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22:15:06来源:法律常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交通事故多少天定案期,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明效力能否被推翻?一文讲清!】,以下3个关于【交通事故多少天定案期,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明效力能否被推翻?一文讲清!】的法律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技术分析,结合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责任后所作的技术性结论,实践中,该结论是否具有拘束力和执行力?
裁判规则
1.交通事故认定书不能作为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分配的唯一依据——葛某斐诉沈丘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周口市分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沈丘支公司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
案例要旨: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作出行政决定所依据的主要证据,虽然可以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但由于交通事故认定结论的依据是相应行政法规,运用的归责原则具有特殊性,与民事诉讼中关于侵权行为认定的法律依据、归责原则有所区别,交通事故责任不完全等同于民事法律赔偿责任,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不能作为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案件责任分配的唯一依据。行为人在侵权行为中的过错程度,应当结合案件实际情况,根据民事诉讼的归责原则进行综合认定。
审理法院: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年第11期(总第169期)
2.复杂交通事故案件中,事故责任认定不是侵权赔偿的唯一依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与金某兵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上诉案
案例要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作为较为常见的侵权之诉案由,在复杂交通事故的情形下,往往涉及公安部门对交通事故所作责任认定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划分关系的处理,多数情形下,两者在责任认定及赔偿责任划分上较为一致,故事故认定书往往作为确定相关当事方承担赔偿责任最重要的依据,然因两者在责任主体、法律基础及法律适用上存在差别,司法审判实践中既要充分重视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的重要证明力,又要明确损害赔偿责任与事故认定责任的区别,在特殊复杂案件中,避免机械地套用事故认定书结论,而应在充分考虑事故发生的原因力、案发的具体情节及各方的过错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综合确认各方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角度需承担的民事责任。
案号:(2012)沪一中民一(民)终字第691号
审理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16期
3.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后,可以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载明的责任认定不予采信——许某忠诉卢某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
案例要旨: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或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以及人民法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责任认定、伤残评定确属不妥,法官可以在综合认证后对该责任认定、伤残评定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依据。
案号:(2001)揭民终字第93号
审理法院:广东省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2年民事审判案例卷
4.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未综合考虑所有因素,与审理查明的事故认定责任不一致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应作为定案依据——陈某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案例要旨:交通警察大队在认定事故时未予充分考虑形成事故原因即车辆超长、超宽对后车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其交通事故认定书所载明的认定依据与案件查明的认定事故责任的依据不符,故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认定不应作为定案依据。
案号:(2011)垫法民初字第01308号
审理法院: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
来源:重庆法院网 2013年8月22日
5.法院可不予采信交警部门作出的与事故现场勘查不相符且显失公平的事故责任认定——韦某诉黄某波、张某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案例要旨:机动车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认为受害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相对方不负事故责任。法院根据查明的案件事实,认定事故属于双方混合过错的,法院可不予采信交警部门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而根据公平原则,综合分析双方对造成本事故原因力的大小,确定各方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审理法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广西法院网 2010年10月08日
司法观点
1.
