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区找特许经营合同律师,京华物语㉞丨阎崇年:故宫六百年,是建筑和人的交汇

时间:2022-11-25 09:38:49来源:法律常识

原文作者丨阎崇年

摘编丨安也

京华物语㉞丨阎崇年:故宫六百年,是建筑和人的交汇

《北京文化史》,阎崇年 著,北京出版社,2021年2月。

故宫在六百年里,都发生了什么?

燕王朱棣从北平(今北京),发动靖难之役,经过3年多时间,夺取南京,占领皇宫。朱棣登上皇帝宝座,改第二年为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帝夺取皇位之后,做出一项重大决定,就是迁都北京。从此,北京继元大都之后,又一次成为中国统一皇朝的首都。

明朝有16位皇帝,开国皇帝朱元璋、其继位者建文帝朱允炆,都在南京。从永乐帝迁都北京到崇祯帝,共14位皇帝在北京为帝。这是明朝北京皇宫的历史。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占领北京,治居在紫禁城,到撤离北京,共42天。清顺治帝派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山海关,随之李自成率军从北京撤离,多尔衮进入北京皇宫。多尔衮奏报并获准,清朝迁都北京。同年,清顺治帝从盛京(今沈阳)来到北京,即皇帝位。

清朝共有12位皇帝,时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已故,从顺治帝迁都到宣统帝退位共10位皇帝在北京皇宫治居,共268年。民国初期以北京为首都。民国十七年(1928年),民国政府改北京为北平。从1949年开始,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我们说的故宫,经历了明朝的故宫、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时的故宫、清朝的故宫,民国初年的故宫,以及从民国十四年(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至今,这样一段既曲折复杂又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明朝重建了北京城暨紫禁城宫殿、坛庙、王府等,实际上建了一个新的北京城和新的北京皇宫。今年是北京故宫建成600周年,也是明朝北京城建成600周年。

明朝营建北京皇宫,可分3个重要阶段:

一是从永乐元年(1403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即从永乐决策迁都、选址规划、筹备物料、施工兴筑到工程基本告竣,实际花了18年时间。

京华物语㉞丨阎崇年:故宫六百年,是建筑和人的交汇

电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剧照。

二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刚建成的北京皇宫三大殿,一场雷火,全被焚毁;3年后永乐帝驾崩,其子洪熙帝要迁回南京,但在位9个月便死去,工程处于停滞时期。

三是其孙宣德帝决定不迁回南京,开始筹措并启动重建三大殿暨其他城建工程,到其重孙朱祁镇正统六年(1441年)九月初一,“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乾清、坤宁二宫成”。陈政《东井集》诗云:“日月光三殿,乾坤辟两宫。”先是,“修造京师门楼、城濠、桥闸完。正阳门正楼一、月城中左右楼各一,崇文、宣武、朝阳、阜城(成)、东直、西直、安定、德胜八门,各正楼一、月城楼一,各门外立牌楼,城四隅立角楼,又深其濠,两涯悉甃以砖石,九门旧有木桥,今悉撤之,易以石,两桥之间,各有水闸,濠水自城西北隅,环城而东,历九桥九闸,从城东南隅流出大通桥而去。自正统二年正月兴工,至是始毕。焕然金汤巩固,足以耸万国之瞻矣。” 于是,宫城、皇城、京城等营建工程,才告完工。

同年,北京正名为京师,南京诸衙门加“行在”二字。

所以,明朝北京营建三重城池、皇宫坛庙等,实际花了前18年和后18年共36年时间才算完竣。从此,北京城墙,内外包砖,高大雄伟,坚固壮丽。护城河水,自西北隅环城而东,穿九桥九闸,从城东南大通桥而出,呈现河清水镜、焕然一新的壮阔景象。

由上,历史表明:在当时世界上,明朝北京城池、宫殿、坛庙、府第,雄伟壮丽,辉煌灿烂,气壮山河,屹立东方。只有伟大的中华文明,才有伟大的北京故宫。15世纪前半叶的北京宫殿、城池,既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又是中华文明史上一座文化的宝库。

