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案源,找律师案源合作

时间:2022-12-11 00:50:19来源:法律常识


灵魂拷问:青年律师,你的案源从哪来?

青年律师案源挖掘实操手册


作者|韩冰律师

之所以写这一篇文章,是因为笔者身边有几位朋友,最近在为执业后独立还是授薪而烦恼。满意的授薪岗位不好找,直接独立做提成律师又不知案源从何而来。苦恼煎熬之余,不免发出灵魂拷问:我到底该去哪找案源?

就案源挖掘的问题,笔者思索颇久,形成些许思考,也许不成熟,也许是空想,仍斗胆献丑,享与诸君。

在这篇文章里,笔者暂将案源分为两大类:被动案源主动案源。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两类案源的挖掘渠道。

01被动案源

(一)背靠大树好乘凉

无论你在哪个律所执业,所内应该都会有资历丰富、不愁案源的前辈律师或同事。偶尔会有些标的不大、案情简单的小案子找上他们,大佬们囿于精力、档期的紧张,往往无法亲自代理。小案源对于资深律师来说,往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对青年律师来说,这些小案子是我们执业初期成长路上再好不过的阶梯。既能丰富青年律师的办案、庭审经验,又能贴补执业初期的困顿。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

对于刚上路的青年律师来说,能够碰上一位贵人,也许就能大大缓解执业初期的压力与焦虑。正所谓“扶上马,送一程”,大概也是这个道理。但贵人可遇不可求,有则幸运,没有也没必要遗憾,心态平和很重要。

(二)亲朋好友来帮忙

对于刚入行青年律师来说,这条路基本是走不太通的。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周围大多数也都是年龄差不多的同学朋友。这个群体中绝大部分都同你我境遇一样,未婚无车无房。他们生活中发生法律纠纷的概率不大,即使有,也大多数为免费咨询,没有转化案源的可能。

家里的亲戚,基本也都是把你当作免费的普法百科全书,偶尔打电话帮自己朋友咨询些事情,基本不再会有下文。长辈们对法律服务的付费意识不强,案源转化,更是没影的事。

(三)社交达人吃得开

青年律师,或多或少会有些所谓的社会关系,总有些人知道你的律师身份。这些人产生法律需求后,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自己朋友圈里的律师,哪怕只是点头之交。律师与当事人建立联接最难的一步,即为建立信任。信任有了,案源自然就有了。

青年律师不能老在小圈子里呆着,要多亮相,多出去走动。结识不一样的朋友,混入不同的圈子。尽可能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寻求与自己兴趣相近的人。喜欢登山跑步,那就试着加入与登山跑步相关的俱乐部或社团;喜欢羽毛球,那就多参加相关羽毛球比赛或锻炼;喜欢写作阅读,就应该没事蹭一些阅读分享沙龙。挖掘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还能结识不同行业的朋友,缘分到了,自然也会有案源上门。

这条路,需要积累和沉淀,不能抱有太功利的目的,不然可能会收获失望。远水解不了近渴,青年律师执业前期只能慢慢耕耘,期待量变引起质变那天到来。

(四)同行介绍少不了

同行介绍这条路,笔者暂且将其分为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介绍,即不同专业领域的律师互相介绍案源。很多青年律师在执业初期即定下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即专注于某一领域争议解决。有的是只做房地产,有的人只做婚姻家事,还有的人只做刑事,这些人之间,就可以互相介绍自己不愿做的案源。良性互动下,你好我也好。

横向介绍,即不同地区的律师互相介绍案源。比如你在深圳我在杭州,我有个深圳的当事人找到我,说自己需要律师,囿于办案成本,也许我不愿去深圳做这个案件,自然就会想到转介绍给深圳本地律师。

据统计,律师行业有20%的案源开发来自于同行介绍,如何把这20%吃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机会我们另开一篇文章详细聊一聊。

02主动案源

(一)公益值班要重视

公益值班,可能是很多青年律师最容易忽视的案源渠道。司法局或所里指派的值班任务,存在着不小的案源转化可能性。目前笔者所知的值班类型大概有以下几类:

①法律援助站值班。法援中心在各级法院、检察院、劳动仲裁院都开设了值班站。其中高院和各区劳动仲裁院的法援站,案源转化可能性是最高的。

②信访局值班。存在案源转化率,但有些案件律师没法接,这点不展开讲。

③基层司法所值班。纠纷常见类型为农民工讨薪、工伤、租赁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存在一定案源转化可能,但当事人普遍付费意愿不高。(主要是案件的争议标的都太小)

④派出所值班。常见民事纠纷都会有,存在案源转化可能性,但很考验待人接物的能力。

⑤园区、社区、楼宇等值班。这类值班咨询量不大,案源转化可能性不高,但也不可忽视。

以上列举的值班任务,其中大部分是有值班补贴、补助的,具体标准不一而足。

(二)线下活动要积极

除了值班任务外,线下主动出击寻找客户也是十分关键的。笔者将线下常见渠道梳理一番,得出以下结果。

传统线下渠道无非这么几种,扫楼、参展参会、行业论坛,再有就是老一辈律师营销三大法宝:出书讲课上电视。这些渠道相信各位同行都已进行过深入研究,至于效果,各位心里比我更清楚。很多时候,青年律师并没有足够资源去开拓这些线下渠道,自然也谈不上案源转化的问题。例如出书、上电视,这种机会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那么扫楼、参展呢,有没有效果?关于这点,我可以很肯定回答大家,有效果,但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谈案能力,案源转化率也偏低,需要足够的毅力与耐心。

(三)线上亮相不可缺

除却线下渠道外,线上渠道也不可忽视。

传统的线上渠道即搜索引擎广告投放、自建网页博客、法律咨询网站等,这些渠道转化效果会有,但可能不理想,毕竟上述这些渠道都属于2G时代,早已跟不上人民群众的需求。

新兴的线上渠道,就是自媒体。我们暂且可以将自媒体分为三类,即视频类、音频类、文章类。视频类就是目前流量极高的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火山、西瓜、b站等软件,音频类有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猫耳FM等,文章类如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知乎、简书等。

视频类与音频类,我没有做过,所以没资格发言,目前市面已上有许多较为成熟的攻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搜一搜。关于文章类,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小文,总结自己的一些心得,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律师是一个很容易焦虑的职业,这点各位同行应该深有体会。我们太急于看到回报,太急于看到结果,却往往忽视了过程与耐心的重要性。我见过太多的同行(包括我自己),心血来潮时在各大写作平台注册账号,公众号、微博、头条、知乎等概莫能外。注册完账号后,凭着三分钟热度写上几篇文章,就搁置一旁再也不打开。于是,你我就能发现很多挂着律师头像的僵尸号躺在列表,再也没有活跃过。

律师做自媒体,最重要的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保持固定频率与固定质量的发文,实在不是易事。能坚持下来的,往往也都有丰厚的回报。

除了坚持写作,自媒体矩阵的搭建也是不可忽视的。总结各平台的算法推荐技术,适应各平台的用户习惯,摸清各个社区的调性与氛围,做到因地制宜,才能更好的扩大曝光量。同时,创作过程中应细心规避敏感词,不要被平台的管理机制所误伤。

我目前的观点是:写作,持续分享,是建立律师个人品牌和发展长久案源的不二法门。这个观点,我应该还会继续坚持。

结语

所谓营销,无非就是让更多人知道你是律师,让更多人知道你是专业律师,所有一切营销活动都应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不然都是无用功。

我朋友圈有位南京的青年律师,他从事律师职业之前在医院、学校任教,具有丰富医疗背景。从实习到执业这两年来,他似乎从来没缺过案件,其中秘诀我一直不得其解。偶然机会得知,他的两个微信号都加满了5000人,日常消化这1万人的法律需求,就已经让他忙得不可开交。写文章、搞社群、发朋友圈,给人一种直观印象,即他是一名非常专业的医疗纠纷律师。这种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营销典范。

在抱怨自己没案子做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首先反思自己,自己有没有真的努力挖掘案源。


以上一篇小文,个人总结体会,不免多有疏漏。希望各位读者多多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欢迎各位与笔者交流、合作。

End.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刑事案件 工资 补助费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期限 兵法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当事人 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