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审查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修正)》第二十四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人民法院应依法审查并确认其相应的证明力,但有相反证据推翻的除外。审判实务中,对于本条的理解,应当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非当然作为民事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事故认定书作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证据,其赖以成立的证据应当经过质证后,由人民法院审查确定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2)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公文书证,应当适用公文书证的规则。具体而言:
①交通事故认定书推定为真实,援引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当事人只需提出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原件或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认的副本,不负有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真实性的证明责任。对方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真实性有疑问、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进行调查。
②当事人可以提出相反证据推翻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其应当对交通事故认定书内容不真实负有本证的证明责任。即挑战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当事人,其所提供的证据应当达到能够证明交通事故认定书内容不真实的状态,如果只是使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处于真假难辨、真伪不明的状态,其并未完成证明义务,人民法院仍然应当依据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案件事实。这一点与反驳私文书证只需使私文书证证明的事实陷于真伪不明状态存在很大的区别。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编选组编写:《道路交通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适用手册》,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版。)
2.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和证明效力
交通事故认定书在民事诉讼中的性质是证据,其证据属性应为书证。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2)交通事故认定书在民事诉讼中,不具有鉴定结论或者勘验笔录的属性。
(3)书证是以其记载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或材料,以其记载的内容发挥证明作用是书证的本质特征。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在证据属性上应当为书证,这种认识符合书证的特征和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特点。
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非当然作为民事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作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证据,其应当经过质证后,由人民法院审查确定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摘自何志、侯国跃主编:《侵权责任纠纷裁判依据新释新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
3.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明属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有关检验、鉴定结论以及相关证据的分析判断,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以及当事人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责任所出具的法律文书,为人民法院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确定当事人的民事责任提供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将原来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的“责任”二字删除,改为“交通事故认定书”,取消了可以提请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重新认定的救济途径,以此来淡化交通事故认定的行政行为色彩,突出其证据属性,体现了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机制和理念上的变化,使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更加淡化了行政色彩,更多地体现出民事侵权责任的特点,也结束了交通事故认定书在性质上是具体行政行为还是证据的争论。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道路交通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
法律条文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人民法院应依法审查并确认其相应的证明力,但有相反证据推翻的除外。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八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依法作出裁判。
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第八十八条 审判人员对案件的全部证据,应当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
来源:法信、江西民事审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犯罪是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多发的犯罪,由于交通肇事责任认定的专业性以及个案的复杂多样性,该类案件的办理比较复杂,证据审查颇有难度。为此,笔者就该类案件证据审查要点作如下简要分析:
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一般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不仔细观察路况、疲劳驾驶等;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自认驾驶技术高超而超速驾驶、故意闯红灯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条件,行为人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一般系明知主观意图。具体而言,需要重点审查的证据有:(1)在有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情况下,要结合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现场勘查笔录、事故认定书等证据综合审查判断予以印证,如能形成完整证据链条,可以认定其构成交通肇事罪。(2)在没有犯罪嫌疑人口供的情况下,需结合其他在案证据进行推定,综合事故现场监控录像、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受处罚记录等证据判断,推定其是否明知违反交通规章。此时,推定行为人违反交通规章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重点审查犯罪嫌疑人提出的反证,看其辩解是否合理,能否达到排除合理怀疑、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二是行为的发生是否能被行为人所预见。预见的程度应以社会大众的认识水平为衡量标准。如果事故的发生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水平,则属于意外事件。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认定交通肇事案件中最关键的证据,其采用与否直接影响到罪与非罪的界分。目前,司法实践较为普遍的观念是,公安机关所作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具有当然的证明效力,可以直接作为证据采信,但笔者认为,不能一味迷信事故责任认定书,唯其定案量刑。在审查事故责任认定书时,除了从形式上要审查认定书是否由两名以上交警制作,是否由相关人员签字或盖章等程序性内容,更关键要从实质上判断认定书的结论是否正确。此时,需结合事故现场勘查图、照片、监控录像、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等综合判定责任认定书结论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着合理的怀疑,再根据双方过错程度及对事故后果的原因力大小来确定事故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关于以交通肇事共犯论处的两种情形的规定来看,笔者认为,认定共犯需要审查以下几点:(1)共犯人员范围。根据《解释》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共犯仅限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四类人员,除外其他人员不构成共犯。因此,要结合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肇事车辆权属证明相关证明材料等综合判断,重点审查上述四类人员的身份情况。(2)审查上述四类人员的供述。行为人供述是最直接的证据,通过其供述核实其是否指使肇事人逃逸,或强令他人违章驾驶。如明知他人酒后、吸食毒品后仍指使驾驶机动车辆的;等等。(3)注重客观证据的审查运用。在上述四类人员拒不认罪的情况下,要运用客观证据,通过审查通话记录、手机短信、微信聊天记录等客观证据,核实其是否实施了相应的犯罪行为。如严重超载的,应审查共同犯罪人之间联系、组织将货物超载装车的运输单据、通话记录等证据,核实其相互之间的共同犯意。
量刑情节关乎行为人刑罚的轻重。交通肇事罪量刑情节分为从轻和从重情节两个方面。(1)从轻情节方面,主要审查是否存在自首、立功、刑事和解情况等情节。结合到案经过、处警记录、讯问笔录、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证人证言等证据,核实其是否符合自首的认定条件。刑事和解方面,审查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方达成和解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核实是否自愿,经济赔偿履行情况等。对于达成刑事和解的,反映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态度,人身危险性降低,一般予以从轻量刑处理。(2)从重情节方面。主要审查是否有逃逸情节。事故发生后,行为人有救助被害人的法定救助义务,如其具有逃逸情节的,应从重处罚。认定逃逸情节时,着重审查逃逸的目的,核实是否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根据《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对此,主要审查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结合证人证言、通话记录、逃逸后的行为表现等证据,核实其主观目的,判断其辩解是否成立。
来源:检察日报
来源:沈阳中院民一庭
问:同一起交通事故致多人受害时,部分赔偿权利人起诉的,对未起诉者权利如何保护?