故宫后有三个靠背:景山、鼓楼和钟楼

故宫的建筑——宫殿、坛庙、城池、门阙、园囿等,形式各样,丰富多彩,是一座中国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明太宗实录》记载:

初营建北京,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复于皇城东南建皇太孙宫,东安门外东南建十王邸,通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至是成。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

第一,明朝规划营建皇宫和京城,是在元大都城旧址基础上,以南京皇宫、城垣为蓝本,而“高敞壮丽过之”。明朝北京皇宫之建筑,其理念之深、选址之优、等级之尊、规模之巨、建筑之高、体量之大、用材之贵、工艺之精、艺术之美、藏品之多,创中国历史之最。北京城是一座伟大的都城,皇宫殿宇是一座伟大的建筑群。

第二,北京的明朝皇宫,在兴建之前,有一个完整雄伟的规划,这个规划就是按照中国古代《周礼·考工记》的都城中正型理论,参考南京城和皇宫规制,按照北京实际,进行规划,动工兴建的。其突出特点是中轴线。京城(即内城)、皇城、宫城和宫殿,从南到北贯穿一条子午线就是中轴线,长约7.8公里。从现在的永定门,沿着前门、天安门、前三殿、后三宫、神武门(原玄武门)、景山,一直到鼓楼、钟楼。

京华物语㉞丨阎崇年:故宫六百年,是建筑和人的交汇

《考工记图说》,戴吾三 编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1月。

这条中轴线是皇宫和京城整个规划建设的脊梁和轴线,其他建筑都在中轴线的两侧,依次对称展开。以东西来说,天坛(天地坛)与先农坛(山川坛)、太庙(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与社稷坛(今中山公园),东华门与西华门、文华殿与武英殿、朝阳门与阜成门等都是左右即东西对称的。以南北来说,皇宫内午门与神武门(玄武门)、太和门与乾清门、前三殿与后三宫、中和殿与交泰殿等,都是前后即南北对称的。这个特点,非常重要。

很多外地、海外朋友问我:我们第一次到故宫,应该选择哪条路线参观?我建议:先走故宫中轴线看故宫。皇宫正面即南面,有三道大门——午门、端门、天安门。先到天安门前,仰观城门楼、俯瞰金水五桥和潺潺流水、回看广场、东观太庙、西览社稷坛,如有条件登上天安门城楼;进天安门后,看端门,看午门(如有条件登午门五凤楼)。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同其他城门不同,下开5个门洞,上建5座门楼,如同凤凰展翅,习称五凤楼,以显示它的权威、庄严、博大和气势。

上面说到天安门,有朋友问: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还是宫城(即紫禁城)的正门?这要历史地看。在明朝,《大明会典》等记载,承天门(天安门)作为皇城的正门。今人仍看到天安门两侧的红墙即是皇城的城墙。天安门建在皇城的城墙之上,自然应是皇城的正门。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修《国朝宫史》等书,将天安门列为宫城的第一道城门。这更加突出宫城的气势和地位。这样,皇城正面也是三道城门,就是大明门(大清门)、长安左门俗称东三座门(今文化宫南)、长安右门俗称西三座门(今中山公园南)。1949年10月1日我们参加开国大典游行,队伍要通过东三座门和西三座门。所以天安门既是皇城的正门,也是宫城的正门。

进了午门,眼前出现太和门。在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是辽阔壮美的太和门广场,显示威严和壮丽、神秘和高敞。在这里,要驻足,要细品,欣赏这件伟大的艺术品:举头仰望,无边无际,蔚蓝天空,飘着白云;苍天之下,太和大门,黄色顶瓦,金光灿然;朱漆门柱,鲜艳夺目;两翼高墙,赭色庄重;汉白玉桥,凝重雅丽;绿色金水,缓缓流过;遍地灰砖,平整大气。我们不仅看到了壮丽的高门大殿,看到了雄伟的宫殿气势,还看到了黄、红、蓝、白、赭、绿、灰7种颜色,绘画出一幅恢宏壮美的油画,巧夺天工的一个艺术空间。

