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3:10:39来源:法律常识
前言: 广州,英文为 Canton,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碰撞与交流发生最早与最激烈的城市之一。这一篇,将会展示清代老城、古桥、酒家、学府、大宅、政府公共建筑、庙宇、车站等,细细为你解读这一帧帧珍贵的影像。
早期,广州是一座城墙围绕,房屋低矮的古城。十六世纪后,欧洲人在广州的十三行地区已有较大规模的西洋建筑活动。鸦片战争后,广州沙面被划为租借,侧面推动了广州本土的建筑业与建筑市场的发展,逐渐形成以西方建筑师为主体的商业设计市场。二十世纪初,岭南本土建筑师出现,他们来自出国留学归来、新式学堂学习、华侨建筑师与自学工程设计。昔日“营造”式传统建设渐渐转变,使得建筑有设计图,城市与街区建设有规划。
1911年民国政府成立,广州城市市政建设开启,大量华侨建筑师与留学海外学习建筑工程的建筑人才归来,拆城墙,拆低矮的旧屋。陈济棠时代的到来,让广州近代城市建设更达到一个巅峰高度,中西合璧的公共建筑与私人住宅大量涌现。广州从一个古城“转变”为一个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大城市,展现出那一抹珠江的“红尘岁月”。
『广州全景』1868年外国摄影师登上越秀山观音阁一带的高地,俯瞰广州城。远处珠江帆影,近处古城楼房,六榕古塔矗立。广州清末古城景色就是这般。
『清代广东贡院』清代四大贡院之一,古代乡试、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当年占地范围很大:北起现今的中山路,南至文明路,东到越秀中路,西及龙虎墙。
『广府学宫』又称广州府学宫,学宫教育场所,岭南尊孔崇儒基地。地点在文明门内,即今日的市一宫、文德路小学、中山文献馆旧址、十三中的位置。
广府学宫棂星门
广府学宫前路与棂星门
『海山仙馆』清朝道光十年,富商潘仕成将荔枝湾方圆几百亩地买下,大兴土木修亭葺台,建成岭南第一名园,并提名为"海山仙馆"。至今,经过多年变迁,当年的风貌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从旧照片感受一下旧貌。
海山仙馆的亭台楼阁
1871年的海山仙馆
『潘家祠堂(潘能敬堂)』位于今日广州河南同福路与南华路之间,为昔日世界首富潘振承的家宅。据记载,乾隆年间,潘振承在广州河南乌龙岗之西的一片河洲地开村立祠,建造极其豪华的潘氏家园“能敬堂”,定名龙溪乡,现在南华西的“能敬堂”东至风光旖旎的漱珠涌,北接悠悠珠江水,规模非常宏大、华丽气派,极尽奢华。
潘能敬堂附近景色
『伍家花园』位于广州河南漱珠涌之东(今同福路与南华路间),是18、19世纪十三行行商的首富伍秉鉴宅邸。伍家花园布局分为祠、园及原有景物等几个部分,其入口处称伍家祠道,至今犹存。通过伍家祠道进入园内,其北侧有土地祠,南侧依次排列荷塘、竹林,然后进入万松园,这些景色已难寻觅。
伍家花园内堂
『铜壶滴漏』行过今日北京路都会发现,在广百附近有这么一个“东西”的仿制品,其实这是我们的的骄傲之作,它是古代的计时工具,由广州人冼运行、杜子盛等铸造于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整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份和人员的文字。
民国时期《广州指南》的解读
『东山公园』始建于1924年,原址为明代总镇两广太监韦眷所建的东山寺的一角,到清代东山寺逐渐荒废,民国初年广州市民集资建起东山公园。今日东山百货大楼对面,署前路小学大门一带就是东山公园所在。
东山公园门前的黄包车与车夫
东山公园的石狮子与灯柱
『东山警署』民国时期,位于广州东山口,今越秀图书馆附近,也是署前路的得名之源。“署前路”大家听得多,这就是“警署”啦!
