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找欠钱案律师,互联网移动法院

时间:2022-11-25 17:02:44来源:法律常识

◇移动微法院4.0版本已可实现网上立案、查询案件、在线送达、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申请执行等20余项功能,实现从立案到执行全流程在线流转

◇运用互联网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将民商事案件引导到非诉讼途径,通过诉源治理,降低因诉讼带来的社会对抗度

打官司不必到法院,手机就可以立案;发现一条证据,动动手指立即向法官提交;开庭在即,远在异国他乡照样实时参加庭审……这是“中国移动微法院”带来的改变。

在浙江,千千万万的群众已经享受到司法创新带来的诉讼便利。截至2019年7月31日,浙江省移动微法院累计访问量已超过5295万人次,日均访问量超过15万人次,办理案件49.93万件,送达55万件次。

而这一切,距离移动微法院诞生才22个月。

网上的移动法院什么样?

法院执行员将强制腾空现场的情况通过移动微法院发送给申请执行人(余姚法院供图)

网上的移动法院什么样?

求解“移动互联网+法院”

网上的移动法院什么样?

“最早想解决的是网上立案率低的问题。”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院长应启明回忆创立移动微法院的初衷时说,2017年前后,浙江多地基层法院因“案多人少”而苦恼。

能不能用微信小程序开发一个平台?让老百姓不必老跑法院,法院又能提高办案效率。

2017年9月,余姚法院开始求解“移动互联网+法院”这道加法题。宁波一家互联网技术公司接下这个只有十几万元开发费的项目。

“第一次测试,虚拟法庭上,模拟双方当事人登录后,两边显示的是微信头像和昵称,就像个聊天室,原、被告都分不清。”30多岁的立案庭庭长杜健回忆说。

技术公司的设计不符合法院工作流程、诉讼程序规范和法官工作习惯。于是,杜健和十多名青年法官加入了项目组。那一个多月,他们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战。“几乎每天修改更新七八项功能。”杜健说。

2017年10月,中国首个移动微法院——“余姚微法院”1.0版本正式上线,并不断迭代优化。余姚法院开启了“指尖司法服务”,有当事人说,就像“把法院装进了口袋”。

网上的移动法院什么样?

6个月从浙江走向全国

网上的移动法院什么样?

项目落地了,但余姚微法院能不能走出实验室,被广大当事人接受?

2017年10月的一天深夜,项目组成员、民庭女法官袁冠飞忽然发现有人登录“立案区”,她顿时睡意全消。“有人提起离婚诉讼,要求立案,还上传了一张杯盘狼藉的餐桌照片,证明家庭生活不和。”

就这样,第一起主动立案、第一起远程调解、第一起在线开庭、第一起跨国调解……短短几个月,各种首例案件不断出现,微法院生机勃勃。

在参与办理一些特殊案件时,微法院也彰显了优势。例如,在一起离婚案中,夫妻双方均为聋哑人,按照以往诉讼模式,调解、开庭需要手语翻译在场辅助。但通过微法院,当事人、法官三方在线打字,破除了沟通障碍。

“技术在高效便捷之余,还多了一份人文关怀。”袁冠飞说。

了解到这一创新举措后,宁波中院进行了“移动电子诉讼”项目的试点工作。很快,微法院试点在浙江全省推开。

试点3个月后,2018年4月,最高法院信息中心牵头组建微法院全国联合项目组。经过4个月全力攻关,面向全国法院推广的“中国移动微法院”正式上线。

网上的移动法院什么样?

“移动电子诉讼”便利法官群众

移动微法院有多便捷?

山东某保险公司员工王亚龙,是余姚微法院第一起在线调解案件的一方。这起保险纠纷中,当事人分散在全国5个地方,最远相距1000多公里。“在线调解大大节省了时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举措。”王亚龙说。

浙江某银行工作人员黄芳说,有了移动微法院,原本需要反复与法官核实的涉案账户冻结、解冻信息,可以在手机屏幕上实时显示,一目了然。

不少律师也成了移动微法院的“铁粉”。浙江阳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沈忠华说,移动微法院在庭审环节大大节省了律师的在途时间,真正实现“一次也不用跑”就能参与诉讼活动;在调解等环节,律师可以随时利用碎片时间,提高执业效率。

一些令人挠头的跨国官司难题也迎刃而解。2017年11月,一起追偿权纠纷案件在余姚微法院进行调解。案件被告远在非洲赞比亚经商。如采用传统诉讼模式,公告送达程序将十分漫长,被告人回国应诉也很困难。

承办法官将被告方某引导至余姚微法院,在线送达了相关诉讼材料,双方同意在线举证、质证,还原案件事实。最终,双方当事人成功达成调解。“微法院使这一案件的诉讼周期缩短了4个月。”承办法官说。

除了便利当事人,法官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截至今年7月底,借助移动微法院,浙江法官人均结案数量为164.51件,同比增加5.17件。

此外,由于全流程在线,法院的执行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余姚法院执行庭庭长俞国平说,以往执行工作最大的痛点是信息不对称。“通过移动微法院,当事人可以随时向执行法官提供执行线索,执行法官外出执行的照片、录像、文字、语音等信息也可以同步到手机端,让权利人及时获知。”

互联网思维改变司法实践

目前全国推广的移动微法院4.0版本已可实现网上立案、查询案件、在线送达、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申请执行、网上缴费等20余项功能,实现从立案到执行全流程在线流转。除刑事案件外,占法院收案量90%以上的民商事、行政、执行案件都可使用移动微法院完成诉讼流程。

在受访法律界人士看来,移动微法院技术创新仍大有可为。

例如,当前依据民事诉讼法,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不适用电子送达。“这是为了防止案外人冒名顶替、文书被篡改、当事人忽略甚至拒绝签收等情况。”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高艳东说,运用互联网身份认证等技术,就能消除线上送达风险,为实现全程在线诉讼提供技术可能。

此外,移动微法院的司法实务创新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支撑。对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院院长李占国建议,加快电子诉讼立法。对电子诉讼的原则、立案、送达、证据、庭审、裁判、执行,以及电子卷宗和档案管理等诉讼全流程作出系统规定。

有人曾质疑微法院损害法庭的威严性、仪式感。但受访法学界专家认为,通过规范、约束和惩戒,虚拟空间同样可以让当事人感受司法的威严。

今年3月,余姚一名原告因不服判决,在移动微法院上反复留言辱骂被告和法官,最终被司法拘留15日。

李占国说,除了继续推广使用移动微法院,浙江省高院正努力利用互联网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将民商事案件引导到非诉讼途径,通过诉源治理,降低因诉讼带来的社会对抗度。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记者:张奇志 吴帅帅 |编辑:吴凡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