穿过太和门,漫步走近太和殿——故宫三大殿的第一大殿,为最高规格的重檐庑殿顶覆黄琉璃瓦建筑 ,皇帝宝座就在太和殿内正中,也就是坐落在北京和皇宫的中轴线上。这个皇帝宝座,象征着皇权至高、至尊、至重、至上。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为一方形殿,皇帝到太和殿上朝之前,在中和殿稍憩,并接受近臣叩拜。再后是保和殿。有时皇帝在这里举行科举考试最高的殿试(廷试),御笔点中一甲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明清殿试鼎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享有殊誉,极尽尊荣,就是从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明门(大清门)的中门走出;还当即被授予修撰、编修,并免试为庶吉士。而以上五门的中门,除皇帝外,诸王大臣、公侯宰辅、军机大臣等皆不能走。

京华物语㉞丨阎崇年:故宫六百年,是建筑和人的交汇

电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剧照。

保和殿后台阶有一块巨大石雕,初到故宫的人必看,令人赞叹,令人震撼。

乾清门是后宫的正门。门之南,为外朝;门之北,为后宫。王公大臣、王爷驸马,未经特许是不可以进此门的。康熙帝御门听政就设在这座门外的门廊里。门内为乾清宫,是皇帝的正宫。顺治帝御书“正大光明”匾,悬挂在宝座上方。乾清宫后为交泰殿,是一座方形殿。其后是坤宁宫,为皇后的正宫。清朝的坤宁宫,既是皇后正宫,帝后新婚的洞房,还是萨满祭祀的场所。为什么中和殿与交泰殿是方形的呢?为了天、地、人之间的协合。我实测过,前殿后墙与后殿前墙之间,只有14米,如建成一座长方形大殿,就显得拥挤、局促;后加一座方型交泰殿,体型小,留白大。这从艺术哲学看,人与天、人与地,更平衡,更谐美。

其后,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里,嘉靖时重建钦安殿,也在中轴线上。最北边就是皇宫北门,明朝称玄武门,康熙时因避玄烨名讳而改名神武门。

皇宫的四面,围以坚城,长3428米、高10米;环绕长3800米、宽52米、深4.1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四隅,矗立着角楼,平面为曲尺形,屋顶为三重檐——上层檐由四角攒尖顶和歇山式顶组成,四面亮山,巧妙组合;中层檐用抱厦和亮山联结的歇山顶;下层檐用半坡顶腰檐、多角相连屋顶。上覆黄琉璃瓦,中座镏金宝顶。 角楼十面山花,28个翼角,56个坡面,72条屋脊,其构思巧妙,复杂结构,精美工艺,隽秀艺术,古今中外,堪称一绝。此为禁城,所以皇宫也称作紫禁城。

紫禁城北门即神武门外是景山。景山原是元延春阁建筑群旧址。明朝建皇宫后,觉得宫后缺座靠山,就堆起一座相对高45.7米、海拔高94.2米的小山,俗称煤山,也叫万岁山,或叫镇山,镇住风水——免得元帝复辟。再往北就是鼓楼和钟楼。再往北为城墙。

这就是故宫的中轴线。故宫的建筑布局具有庞大气象,前面有三个凸出——显现前途无限、远大广阔。这三个凸出:第一出是午门前到天安门,中间是平直御道,午门、端门、天安门三道大门,两侧伴以左祖、右社;第二出是天安门到前门,中间是平直御道,又是天安、大明、正阳三道大门,两侧配以左文、右武中央衙署;第三出是前门到永定门(嘉靖时建),中间是平直御道,正阳、箭楼、永定还是三道大门,两侧布左天坛、右先农坛(山川坛)等。故宫后有三个靠背——景山、鼓楼和钟楼,冀望皇权稳固、社稷辽阔、天下安定、江山万年。

作为艺术宝库的故宫

故宫博物院的收藏,连绵不断,传承有序。清宫所藏,源自明朝南京皇宫转为明北京皇宫的收藏;明南京宫藏又源自元大都皇宫的收藏;其再源自辽金和宋宫的收藏;其复源自隋唐皇宫的收藏;以及历代皇宫既传承前代皇宫的收藏,又丰富了本朝积累的收藏。