『广州市公安局永汉(汉民)警察分局』位于今北京路和文明路交界东南角,就是今日北京路182号丽都酒店。
上世纪末的旧照片还可以看到
左侧曾为越秀交警中队驻地
这座铁天桥走上去还有“咚咚声”
『海珠岛』海珠石与浮丘石、海印石并称羊城三石。清代在岛上筑有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军占领此岛,用长钉在岛上的红棉树上作梯,窥视广州城内的清军布防情况。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州市设水警,在岛上设水巡总局。民国元年(1912年),警察第十二区署也设于此岛上。
民国六年(1917年)十月,程壁光率舰队南下广东,支持孙中山护法,任军政府海军总长,海军办事处设在海珠岛。民国七年(1918年)2月26日,海军总长程壁光在渡江靠近陆地码头时遭暗杀,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州市政府在此建海珠公园,东端建有程壁光铜像。海珠岛因珠江的泥沙冲积,逐渐与北岸靠近。民国十七年(1928年)曾辟为公园,当时离江岸已经很近了,有桥30米可通。1931年(民国二十年),广州修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海珠岛划入填埋范围,并炸去露出地面的岩石,将海珠岛填埋为平地与北岸连成一片,并在上面修路建楼宇,海珠岛从此被埋于地下,与市区相连。
1878年的海珠岛
清末的海珠岛
程壁光铜像
海珠公园大门
海珠公园内景
海珠公园内的喷水池
『车歪炮台』在芳村东塱大黄滘口,珠江河面的沙洲岛,是清代广州的护城炮台,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炮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扼守珠江要道, 在抵御英国军舰入侵广州中起到过战斗堡垒的作用。车歪炮台是广州市唯一保持得比较完整的鸦片战争时期的古炮台。
车歪炮台的古塔与城墙
1878年的车歪炮台
『越秀桥』位于今日的越秀北路,1935年11月重建而成。据记载:1932年7月广州遭受百年未见的暴雨,东濠上游山洪暴发,小北地区水灾情况最为严重。次年秋天又遭水患。为了缓解水情,国民政府筹款修治东濠。工程从1933年10月开始,1934年秋完成,加宽和疏通了从竺横沙到双眼桥3000米长的东濠,并采用了分级跌流的方式来平缓湍流,还在东濠旁边修筑了人行路,潼关闸口增设活闸。东濠上原有的竺横沙桥、小东门桥、东华路桥、大东门桥、越秀桥5座桥,因为桥孔狭小,不宜泄洪,所以重新修建。至今,越秀桥还保存完好。
『漱珠桥』为乾隆年间十三行之一的同文行行商潘振承捐资千金,修建而成。潘家之富贵,在当时数一数二,潘振承富而好雅,颇有归隐林泉之意,因此在漱珠桥畔修下好大一座园子,园名也很有自然之趣,叫做"桔绿橙黄山馆"。1928年,修建南华路时漱珠桥被拆毁,成为南华路的一部分。现在,北边上桥面,尚留有昔日麻石行人梯级,马路面仍呈坡形。
『石井桥』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全桥长68米,宽3.8米,有6个桥墩,属梁式石桥。这是1880年代的影像。
『英格兰桥』建于1861年,签订《沙面租界条约》后建的"古洋桥"。一座岭南地区十分罕见的三孔红砖拱桥。横跨于沙基涌,连接沙面与沙基(今623路)。
『云桂桥』是为明代时与海瑞齐名的清官何维柏始建的,在今日晓港公园内。何维柏在广州隐居于南郊20多年,并在附近的小港建有“天山书院”聚徒讲学。为了方便学生来往,何出资把附近的小桥改为石桥,时称小港桥。乡人特在小港桥头兴建"云桂发祥"牌坊,以纪念何维柏之功,从此石桥也称为“云桂桥”了。民国时期,也是游人往来之地。
『珠江大桥』1958年10月19日动工建设,1960年6月15日主桥工程竣工,1960年10月1日通车。1963年,由于珠江大桥象天上垂下的两条彩虹,跨在银光闪闪的两条珠江支流上,四周的田野一片翠绿,入选新羊城八景之一"双桥烟雨"。
『陶陶居』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原址在广州西关第十甫。当时那个地方河汊纵横,丛树成荫,稻畦飘香,是个田园风景区。一个叫黄澄波的人,见此地没有茶楼酒肆,便盖了一间近百平方米的老式大屋,开了个茶室。据说黄的妻子名葡萄,便以此为字号,叫“葡萄居”。经营姑苏式清茶细点,生意很好。后来黄老板去世,曾一度停业。1927年,茶楼大王谭杰接手“葡萄居”,招股集资,筹资6万银元,大兴土木,在此重新建店。后因规模过大超支,又向关恒昌银号求助,总股金遂达81600元。新股东嫌“葡萄居”这名不雅.又从一间茶室买来了“陶陶居”的匾额,寓意来此品茗乐也陶陶。陶陶居是广州最有名气的茶楼之一。当年建筑有骑楼露台,现在封闭了。
