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8:39:53来源:法律常识
也许,我们不是生来富贵,但我们有权利选择做一个幸福的人
拉斯柯尔尼科夫由于家境贫寒,靠着母亲缝补衣服和妹妹做家教来维持生活。拉斯克尔尼科夫大学还没有毕业,但只能被迫辍学,为了不让家人难过,拉斯科尔尼科夫决定,先莫斯科生活下来,找一份工作然后再继续读书。拉斯克尔尼科夫不愿意去做“卑微”的家教,很快几个月过去了,他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甚至连房租都交不起被房东太太起诉。
对这个世界充满失望的拉斯柯尔尼科夫,颓废地走到了一家杂乱的小酒馆,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因失业而陷入绝境的马拉美拉托夫,从马拉美拉托夫充满哀怨的言语中了解到,他曾经是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工作中受尽了上司的侮辱,他的反抗导致他失去工作,长女索尼娅被迫当了街头妓女。这个陌生人的遭遇,让拉斯柯尔尼科夫感到格外的愤怒与痛苦,他想到了一个计划,他要杀死那些带着丑恶嘴脸的富人,占有他们从穷人那里剥削来的钱财,再把这份钱财分给像他一样饱受苦难折磨的穷人们,他要证明自己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人”。
拉斯柯尔尼科夫盯上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太伊弗洛夫娜,趁她不注意一把掐住她的脖子,拿着斧头用力地向伊芙诺太太砍去,还没来得及呼出救命,伊芙诺太太就在血泊中死去了。不一会儿,伊芙诺太太异母的妹妹丽莎维塔突然来了,为了不让事情败露,拉斯柯尔尼科夫砍断了丽莎维塔的身体,他强忍着恐惧,支撑着身体慌忙的顺着楼梯逃跑了。
回到家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拼命地搓洗自己的手,他将那把砍人的斧头埋了起来,把被鲜血染红的衣服用火烧了,他不停地安慰自己,脑海里却怎么也挥之不去丽莎维塔临死前那双渴望饶恕的眼睛,丽莎维塔是个好人,丽莎维塔总是遭受着姐姐的打骂,却丝毫不反抗,时常拿出自己的钱帮助穷人。拉斯科尔尼科夫感到神情恍惚,内心充满罪恶感。
突然间一个警察找到拉斯柯尔尼科夫让他去警局一趟,拉斯柯尔尼科夫以为自己的罪行败露,紧张不安起来。警官告诉拉斯柯尔尼科夫马拉美拉托夫出车祸去世了,希望拉斯柯尔尼科夫去帮忙找到她的家人来认领。他找到了马拉美拉托夫的大女儿索尼娅,她连忙回到家中告诉了自己的后母,她的家人都失声痛哭起来。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杜尼娅知道哥哥因为没钱而辍学的事情,感到万分痛心,她为了继续供自己的哥哥读完大学打算嫁给比自己老上十几岁富商斯维德里盖洛夫 ,拉斯柯尔尼科夫坚决不允许妹妹嫁给一个极度自私又狡诈的人,与斯维德里盖洛夫抗争,最后以斯维德里盖洛夫自杀身亡告终。
拉斯柯尔尼科夫因为杀了人,心中充满恐惧和不安,他索尼亚坦白了自己杀人的罪行,索尼娅劝他去自首,表示只有这样拉斯克尔尼科夫的灵魂才会得到上帝的宽恕,最终拉斯克尔尼科夫被索尼娅的宗教思想所感化。他被判流放到西伯利亚八年,索尼亚为了让拉斯卡尔不感到孤独,陪着拉斯科尔尼科夫一同去了西伯利亚。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灵感
“我应该马上出去,一直走到彼得罗夫公园,在那儿挑选一棵给雨遍体淋湿的高大灌木,只要用肩膀轻轻一碰,就会有千万颗水滴落到我头上来.....”
