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15:33:19来源:法律常识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陈晓玲 记者 智文学)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之一。近年来,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施行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日益提高,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激增。
然而,目前的行业共识是,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研究劳动法的许多优秀律师选择发力企业端,除了法律援助外,专为劳动者代理的律师少之又少。在某知名问答社区上“为什么没有律师专门代理劳动者打劳动纠纷官司”的提问及相关回答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行业的现状。
来自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京师深圳)的观法劳动律师团队,是深圳首个一体化专业处理劳动争议且专为劳动者端做代理的律师团队,该团队的创始人李佳越律师,从最初服务于大型企业为资方代理,到建立专业团队为劳方“代言”,在完善其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率先打破原有服务格局迈出了坚实步伐。
李佳越说:“法律是有力的武器,它不应只掌握在某一方手中。”
论情怀,尝试打破现有的劳资双方掌握法律资源不平衡的局面,“让每一个个体在每一宗案件中体会到公平正义”,这是李佳越所坚持的“有所为”。
论务实,这个细分领域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且拥有强大的潜在市场需求,这是李佳越经过理性分析后所发现的“可作为”。
团队初心:弥补法律服务领域空白
劳动争议案件一直在我国案件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深圳法院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05—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进入诉讼渠道的劳动争议案件激增,2005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深圳两级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诉讼案件368686宗。
“涉及劳动法领域的优秀律师几乎都扎堆在企业端。”李佳越坦言,多数专门做劳动争议案件的律师更愿意为企业端服务,这是市场筛选的结果。“多数人用脚投票,这早已成为业界共识”。
与企业拥有专门的法务部门或是法律服务团队不同,劳动者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劳动纠纷多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传统服务行业,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且律师费用对他们而言过于昂贵,大部分劳动者只能通过法律援助方式维权。
尽管我国多年来不断完善调解仲裁法律援助机制,但由于援助范围有限,维权环节多、周期长、成本高,加上调查取证难等种种原因,目前的法律援助在应对日益增长的劳动维权法律服务需求上仍显乏力。
“劳动者端需要优秀的律师,这个细分领域的市场相对存在空白。”李佳越的判断与相关部门出具的案件统计分析相呼应。据白皮书分析,从劳动争议案件的劳动者一方来看,此前多为制造业的普通基层员工,近些年,深圳市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一方的身份类型开始变得复杂多样,有企业高管、业务销售、行政管理人员甚至法定代表人和股东。
另有数据显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截至去年6月,各类市场主体总数已达1.23亿个,相应的公司高管数量亦不在少数。“这部分人群具有很强的支付能力,并且对办案流程体验有一定的要求”。
随着劳动者维权意愿的高涨,劳动者提起劳动仲裁和诉讼时主张的事项多样,且诉求的金额也日益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不再是标的金额小的案件,劳动者诉求金额达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案件已不是少数,诉求达上千万元的也不再罕见。
基于过往服务于大企业的从业经历与对行业的敏锐洞察,在专攻劳动法领域的李佳越看来,成立专业化的劳动法律团队,并且主要服务于劳动者,“有必要,且有可为”。
观法劳动:专业服务体系解决纠纷
观法劳动,是京师深圳律所内专业解决劳动纠纷的律师团队,也是深圳首个一体化专业处理劳动争议的律师团队。2018年成立以来,该团队每年会承办超过300宗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关系解除、追索劳动报酬、提成/绩效工资争议、竞业限制违约、退休年龄争议等各种类型,积累了办案经验。在办案过程中,观法劳动团队不仅熟悉了仲裁委员会及法院的办案流程,而且对裁判尺度、裁判准则也有了更为精准的把握。
作为观法团队的创始人,李佳越已执业7年,拥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擅长处理各类劳动纠纷。自执业以来,李佳越已处理近千宗劳动争议案件。观法劳动团队的另一名重要成员——律师李静也拥有丰富的执业经验,自执业以来,其已处理百余宗民商事案件、劳动纠纷案件,成功代理的案件标的额累计超过亿元。
由于目前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所参照的劳动法律、法规内容庞杂,分散在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面,甚至很大一部分还是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试行”“暂行”“意见”等文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社会公众对繁杂的条文规范往往难以把握,“许多劳动者败诉的案例,只是因为准备不足、专业性不够强,并非客观事实本身有漏洞”。
