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12:46:51来源:法律常识
文 | 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 曾祥陆
今年4月,我去青海慰问了“1+1”志愿律师,了解到他们在当地服务的情况。
应当说,志愿者在服务地的生活是比较清苦的,但他们义无反顾克服各方面困难,扎根西部服务当地群众,得到好评,让人欣慰,也让人心生敬意。
《一加一律师》是由广东省佛山市公职律师事务所律师虞小平同志历时五年创作的一部小说集,以讲述律师志愿服务工作为题材,刻画了“1+1”志愿律师公益形象,读来亲切感人。虞小平同志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她深入生活和人民群众,探索把法治精神融入文艺作品,难能可贵,值得鼓励。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是司法部、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和团中央发起的扶贫品牌项目,旨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精神,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和改善民生。
自2009年以来,每年招募派遣志愿律师到中西部无律师或律师资源严重不足的欠发达区县,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代写法律文书、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协助服务地基层政府审查修改规范性文件、调处纠纷矛盾,践行志愿者的誓言,续写温暖他乡的故事。
这些志愿律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毅然放弃在东部沿海城市的收入和环境,背起行囊,奔赴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海南等省份的偏远地区,默默地用专业和爱心牵起一只只无助的手,让法治的阳光普照到神州角落。
10年间,广东省共派出百余人次律师志愿者,涌现了一批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人物,受到司法部的表彰。本书作者虞小平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员,2013年被派遣到广西北流担任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心系困难群众,不辱法援使命,被司法部授予“2013年度百姓心中最满意的模范志愿律师”称号。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她的这个履历也为创作《一加一律师》这部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作为一名志愿精神的践行者,虞小平同志以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记录和创作了这部《一加一律师》小说集。作品以广东律师丁婉然参加“1+1”志愿服务过程中经办的不同案件为线索,在家长里短的叙事中展现了不同人物形象和命运,生动体现了基层群众在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转型期对法律服务和公平正义的朴素需求。
作品立足司法实践,具有律师专业视角,将法律知识融入故事情节,堪为良好的普法材料。同时,作者又从作家的角度,融入了许多文化元素,根植于基层社会的风土人情,颇具文学艺术价值。这样的呈现,为直观认识和深入了解志愿律师群体提供了样本,对于树立律师行业公益形象和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具象化展现都很有积极意义,甚至对于深入了解基层现实,有的放矢制定出台有关政策也可资借鉴。这样的作品彰显了行业的正能量,能给人以激励,值得推介和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文化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一加一律师》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创作的文艺作品,体现了司法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和人文关怀,希望“1+1”律师的故事因此得以更好传播。希望在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产生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讴歌新时代,谱写新华章,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我们就有了根本遵循。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6年再次赴广东视察时提出“要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在考察了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指出“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法治建设的水平会深刻影响文化自信的程度,法治文化的构建体现着法治建设的全面性。法治文化的根植与传播是法治建设中最为深沉持久的因素,是在依法治国的社会治理实践中逐步积淀而成。社会治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的过程,法治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及其广泛传播需要有一批具有“绣花”功夫的人和作品,正因此“1+1”律师的故事值得传播。
来源 | 南方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