『泮溪酒家』这里是1000多年前南汉王刘长的御花园"昌华苑"的故地,也是昔日的"白荷红荔、五秀飘香"的"荔枝湾"。1947年,李文伦在这片"古之花坞"上创办了一家充满乡野风情的小酒家。当时,附近有5条小溪,其中一条叫"泮溪",故此,小酒家也以"泮溪"命名。由于民国时期,西关是广州城外(西门口外),属于郊区,所以,名为“西郊泮溪 ”。
『北园酒家』开创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期。当年,陈济棠主粤时期的广州市商会会长邹殿邦在广州私立大中中学(今市十七中学)右侧的一座别墅中开设北园酒家。因地处羊城北郊,毗邻白云山麓,树木茂盛,环境清静,更有小河从前面流过,故有"山前酒家、水尾茶寮"之称。吸引了市内不少官僚政客、富商巨贾、社会名流、中西医生、著名粤剧艺人常到酒家光顾。1947年因北园酒家原址在广州沦陷时被毁,故在原址附近的小北花圈口重建开业。
『南园酒家』开业于民国元年,在太平沙一带,原址为孔家大院。解放后在河南重新以“南园”为名重开。南园著名的“佛跳墙”应该源自这里原址!
『广州酒家』原地是西关文昌庙和洪圣庙,1921年开筑马路时两庙被拆除。商人陈星海与余汉谋及其弟集股在此开办西南酒家,聘有"南国厨王"之称的钟权大师执厨。抗日战争爆发,酒家被毁,重新开业后改名广州大酒家。解放前夕,老板迁港由蔡纬汉重新招股复业。
民国时期的广州大酒家
『永汉公园』古城广州的中心地带。这里既是南越国、南汉国的宫城所在地,也是秦汉时期南海郡治、隋代广州刺史署、唐代岭南道署、宋代经略安抚使司署、元代广东省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清时期广东承宣布政使司署的所在地。1929年5月,永汉公园正式动工兴建。到1932年7月,园内的沙石路面、猛兽笼、鱼池、大鸟笼等都建好了,还增设铁栏杆70多米。这年年底,公园进一步完善,把砂石路铺成水泥路,并加装了110张石凳,再加建猛兽笼、鳄鱼池、孔雀亭等。到1933年,再建小的兽笼、鸟笼十来个,在公园里安装电灯200多盏。1933年2月,花了四年时间建设的永汉公园,终于开张了。当时园中遍设兽房、鸟笼、陈列虎、豹、鳄鱼、狐狸等各种珍禽异兽,有大小动物80多种,成为广州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动物公园”。
永汉公园的喷水池
永汉公园的动物屋
永汉公园落成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广州沦陷。日本侵略军霸占了永汉公园,并把它改为“广东神社”。日军在公园门口竖立一对水泥建造的、歌颂日本军阀侵略“功绩”的“鸟居”。他们还在园内建起一座“军神屋”,用来放置军神牌位。
『广东士敏土厂』(即水泥)厂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两广总督岑春煊奏准开办,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投产,机器购自德国克虏伯格鲁森厂,厂址位于河南草芳围,初名“广东河南士敏土厂”。该厂是中国近代第二家士敏土生产企业,生产立窑水泥,也是当时中国南方产量和规模最大的士敏土厂。后来这里成为孙中山大元帅府。
『自动电话所』地点在丰宁路“西瓜园”,今人民路。1929年8月25日,落成使用,所内设了400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为了呵护娇贵的机器,电话所里还安装了冷气机与蓄电池。
自动电话所为雄伟的西式建筑
『广东省省政府』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今越华路118号正式成立,国民政府于1926年11月迁往武汉后,这里便作为广东省政府所在地。(现为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残废军人教养院』“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役,十九路军牺牲1951名将士,伤者无数。1932年9月初,蒋光鼐、蔡廷锴联名致电广东省政府,说明拟在广州择地筹设淞沪抗日将士残废教养院,望踊跃赞助。广东省政府对此举大力支持,选址于广州的河南下渡(今新港西路广州市第六中学)。1938年,日军飞机疯狂轰炸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亦被炸。至今,六中操场立有“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纪念碑”。
