不规范执行

    执行工作直接关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各地法院排查梳理重复申诉执行信访,发现消极、违法执行线索,严肃整治不规范执行行为,强化终本案件规范办理。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常态化开展提级执行、指定执行、交叉执行,实行关联案件集中管辖、执行事务属地办理,有力提升执行效率。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组建民生案件执行团队,对交通事故、医疗损害等“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案件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案款;开展“执行春风”专项行动,集中发还涉劳动争议的550余万元执行款项,330余名当事人当场领到工资。

    山西省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两级法院成立执行服务中心,提供集立案接待、信息查询、案款缴退、材料收转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执行服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法院对终本案件进行“回头看”,开展“夜间执行”“节假日突击执行”等行动,会同银行推出“执行款收款码”,启用当天,法院账户即收到5笔执行款。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对2018年以来终结、终本案件的全部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开展双覆盖大回访。

    严控未结案增量

    违规超审限和虚假诉讼等问题影响恶劣。各地法院建立未结案件台账,加强对违规超审限案件的调查和督办,倒排工期、限期结案;及时公开审理期限、评估、鉴定、送达、结案等重要信息,便于当事人了解情况,监督案件进展。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相继制定或修订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扣除审限的申请流程、佐证材料、审查确认等程序并严格落实,在此基础上,持续加强清理力度、加快清理速度。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将结案质量和结案效率纳入各业务部门及基层法院的质量目标考核评价指标,采取审判管理系统预警提示、提醒案件承办人、院分管领导约谈超审限问题突出的办案单位负责人等方式,严控未结案件增量。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探索建立以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主要指标的法官办案效率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全省法院审限扣除、中止、延长的监督管理。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法院创新推出“打虚假诉讼七查法”,即主动审查、到庭询查、类案清查、串案并查、穿透审查、威慑核查、倒推倒查,构建诚信诉讼体系。

    健全体制机制

    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是教育整顿的关键。各地法院以制度形式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和“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进一步落实司法责任制,提升司法质效。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完善审判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的实施意见和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相关意见。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出台规范法官裁量权行使保障裁判尺度统一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审判权力制约监督。

    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出台立案服务科技化、诉讼风险智能化评估等18项诉讼服务便民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随着一个个审判执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被逐一发现并有效解决,人民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有新的提升。

    来源: 法治日报——法制网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2020年开展试点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一场触及灵魂的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铺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心怀“国之大者”,政法队伍闻令而动,迅速掀起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

    凝心铸魂、淬火砺剑、建章立制、倾心为民……这次教育整顿全链条发力、全系统整治,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取得了重大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重塑了政法铁军忠诚干净担当的时代形象。

    凝心铸魂:永葆忠诚纯洁可靠的政治本色

    在瑞金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在革命圣地井冈山、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安源等地开展“红色走读”活动,开设专栏组织干警讲述革命先烈英雄故事……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教育整顿中发挥红色文化的感召力,让革命旧址成为学习教育的“教室”、文物史料成为“教材”。

    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让干警们为之动容。干警们表示,经过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环节,增强了理想信念,筑牢了政治忠诚,更加树立了法院是政治机关的意识。

    筑牢政治忠诚是党中央对政法队伍的一贯要求,是教育整顿的首要任务。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各级政法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教育整顿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引导政法干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打牢永葆忠诚纯洁可靠政治本色的思想基础,更好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教育整顿的强大动力。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政治大考、忠诚大考、党性大考。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此次教育整顿突出政治建设,这是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推进政法队伍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树立政法队伍新形象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政法队伍紧跟时代步伐、在新时代履行好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

    大势所趋,自当奋楫笃行;使命如磐,尤需蹄疾步稳。

    试点先行,开局探路——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铺开之前,中央政法委已在部分地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一批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自下而上,分两批次——首批为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及省属监狱、戒毒所,于2021年2月底至6月底开展整顿;第二批为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单位及省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自当年8月开展整顿。

    “‘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做到重要工作直接部署、重大问题直接过问、重要环节直接协调、重要案件直接督办”“学习教育环节要‘求真’,做到真学真懂,学思用结合”“上好廉政教育课,搞好警示教育,引导政法干警增强法纪意识、守牢法纪底线”……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指导方案对走深走实提出了明确要求。