解答:同一起交通事故致多人受害,部分赔偿权利人起诉的,法院应通知其他赔偿权利人在规定的时间及时主张权利。在通知规定的期限内,其他未起诉者坚持不起诉的,法院释明后应就已经起诉的案件进行审理,不再为未起诉者保留必要的交强险赔偿份额。
理由:实践中,经常遇到一起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的情况,在伤亡者权利保护上,存在起诉时间不统一,交强险、商业三者险等保险利益如何分担的难题。为了解决该难题,建议伤者一起启动诉讼,明确各伤亡者的损失情况,尽量做到保险利益公平分配。但对于轻伤者在事故发生后短期内提出起诉的,重伤者还处于诊疗期内时,则对轻伤者主张的赔偿之诉应中止审理待重伤者诊疗期过后,再行恢复审理。总之,审理共同被侵权纠纷案件,涉及有限赔偿分配时应当既保证实体裁判的公平、合理,又得兼顾程序效率与公正。
问: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致受害人死亡的,死者无赔偿权利请求人或者赔偿权利请求人不明时,行政部门或机构是否有权代表受害人诉讼?
解答:交通事故致身份不明人员死亡,无赔偿权利请求人或者赔偿权利请求人不明的,行政部门或机构未经法律明确授权,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驳回起诉。但其为死者垫付的医疗费、丧葬费等实际发生的费用除外。
理由: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第六条规定,即鉴于侵权责任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被侵权人死亡,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并没有赋予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提起请求的权利,当侵权行为造成身份不明人死亡时,如果没有赔偿权利人或者赔偿权利人不明,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无权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死亡赔偿金,但其为死者垫付的医疗费、丧葬费等实际发生的费用除外。
问:公安交警部门制作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文书证明效力如何认定?
解答:对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依法审查并确认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明力,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交警部门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的,人民法院应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调取事故卷宗材料入卷,综合认定民事责任。
理由:1.有明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一般情况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采信。如存在足以推翻交通事故责任的证据,应按照司法解释规定和民事证据规则规定分析,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能否作为定案证据使用。2.仅有交通事故证明时,人民法院可将事故证明作为案件客观事实认定的依据,予以采信。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规定对交通事故中交通事故参与认定的过错、因果关系、原因力大小等进行认定。
问:伤残等级鉴定时机选择如何把握?
解答:交通事故伤者在治疗终结或康复期满后,方可进行伤残等级鉴定。针对伤者佩戴钢板等内置辅助器具的情形,一般应在伤者摘除内置辅助器具后启动伤残鉴定程序。如伤者经医疗机构医嘱确定其不需要摘除内置辅助器具的,其可以直接进行伤残等级鉴定,但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不再赔偿后续摘除内置辅助器具发生的经济损失。
理由:合理的伤残鉴定时机应该是以事故所致的损伤治疗终结为准。在审判实践中,多有伤者佩戴钢板等内固定物进行伤残等级鉴定,鉴定结论并未排除佩戴内固定物进行鉴定对鉴定结果的影响。对伤者在定残后,又提出取内固定物发生的诊疗费用诉讼主张同时予以支持,该种做法显然存在一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伤残等级、加大赔偿主体的赔偿责任,使一些在取出内固定物后不构成伤残的或较低伤残等级的伤者从中受益。
问:好意同乘法律责任如何认定?