故宫是一座伟大的丰富的艺术宝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所积累的艺术品总汇,而且这些艺术品传承有序。世界上的大博物馆有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而中国故宫博物院暨其藏品,列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2019年故宫博物院有1933万游客参观,是世界各大博物馆参观人数之最。故宫博物院藏品,经过清点,凡28类,现共1863404件(套)。

还有原故宫的藏品南运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65万件藏品,又有文物南迁返回后2176箱、104735件文物暂存南京博物院的藏品,亦有后来移交国家图书馆的诸多珍贵典籍,以及现在珍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档案——1000多万件(套)明清档案、200多万件(套)满文档案等。所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总数应当是以千万计。

明清皇宫本身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故宫博物院本身则是一座艺术宝库。诸如玉器、青铜器、玺印、瓷器、书法、绘画、碑帖、典籍、档案、金器、漆器、乐器、织绣、家具、文房、舆图等,其价值之珍贵,其数量之巨大,其种类之繁多,其传承之有序,择其要,选其精,举数例,共欣赏。

第一,书画。于书法,如《平复帖》,西晋陆机书,书风朴拙,行笔挺健,是存世最早书法名品。此帖从清宫流入民间,张伯驹先生花重金将其购买,藏缝在棉袄里,带出日据的北京城外,后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收藏。又如《兰亭序》,冯承素临摹本,被誉为临摹之最精美之本。《怀素自叙帖》(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唐高僧怀素书。怀素被誉为“草圣”,是为其代表之作。宋代则有蔡襄的《蔡襄自书诗卷》、苏轼的《寒食帖》(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庭坚的《送四十九侄诗卷》、米芾的《苕溪诗卷》等。元代,被推为“元朝书法第一”的赵孟頫,其《帝师胆巴碑卷》颇为有名。

于绘画,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宋人摹),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体现六朝时期山水人物的画风。被张彦远誉为“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唐阎立本《步辇图》(宋人摹),绘画表现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长安,拜见唐太宗李世民,迎接文成公主前往与松赞干布成婚的历史画卷。唐韩滉的《五牛图卷》,广为人知,传承有序,但有异议。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亦为名画。还有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摹本)、宋徽宗《听琴图卷》、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明吴伟《长江万里图卷》、明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清郎世宁《乾隆皇帝射猎图》等,卷卷卓异,件件珍品。

京华物语㉞丨阎崇年:故宫六百年,是建筑和人的交汇

《五牛图卷》(局部)

第二,瓷器。中国瓷器,唐宋名窑,瓷苑新葩。宋“定、汝、官、哥、钧”和德化白瓷等,故宫多有收藏。元代青花,开启了瓷器史的新时期。明清两代,皇宫在景德镇设立御窑,以举国之力发展瓷器,瓷器艺术达到一个高峰期。明朝御窑的永宣青花、成化斗彩、万历粉彩等,在不断创新。清朝以康熙郎窑、雍正年窑、乾隆唐窑为代表的御窑瓷器,不断推陈出新,引领世界瓷器艺术风尚。

第三,巨宝。在故宫宝物中,列举三大巨宝。其一是,保和殿后大石雕,长16.75米,宽3.07米,厚1.7米,重200吨,为宫中石雕之最,俗称“大石雕”。这块故宫单体最大的石雕艺术品,是紫禁城中轴线上游客必看的一个景观。其二是,在故宫宁寿宫乐寿堂内的“大禹治水图”玉山。玉石原产于新疆叶尔羌密尔岱山,运到北京,设计小样,再运到扬州雕制而成,最后安放在北京皇宫。这件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约5330公斤,以中国古代“大禹治水”故事图雕制而成,是宫中整块玉石雕刻之最。其三是,珐琅宝塔。故宫的梵华楼和宝相楼,各有6座珐琅宝塔。每座高约238厘米,由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制作。中国的珐琅工艺,是元代以后由西域和欧洲传入,又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以铜、金等金属为胎,以多种工艺敷涂珐琅彩料,经烘烧,而成为色彩缤纷、莹润华贵的珐琅器。