而突破信息壁垒,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是身为律师的专业价值所在。观法团队经过大量案例的研究,总结出对劳动纠纷领域的诉求基本包含11项要素,并已经形成标准化的模板。
“我们的优势在于团队协作、多对一的服务,能够快速为当事人答疑解惑,接受委托后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让当事人更省心、更放心。”据介绍,通过充分的沟通及准备,他们当日即可出具立案材料。只要相关要件准备齐全,1到2个小时即可辅助立案。“相较于常规化的委托代理方式,观法劳动团队能为委托人节省很多时间。”李佳越说。
高效的办案机制得益于团队内部专业的分工,“让立案律师去立案,让开庭律师去开庭,让行政人员去复印,让委托人无后顾之忧”。
据李佳越介绍,观法团队构建了“观法劳动案件流程服务体系”,只要是他们承接的案件,在庭前、庭中、庭后全流程都有细致的专业化分工,委托人可以随时了解案件的进程和发展态势,而团队成员则可以对案件的关键节点进行精准控制,确保案件办理的品质。创新式引入外部专家团队组成“案件风险评估谈论会”,对重大疑难案件结果进行预判,确保客户利益最大化。
得益于科学的内部管理和专业的团队协作,目前他们已帮助众多劳动者争取到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权益。
直击痛点:让无形的法律服务看得见
“胜诉,并不直接等同于当事人的满意。”在李佳越看来,不同于购物可以凭借外形选择意向产品,法律服务是一种体验型的服务过程,律师也时常面临“服务过程不可见”的困惑。
对于委托方而言,若代理律师的反馈不够及时,委托人无法实时掌握案情的进展情况,哪怕结果是好的,也无法让客户获得良好的体验感,故而所请律师“没做什么事”“不靠谱”的声音也时有所闻。
“良好的服务体验是专业度的另一个重要呈现”。在团队建立之初,他们就十分重视优化服务体验流程。由于司法判决存在客观的不确定性,即便过往的胜诉案例再亮眼,对此次承办案件的结果不能保证也不能承诺。“那就从服务体验的过程入手进行优化,过程让客户清晰看到,就能缓解由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焦虑,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为此,观法团队推出了案件查询服务:委托人只要输入手机号,即可像查询快递一样实时了解案件进展。律师何时跟仲裁院通过电话,结果如何,何时写了开庭笔记,何时检索了案例,何时在内部开会讨论了案情……都实实在在、一目了然,让无形的法律服务清晰可见。
除了单线程的案情跟踪外,团队还构建了双向沟通机制:为委托人立案后,建立专属的服务群,即时响应,为委托人答疑解惑。
“甚至有的当事人身在外地,全权委托,全程未见过面,彼此只通过电话、微信、快递的方式便解决了所有问题。”李佳越说道,“在当事人拿到一份胜诉的裁决书并给予我们肯定评价的时候,是我们最荣耀的时刻。”
法治建设:从“法律是有用的”开始
“让无助的维权者认识到法律是有用的,不需要通过偏激的非常手段也能使自身合法权益得到很好保障。”这便是观法团队所践行的朴素法治观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李佳越及其团队成员通过在线平台提供了近千次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撰写和发布了大量专业文章,针对常见用工问题提供专业建议,为劳动者和企业送上“定心丸”。同时,劝导劳动者以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和矛盾,并引导劳动者与企业共渡难关,用实际行动践行法律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但是,随着劳动法律知识的普及,不诚信的维权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劳动者看准企业管理不规范的弱点,入职后利用企业在合同签订、考勤管理等方面的漏洞,收集证据,刻意制造纠纷,要求高额赔偿。此时,引导劳动者忠诚勤勉履职、放弃不合理诉求就成为该团队的努力方向。
“律师的作用就是踏踏实实办好每一宗案件,让每个个体在每宗案件审理中体会到公平正义。让当事人觉得法律是有用的,就是在推动法治建设的发展完善。”李佳越说。
链 接 〉〉〉
跨领域合作凸显平台价值
观法团队于2018年12月加入京师深圳,成为该所的专业法律事务部之一,团队的成长与该所的发展同频共振。
成立于2018年7月的京师深圳,以“规模化先行、专业为王道”,仅仅通过两年的努力,办公区域面积便扩至1万平方米,拥有签约律师近500人,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的基础。同时,他们还通过体系化的业务学习和团队内训机制,提升律师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构建部门主任备案制,促进律师不断精进业务能力。目前,已成立49个专业法律事务部,涵盖民商合同、公司股权、投资并购、数字经济等各专业领域。
京师深圳目前拥有一支超过60人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为律师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行政服务实现流程化、可视化。职业经理人团队已经成为京师深圳的标签之一。
据了解,京师深圳还鼓励律师之间依托自身多重执业资格等技能优势,开展团队内部合作和跨领域合作。倡导在为客户解决法律问题的同时,协助增强合作伙伴之间的了解和互信,为客户提供包括拓宽商务领域在内的专业化、综合性法律服务。
谈及律所与团队的关系,李佳越说:“成规模的大律所和专业的法律团队之间可以说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律所作为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牌支撑和丰富的跨领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