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5 15:12:27来源:法律常识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部署要求,威海市委政法委面向全市政法系统组织开展“坚守政法初心、履行平安使命”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从全市政法系统筛选政法典型,依托“长安威海”政法新媒体矩阵联盟,集中开展融媒化、立体式、全方位宣传报道。今日,“长安威海”新媒体体系重磅推出首个政法典型人物——戚恩雨。
戚恩雨
戚恩雨,男,1961年生。现为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党委委员、竹岛派出所塔山警务区社区民警。戚恩雨同志扎根基层20余年,怀揣着一颗服务群众的“初心”,执着担当起保一方平安的“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警务工作中,用真诚和汗水赢得了各界群众的由衷爱戴和各级党委、政府一致肯定。他管辖三个社区,实有人数为公安部确定标准的五倍,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可防性刑事案件。
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称号,被山东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经威海市委政法委推荐、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山东省法治人物”。2017年12月28日,以戚恩雨为原型的数字电影《片警亲戚》首映式在威海举行。2018年5月23日,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以戚恩雨命名的“恩雨警务室”正式揭牌成立。
“警”字诀和“戚三多”
“政法干警的‘警’,上边一个‘敬’字,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要做到尊重、恭敬,放下身段,甘当人民的小学生;下边一个‘言’字,就是启发我们,要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就要扑下身子多和群众沟通好、交流好,这样才能赢得理解、争取支持、干好工作”。
这是社区民警戚恩雨,经常向“恩雨警务室”其他同事念叨的“警”字诀,也是他多年来积累的社区警务工作 “实战秘诀”。
在威海政法系统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工作在基层一线,掌握社情民意,维护治安秩序,是社区群众的贴心人。戚恩雨就是全市341名“社区片警”之一。
在塔山警务区,无人不识戚恩雨。时间长了,戚恩雨不经意间得了一个外号,叫“戚三多”:他每天必须在社区巡视一遍,耗用的汽油最多;随身携带着本子登记居民信息,用的笔芯最多;挨家挨户登门拜访,穿坏的鞋子最多。“三多”之后,换来的是社会更和谐、群众更安全、警民情更深。
在山东大学文传学院的小武笔下,戚恩雨是一个“始终温暖有光”的警察,他岗位很平凡,每天的工作更不像影视剧中的警察那样惊险刺激、风光无限,但他每天穿行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为身边的老百姓答疑释惑、排忧解难,成了群众的“片警亲戚”,给大家带来安定、安心……
在接受“两中心一基地”(注:威海市委政法委与中央政法媒体、驻威高校联合成立的“民主与法制社政法融媒体信息中心”“威海市政法新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政法新媒体宣传实践基地”)学生记者采访时,戚恩雨坦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让他回望二十余年的“从警生涯”:“我的初心很单纯,就是为老百姓多办实事、解难事,化解矛盾、消除隐患;我的使命就在社区,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对我们的警务工作、政法工作更满意!”