『广东省党部』1925年至1927年,广东咨议局成为国民党中央党部。前身的广东咨议局是清末预备立宪中设立的广东省级民意机构。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
『广东省建设厅』据考当年在今广卫路,三层欧式建筑,负责农林水产等领域,现已不存。
『广东省教育厅』1928年2月,原旧英领事府迁出,作为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办公处。1929年归广东省教育厅使用,直到1950年迁出。建筑今尚存,在迎宾馆净慧楼。
『广东省立工科学校』位于西村增埗省立工业园。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史称“工专”。它的历史太体可分为前身的广东工艺局和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而后改组及其广东省立勤勤大学工学院、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
『广东中央银行』1924年8月15日,孙中山亲手创办了中央银行,它有权发行纸币,以巩固金融,配合军事政治之推进,曾为巩固广东的革命政府起过积极的作用。1927年,南京设国民政府后,因在上海增设中央银行,广州的中央银行1929年3月改称广东中央银行,1932年1月又改称广东省银行。抗日胜利后,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迁址南堤现沿江中路193号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现址营业。
『广州市电力管理委员会』地址待考。
『广东省公共运动场』即今广州东较场,这是广东第一个公共体育场。民国5年(1916年)计划兴建,民国21年(1932年)建成,1950年改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财政厅』在今日北京路的北端,大楼于1915年奠基,历时四年后建成竣工。大楼坐北向南,平面呈凹形,是广州早期兴建富有欧美古典建筑风格的近代建筑。
『广州市政府』原建筑为广东交涉公署,1929年10月,广州市改为广州特别市,直隶国民政府,广州市政府于30年1月更名为“广州特别市政府”,并接管了广东交涉公署在里办公。同年8月复称“广州市政府”,为广东省辖市。
广东交涉公署
广州特别市政府
与财政厅比邻的广州特别市政府
民国时期航拍
『广州市公安局』原为清代督粮道署, 1912年2月,广东警察总部改称广东警察厅(后又改称广东省城警察厅),仍承担公安和市政职能。厅址迁至南堤二马路。1916年,广东省城警察厅改为广东省会警察厅。1922年2月,广州市政厅成立,广东省会警察厅改为广州市公安局。
『广州市特别党部』位于当年永汉公园(曾经儿童公园,今南越王宫署遗址)一带,今广州大厦位置。
『五仙门电厂』粤垣电灯公司由美资旗昌洋行于1901年创办,1909年,中国官商合资将其赎回自办,组成广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华南地区历史上最早的电力公司。因开设于沿江西路五仙门一带,俗称五仙门电厂。
五仙门电厂的烟囱
『西村增埗水厂』始建于1905年10月(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由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和上海商人发动筹建官商合股经营。增埗水厂从1915年至1929年实行商办。1929年后自来水收归官办改名为“广州特别市政自来水管理委员会”后又改为“广州自来水管理处”。
『广州市立贫民教养院』创办于1926年7月,为广州市政府所设立。院址在德宣西路高岗。收容无人抚养的孤儿入院,给以小学教育和手工艺职业教育,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和手工艺技术,可以独立谋生。同时也收容少数无人赡养的鳏寡老人。1928年11月,广州市政府进行调整,将普济养老院,市立瞽目院及市立盲人学校合并于本院,石牌中山公园附近,仍称为广州市立贫民教养院。委黄焕庭、梁元英为正、副院长。抗战开始后,因经费困难而停办。数百孤儿老弱,无家可归,生活无着,不知所终。
孤儿院校舍
孤儿院工艺实习场
广州市立贫民教养院景色
『市立商业学校』(待查)
