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22:23:05来源:法律常识
本报记者 董凡超
窗外,冬夜寒风凛冽。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庭内,灯火通明。
12月24日晚,一场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的庭审正在举行。原来,原告因为工作忙,向法院申请在非工作时间开庭。在征求被告意见后,法官晚上加班,以线上开庭方式组织了庭审。案结事了,当事双方都为法院的便民举措竖起大拇指。
“法院干警付出多一些,社会对抗就会少一些。看到当事人卸下包袱、轻松过年,我们发自内心地满足。”此案主审法官牟诚诚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年关将近,作为收结案件量全国居首的基层法院,朝阳法院多措并举加快案件审结,力求将公平正义尽快送达。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至,各地审判工作受阻;疫情防控后期,劳务、合同、家事纠纷案件大量涌现。面对堆积的案卷,各地人民法院克服困难、开足马力,以实际行动力争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让当事人早日拿到判决或执行权益,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速裁机制推动简案快审
12月26日,星期六,记者来到朝阳区法院民一庭所在的办公楼10层,从东到西走过的每间办公室里都是忙碌的身影,纸张翻动声与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法官查阅案卷、撰写法律文书,书记员整理案卷、扫描上传、装订归档,节奏快速但井然有序。
朝阳区法院民一庭庭长杨兵带头办理“骨头案”,全庭干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在现有人员结构下,我们充分内部挖潜,优化审判结构,设立‘速+精’‘1+1+N’审判团队,其中包括6个劳争速裁团队、两个普民速裁团队。”据杨兵介绍,1月至11月,朝阳法院民一庭速裁团队结案4386件,平均审结周期50.6天,占同期结案总数的57.22%。
牟诚诚所在的速裁团队重点聚焦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主体,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涉民生案件开通快速审理绿色通道。同时开展“六保六稳”工作调研,撰写《支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五项对策》等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员进驻审判团队,在法官的指导下开展诉前调解,完成案件的首轮送达、无争议事实的固定等事项。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根据繁简程度进行分流……建立健全速裁机制正成为各地法院推动简案快审跑出“加速度”的取胜之匙。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以审限节点管理为抓手,健全立审执一体化机制,成立专门办理小额诉讼执行案件的快执团队,确保小额诉讼执行案件当日立案、当日发起网络司法查控。健全“要素式”审判工作机制,对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等6类案件推行“要素式”审判。今年前11个月,简易程序案件平均审理天数52.05天,单月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之前的114.66天逐月下降至9月的70.62天,下降38.4%。
江西省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速裁法官蒋欢结案率长期保持在100%。全链条节点式管理和司法文书模板化设计,是她缩短审判周期、提升审判效率的诀窍。
蒋欢告诉记者,新余中院速裁团队根据案件流程的各个重要节点,对审理工作进行模块化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少诉讼程序中不必要的拖延,进一步推动简案快审。对于常见类型案件,则抽取其普遍性法律要素构建模块化裁判文书样本,减少低端重复工作,提高司法资源利用效率。
截至目前,新余中院速裁团队一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13.4天,二审案件及特别程序案件平均审理周期4.07天。
科技赋能优化资源配置
“都怪自己一时的贪念,我错了。”11月2日,山东省即墨市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诈骗案件被告人区某忏悔道。
这场历时80分钟的“云庭审”,整个过程画面清晰、语音流畅、程序规范,各环节顺利完成并当庭宣判。
疫情防控期间,即墨法院在全国率先实现监区审判线上线下同步走,保障刑事审判顺利开展。后疫情时期,科技赋能推动审判工作提升质效的成功经验得到延续发展。
为推进年关结案,即墨法院改革传统一案一审模式,在原有刑事速裁案件基础上,充分运用远程系统审理刑事案件,采取集中开庭、分案审理实现轻刑快审。每次提审5人至10人,在监区内“一站式”开庭、宣判,实现从简从快从宽有机结合,刑拘直诉速裁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不到3天。
“办案中,法院综合考量监区审判的安全性、便捷性,将3人以下、无须交叉讯问、无须单独质证、无串供危险性的案件全部纳入速裁审理范围。”即墨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卫介绍说,这一模式能够在减少人员聚集、降低疫情感染风险的同时,节约往返羁押场所的时间成本,助力办案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在特殊的一年里,各地法院借助科技赋能,实现结案率、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等关键质效指标逆势上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相城区法院全面推行在线庭审,曾一天线上开庭155场次,占当天全国法院同期线上开庭总数的2.5%。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相城区法院成功打造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内网外网实时交互的全新智慧庭审“飓风”方案,实现在线庭审全场景、全覆盖、全互联。1月至11月,开展在线庭审8781次,电子送达裁判文书4250次。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结合受理金融类案件数量多的特点,开发“芙融智审平台”,“要素式”审判金融类案件,实现案件信息批量录入、诉讼文书自动生成。同时,对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闪信+”电子诉讼通知平台和最高人民法院“收转发”平台,打通快速送达通道。全院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从2018年底的40.58%提高到2020年10月底的92.05%,一年以上未结案件全部清零。
诉前调解促进源头治理
“从调解到达成协议仅用3天,既省时省力,又免去了诉讼费用。”前不久,一场医患纠纷在相城区法院特约调解员的帮助下诉前化解,当事人张女士向法院表达由衷感谢。
原来,张女士在某医院接受针灸治疗后感到不适,在随后的体检中查出气胸。怀疑是针灸所致,张女士将医院告上法庭。
为了帮助当事人高效解决纠纷,具有丰富医疗知识和医患纠纷处理经验的特邀调解员许玉良和徐国芬了解双方意愿后,根据各自所长采用“背对背”方式进行沟通调解,举出类似案例判决情况释法说理,最终在短时间内帮助医患扭转对抗情绪,握手言和。
今年以来,相城区法院以“一站式”建设为抓手,构建大调解网络,凝聚解纷合力。前11个月,诉前调解分流案件4443件,分流率63.96%。特邀调解员累计通过“江苏微解纷平台”办理案件3018件,居全市第一。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各地法院越来越多地将示范诉讼作为促进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提升多元化解效率的有效路径。
新余中院对于当事人利益诉求、争议焦点高度一致的批量类案,每次召集一批当事人询问调解意向,明确表示不接受调解的,当场依法裁判,为其他在场当事人树立明确的诉讼预期,以推动其接受调解,实现诉讼纠纷当场批量化解。截至目前,新余中院速裁团队二审案件调撤率41.29%。
杨兵带领朝阳法院民一庭与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共同建立劳动纠纷诉源治理“融调解”机制,加强劳动纠纷巡回审判。三方积极开展10多次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实现了良好的纠纷预防效果。同时,线上设立朝阳区劳动纠纷“融调解”平台,调解员队伍入驻平台开展线上调解,妥善化解一批涉疫情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
在牟诚诚的办公桌上,除了堆成小山的案卷以外,还有一个烫印着“调解和解”4个字的金属饮料瓶,这是院里的年轻人为调节办公气氛定做的。她笑着说:“采取成本较低、对抗性较弱、有利于修复关系的调解方式化解纠纷,是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方式,也是全体法律人最朴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