解答:无偿搭乘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人损害,被搭乘人有过错的,应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搭乘人有过错的,应当减轻被搭乘人的责任。搭乘人明知机动车存在超载或酒后驾驶、未取得驾驶资格等情形的,搭乘人仍坚持搭乘的,应当认定存在“过错”。
理由:现行法律对无偿搭乘机动车导致受伤情形,被搭乘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没有明确规定。无偿乘车人在学理上称为好意同乘者,是指交通事故中在遭受损害的机动车内的无偿乘车人,即所谓的搭乘便车。好意同乘责任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之一。有过错的被搭乘人对好意同乘者造成人身损害的,应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在符合侵权赔偿责任构成要件时,应承担侵权的损害赔偿责任,具体而言,应承担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被搭乘人不因乘车人是无偿乘车而免责。但是,考虑无偿乘车的特殊性和驾驶的无偿服务,被搭乘人承担责任的赔偿范围应当有所限制,赔偿项目不应包含精神损害抚慰金。
问:交通事故中“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解答:人民法院在认定逃逸行为时,应首先要依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或《交通事故证明》的记载事实进行认定。根据事故《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或《交通事故证明》记载内容,区分擅离现场和事故逃逸情形,分别认定驾驶人擅离现场行为性质。在认定擅离现场性质的基础上,再行认定是否构成“逃逸行为”。
理由: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肇事者离开现场时是否“履行积极救助义务”是认定“逃逸”性质的实质要件。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立即投案”是评判“逃逸”性质的形式要件。“积极履行救助义务”与“立即投案”均是“接受法律追究”的表现形式,两者具有内在联系。总之,人民法院在甄别“逃逸行为”、“擅离现场”时,应依据驶离行为是否具有逃避法律追究情节予以认定。
问:伤者患有原发性疾病是否属于可以减轻事故侵权人赔偿责任的法定情形?
解答:交通事故的受害人的体质状况对损害后果的影响,不属于可以减轻侵权人责任的法定情形,侵权人应当承担全部损失的赔偿责任。
理由:荣某某诉王某、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阴支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24号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2014年1月26日发布)裁判要点:虽然荣某某的个人体质状况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的过错,荣某某不应因个人体质状况对交通事故导致的伤残存在一定影响而自负相应责任,原审判决以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中将荣某某个人体质状况“损伤参与度评定为75%”为由,在计算残疾赔偿金时作相应扣减属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我国交强险立法并未规定在确定交强险责任时应依据受害人体质状况对损害后果的影响作相应扣减,保险公司的免责事由也仅限于受害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形,即便是投保机动车无责,保险公司也应在交强险无责限额内予以赔偿。因此,对于受害人符合法律规定的赔偿项目和标准的损失,均属交强险的赔偿范围,参照“损伤参与度”确定损害赔偿责任和交强险责任均没有法律依据。
问:如何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中规定“出借车辆人过错”?
解答:机动车出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为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中的“过错”:
一、出借机动车不符合《沈阳市道路车辆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上路行驶条件,且机动车存在安全隐患的;
二、出借机动车未按规定投保交强险;
三、出借机动车未进行年检,且交通事故成因与车辆未年检有因果关系的;
四、出借人在明知借用人为未成年人、无驾驶能力人、饮酒人、吸毒人员等人员情况下,继续出借车辆的;
五、其他情形。
理由:出租车辆因赔偿责任承担发生纠纷时,应充分考虑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的合同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上可参照该上述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本条系对四十九条规定情形的细化,规定了四种具体情形,包含但不限于此。《沈阳市道路车辆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机动车号牌保持清晰、完整、不得遮挡、倒置或者号牌作技术处理,影响车辆号牌的识别;变形、残缺、褪色以及字迹模糊的,应当及时换领机动车号牌;(二)不得在车辆外部改装、加装照明设备、光电器材等干扰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和影响车辆运行安全的装置;(三)不得安装、使用高音和怪音喇叭、大功率音响、与警报器音频相同的装置以及强光、爆闪灯等影响交通安全的装置;(四)不得擅自加高或者降低机动车底盘、改装消声器、改变车身颜色等机动车外观、构造和技术数据;(五)不得在机动车前、后风挡玻璃上喷涂、粘贴妨碍安全驾驶的广告以及妨碍视线的物品;(六)不得在机动车前、后车灯上喷涂、粘贴有色薄膜。
问:停运损失等能否适用交强险保险限额予以赔偿?