『广州市立师范学校 』创办于1921年,市区内公私立小学归市教育局管辖,需要大量的小学师资,乃设立师范学校,选定双门底原粤秀书院旧址为校址,任杜定友为校长。招收旧制中学毕业生,学习期限一年毕业。办二部师范男女生各一班,图工体乐专修科一班,共一百三十人。于1921年10月12日开学。1933年,广东筹办省立勷勤大学,以市立师范校址作为教育学院院址,将市立师范改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广州沦陷,附中疏散。敌伪政权另在市区内设立市立师范学校,以西华路太保庙直街原市立五十一小学旧址为校址。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市教育局接收,委任毕明为校长。解放后,与协和中学合并改为广州市普通师范学校。
『广州市立医院』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与方便医院合并而来。姚碧澄任院长。姚先生也是广州医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的创办人、首任校长。
刚兴建好的医院大楼
『广州市立银行』解放前广州市金融枢纽。成立于1927年10月l日,开业时行址在广州市西濠口嘉南堂东楼,由广州市政府创办。资本额初定100万元,至1936年已扩为240万元。经营本以政府收支机关为主,后增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并代理市金库和发行纸币(凭票),至抗战前夕,最高发行额达863万元。1934年以前凭票能十足通用,以后遭伪币冲及和挤兑风潮,信用渐失,折价在省毫券之下。“两广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并改组广州市立银行。1938年10月19日,奉命内迁广宁,旋即停止业务。全部资产负债文件档案均移交香港广东银行和渣打银行保管。1939年2月,被广东省银行接收。
『市立中山图书馆』1927年6月,当时的市政委员长林云陔提出筹建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后获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四国1.5万名华侨捐赠20多万美元,最后定址久负盛名的广府学宫。工程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克明设计,于1933年10月落成,系宫殿式建筑物,绿瓦朱檐,颇为壮丽。1938年,广州被日军攻陷,幸而早在抗战之初,该馆就将藏书中的珍善本及重要资料5万余册疏散到市郊龙归及广西象县保存。1946年图书馆复馆,接收伪市立图书博物馆书刊12万多册,挂图168幅,取回前存龙归的藏书,并追回被日寇掠去的一部分图书。后这里成为孙中山文献馆,现地址成为文德路儿童图书馆,资料移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故现在中图特藏馆,有许多民国时期的重要原始资料。
『私立广东国民大学(第二课堂) 』创办于1925年9月,校长陈其瑗,校址初设在东山。校舍是租用庙前西街十七号钟家的楼房。后在多宝路荔湾桥西原时敏学校校址建筑新校舍。校务发展迅速,学生日增,再在惠福西路增设分教处。
『私立广州大学』1927年由陈炳权、金曾澄等人创办。借惠爱东路番禺县立师范学校为校址,1930年后在汉民路(今北京路)和文德路分别建校舍。私立广州大学成立于1927年3月3日,是中国南方一所历史较长的私立大学,以财经学科而享有盛誉,影响较大。现在越秀区仰忠街11号大院2栋民国时期建筑,外墙依稀可见"广州大学"字样,为私立广州大学旧址教学楼。
『私立广州法学院』 初名私立广州法政专门学校,校址在今文德路。设法律和政治两科。1929年8月,扩大为独立学院,改科为系,增设经济系,改名为私立广州法学院,任文壮为院长。1932年8月,增办附属中学。毕业生多从事司法工作,广东的司法人员,特别是律师,不少毕业于该院。广州沦陷时停办。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原校址复校。由谢瀛洲任院长。增设社会学系。解放后并入华南联合大学。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创建于1912年,前身是明代羊城胜迹"南园",后为清代广雅书局藏书楼,其中的"抗风轩"为孙中山早年从事民主革命活动的秘密据点。
『广东省立第一中学』1912年成立,初为1888年广雅书院,1935年更名为广东省立广雅中学,1950年成为广东广雅中学,1978年复名为今天的广东广雅中学。
