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投资要找律师吗,资本进入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2-11-24 02:50:08来源:法律常识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律师事务所为投资银行提供服务的业务剧减,为私募股权基金业服务的业务突飞猛进,有的律所工作模式也变了。但不管潮流怎么变,律所经营有一点一成不变:归根结底,创收的合伙人首先是推销员。

资本驱动的创新洪流滚滚向前,美国律师事务所也被裹挟着一路向前。律师和律师事务所通常比较保守,本无意标新立异。客户遇到问题才会找律师,如果客户没有问题,律师也会假设发生问题。律师问题意识过强,不会轻易相信谁又发现了新大陆,律所也不会刻意追求天翻地覆的搅局式业务创新。但律所再硬气,也硬不过客户:客户变了,律所也必须变。

在资本市场的食物链中,律所位于金融机构之下,随各路资本此消彼长。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律所的竞争格局就随资本进退而变,柯兰&埃利斯律师事务所(Kirland&Ellis)就是个突出例子。柯兰所总部在芝加哥,10年前诉讼业务与非诉讼业务各占一半,但到了今年,其业务主要为私募股权基金和并购业务提供服务。该所自称客户中有400多家是私募股权基金,诉讼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柯兰所的私募股权基金业服务业务突飞猛进,是水涨船高的结果。比如,Vista Equity Partners是柯兰所的老客户,这是一家侧重技术领域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10年前仅管理10亿美元资产,但今年管理的资产达460亿美元。私募股权基金头面人物斯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stzman)因而志得意满,顾盼自雄。这位黑石集团创始人2018年的家产为124亿美元,向麻省理工学院捐赠了3.5亿美元,2019年又向牛津大学云捐赠1.5亿英镑(牛津大学有史以来得到的最大一笔借款),风头堪比比尔.盖茨(盖茨向剑桥捐款2.1亿美元)。

私募股权基金在前行,投资银行则在后退。2008年前,美国资本市场是投资银行称雄,但金融危机之后投资银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受到重创,为投资银行提供服务的律所的业务自然剧减。这么看来,柯兰所能做大做强,是顺水行舟,而那些私募股权基金业务较弱的律所要跟上潮流,就必须在转型方面狠下功夫,发挥主观能动性,争抢业务。当然,柯兰所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挖人拓展业务便是最生动的体现。比如,柯兰所从世达所(Skadden Arps,Slate,Meagher&Flom)挖来了上市公司并购业务明星律师戴维.福克斯。明星加盟不仅直接带来业务,还可以带来很好的声誉,也间接带来了业务。柯兰所也确实抢到了很多法律业务,其中两单是Birstol Myers Squibb以900亿美元收购Celgene、Danaher以210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的生命科学部门。

就利润而言,律所的金融业务并不一定强于诉讼业务。金融法律服务是密集型劳动,干活的律师多了,利润自然会摊薄。相反,诉讼业务靠个人技巧和魅力,主诉律师以一当十,甚至是单打独斗。但柯兰所的诉讼业务减少,却仍能做到收益、利润双提高:收入由1994年的14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37亿美元,利润由7.20亿美元增至21.7亿美元,股权合伙人按股权分钱,2018年平均每人分得500万美元。

但凡做大做强某个事业,必须有灵魂人物。柯尔所高歌猛进,灵魂人物是杰佛利.黑默斯(Jeffrey Hammes)。黑默斯1985年从美国西北大学毕业之后便进入柯兰所,1991年被选为该所全球管理执委会主席。此人雄才大略,率领律所从一个台阶登上又一个台阶。原先很小的伦敦分所,迅速扩充到300多位律师。黑默斯还亲力亲为,到加利福尼亚州创建两处分所,2007年到香港创建分所,把业务拓展到亚太地区。

柯尔所兴旺发达,难免有人羡慕嫉妒恨,非说该所的发展模式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理由是如果私募股权基金时运不济,就势必要走下坡路。但柯尔所的好汉们对此嗤之以鼻,说是私募股权基金兵强马壮,有2万亿美元的现金尚未出手,前途不可估量。

也有人批评柯尔所改变了律所的传统工作模式。传统律所的经营模式是,合伙人按资历平分利润,大家团结互助。科尔所则另辟蹊径:合伙人按各自创收分配,多劳多得。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调动合伙人的积极性,个个争先恐后,以一当百。柯尔所注重提拔年近40岁的律师,不像传统律所那样按部就班,论资排辈。40岁左右的律师正当打拼之年,有经验、有干劲。但是,律所如此按劳分配,合伙人很容易各自为战,离心离德,甚至互挖墙脚,甚至落井下石。若是如此,则很可能把一个君子同而又合的行业变为不同不合,甚至将其变为一个只有小人没有君子的地方。

不管潮流怎么变,美国律所经营有一点一成不变:归根结底,创收的合伙人首先是推销员。笔者就遇到对此感触良多的两位华裔律师合伙人。一位说,在任何一家律所干都无所谓,反正都是推销业务,销售肥皂粉也照样谋生。另一位则表示自惭形秽,说是在读大学打工时街头卖东西就不如另一位同学:同样的商品、同样的价格、同样的推销地点,卖出去的商品就不如人。的确,推销在美国是一件头等大事。阿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历经半个多世纪仍能打动今天的美国观众,就是因为美国人都是推销员。从总统到律师,乃至贩夫走卒,大家都是推销员,都必须卖力地推销自己。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