第四,典册。故宫是中国古籍典册荟萃之所。写本、刻本、善本、孤本等,天禄琳琅,满目书香。宫藏最早的古代韵书《刊谬补缺切韵》,唐王仁煦撰、吴彩鸾写本。清武英殿刻书,尤其是铜活字,精美秀丽,称为殿本。其卷册规模最大者,主要列举6部:

其一,《永乐大典》。姚广孝、解缙主编,永乐初编纂,收书七八千种,共22937卷、11905册、3.7亿多字。永乐帝为这部新书赐名《永乐大典》,并作序说:“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 这是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上一件盛事。

其二,《古今图书集成》。主要由陈梦雷编纂,在康熙帝第三子诚亲王允祉支持下,历时20余年,用铜活字印出64部。全书“贯穿今古,汇合经史,天文地理,皆有图记;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备具,洵为典籍之大观”。《古今图书集成》的出版,又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大事。乾隆帝誉之为“书城巨观,人间罕觏”。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图书集成》。”全书10040卷,5020册,分装576函,约1.7亿多字,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类书,也是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其三,《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其文渊阁本,据林天人先生统计,收书3471种,79018卷,装帧成36381册,汇纳为6144函,分插103书架,7.9亿余字,240余万叶。是为其时全国图书之总汇,既利于文献之保存和流传,也弊于思想之禁锢与钳制。

其四,《明实录》和《清实录》。《明实录》记载明16朝史事,共3062卷;《清实录》记载清十二朝史事,共4545卷,还有满文本、蒙古文本。两书系统完整地记载明清544年史事,这在世界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其五,《满文大藏经》。乾隆时翻译、雕印,共2535卷,刻板48211块(珍存至今),96422叶,双面朱印,总108函。填补了大藏经有汉、藏、蒙文而无满文之空白。

此外,古代乐器,如唐玄宗时古琴“大唐遗音”等,至为珍贵,精粹满目。

人是故宫的核心

故宫的核心是人,有皇帝后妃、王公贵族、太监宫女、文臣武将,也有刚节名宦、清廉官吏、济济文士和能工巧匠等。可以说,故宫六百年来,其间历代名人,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同故宫有关系。仅《明史》和《清史稿》所列传立名之人,数以十万计。明清两朝进士共203科,考中进士51624人 ,都是进入皇宫参加殿试而考取的,其中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103岁(均为虚岁)。名人太多,篇幅有限,兹列六例,以窥全豹。

京华物语㉞丨阎崇年:故宫六百年,是建筑和人的交汇

电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剧照。

雄才大略之君。永乐帝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之君。他夺取皇位后,迁都北京,兴建北京城池宫殿;并四向开拓:他派郑和先后共7次下西洋,如第一次在永乐三年(1405年)至五年(1407年),郑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

先后历30余国。是为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派太监侯显出使乌斯藏(今西藏),先后“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西藏高僧到京师,西藏继元之后,归入明朝版图。他派陈诚等五使西域,远至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往返一次达3.5万余里。回朝后,“上《使西域记》,所历凡十七国,山川、风俗、物产,悉备焉”。他派亦失哈,先后八下奴儿干(黑龙江入海口附近),其中,“永乐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并立永宁寺碑、镌碑记,宣示了明朝对外兴安岭以南和库页岛等地的主权。总之,永乐时东、南、西、北四向开拓,大明帝国屹立在亚洲东方,出现万国来朝的大局面。

勇于谏言之官。如海瑞,先自备棺材,谏言嘉靖皇帝;大理评事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直指万历皇帝。万历帝览疏大怒,召宰辅申时行等于宫,命严治雒于仁罪。申时行极力调说,雒于仁未被处死,也未被下狱,而借词回乡养老,留下清名传世。