    如今,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提出落实“首学制度”,每次党组会议题开始前,首先安排政治学习,党组成员轮流导学、深入讨论;在河南,通过安排警示教育“廉政课”,教育广大政法干警深刻汲取教训,清流毒、铸忠诚;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周二夜学”制度、创新“上班一刻钟”、午学班等多种学习形式,努力实现学深悟透……

    政法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队伍。政法队伍也是和平年代奉献最多、牺牲最大的队伍,是一个英模辈出的光荣群体。教育整顿期间,各级政法单位选树了一批事迹可信、形象可亲、品格可敬、精神可学的政法英模和先进典型,让大家感受到英模就在身边、榜样就在队伍中间,使政法干警学有榜样、比有标杆、赶有方向,激发了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2021年11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守望忠诚的国安英雄”陈昕茹、“在大墙内燃烧火热青春”的张文博、“新时代坚守公平正义”的施净岚、“用生命守护平安的好局长”潘东升、让“正义永不低头”的周春梅、“把毕生奉献给党和人民公安事业”的崔道植,6个熠熠生辉的名字,6种不同凡响的人生经历,构筑起一道巍峨挺拔的精神坐标,汇聚成烛照公平正义的光芒,穿过岁月,直抵人心。

    淬火砺剑: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

    动真格、重实效,是此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突出特点。

    利剑出鞘!根据中央统一部署,16个中央督导组、3个中央政法机关督导组同心同向,全程开展驻点督导,实现了中央督导“势能”与各单位主导“动能”有效叠加,有力推动了教育整顿向纵深开展。特别是把督办重点案件作为主要抓手,督促突破了一批重大案件。同时,进一步畅通线索举报渠道,开设专门邮政信箱受理群众举报。

    教育整顿着力清除害群之马,维护政法队伍肌体健康。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公安机关近年来在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总是排名垫底。原来,该县公安局原政委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对政治生态造成严重影响。这一政法队伍的“蛀虫”后来被采取留置措施。经过这次教育整顿,青龙县政法系统政治生态得到明显改善,老百姓反映治安明显好转,政法机关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英雄的队伍里不容害群之马藏身。从清查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到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从深查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执法司法腐败,到严查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行为……教育整顿坚持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全面排查干警违纪违法线索,组织精干力量深挖彻查,形成了强有力震慑,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教育整顿中,有的政法干警主动向组织交心、表示坚决悔过纠错,有的投案自首。教育整顿既坚持从严的主基调,同时又把握队伍主流,确定了“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政策导向,教育大多数、惩处极少数。广大政法干警表示,通过教育整顿,自己思想有震动、内心受触动,干起工作不再有心理负担。

    教育整顿着力整治顽瘴痼疾,推动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违反“三个规定”,“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违规“减假暂”,充当司法掮客,违规参股借贷,干警家属违规从事经营活动……顽瘴痼疾表现形式多样,既是累积的“老大难”,也是难啃的“硬骨头”。

    各级政法机关精准发力、彻查彻治,什么问题突出,就聚力整治什么问题。仅第一批教育整顿期间,截至2021年7月31日,全国排查认定顽瘴痼疾问题66.4万件,已整改63.6万件,基本实现市县两级政法机关顽瘴痼疾清仓见底,解决了一大批执法不公正、司法不廉洁、遇事不担当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顽瘴痼疾整治效果,全国教育整顿办谋划推动一系列“小切口”专项行动迅速开展。

    中央政法委聚焦通报违反“三个规定”典型案例,公安部聚焦过度执法、逐利执法,最高法聚焦执行领域突出问题,最高检聚焦严惩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司法部聚焦监狱综合治理……聚焦影响执法司法重点环节,切实夯实专项行动的基础。

    涉企“挂案”“积案”集中攻坚,“电子警察”执法存在的过度执法、逐利执法问题有效整治,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清理攻坚并集中发放……坚持向突出问题“用猛药”,对顽瘴痼疾“出重拳”,行动效果好、社会反响好、群众反映好。

    建章立制:完善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

    2021年10月,中央政法委通报了一起典型案例:天津市公安局红桥分局民警李某某受崔某某之托,打电话委托该分局民警程某帮忙打探崔某某、石某伤情鉴定情况,后程某打电话找到办案民警,办案民警告知鉴定结果为轻伤且已告知双方当事人,并如实记录填报了这一情况,李某某、程某受到警示谈话处理。