“坚守政法初心、履行平安使命”的生动注脚,在戚恩雨身上,已经足够鲜明、闪耀。
扎根社区,片警 “小舞台”也能实现服务群众“大志向”
1976年,戚恩雨16岁,唐山大地震。凌晨三点多,正是人们熟睡之际,一时间断壁残垣,疮痍满目。解放军在废墟中和死神争分夺秒,挽救百姓的生命财产,全国各地都送来物资和钱款,这些画面都在少年戚恩雨心中打下深深烙印。唐山大地震的经历坚定了戚恩雨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服务群众的信念,开启了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也成了戚恩雨践行初心使命的起点。
1999年8月,38岁的戚恩雨团职转业后首先成为一名“卡点警察”。“当时都是土路,汽车尾气夹杂着尘土,回家洗头全是黑水。”回忆起这段经历,他历历在目。正是凭借他负责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不久后他被调到城里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这是戚恩雨未曾涉足的领域,也成了他从警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当时,戚恩雨的警务区涵盖了栖霞街、东城路、红光巷等区域,熙熙攘攘的夜市常有人喝酒滋事,商贩之间因小事发生纠纷,小偷小摸也不鲜见……这就是戚恩雨面临的状况。
刚开始工作时,戚恩雨对社区工作知之甚少,但他很快完成了从“首长”到“片警”的身份转换,因为他有自己的窍门——“甘当人民小学生”,把自己放空,不懂就问,他们干什么就学什么,先模仿后创新。他甚至用了最笨的办法——把社区民警五项职责和考核大纲抄写了好几遍,边写边领悟内涵,更加认识到片警的工作就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片警的“使命”就是“要让群众满意”。
工作没几天,戚恩雨就发现了第一个难题,“老百姓不认识我,也不‘认’我。”他至今记得当时受到的冷遇,“饭店老板斜靠在椅背上,翘着二郎腿,叼着烟头,眼皮耷拉着看我,不管我说什么他都一脸不在乎的样子……”
短时间的威信或许可以通过严管或者处罚来树立,但戚恩雨没有这么做。他始终保持着军人不服输的一股子韧劲,“不是不认识我吗?我多去几趟他还能不认识我?”戚恩雨在分局仓库里发现了一摞发黄的台账簿,他如获至宝般把它们搬到自己的办公室,海军工程大学毕业的他,擅长画图。他坚持每天夹上一本台账簿下社区,用台账簿的背面画居民楼分布示意图,配上各种表格,建立自己辖区的台账,“不管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挨家挨户去,家里几口人,干啥的,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全记下来。你今天不开门,明天还不开门,后天我就还去。”
当时,老汽车站附近有个图书市场,不熟悉消防工作的戚恩雨却发现很多问题,“电线乱搭,纸壳乱堆,热得快和电磁炉到处都是,老板还在里面抽烟,这么大个市场连一个灭火器都没有,万一着起火来非火烧连营不可。”戚恩雨恩威并施,责令每家书店必备两个灭火器和一个盛满水的大水桶。最大的安全隐患消除了,戚恩雨的“苦心”最终被理解,商家们的安全感增强了,纷纷交口称赞,更让戚恩雨感到开心的是:他终于开始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戚恩雨还用上了另一个“笨办法”,每天只要有空就骑着自行车在东城路一带溜达,发现问题隐患当场指出、纠正,遇到有人咨询就马上停下答疑解惑……慢慢地,跟戚恩雨打招呼的人越来越多了,更重要的是,一些小偷小摸、爱滋事的闲散人员见戚恩雨天天在街上溜达,也都不自觉地收敛了。
戚恩雨说:“我没有多高志向,就是想干一些自己爱干、能干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好了。”他自认为最擅长的工作就是“跟老百姓打交道”,“在社区,跟大家相互乐呵呵地打个招呼,心里感到特别舒坦。”
重返社区,一封印着30多个
红手印的联名信
让戚恩雨更加坚定;居民们感叹:
“每天看到老戚,心里踏实!”