愈挫愈奋之士。历史上一些高人,坚定目标,百折不挠,顽强跋涉,愈挫愈奋。如文震孟,今苏州人,曾祖文徵明,屡试不第,改业书画,成就不凡。文震孟,自幼聪明,家境又好,还肯用功,就是不顺,一连九试,27年全都落榜。但他仍不灰心,十赴会试,考中状元,年四十九。后官至大学士,入阁预政。但“震孟刚方贞介,有古大臣风,惜三月而斥,未竟其用”。回乡后病死。

贪佞官宦之尤。在帝制时代,历朝官宦,不乏佞臣。择其尤者,列举严嵩。严嵩,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回乡读书,钤山十年,长于诗文,颇著清誉。还朝后,官国子监祭酒。查明清国子监祭酒,多学问优醇,亦人品清雅。但严嵩为官后,“务为佞悦”,“一意媚上”。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严嵩日侍左右,献青词,巧逢迎,讨帝喜欢,不断升官:侍郎、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加太子太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再加华盖殿大学士。《明史·严嵩传》载:“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佞臣必贪,物极必反。严嵩独子世蕃被“斩于市,籍其家,黄金可三万余两,白金二百万余两,他珍宝服玩所直又数百万”。而严嵩也落得个“寄食墓舍以死”的悲剧下场。

淡泊名利之臣。如林则徐,生长在崇尚“梅妻鹤子”的淡泊名利之家。“梅妻鹤子”典故出自《宋史·林逋传》。林逋远离名缰利索的官场,而在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荡桨西湖,种田吟诗。林则徐之父林宾日画《梅妻鹤子图》,以励淡泊清白之家风。林则徐官广东禁烟,建言“每年抽粤海关税”三千万两的十分之一,用来购舰炮、建海军,未被采纳。 他抵抗住英军的侵略却被流放到新疆伊犁。以“戴罪”之身,带领儿子,修伊犁、南疆水利,后人称作“林公渠”,造福至今。他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言志,展示了高尚的精神境界。

京华物语㉞丨阎崇年:故宫六百年,是建筑和人的交汇

电影《林则徐》(1959)剧照。

贤惠良善之后。宫廷后妃女性,也有贤德之人。张氏,出生于河南永城普通人家。她嫁给燕王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为妻。朱元璋册封朱棣为燕王,其长子高炽被册为世子,张氏也随之为燕王世子妃。朱棣登极称帝后,立高炽为太子,张氏则为太子妃。张氏首要处好同公婆的关系,但这不容易,因为公公是永乐皇帝,婆婆娘家父亲是右丞相、大将军、魏国公徐达。张氏“操妇道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她以谨守妇道而获得公婆的喜欢。永乐帝几次想废掉太子高炽,因儿媳张氏贤惠而没有做。永乐帝厌恶高炽太胖,张氏就帮助丈夫“管住嘴、走断腿”,减肥颇见成效,从而保住了夫君的太子地位。

永乐帝驾崩后,朱高炽继承皇位,张氏做了皇后。高炽在位不到一年驾崩,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德皇帝,张皇后被尊为太后。宣德帝奉太后去谒陵,回程路过农家,召老妇问生业,赐钞币。有献蔬食酒浆者,张太后取以赐帝,曰:“此田家味也。”并说:“愿殿下食此,知民艰。” 大学士“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得到太后信任,又能忠心辅政。三殿、两宫、九门城楼等重大工程都是在这个时期告竣的。张太后管教娘家人很严,“太后遇外家严,弟升至淳谨,然不许预议国事”。

宣德帝崩,孙朱祁镇9岁立,朝臣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她说:“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 她身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在她与政期间,既没有外戚之害,也没有宦官之祸,出现被誉为“洪宣之治”的局面。张太皇太后可贵之处在于:“对公婆尊敬孝顺,对小叔宽容大度,对丈夫体贴劝慰,对后宫统摄安宁,对儿子教育勖勉,对孙子撑腰辅佐,对大臣信任鼓励,对娘家规矩严格,对百姓爱戴亲民,对自己心地良善。”

本文经北京出版社授权节选自《北京文化史》一书。较原文有删节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原文作者丨阎崇年

摘编丨安也

编辑丨罗东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