广东省立第一中学美丽的校园
古老的“护城”河桥
『国立中山大学』前身是孙中山先生创立于1924年的国立广东大学,校址为今文明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提议将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10月获国民政府批准。同年增设医科。其后,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先后并入。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成为广东最高学府。1931年,改文、法、理、农、医科为学院。先设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四系,校址暂定于文明路,第二年迁往石牌新校址(即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校址内)。
国立中山大学钟楼
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
中山大学石牌校区的表门
『岭南大学』前身为格致书院,创办于1888年,校址设在广州城内。1925~1927年广州处于大革命高潮,该校工人、学生连续罢工、罢课,1927年4月学校宣布停办。当时以钱树芬为首的一批爱国校友倡议接办学校,同年7月经广东政府批准,学校收归中国人自办,并正式改名私立岭南大学。1952年岭南大学在院系调整中与国立中山大学及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合并,组成现在的中山大学等。岭南大学康乐村的建筑群,变成了今天中山大学南校区。
岭南大学怀士堂
岭南大学文学院
『私立执执信学校』1921年初,成立创办。1922年曾醒回粤,主持校务。实行“六·三·三”新学制。为全国实行新学制较早的学校之一。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围攻总统府。执信中学亦遭叛军抢劫破坏,暂迁大北直街,叛乱平息后才迁回。1923年,东沙路竹丝岗新校舍建成,并迁入。
1921年初的竹丝岗校舍
执信学校的学生
『广州私立培道中学 』1888年,美国南方浸信会传教士容懿美女士(Miss Emma Young)被获派来华开办女子教育,因当时的女性大多未有机会进学堂读书,而且未接触过基督教。当时容女士只身只带着很少的金钱来华,没有物资建校,亦没有可依靠的人,她在广州五仙门开办了培道女子中学。1907年迁校于广州东山。
『广州私立协和女子中学 』1911年9月,美国长老会碧卢夫人(Mrs.Biglow)创办慈爱幼稚园于西关长老会礼堂内。招收幼儿入学,是为协和女中的前身。1912年,增设幼稚师范班,碧卢夫人自任校长。以后校务由美国同寅会、纽西伦长老会、加拿大长老会、美国公理会等教会共同管理。校长人选,由毕惠馨、韩学道、刘思信等先后继任。
『政治会议广州分会公署』地点待查。
『黄花岗』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也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建筑。
警世与自由之钟
民国时期的纪念墓园
民国时期烈士墓前的菜地
『珠江颐养疗病院』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岭南著名药商梁培基在二沙岛创办。今天为二沙体育基地。码头牌坊与内建筑大多得以保留。
『广州大佛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龑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重建殿宇,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大雄宝殿座北向南,至今仍为岭南之冠,虽历三百多年风雨侵蚀,但风貌尚存。
清末的大佛寺
大佛寺三宝殿
『博济医院』清朝末年由美国传教士在广州长堤开设的医院。后来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百年医院。因孙中山先生曾在该院习医,改名为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后改为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现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法韬美医院』1903年落成。法国人建成广州天主教堂后,所余下的建材仍留在靖海路码头附近,法国领事向清政府提出以“法国出钱,中国出地,合办中法韬美医院。“韬美”是法国政府为纪念一位海军军官、驻印度支那总督Paul Doumer。中法韬美医院是一所近代广州的政要疗养院,更是突发事件中受伤者的急救医院,也是广州沦陷前救治难民的医院,历史上极高的地位,至今保留一座当年的建筑。