    在教育整顿期间,各级政法机关紧紧抓住落实“三个规定”记录填报这个基础性环节,通过建立健全强制记录填报信息系统和记录填报内容直报制度,推动形成全社会落实“三个规定”的鲜明导向。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教育整顿坚持标本兼治,既立足解决当前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务求对症施治,又抓住影响政法队伍建设的共性问题、深层问题,着眼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划定底线红线,确保执法司法权力公正廉洁行使。

    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是影响司法廉洁公正的“毒瘤”。为此,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禁止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制度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法院、检察院离任人员从事律师职业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法官、检察官与律师接触交往负面清单,健全了禁止不正当接触交往的工作机制,完善了法院、检察院离任人员在律师事务所从业制度机制。

    规范政法干警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事关司法公信力。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相继出台了干警亲属的“禁业清单”,细化明确政策界限,突出监管重点,确保政法干警廉洁司法、廉洁用权、廉洁齐家,为政法事业和政法队伍建设长远发展夯基垒台。

    ——严格规范司法权的运行,杜绝“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等乱象。

    一段时间以来,减刑、假释案件过于依赖刑罚执行机关报请的材料,不少案件审理流于形式。2021年12月,《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发布,从准确把握实质化审理基本要求、严格审查实体条件、切实强化案件办理程序机制、大力加强监督指导及工作保障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减刑、假释裁定的公信力。

    预防和纠正违规违法“减假暂”,法律监督不容缺位。针对派驻检察“熟能生腐”“熟易生懒”问题,巡回检察制度应运而生。2021年12月,《人民检察院巡回检察工作规定》出台,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监狱、看守所巡回检察工作内容、方法和程序,及时解决制约巡回检察工作的难点堵点问题,与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分工配合、相互制约,共同维护好“大墙内的公平正义”。

    ——构建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破立结合,既惩又治。2021年,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分别就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协作配合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明确了14项具体任务,理顺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与检察机关监督活动的衔接流程,推动提升公安执法和检察监督规范化水平。

    从教育整顿暴露出的问题看,执行领域仍是廉政风险高发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执行权制约机制不完善。2021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执行权制约机制 加强执行监督的意见》出台,以有效解决“执行不廉”“作风不正”“拖延执行、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等顽疾为着力点,努力打造执行权运行的“制度铁笼”和“数据铁笼”。

    如今,各级政法机关努力促进整改成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使长期影响制约公正执法司法的深层次问题得到有效根治,执法司法公信力明显提升。

    倾心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人民满意是衡量队伍教育整顿成效的“标尺”。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到“我为基层解难题”实践活动,各级政法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受人民群众监督、由人民群众评判。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执行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兑现,着力整治执行领域突出问题,是打通实现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迫切需要。2021年11月18日是全国法院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日,全国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对历年陈年旧案进行全面清理,截至2021年11月,共清理无法定事由超过30天未发执行案款1655.36亿元,涉及案件99.92万件,所有超期执行案款已基本发放完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这一固本之举、浚源之措落到实处,必须坚持开门整顿,把群众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着力点。各级政法机关举行开放日活动,邀请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等召开座谈会,征集群众意见建议。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时隔24年,在公安机关不懈努力下,郭刚堂终于寻回了自己的孩子,离散多年的家庭重获团圆。2021年,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团圆”行动,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10932名。

    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效有目共睹,但部分法院仍然存在着年底不立案现象。“坚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2021年11月23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对年底不立案坚决做到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持续巩固深化改革成果,决不让“立案难”问题反弹回潮。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要——

    3.95亿辆机动车,4.81亿驾驶人,还有每年2000多万新领证驾驶人,安全便捷高效的交管服务已成群众“刚需”。全面推行驾驶证电子化、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网上查阅……近年来,公安部陆续推出了“全国通办、一证快办”等69项交管改革措施,累计为群众和企业节省办事成本800多亿元。

    每一次婚姻登记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畅通解决冒名婚姻登记纠纷法律救济渠道,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此,最高检联合最高法、公安部、民政部印发《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打通司法和行政的堵点,维护婚姻登记秩序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从推动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向基层延伸,到检察公益诉讼聚焦碧水蓝天净土、“舌尖上的安全”等,从公安机关下大力气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到司法行政部门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广大政法机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书写人民至上的精彩篇章,而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丰硕成果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16日 01 版)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交通事故压案怎么办,开车滴酒不沾出行一路平安】,是否是您想找的法律常识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