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22:15:23来源:法律常识
原标题:【国咨说法】建设工程案不简单,不是法工兼备的专业律师,真干不了这活!
最近,我们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承办了多起工程类案件。在办案过程中,发现了不少规律性、也是风险性的问题,我陆续给大家聊聊。既丰富大家的法律知识,也提醒大家注意避免法律风险,以免吃亏上当。
今天我来谈谈,什么样的律师才能办好建设工程案?建设工程案,是相当专业的领域。它具有双重的专业性,一是法律功底得深厚,二是工程知识有所涉猎,甚至熟悉,更甚至精通。
建设工程比较多的争议在于造价,也就是工程款、工程质量和维修问题,其中造价又是重中之重。如果合同约定的是固定总价,包干或者大包,那就不用说了。争议比较多的情形是约定按综合单价和工程量计算造价。工程量不用多说了,就是具体干多少活,量多钱就多。算工程量就是在算工程款。
如果律师完全不懂建工知识,甚至连夯实地基、主体封顶、抹灰防水、结晶处理等等,最基本的行业知识都不懂,那就很有可能遗漏工程量,还有单价。
现在,鉴定基本是借助一些造价计算软件计算出来的。那么,某项的单价,到底是算高了,还是算低了?材质是算好了,还是算差了?都直接影响工程款的数额。所以空有法条、空懂法条,都算不来钱。必须深入熟悉这些知识,才能算出钱来。同样只有建筑知识,不懂法律,没有实际办案经验也不行。
司法态度一直在强调避免“以鉴代审”,合同的性质如何?效率如何?违约责任在谁?举证责任在谁?优先受偿权又是怎么回事等等。都要求律师有深厚的法学功底。
不只是律师,建工案件对法官也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他们案件多,压力又大,专业要求又高。也未必有时间,有条件仔细琢磨工程的那些事。毕竟隔行如隔山,法官也不是万能的。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无法做到理法两全。
怎么办呢?当然就要求律师做足准备工作。既要为委托人发声,又要想法官之所想,并且还要做得通俗易懂、逻辑清晰、说理充分、证据充足。就像法工两界的摆渡人一样,跟法官沟通案情时,用法言法语说工程的事。跟委托人沟通时,则用工言工语说法律的事。
所以在你遇到建设工程案件,需要找律师的时候,不妨先和律师聊聊,他们对工程知识的了解,然后再听他们的法律方案。如果律师对这方面的知识一点不懂,或者只是一知半解,那么接下来就不必再聊办案方案了。和一个外行聊内行的事,还要去办内行的基础事,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也就不必再去费口水了。真有闲情,不如多去工地看看。
说到这儿,再说几句题外话。之前有朋友多次感叹过,工程专业的法律人还是太少了。不只是律师少,法官也是。可是没办法,这主要是因为工程和法律的双重专业性导致的。
有一句流行的话不是说嘛,“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不是说学医学法不好,这只是大家调侃的一种说法。因为学法律、学医,确实是吃苦太多了。
法考难大家都知道,通过法考,不知道他们得消耗多少脑细胞?贡献多少根要变成白发的青丝?那还有时间再去攻工程知识呢?更何况,学工程也难。光看的一箱箱、一袋袋的图纸,一串串的数字,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更不用说心烦意乱。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在强调避免“以鉴代审”。但实际践行起来却非常非常难。难得让人忍不住感叹:做工程难,难于上青天。做工程案难,难于上九重天。因为这不是某一个法官、某一个法院,可以解决的事。这也因此应了那句话——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怎么办呢?对国家来说,需要培养一批“法工兼备”的队伍,这也是一种挑战和期许,也是法律人的一种责任和机遇。对案件当事人来说,需要找到“法工兼备”的律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案件有希望不会二次损失。
当然不管何时,咱们自己的案子、自己的工程,肯定还是需要自己上心。因为法官和律师再懂工程,也未必真懂!毕竟理论上是一回事,实践又是另外一回事。
本期节目由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峰律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