『惠爱医院』1898年,由博济医院院长嘉约翰在广州创办,专收精神病人。1926年由广州卫生局接办,改名市立第二神经病院。曾称芳村精神病院、广州市第十人民医院等,现在是广州市脑科医院。
『柔济医院』1899年,美国医生富马利在广州创办我国第一所女子专科医学校:广东女子医学校。1901年美国牧师柔济等捐资兴建附属医院,名为柔济医院。1902年,美国人夏葛捐款兴建性校舍,医校改名为广东夏葛女子学校。1904年,美国人端拿捐款兴建附属端拿看护使学校,形成医校、医院、看护校三位一体的办学机构。
柔济医院院舍
『河南公園』1932年得名,原为海幢寺,1933年更名為“海幢公園”。
『华林寺』位于下九路西来正街,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华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中印文化交流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首。五百罗汉堂是华林寺的主殿,殿门上方高悬"五百罗汉堂"石额。清代、民国都是游人善众的著名景点。
民国时期的五百罗汉
清末的五百罗汉堂
庄严肃穆
建筑窗户非常通透
『海幢寺』南汉时期该处有千秋寺,后废为民居,明代成为郭氏花园。明末清初,光牟、池月两位僧人向园主郭龙岳募缘得地建佛堂,依佛经"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成佛"之意,将佛堂取名为海幢寺。图为1883年寺庙内普同塔。
『长寿寺』曾位于今天的长寿东路,前身是明朝 1606年 广东巡按御史沈正隆建的长寿庵。1905年4月,两广总督岑春煊令寺产入官,并拆毁寺庙,将地产拍卖。原地被改建为乐善戏院、自来水塔、西关巡警第六分局及铺户,得值六十万,拨为两广师范学费。自始,长寿寺完全湮没于。
『越秀山关帝庙』1870年代的影像,具体在今日哪个位置?待考。如果大家知道欢迎告知。
『怀圣寺』广州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怀圣寺总面积1553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阿拉伯与中式建筑风格,寺内设有教长室、藏经室,礼拜大殿和光塔。
怀圣寺礼拜堂
怀圣寺内部
『清真先贤古墓』今天越秀兰圃旁。相传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到广州传教并建清真寺供侨民礼拜。他归真后,为其营葬于此。墓建于贞观三年(629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
『光孝寺』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几次更改,初名制止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称五园寺,唐代称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乾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不久后改广字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上图为六祖发塔。
光孝寺神像
光孝寺四大天王
光孝寺四大天王
光孝寺菩提树
光孝寺南汉铁塔
『六榕寺花塔』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毁于大火。北宋绍圣(公元1097年)重建。1980年对花塔进行修葺时,在塔壁中发现印有北宋年号的砖铭。
民国时期的六榕花塔
六榕寺六祖铜像
『崇阳观』现称为纯阳观,广州市最大的道教宫观,位于漱珠岗,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园1824年)。据地质学家考证,漱珠岗是二亿年前火山喷发出的熔岩堆积而成。清末民初为旅游胜地。
种满盆景的崇阳观