2002年7月,一纸调令,戚恩雨被调到环翠公安分局督察大队工作。“相对社区琐碎繁杂的事务,分局督察工作相对能轻松一些。”戚恩雨深知这是组织的认可和关怀。“但说实话,我舍不得离开”,老戚坦言。但他还是将工作一一地完成交接,前往新岗位报到。直到一封联名信的出现——红光社区30多户居民联名写了一封信送到公安环翠分局政工科,要求把戚恩雨调回去干“片警”,信上不仅写有居民们的名字,还摁着红手印,密密麻麻的一片。
戚恩雨得知后深受感动,连夜写好一篇名为“怎样当好片警”的文章,一早报给分局党委,提出要重回社区干“片警”。戚恩雨得偿所愿,重新成为一名“片警”,新岗位是塔山警务区,辖文昌、同心、东窑三个社区。塔山警务区4200多户,常住人口一万两千多人,暂住人口3000多人,“人口数字始终没法精确,是因为人员流动太频繁。”戚恩雨解释。按照公安部的标准,戚恩雨的工作量等于5名民警的工作量。直至目前,戚恩雨“以一当五”的工作已经持续了10多年。
戚恩雨来塔山警务区之后,依旧把入户走访登记作为突破口,居民家里白天没人,戚恩雨就经常晚上去登记,也不知道跑了多少腿,说了多少话……
老人是最容易沟通的,戚恩雨把楼下那些下棋、看孩子的老人当做“突破口”,“到了居民楼先不急着进,跟那些老人聊会儿家长里短,等熟悉了,他们就主动带我进门了。要不这样做,我敲门人家也不开。”
“必须得以身作则,干点实事,要不老百姓不认我。”已经有过“片警”经验的戚恩雨很明白这一点,早年的塔山早市常年堆着一堆垃圾,戚恩雨带着几个雇来的民工干了半个月,给清理走了;有位居民腿脚不便,戚恩雨经常车接车送;一位居民出差去了外地,家中漏水,戚恩雨顶风冒雪忙了半天才关上阀门……就这样,戚恩雨渐渐走进越来越多的居民心里。
戚恩雨走在社区里,居民们会纷纷打招呼,老者会喊“小戚”,同龄人喊“老戚”,年轻人喊“戚叔”,孩子们则喊“戚爷爷”。“我刚来的时候,小孩们还喊‘戚叔叔’呢。”如今,两鬓已斑白的戚恩雨也感慨时间真快,“不知不觉就十多年了。”
小商店店主周意平说:“每天看到老戚,感觉心里踏实。”居民陈文香说:“我们跟老戚从来不见外,就跟自家人一样。”居民田世悦说:“就跟习惯了一样,有事就找他。”
处在为民服务第一线,
他办的“小事”,
往往是影响百姓一辈子的“大事”
戚恩雨在塔山警务区工作的这些年里,除了节假日,他每天的工作几乎雷同——6点多赶到塔山早市“溜达”半小时,这里有近700个摊位;7点左右“溜达”到塔山小学门前,直到小学生入学完后,他才回到警务室,继而就是背起警务专用包去走访。
在这个七八斤沉的大包里,只有催泪瓦斯等少量单警装备,更多的是承租房屋登记表、暂住人口登记表、出租房屋呈批表、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数码相机、剪刀、胶带、各种台账、防骗防盗宣传单……如果晚上不值班,晚饭后还要提着手电步行巡逻一遍;如果值班,每隔两个小时,开车巡逻一遍。
这些年来,戚恩雨与居民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事儿,也经常与危险“共舞”。去年春节,在入户登记时,他走访登记了一个30多岁的租户,并做了详细记录;后来,经过研判得知,该男子为网上逃犯,戚恩雨凭借过细的入户走访工作基础,与同事一道重返现场,顺利将其抓捕归案。“犯罪分子见到穿警服的就会天然紧张、戒备,如果当时他负隅顽抗,情势也挺危险。”戚恩雨回忆险情时,仿佛讲述他为群众做的一件件小事那样,总是轻描淡写。
他是一个老百姓值得倾诉的亲人。不久前,辖区一名老人遭遇电信诈骗,诈骗人员利用“话术”引诱她银行转账几十万元,就在临近转账前的几分钟,心生疑虑的老人回忆起戚警官曾经在社区给他们上过的一堂“防诈骗课”,随手找到戚恩雨手机,一次电信诈骗就这样被成功“拦截”。“戚警官就是我们百姓身边的亲人,移动的110。如果当时真转了这些钱,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事后,老人专程找到戚恩雨,对他感激不尽。
他办事认真、细心,总能帮助居民解决困扰多年的大事儿、难事儿。前几年,潍坊一对夫妇打来电话,说自己女儿因为家庭矛盾离家出走三年多,他们多次前往东北寻人,前不久接到女儿从环翠区某街道打来的电话,向戚恩雨求助。夫妇二人赶来后,戚恩雨直接打开相机让夫妇指认:“是不是这个姑娘?”原来戚恩雨前段时间刚刚登记过这个女孩的信息,听夫妇二人介绍相关信息,觉得十分契合。他翻开台账,找到女孩的住处后,带着老两口去找。见面时,女儿看见满头白发的父母,隔阂烟消云散,一家三口抱头痛哭。后来,这对夫妇逢人就夸:“戚警官神啊!人脑简直就跟电脑一样!”
