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5 05:08:21来源:法律常识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可以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掌握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做好某一样工作的必要条件。但在有限的人生生涯里,缺少良知比缺少知识引起的后果更严重。
在法律职业里,通过司法资格考试的人都知道,系统掌握法律知识还是很不容易。有的人在法律院校里辛辛苦苦学习了四年,也未必能够轻轻松松的全面掌握所有法律知识,甚至未必能够一次通过司考。但也有的人,没有法律知识基础,而掌握了一定的考试诀窍,居然能够一两次就通过被称为天下第一考的司考。这说明专业知识通过一定的学习,是可以被牢固掌握。当然,达到学贯中西,名满天下,就只能是那些大教授所能做到的了。
有了满肚子的法律知识,不一定就能合格的做一个法律人。因为法律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曾几何时,军队转业干部占据了司法战线的很多岗位,军转干部还是为司法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为什么,就是因为司法是政治的附属物。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司法的性质和特点就是如此。随着法治理念的出现,法律专业人才就更加显得重要。军转干部进司法也就成为了一道历史风景线。
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法律专业知识,而缺乏必要的良知,是不能胜任司法工作的。现在的法治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司法改革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总起来说,司法工作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大的方面来说,司法工作和所有的工作一样,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那就是深受腐败的困扰。
什么是良知。良知首先是一种高层次的问题和境界。是党国家和人民这样的层次。无论这些概念是多么抽象,最起码这些名词与个人无关。一谈到这些法理里面出现的名词,就要求人们不能照顾某些阶层的特殊利益,而要忠诚于全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不能服从个人的意志,而要服从于共同意志,这是法治的根本要求,也是法治与人治的区别。除了这些概念,良知还要求遵守宪法。谈起宪法,具有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宪法是母法,但在遵守宪法方面,一般人还是宁可信其无,而不信其有。因为宪法好像是柔性的,而缺乏刚性。最后,良知反映在维护群众利益上。因为人民和群众紧紧相连。现在遵守法律是群众的时代特点之一,而那些违法乱纪的人物都与群众有很大不同。
人们经常说起德才兼备,而德比才更重要。显然这里的德不是什么简单的道德。而是更高层次的良知。道德好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良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知识。只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老好人,是不能做到德才兼备的,因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哲学信仰,在意识深处,这些知识会表现为一种良知,这些良知是对于重大利益的思考和选择,是一种优秀品质的积淀和升华。良知和专业知识相互影响。没有一定专业知识,也很难具有高层次的良知。
良知在当前的法治建设中是一种稀缺资源。只有不忘法治初心,才能寻找到法律工作的良知,而具有了法律工作的良知,法律知识才能如虎添翼,使新时代的司法工作能够更好的为公平正义服务。