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16:17:55来源:法律常识
央广网天津11月7日消息(记者周思杨)随着电商平台的日益发展,如今“双十一”这一网络购物促销活动已经开始得越来越早,然而伴随着消费热潮一同而来的,还有网络消费投诉。日前,记者从天津市消费者协会获悉,电商和快递的“文字游戏”往往令消费者遭遇“售后难题”,消费者需多加留意,避免被商家“套路”。
“套路”一:“只换不修”遭拒 理由竟是商品涨价
当消费者从网络平台购买高单价的产品时,客服人员往往会建议消费者购买一份“延保”或者“换新”服务,帮助物品“保值”,而对于此类服务的描述,客服人员一般都会“轻描淡写”地描述为“延期报价”“只换不修”等,为消费者营造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感受。
可是,当消费者实际需要使用到上述服务时会突然发现,原来这些服务都是有附加条件的,比如,在电子产品中最常见的“只换不修”服务。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消费者想“以旧换新”却遭遇层层阻碍——“这款已经没货了,不能换”“现在这款产品已经涨价了,需要补差价”……不禁让消费者感叹“套路”连连。
“套路”二:快递保价不公平 赔付规则“自定自判”
“双十一”期间,随着各大网络平台消费量大增,快递业务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从小到几块钱的零食、日用品,到名牌箱包、家具家电等,随着快递运送物品的价值越来越高,“快递保价”这一服务走进了消费者的视野。
当寄送高额物品时,有部分消费者会选择购买“保价”服务,如果遇到快递丢失或损坏等情况,可申请按照购买的保价额进行理赔。然而天津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消费者在遭遇丢件、损件,向快递企业申请赔付时困难重重——或需提供早已不知所踪的购物发票、凭证,或因赔偿额度的问题纠缠不清。
“赔偿额度是快递企业说了算的,他们不能又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曾遭遇赔付难题的消费者抱怨道。
“套路”三:主播“红包”诱惑下单 欲维权人却“不知所踪”
现如今,“直播带货”风头正盛,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喜欢在闲暇的时候刷刷短视频、看看直播。在直播间中,各种诱人的“福利”令人动心,但其实其中暗藏“套路”。近日,中消协发布“一老一小”消费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报告提到,老年人消费投诉热点涉及休闲类、理财类、日常生活类等,其中便包括利用网络向老年人推销“三无”商品。
据了解,曾有上了年纪的市民听信直播间主播“下单领红包”的宣传购买产品,可收到货物时才发现,不仅没有“红包”,买到的商品更是品质低劣。当消费者再想维权时,却发现直播间早就已经关了,人也“不知所踪”。可是没过多久,市民发现这位主播,又再次出现在了新的直播间,促销手段依旧。
“套路”四:“专业”广告背后的“不靠谱”商家
除各种网络直播间外,短视频平台的各类广告也令人眼花缭乱,看着十分“靠谱”的商家背后,却可能隐藏着消费“陷阱”。
最近消费者邓先生发现自家地面漏水,而后他通过短视频广告找到了商家。对方号称使用“最便捷、科学的方案”,即通过注胶来补漏。但在花费了近万元的费用后,邓先生发现漏水问题依然存在,再想维权时,对方却杳无音信,邓先生只得再寻其他方式进行修补。
根据《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应该就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及其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进行检查,一经发现平台内经营者及其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有违反规定情形的,平台经营者需采取必要处置措施,并保存有关记录。
据悉,为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针对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促销前涨价、宣传促销后不执行优惠政策等常见情况,京津冀三地消协组织将在“2022网络消费维权之夜”特别节目上,揭示各种网络消费陷阱,共促网络消费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