戚恩雨从来没觉得自己有多“神”,他能做的,就是凭眼看、用手记、靠脚走,只是比别人更用心、更认真一点。
他办事公正公平,在群众中有威信,总能把纠纷顺利化解。去年,某社区一栋居民楼内,因楼上漏水导致整个一楼住户的物品损坏,直接损失达到3万多元。因为涉及群体多,多次协商不成,甚至达到了“拳脚相见”的地步。戚恩雨来到当事人中间,找律师调解,找公证处定损,自己也多次出面做心理工作,最终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备受鼓舞!
受邀参加国庆观礼
是荣耀、更是激励,
今后将扎实履行平安使命,
建设“精致警务”、
搞好“精神传承”
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 “而精致社区是精致城市的重要基础,如果小区治安不好,每天小事儿不断,精致也就无从谈起。”
对于威海如何建设精致社区,善于钻研的戚恩雨也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进每栋居民楼,戚恩雨要先从楼外开始看,楼宇防盗门是否好用,防盗网是否结实,居民家的锁芯防盗性能是否足够,都是他考虑的范围。进门后,除了完善住户的信息材料,还要询问有没有接到诈骗电话,有没有参加所谓的“理财”,上睡觉前是否关好门窗,用火用电是否安全……
虽然整天泡在社区里,但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为了让居民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戚恩雨在社区里开办了“讲堂”。“所有的内容就是围绕一个问题——如何让自己及家人更安全。”戚恩雨说。
每个社区每周都要举办居民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一个必备环节就是“戚警官讲堂”。活动还没结束,戚恩雨就不请自来,招呼大家坐下,然后开始讲案例,再剖析案例,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近年来,塔山警务区里,没有发生一例电信诈骗案件。
除了开讲“戚警官讲堂”之外,戚恩雨还创建了一访(入户走访)、二巡(车巡步巡相结合)、三防(防案件、防火灾、防事故)、四助(帮助辖区中小学生、帮助辖区孤寡老人、帮助辖区外来流动人口、帮助融洽邻里关系)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戚恩雨工作法”荣获山东省公安厅20项经验工作法之一。
不仅如此,戚恩雨还得懂借力、用巧劲儿,善于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做到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组建了三支“队伍”:防范宣传队、看门望锁队、门店联保队。这三支队伍,就像一张安全大网,覆盖了社区的每个角落。“小偷小摸不敢来、来了作案跑不了。”戚恩雨也引以为荣,“我的辖区连续多年没有发生可防性刑事和治安案件。”去年5月23日,以戚恩雨的名字命名的“恩雨警务室”揭牌成立,被山东省公安厅评为一级警务室。
今年国庆期间,戚恩雨代表全省210万警察受邀前往北京,现场观看大庆盛典。尽管时间过去了半个多月,但阅兵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戚恩雨回想起来还觉得热血沸腾。
工作上堪称模范,生活中却常有缺憾。十几年来,戚恩雨没有一次和全家人一起旅游,他说自己的爱人从军嫂到警嫂,一直都是忙碌的模样;父亲去世时正在执行任务,没能见老父亲最后一面,成为他一辈子的遗憾;他至今不会网上购物,却能够熟练操作比淘宝难上数倍的警务系统……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58岁的戚恩雨尽管临近退休,但从没有停下来的打算,仍旧一心扑在他心爱的社区工作上。近期,他一头扎进18万字的《戚恩雨谈警务》的撰写修改上,这本书里融入他的半生心血,他想把社区民警那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初心、使命和精神传统一直发扬下去、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