小说的中心人物拉斯柯尔尼科夫具有典型的双重人格,他贫困潦倒,却又看不上家教这份卑微的工作,但又没有能力去做更伟大的事业,活在幻想的世界里,每天过得浑浑噩噩,内心向往的世界远超于现实,他觉得自己可以成为拿破仑一样的人。说到这点,其实我们很多人都跟他一样的心境,自卑又自负。而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母亲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家人为了让他读书,拼命工作,勤俭节约,妹妹甚至要嫁给一个她不喜欢的人。这更增加了拉斯柯尔尼科夫内心的负罪感,使他变得更加仇富。马拉美拉托夫成为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释放出自己内心的罪恶。
超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需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理的。
拉斯柯尔尼科夫把自己当成‘有权利为了崇高目的而杀人’的‘超人’,认为杀人是“为民除害”,抢回来的钱一分也没有用过,把钱放在了路边的一个石头下面。但犯了罪之后他才意识到,肆意残害人的性命,与贫穷比起来更加让人不幸。他的内心充满罪恶感,他无法面对身边的人,开始有意疏远他们,尤其是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会对自己的犯罪过程不断推理,希望不会露出破绽,他再也无法回到正常人的生活。通过对自我的折磨,以此来赎罪。究竟是社会制度的威慑让他产生的这种强烈的负罪感,还是处于自身的良心不安呢?
遇到一条界线,不跨过去你会不幸,但跨过去你会更不幸
通过小说,我们不难理解到,陀氏有意识地告诫世人,人要彻底认识到自己的堕落,就必须对罪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罪恶不是指心里产生邪恶的念头,而是指确实有发生犯罪的行为。而罚首先是对罪恶的人良心的谴责,是自我的救赎,然后再是制度的惩罚。陀氏的罚并不是制度对人震慑,而是道德上产生的一种无形的负罪感。罚的心路历程本身就是一个心灵反思与徘徊的过程,因此人要在善恶的较量中去自我受罚,从而在痛苦的挣扎中确立真正的价值观。
还有两个让我影响很深刻的人物:索尼娅和斯维德里盖洛夫,拉斯柯尔尼科夫最后的自我救赎跟这两个人密切相关。索尼娅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她做妓女来养活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弟弟妹妹和继母,她失去了贞洁,但她是一个最纯洁的人。索尼娅信奉基督教,有极强的宗教思想,她是宗教和信念的象征。而斯维德里盖洛夫,他喜欢上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于是杀了自己的妻子,并把妻子的遗产都想要送给她,他偷听到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了人,想以此来要挟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嫁给他,却被拉斯柯尔妹妹揭穿他毒杀自己的妻子,爱而不得的他把遗产分给了几个孤儿和情敌,最后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本身是一个恶贯满盈的人,但对杜尼娅纯粹的爱情让他的心灵进行了洗礼,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在某种程度上,拉斯柯尔尼科夫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病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可能会让他产生自卑感。他也曾被金钱所困,因为沉迷赌博,他有时不得不为了生计而逼迫自己创作,还曾一度濒临破产。1849年,陀氏因参加反沙皇的秘密集会被捕,次年被判刑流放西伯利亚服刑,他在西伯利亚呆了十几年之久。其实,无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好,还是拉斯柯尔尼科夫也罢,他们呈现这样的病态和矛盾心理,和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息息相关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中,随处可见的被殴打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走投无路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死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而高利贷老太婆瞪大着凶狠的眼睛,誓要榨干穷人每一滴血,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盈利的目的。陀氏怀着真切的同情和满腔的激愤,将19世纪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贫、绝望和污浊等暗无天日的景象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与之对应的现实中,“欧洲的没落”的到来是一场可怕的灭顶之灾,它或许是充斥着杀戮和暴力的革命,或者是犯罪、堕落、偷盗和一切罪恶的渊源。那是一个非理性的时代,人们怀疑一切定论、天生贵贱、王权、信仰。尼采说“上帝已死”,宣告了理性时代的终结。
现在什么事情都乱糟糟的,其实以前也从来没有条理分明过
这篇文章字数有点多,主要是人物名字和这一句废话占了很长的篇幅………
文/老人与海燕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