『五仙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坐向南,门上大匾上有清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五仙观依山而建。1883年的旧照片可以看到昔日旧貌。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在黄埔庙头村,它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是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此为清末时期的景色。
『石室』称为圣心大教堂,创建人是法国传教士明稽章。他曾回法觐见法皇拿破仑三世,得50万法郎专款。圣心大教堂土动工在1861年8月26日,并在1863年12月8日举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礼,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
远望石室教堂
『中山医科学院』1909年春,广东公医学堂成立。1915年,易名为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1924年,改称广东公立医科大学。1925年,并入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31年,改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现为中山大学北校区。
另一时期的照片
『净慧公园』建于1928年,在英国领事馆旧地空出的地方改建而成,以纪念消逝的净慧寺。当时的净慧公园面积宽阔,六榕寺也在园内。1931年,净慧公园进行了调整,六榕寺从公园中划出。时任广州市市长刘纪文还请来爱群大厦的设计师陈荣枝,在净慧公园的北端建起了一座西班牙风格的别墅,人称“西班牙别墅”。1933年,净慧公园内建起“广东省民众教育馆”和一个礼堂,“西班牙别墅”则改名“迎宾楼”,用于接待军政首脑。1938年至1945年,日军占据广州,净慧公园内设有舞厅和餐馆。日本投降后,广东民众教育馆划归广东省教育厅作办公楼。这个大门所在地,大概就是今日六榕寺山门对面。
『石门金山寺』羊城旧八景“金山古寺”,位于南海里水镇和顺瑶头村,当年江水围绕、千帆顺江而过、自江边数百级石阶而上大雄宝殿非常壮观。抗日战争时,沦为日军兵营和马房,寺内陈设被糟蹋殆尽。日军撤走后,寺逐渐倾垮。建国后,因靠近右岸的河道已淤浅而被围垦开发,灵峰山右岸连成一片,人们可以随便往来,残留的东西已全部散失,只剩颓垣败石。
『大沙头火车站』又称广九火车站,1911年通车,在大沙头岛西侧对岸,即筑横沙南侧,成为了当时广州城东南方的城界标志建筑物。今已拆。
『广韶段管理局』位于当年黄沙车站内,广州到韶关铁路管理局。
『粤汉铁路黄沙站』指从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1900年动工,直到1936年才全线通车,全长1059.6公里, 前后经历36年,现为京广铁路南段。粤汉铁路初建时,南起广州黄沙站,北至武昌徐家棚。此为广州黄沙站台建筑。
『石围塘火车站』是广茂铁路线上的一座二等站,于1903年投入使用,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火车站。这里比邻江边,民国时期货运发达。
『文化公园』在1951年为华南土特产物资交流大会会址,1952年为岭南文化宫,1956年更现名。园名为叶剑英题写。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公园中不但有各种文化娱乐设施,而且还有一些较具规模的园林建筑,一代广州人的集体回忆。
夜晚分外美丽
『羊城宾馆』老广州都知道,就是今日东方宾馆的前身。背后是越秀山的中山纪念碑与水塔。
『海珠广场』位于中轴线与珠江交接的地方,线水交界处。建于1953年,旧交会与27层立于左右,广州解放纪念像居于中,气势雄伟。1963年和1982年,以"珠海丹心"入选羊城新八景。
建国初期的海珠广场堪称地标
“太阳灯”会是集体记忆
旧交会的苏式大楼
人生百年皆不达,韶华远去望前尘。 看尽这一个半世纪的广州影像,确实让人感慨万千!那些风光、那些建筑、那些人面,到今日或消散、或留存、或归黄土。人,作为时光的过客,在历史面前或飘香百世、或唾骂万年,或寂寂无声。
“故人远去留佳筑,今人近来存广夏。” 缘来缘散,或许百多年后,当后人把今天影像评头品足之际,看你能留下多少善念,多少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