解答:交强险的赔偿范围为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停运损失、鉴定费、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系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亦可由交强险限额内予以赔偿。
理由:目前,沈阳地区司法实践做法:停运损失、鉴定费、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间接损失可在交强险单项限额内予以赔偿,充分发挥交强险的公共保险作用。根据沈阳地区的司法实际情况及以往判决的延续性、统一性,倾向于沿用沈阳地区的原有做法。
问:特种车辆在通行、作业时发生事故造成第三者损失的,能否适用交强险进行赔偿?
解答:特种车辆在通行、作业时发生事故造成第三者损失的,保险公司均应承担交强险赔偿责任。
理由:对此问题市法院民一庭征求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认为此种情况建议保险公司承担交强险赔偿责任。
问:乘客开车门造成车外人员受伤的赔偿责任如何认定?
解答:乘车人开车门造成第三人损害的,机动车驾驶人违章停车与乘车人开车门之间在主观上具有共同过失时,则构成共同侵权,驾驶人和乘车人应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从而交强险与商业三者险均应在其赔偿限额范围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条规定的共同侵权行为,限于意思关联的主观共同侵权,应以行为人之间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为必要条件。机动车驾驶人违章停车,乘车人开车门之间在主观上具有共同过失,因此构成共同侵权,驾驶人和乘车人应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从而交强险与商业三者险均应在其赔偿限额范围内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问:保险公司在理赔中存在过错或怠于行使理赔义务,其责任如何认定?
解答: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在理赔中存在过错或怠于行使理赔义务,导致损失扩大的,保险公司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理由:保险公司因保险事故的发生,按照保险条例和保险合同项下条款进行赔偿。保险理赔的法律和合同依据系基于国家强制性规定的非营利性的交强险和基于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合同约定。保险人在履行保险合同时主观上存在故意或重大过错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因该行为造成的损失并非合同约定的保险理赔内容,而是因合同当事人的过错或违约造成的损失,该部分损失不应受到保险限额的限缩,损失数额应当根据行为造成的损失予以确定,赔偿责任应以行为过错程度等因素加以确认。
问:伤者在诊疗时启动了基本医疗保险,交通事故赔偿义务主体是否应承担基本医疗保险已支付部分医疗费?
解答:基本医疗保险在交通事故中有明确责任主体时不应启动,在交通事故中无明确责任主体或责任主体逃逸无法追诉时,可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在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条件时,伤者客观上已经启动基本医疗保险的,不影响赔偿责任主体承担赔偿责任。伤者在得到实际赔偿后,应将基本医疗保险获得利益返还基本医疗保险机构。
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一)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二)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三)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四)在境外就医的。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对基本医疗保险启动条件及启动后的追偿程序进行明确规定,在处理此类纠纷时遵循即可。
问:单位员工在从事劳动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工伤保险赔偿与交通事故引发的侵权赔偿能否兼得?
解答:伤者享有工伤保险待遇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请求权,亦享有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的赔偿请求权。伤者无论通过何种途径主张权利保护,其主张损失均应符合民事填补原则。对于两种权利保护途径中的医疗费等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赔偿相同项目不可兼得;对于损失中有区别的特有赔偿项目(比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给予相应待遇等),可以兼得。
理由: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第九条,被侵权人有权获得工伤保险待遇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侵权人的侵权责任不因受害人获得社会保险而减轻或者免除。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条和四十二条的规定,被侵权人有权请求工伤保险基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或者其他保险待遇。
问:在营运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中,当营运车辆经营主体与营运车辆驾驶人身份重合时,该停运损失和驾驶人的误工费损失如何认定?
解答:营运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人与经营主体身份重叠的,驾驶人员误工费赔偿和营运车辆受损引发停运损失原则上应当分别进行赔偿。即导致人身受损的,应按照人身受损赔偿路径解决;因营运车辆受损引发停运损失的,应按照财产损失赔偿路径解决。
理由:营运车辆的驾驶人因交通事故产生误工费损失系人身损害赔偿范畴;营运车辆的停运损失系基于财产损害赔偿确定的赔偿责任。一个交通事故侵权行为造成了人损和物损两类损害结果,事故责任人均应予以赔偿。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交通事故多少天定案期,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明效力能否被推翻?一文讲清!】,是否是您想找的法律常识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